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好武夫》第279章 狄青,周世宗麾下之太祖
朝廷正式的誥命來了,冠軍侯!

狄府大開中門,迎候吏部、審官院一大幫子人。

酒宴又少不了……

還有狄詠那實封四百戶,就在汴京城外不遠,出南城五六裡地,一個村子,都姓吳。

這對狄詠來說,是榮譽,並非多麼大的收益,四百戶人的賦稅,對狄詠來說並非很大一筆。

真正高興的是這吳家村,莫名攀了一番關係,以後賦稅也不用交給縣衙了,不必受那些衙差之類的罪,乃至不用受官府的管轄,雖然不至於是法外之地,卻也真是立馬高人一等。

往後有災有難的,也有人可以求。狄家狄學士,風評也好,不是那等苛刻之人,那些功勛之事不談,便是聽聞狄學士以往救治災民都是萬貫出手,更何況家臣?

吳家的族老七八個,也上門來拜見主人。也還帶著一些年輕姑娘與小夥上門,便是給狄詠來挑,看得上就留在府中幫襯,丫鬟小廝的,日久之後,也是貼心之人,這也是家臣的意義所在。

狄詠還得派人去管轄一下他的家臣們,若是不派人去,讓吳家的族老們繼續管理也是可以,大小之事,都來彙報。小到開挖溝渠、開荒牧林,大到收糧來交,從此都是個羈絆。

狄府,門庭若市……

該來祝賀的,都得來,便是歐陽修與胡瑗,也派人送來小禮,勉勵之禮,不外乎還是讓狄詠好好治學認真讀書……

狄詠還欠了胡瑗一樣東西,那就是《事功論》,一有機會,胡瑗就不會放過。

狄詠的弟子安燾,同窗劉幾,好友曾鞏、孫之文,乃至梁家梁彥昌……

一一登門來慶賀一番,連樊樓都派人備禮送來……

還有一件奇怪的事,狄詠收得一大堆詩詞文章,都是投帖來拜的,人多在門外等著。

這叫乾謁,唐朝就有的風俗,一個人想要另外一人抬舉賞識,或者想要另外一個人收入門下,就會送乾謁詩文,從李白到杜牧,都寫過許多乾謁詩文給當時的朝廷大佬。

蘇洵帶著蘇軾蘇轍進京的時候,也給歐陽修寫過類似的東西。

這東西,並非就是阿諛奉承的討好,更多是顯示自己的文才文筆,希望自己的文才能被大佬看中。

自不用說,狄詠收到的乾謁詩文,主要就是許多士子文人想拜入狄詠門下。

劉幾幫著狄詠處理這些乾謁詩文,幫著狄詠看,他是事功一派的二當家,有這個責任與義務,而且他自己也開始收徒了。

一邊看,還一邊與狄詠說:「大哥,這個不錯,文采了得,你看看……」

狄詠拿過來看,看得一看,搖頭:「不怎麼樣……」

劉幾有些遺憾,又慢慢看著,不得多久,又道:「這個好,子道你看看,這個當真好,竟然是論軍事……」

一聽軍事,狄詠拿過來看了一眼,看得片刻,搖著頭:「雖有可取之處,卻也多是泛談,少了實際,此人雖然對軍事主動了解了不少,卻顯然並未真正接觸過軍事一道……」

劉幾不放棄,又道:「大哥,這人並未接觸過軍事,卻能把軍事論得你都覺得有可取之處,那這人若是對軍事一道真有接觸,豈非大才?」

這個角度還真不錯,還真是這個道理,狄詠一聽,興趣就起來了:「何名?哪裏人?」

「江西德安人,姓王名韶,字子純……」劉幾翻了幾下,答著。

「都有字了?」狄詠的意思是這人都有字了,肯定年歲不小,至少二十往上,他自己也才二十歲,收個弟子比自己年紀都大,有些奇怪。

「這有何妨,達者為師焉,大哥你就是達者,緣何不能為師?聖人還言,三人行必有我師,可沒說三人行長者為師。」劉幾是勸狄詠,該收弟子了,狄詠既有當人座師的身份地位,也有當人座師的名望,還有當人座師的才華。

豈能不做?

大儒,從來不是自己修鍊成的,是弟子抬出來的,你得教出一堆有才華有能力的弟子,你的文壇地位自然就水漲船高了,你就是大儒了。

這也是官場上的資本,政治上的資本。

再說,事功一派,就是要發揚光大的,不收弟子,怎麼發揚光大?劉幾這二當家當著還有什麼意思?光桿司令?

狄詠又接過這乾謁詩文,上下認真看了看,考慮片刻,說道:「那你便去安排,尋個空閑,見他一見。」

「好好好,江西德安王韶王子純,我記下了……」劉幾欣喜非常,一堆乾謁詩文也沒看完,先往旁處一放,出門就走,他知道,王韶肯定就在門外等著,得去吩咐一下,留個聯繫地址。

這些外地學生入京,肯定都住在什麼客店裏,若是寒門子弟,也當給一點盤纏之類的資助,吩咐他等候召喚。

王韶,真比狄詠大了幾歲,身形偏瘦,入京待考,便是不願等到臨近考試的時候再趕路,得了舉子,就立馬出發了,留個餘地是其一,其二也是想到京城裏熟悉一下,也為考不上留條後路,拜個座師就是後路。

這也是自信,自信自己能得賞識,不至於真在京城裏混吃等死,混到餓死。

卻是這王韶,還真是個大才,領兵之大才,歷史上軍功卓著,本該被黨項人佔去的麟州,來日就是他收復的,不僅如此,他還大敗吐蕃,開邊五州之地。

王韶是真的對軍事有天賦,否則也不會來拜謁狄詠,人與人,都是這般,需要一個惺惺相惜。

狄詠能看上王韶,也是這份乾謁文論的軍事。

卻是如今,狄詠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如何弄倒文彥博,梁適的這份人情,必須要還上,不能失了諾言。

狄詠在想著弄文彥博。

文彥博卻正在禦書房裏面見皇帝,富弼也在,正在商量關於狄詠升遷之事。

皇帝在問:「狄子道本已是知雜事禦史,從五品了,這升遷之事還真有為難,二位相公議一議?」

富弼聰明非常,他倒是想先知道皇帝是個什麼意見,便問:「陛下,狄詠允文允武,按理說,放在哪個職位上,皆是勝任的……」

卻是文彥博關心則亂,他不是不聰明,就是與這狄家杠上了,如何也看不得狄青那張刺字的臉,開口也答:「陛下,臣倒是以為,狄詠可往館閣,此子治學有大才,連胡夫子都誇讚連連,在館閣之中極其合適,不僅可升品級,還可讓其靜心修身一些年月,往後可堪大用。」

什麼意思?就是讓狄詠去什麼龍圖閣、昭文館、天章閣做事,真做事,修史修書之類。離開權力之處。

皇帝聞言,擺擺手:「不妥,狄詠有治國理政之才……」

富弼一聽,懂了,皇帝之意就明白了,便答:「陛下,三省六部,二府三司,台諫兩院。若是六部,可為副官也,若是二府三省,可為要職,若是三司,可為副官。若是台諫,可為主官。」

皇帝點了點頭,卻也一想,說道:「還真是為難……」

為難在哪裏,富弼所言,要不就是要職、副官,要不就是主官,一個蘿蔔一個坑的,你要去,別人就得走,那別人往哪走,也要安排,這就是連鎖反應,為難在這裏。

皇帝說為難,那意思就是讓宰相來解決這個為難,去安排,連鎖反應也得安排一下。

文彥博聞之大急,口中立馬直呼:「陛下,自古有慣例,駙馬不得要職所在,我朝歷來也是如此,所以這般安排,怕是不妥……」

富弼搖搖頭,他知道,文彥博就是不爽狄青,很正常,他富弼其實也不爽狄青,畢竟一個黥面武夫,上朝站在他身邊,如何也爽快不起來。

但文彥博這般,富弼也有點不能理解,這是何必呢?兒子是兒子,老子是老子,陛下當面,意思明顯,就算有什麼想法,那也要轉個彎不是?

哪怕是想要狄青致仕,也有的是辦法,何必如此硬來?

皇帝陛下喜歡直諫之臣,所以文彥博就如此直諫?

文彥博這官是怎麼當上來的?真靠走張貴妃的門路當上來的?

富弼心中,還真對文彥博有鄙夷……

皇帝開口了:「有何不妥?如何就不妥?有才不用,才是不妥,唯才是舉,方為明政……」

皇帝心思,未來深遠,不說文彥博,連富弼都沒有真正看透……

文彥博聞言更急,直言上諫:「陛下,狄青者,軍漢也,在軍中一呼百應,就如前朝周世宗麾下之太祖,這狄家厚待無妨,若是皆如此身居高位,大權在握,來日若是有個萬一,那當真不堪設想啊……」

文彥博,終於說出了這一句留史千年的話,狄青,周世宗之太祖,狄青,也要像宋太祖趙匡胤那樣黃袍加身,篡奪周世宗柴榮的天下。

(一萬四千三百字,晚安。)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