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好武夫》第303章 隻謙虛了一點點
為何說蘇洵不是這麼謙虛的人呢?

有那麼一個小故事,說好幾年前,有人在蘇洵面前吹牛逼,誇耀別家有一個天才子弟,如何如何了得,讀書過目不忘,又羨慕又嫉妒。

聽人一通吹牛逼,你道蘇洵如何回答?

蘇洵不耐煩說道:「你這說得,就好像我家兒子讀書還要讀兩遍似的……」

這話什麼意思?

就是你別跟我這吹牛逼,我蘇洵的兒子,也過目不忘!真正過目不忘,哪個天才還能天才過我家兒子?

還別說,蘇軾蘇轍,那就是這個時代最耀眼的明珠,包括蘇洵自己,便是一篇《六國論》,千年之後,依舊是國際政治的至理。

蘇洵今日,倒是謙虛了……

不過蘇洵今日謙虛,也有一些其他原因。

今年何年?

至和三年,剛剛改的年號嘉佑,也是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

明年,嘉佑二年,嘉佑二年要開科舉,這是宋朝最有名的一次科舉,龍虎之榜。

蘇軾、蘇轍、曾鞏、程顥、張載、呂惠卿、章惇、曾布、王韶……

甚至有人說這是千年科舉第一榜,為什麼這一屆有這麼高的讚譽?

因為這一屆的進士,名人扎堆出,要麼就是冠絕千年的文壇魁首,要麼就是開宗立派的千年大儒,唐宋八大家什麼的就不用說了,政績斐然的宰相好幾個,還有王韶這種難得的領兵大才,為北宋開邊上千裡地。

蘇家三父子,唐宋六百年,散文八大家,唐宋八大家,蘇門一家,就佔了三個,天下六百年,才分五個。

當今天下,才共一石,蘇家是真佔八鬥。

蘇軾且不談,蘇轍將來也是宰相。

嘉佑二年龍虎榜,所謂千年第一榜,歐陽修幹啥?

剛剛獲任,知貢舉!

主考官!主持組織科舉所有事宜。

歐陽修這回,終於算是媳婦熬成婆了,在翰林院幹了這麼久的「預備幹部」,這回終於開始起飛了,將來出將入相的,自然步步高升,當完主考官,就是權知開封府,過兩年又是樞密副使,再接著立馬又是參知政事的副宰相。

慢慢就官居一品了,檢校太傅,宣徽南院使,太子少師……

今日歐陽府上,五人落座,蘇門父子,歐陽修與曾鞏師徒,五人皆是唐宋八大家,個個千年大名。

閑聊之中,就等狄詠。

狄詠姍姍來遲,便是連連告罪,倒也無人真怪他來晚了,畢竟身居高位,公事繁忙,至於到底忙不忙,反正身居高位,就必須繁忙。

堂內四人,皆起身來禮,唯有歐陽修穩坐。

寒暄幾語,互相介紹,這個蘇洵,那個蘇軾蘇子瞻,後面那個蘇轍蘇……蘇轍還沒取字……

狄詠落座右邊首席,打量一番,左邊,對面,三個帥哥。

蘇洵老帥哥,蘇軾蘇轍小帥哥。

三人又自信又和煦,特別是蘇軾蘇轍兄弟倆……

也不知是狄詠帶著濾鏡看人,還是這兄弟倆當真就看起來給人一副氣度非凡的感覺,舉手投足,既灑脫利落,又不失有禮有節……

反正狄詠就是盯著看,怎麼看順眼。

忽然,狄詠又相信「相由心生」這句話了……

難怪歐陽修能如此幾番會見父子三人,按理說,蘇家三人,此時在汴京還名聲不顯……

「一見狄中丞,果然非尋常人等,器宇軒昂,氣度非常,令人神往!」蘇軾也正盯著狄詠看,話也從口邊說出。

這一語,那還了得。

狄詠下意識低頭看了看自己,當真如沐春風,直感覺全身通了電流,酥酥麻麻,比做個大保健還得勁!

是嗎?啊?

我狄詠真這麼優秀?

這麼誇我的人多了去了,別人那都是奉承之語,蘇軾誇的,那一定就是真的!

對!

蘇軾蘇子瞻這種人,肯定不會說假話。

「子瞻賢弟也是一表人才,不矜不伐,便也聽聞賢弟在蜀中早已大名在外,更聽聞賢弟才高八鬥,詩詞文章皆信手拈來,古今典著更是無一不通,教人佩服啊!」

狄詠,此前在汴京還真沒聽過蘇軾大名,但他就是這麼吹了,誠心誠意。

這話把蘇軾吹得愣了愣,攏共不過十九歲多,不過他在蜀地,那還真早已聲名在外,在汴京顯然還談不上……

吹得蘇軾有些心虛,連忙起身:「中丞過獎,愧不敢當……」

「有何愧不敢當,憑藉賢弟大才,不得幾日,必然名滿汴京!」狄詠是一通吹,停不下來的吹。

狄詠這算是預言家,聽得蘇洵這個老爹喜出望外,自家有寶自家知,但偏偏狄中丞慧眼識珠,這種感覺當真極好。

「中丞謬讚,犬子不過熟讀了些書罷了,算不得……大才,中丞能如此看重犬子,犬子當也不會教人失望,隻待來日,中丞拭目以待……」蘇洵謙虛了,但沒有完全謙虛,隻謙虛了一點點……

狄詠大手一揮:「不必拭目以待,今日一見,蘇家二子,必是身懷絕學,大才之輩,鳳毛麟角!」

蘇軾蘇轍兩人對視一眼,臉上藏不住的欣喜,來拜會歐陽修幾番,倒也沒聽得歐陽修如何誇讚,今日狄詠狄學士一來,那傢夥,讚譽比天高。

這叫什麼?知己者也!

士為知己者死!

兄弟二人,起身行禮,連連感謝,連連謙虛。

歐陽修也是笑得合不攏嘴,左右擺手:「唉……不必如此客氣,年輕人,互相歡喜,互相認同,再好不過,再好不過啊!往後便該多多走動,以為知己,便也是一輩子的知己。我與蘇賢弟,那也是相見恨晚,賢弟一篇《六國論》來拜,看得我是欣喜不已,一直未曾入仕,倒也是可惜了……」

歐陽修比蘇洵大了兩歲,一句賢弟自然沒問題,蘇洵《六國論》的政治水平自然不用說,所以歐陽修還可惜他一直未入仕途。

這些都是真誠之語,但也有歐陽修作為一個官員的心思,拉攏有才之輩,就是官場生存之道,雖不說什麼朋黨,但也是來日的政治資本。

歐陽修,有一篇上書皇帝的著名文章《朋黨論》,他在結黨這件事情上,是一個很雙標的人,君子朋黨,那是真正的利國利民,小人朋黨,那就是虛假虛偽。

換句話說,他自己在朝中結黨,那是君子之黨,全是為了家國利益,是為了更好的為國效力。別人的朋黨,那就是結黨營私,專為利益使然。

深挖其中,以後世來看,黨爭之事,其真正的核心,便是一篇《朋黨論》就足以概括,但凡朝廷黨爭,以黨爭治國,必然走向各方的自私自利。

歐陽修拉攏蘇家三人,蘇洵便也順勢就上,答道:「歐陽學士乃清流之名士,如此之言,當真教人慚愧,能為國效微薄之力,便也此生無憾了。」

沒啥,歐陽修有意推舉蘇洵做官,蘇洵也接下了。

「好好好,只等貢舉之後!」歐陽修也不藏著掖著,貢舉之時,只要蘇家二子有才,高中之日,就是推舉蘇洵做官之時,推舉的理由有二,一是蘇洵真有才華,二是他為國教育出了兩個有才之子,後面這個理由還更重要。

狄詠也是時候出手了:「子瞻,你兄弟二人若是無事,便也隨我多走動走動……」

「再好不過!就怕叨擾了中丞辦差……」蘇洵連忙接道,父親還是父親,政治智慧不比兩個兒子,兒子多還在受寵若驚,父親是真懂得其中關鍵。

「這是哪裏話,只要不耽誤了二位賢弟備考,但來就是!」狄詠哪裏能放過蘇家兄弟?

蘇軾聞言,帶著少年心性,大手一揮:「哪裏需要備考?不必不必,只要不叨擾中丞,便是日日相伴又何妨?」

這麼牛逼的嗎?曾鞏都聽愣了……因為他在備考,備得是廢寢忘食、頭暈目眩……

「好,那明日邀約一飲!」狄詠知道,男人與男人,就得喝酒,連喝幾頓,那就是兄弟!

(晚上繼續,今天不很晚了,上半夜的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