快點來登入喔~!!
《西遊:開局錯把李二當親爹》第一百零六章 一言攪動三界氣運
「大哥,之前或許是這樣,但是現在可不一定了……」

和有著喪子之痛的敖廣不同,南海、西海、北海龍王三個則是說不出的興奮。

甚至連玉帝等還在岸上都顧不得了,他們紛紛現出龍身本相,沉在河底,盡情運功吸納起來。

李修道與火德星君一戰,足足調運召喚了黃河當中三分之一的祖龍精氣。

其中部分被禹王虛影吸納變成修為,還有部分被李修道用來重煉斬仙台,再加上少數逸散返回的。

殘餘的祖龍精氣其實不過渭水中容納的十分之一二,只是個小小零頭而已。

但就是這樣,也足以讓這幾頭老龍興奮了。

祖龍算計過人,神通更是如此。

他如此施為,是為了保存龍族元氣。

即便有絕世大能打碎黃河水脈,也無法竊取。

即便是龍族族長,也無法調用分毫。

故而所有龍族,哪怕都知道祖龍合肉身於黃河的事情。

但是卻也只能望洋興嘆,根本無法利用分毫。

一直到今天,李修道放出禹王虛影,才算是真正將祖龍精氣與河水分離開來。

祖龍是天下所有龍族血脈的源頭,龍族修行,又極為講究複本還原這套。

哪怕只剩一絲一縷,對這幾頭老龍來說,都有著莫大的好處。

如果說李修道放出禹王虛影時,他們感覺自身停滯千年萬年的瓶頸開始鬆動。

那麼現在……

就是真正地發覺道行在增長了。

哪裏還有心思想其他事情,勸過東海龍王一句後,就又急忙全力運轉法力。

打算在這些祖龍精氣重新融入河水之前,儘可能地吸納這些精氣。

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擱。

東海龍王搖頭嘆息一聲。

除去見到哪吒被殺子之仇影響外,他一直都要比三個兄弟更加理智,被提醒過後就立刻恢復了平日的理性。

並沒有被眼前這些觸手可及的好處迷花眼睛,留三海龍王繼續在這裏煉化祖龍精氣。

東海龍王騰地竄出水面,施展遁法,不緊不慢地跟在掉頭返回長安的李修道等人身後。

他可沒忘記,這些祖龍精氣是因誰而來。

只要牢牢跟在李修道身後,一切就都不成問題。

————

長安城中,一場盛大宴會正在召開。

堂下鼓瑟吹笙,堂上弦歌酒宴。

珍饈百味,流水一般地呈遞上來。

端坐在主位之上,李二審視左右賓客,說不出的志得意滿。

縱觀古今,即便是秦皇漢武,也無不求仙訪葯。

又有哪一個能夠像他這樣直接設宴招待玉帝、觀音這些真正的神佛。

就算是神仙,到了凡間,也只能做客人,不能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子。

李二心中無比確認,今天這件事一旦記錄下來,必將青史留名。

因為這,他甚至暫時壓下了因為木吒觸怒行刺對佛門的厭惡。

當然……

有不小原因是見識過今天的神仙鬥法後,李二心中知道,就算自己盡起大唐精兵,怕是也不能攔下觀音菩薩,將其留在這裏。

他也沒有忘記,有如此局面全是因為誰,朝李修道方向掃上一眼,暗自念道。

「得虧有這小子……」

李二臉上心中喜樂融融,然而這場宴會暗地裏卻是雲波詭譎。

佛門、天庭、人皇,幾乎可以決定天下間將來的發展了。

「貧僧前些時日進來長安前,曾經遠遠看到兵戈之氣升騰,莫非唐王意欲對外興兵不成?!」

佛門在大唐的佈局已經幾乎盡數毀於一旦,觀音菩薩急於重建,遠比玉帝更為被動。

只是略略沾了杯素酒,她就忍不住開口。

「乾戈一起,必有無數死傷,小僧希冀著唐王還是要慈悲為懷,少行殺戮,多行仁義之事……」

不過觀音也知道,如果貿然提起取經或者其他事情,只會引起玉帝與李二的不快與警惕,是以先是選了個其他話題作為引子。

不過嘛,李二對佛門成見已深,自然不會輕易被觀音所蠱惑。

用眼角餘光斜乜長孫無忌的位置一眼,李二心生不快。

「長孫狐狸……」

他才不相信觀音嘴中的什麼望氣之說,隻以為是朝中有人泄露給了她知道。

對高句麗用兵一事是朝中機密,李二作出決定攏共沒有三四天時間,知道的沒有幾個。

其中。

無疑就要數長孫無忌最有嫌疑。

李二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氣氛一時間還是忍不住冷卻下來。

「菩薩這句話,可就大錯特錯了。」

李修道放下筷子,注視著觀音,緩緩開口。

「你號稱聞聲救苦,自然見識過無數人間疾苦,怎麼思想還是如此簡單。

動兵必定造成傷亡,但是菩薩想來應該也知道,天下間還有許多地方的百姓備受壓迫,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更有許多地方還處於部落階段,愚昧莫名。

那些陷在水深火熱當中的黎民百姓,可是早就翹首企盼我們大唐能夠解他們於倒懸,讓他們也能沐浴教化……」

觀音菩薩面容肅寒。

剛剛逼退了哪吒的她,同樣正處於志得意滿,看不起天下人的階段,現在卻被李修道一個凡人暗指白活了那麼多年。

這讓她如何能忍?!

她不得不忍。

因為很快,李修道嘴裏就說出了讓她動心的內容。

「譬如說,扶桑、高句麗、新羅、百濟這些地方,菩薩可有意乎?」

起身立定,面朝東方重重一揮手,李修道笑聲問道。

「難道你就不想讓這些地方的人同樣也知道西方佛法的高妙麽?!」

在場中人,除去李二這些凡人,都是頗有修為在身,靈覺敏銳異常。

李修道話音未落,他們便自心生感應,察覺到天地氣運轟然一震。

大唐國運、人族氣運、佛門氣運、天庭氣運、龍族氣運……

如此種種,不一凡足。

或增或減,盡皆生出變化。

李修道一句話,差不多牽動了整個三界的氣運流動。

「定遠王殿下這是什麼意思?!」

臉色連變數次,觀音菩薩心情遲遲沒有平復下來,足足過了半刻鐘,方才勉強開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