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好武夫》第204章 皇權不下鄉
狄詠起身踱步,面色一陰一晴,終於牙關一咬:「父親,還是得打!西北經年大戰,西軍已然是我大宋最精銳之所在,哪怕只有三五萬堪用之兵,也得打一仗!黨項新敗,本也是色厲內荏,越是叫囂得凶,越是內中空虛,此時不戰,更待何時?」

「兒啊,不是為父不願戰,而是如何說服陛下開此一戰!」狄青真正的為難就在這裏,與其說是說服皇帝開戰,不如說是說服朝堂上下的士大夫。

狄詠腳步一停,看向狄青,答道:「父親,那就不說服!」

狄青雙眼一張,人也站起:「我兒何意?」

何意?

主動挑起戰爭,讓那些什麼給錢啊,和談啊,都談不下去!

豁出去的意思!

但是狄詠看著狄青,卻沒有說……

因為狄詠知道,他的想法,絕對得不到狄青的同意。他知道,滿朝士大夫,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士大夫,沒有一個真的把先儒標榜的家國大義放在第一位。

真正的士大夫,就站在狄詠面前,是狄青!

看著兒子模樣,狄青心下有一種不好的預感,知道狄詠肯定已經起了什麼麽蛾子……

「我兒,你何意啊?切莫亂來!」狄青連忙又道。

亂來?這大宋朝,不亂來,怕是只有看著一步一步萬劫不復。

萬劫不復,不是狄詠想看到的,這麼一個大宋朝,發達的經濟商業,發達的手工業,發達的人口基數……

哪怕是來日要造反,也不能真的把這個社會給打爛了……

為什麼?因為古代戰爭的恐怖是難以想像的,比如漢朝末年,六七千萬的人口,經過黃巾起義,三國戰亂,剩下來就只有一千萬人口左右了,死了六分之五以上。

又比如,唐朝安史之亂,亂前,大唐在冊人口,五千三百萬左右,亂後,餘一千七百萬,什麼概念?死了百分之七十,十個人死了七個。

五胡十六國亂戰時期,人口也銳減七成,只剩下百分之三十。

這裏面雖然還有統計上的誤差,有黑戶之類的問題,但也足以說明,古代全國性的大戰亂對社會發展的打擊之大。

全國性的大戰亂,故事裏,都是英雄豪傑如何了得,三國群英,隋唐英雄……

事實上的問題,戰爭導致的直接間接的人口損失,社會倒退,極其恐怖。

狄詠再怎麼樣,也不願把大宋這個社會發展的水平給打爛,大宋朝,已經到了古代社會的發展極致,已經有了各種更進一步改革發展的基礎前提,一旦爆發全國性的戰事,是狄詠造反,還是金國南下……

這個成果,都將付之東流,一直到明朝中期,才算恢復過來。

宋明,有一樣的問題,那就是並不能真正控制整個社會,不能真正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

這一點,出在一個問題,那就是「皇權不下鄉」直接導致的,什麼意思呢?

戰國,秦漢,基層社會裏,有亭長鄉長伍長等職位,直接受官府管轄,官府直接可以管理到任何一家一戶,要動員戰爭,要納糧納稅,都由官府直接管轄。

唐朝也是如此,有府兵制度,有各種基層動員的制度。

這就是戰國秦漢與唐,戰爭動員能力如此強的原因所在。

後來,從唐朝後期起了苗頭,從宋朝真正開始,官府在基層,就沒有了組織系統,而是轉變成了鄉紳自治的模式,一個縣,一個縣衙為主管,然後基層就沒有了屬於官方的管理體系,都是鄉紳來管理。

大宗族,大姓氏,大祠堂,大地主,大鄉紳,他們代替了國家的基層行政,收稅找宗族祠堂家主,出事也找宗族祠堂家主,甚至宗族祠堂家主能以家法代國法,給自己轄下的百姓定罪。

是打是罵,是關起來還是趕出去,甚至把所謂出軌的女性浸豬籠裡淹死,這些都可以由宗族一言而決。

繳稅,朝廷要多少,可以討價還價,甚至因為勢力大,找關係,可以隨意討價還價。

那什麼人是所謂大宗族大地主大鄉紳呢?

歸根結底一句話,還是讀書人,還是士族階級。這才是所謂「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真正內核。

宋開始的這一套皇權不下鄉,明朝完美繼承了,乃至清朝又完美繼承了,民國也繼承了,直到土地革命、工農革命……

社會,是好社會,就看怎麼管理這個社會。

宋朝的社會,來之不易,狄詠萬萬不能坐視這麼來之不易的社會,最後付之東流。

不論是誰,真把這個大宋打爛了,哪怕狄詠有神仙之能,那也不是十年二十年能恢復的,得至少三四代人的努力。

所以,西夏這仗,必須得打,怎麼困難也要打,打的不是其他,打的就是這大宋朝不能在安安樂樂裡走向萬劫不復。

就算有朝一日要造反,狄詠也要現在的這個社會,不要一個死了幾千萬人、萬事凋敝、一塌糊塗的社會。

只要有這麼一個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社會在,狄詠才能有更多施展的餘地,否則又得陷入一種所謂白手起家一步一步的節奏裡,在狄詠有生之年怕是也只能在白手起家的節奏裡施展了。

就如漢剛建立,被匈奴人欺負得只能把公主一個一個嫁出去和親。唐朝初建時,李世民隻得在長安城外與突厥人低聲下氣去談和。

沒有其他原因,就是戰亂初平,沒人沒錢沒糧,沒有生產力,哪怕是漢唐,也得慢慢來白手起家努力進取,才能封狼居胥、燕山勒石,才能西域都護萬裡。

此時的狄詠,想得極為透徹,這些東西,與旁人說沒有意義,認定一件事,就得乾!

狄青看著狄詠反覆踱步思量的模樣,越發著急,隻得又道:「我兒,你可莫要亂來了,這是家國大事,容不得你胡鬧……」

狄詠笑了笑:「父親,這般事,豈敢胡鬧,就是不忿而已!左思右想不得良策!」

狄青稍稍安心一點,有些氣餒:「隻恨為父未讀書,不得進士,在朝堂上言輕,唉……」

唉……

狄詠也嘆息一聲,他知道狄青之意,就是朝堂上說不上真正的話語,沒有人真正把他的意見當回事。

這奏對啊,沒意義。

「父親,明日奏對,說出心中想法就是,朝堂諸公,皇帝陛下,願聽則聽,不聽也是無法無奈。不打仗也好,終歸少死軍漢士卒,便也是好事。」狄詠反倒勸起了老爹,卻是他心裏,這仗無論如何也要打,此時不打,更待何時?m.

狄青不語,低頭沉默,用手輕輕拍著自己的大腿,垂頭喪氣……

狄詠也不多言,再次落座,陪著老父親坐一會……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