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好武夫》第70章 一下子打跑了?
儂智高,並非真是一個不開化的蠻人,他是大族出身,他老爹儂全福昔日就是儻猶州的知州,也就是邕州治下四十四個羈縻州之一,在交趾(北越南)與廣西的交界之處,是宋朝封的官職。

但是儂全福這個人才能不小,發現了金礦不說,還倚仗財力不斷招攬各處的少數民族之人,勢力慢慢擴大,有一天忽然發現自己了不得了,然後也就稱帝建國了,建了個長生國,也自號昭聖皇帝。

儂全福是圈地自萌,建國當皇帝,邕州雖然收到消息了,但當時也沒當回事。

但是交趾國不服氣了,臥榻之側,你說你是皇帝就成皇帝了?自然派兵去打,然後就把儂全福給滅國了,人也被抓了。

儂智高小時候是讀過書的,能說漢語,也能寫字,但是國破家亡了,自然不服氣,又拉著人乾,與交趾乾,乾不過又想內附大宋再次臣服,想在大宋弄個官職,想借大宋這個中原正統的虎皮做大衣,嚇唬一下交趾,與交趾接著乾。

大慫在這種事情上,自然懶得摻和,不予。

儂智高三番五次請求大宋賜官,皆是不予,他一氣之下是南打交趾,北乾大宋。

乾一下大宋,誒……忽然發現大宋比交趾還容易乾……

這不,不僅打破了邕州重地,還一乾就直接乾到廣州城下了……

這回把儂智高厲害了,登基稱帝不在話下,大封群臣也不在話下,大南國土地面積陡然比交趾也差不得多少了。

這把,儂智高是真成皇帝了。

只是面前還有最後一道坎,那就是把大宋朝廷派來遠征的狄青給打敗,如此,大南國就真成了世代基業,傳子傳孫,說不得還得跟交趾再乾一乾,算是報仇雪恨。

今日皇帝陛下儂智高上朝,文武百官列班站好,儂智高龍袍在身,頭上是他剛剛打造的九龍冠冕,好幾斤重,金子他還是有不少的,誰叫他家裏就有金礦呢?

文武百官,皆穿漢服,倒也像那麼回事。

皇帝陛下開口:「宋人大軍就在賓州城內,你們可知有多少?」

很多人其實還是懼怕大宋這個中原正統的,面色上有些心虛也正常,畢竟能當官,總要認字,認了字,總也對中原正統有幾分敬畏,大宋皇帝派的大軍,那得給一點尊重。

皇帝陛下儂智高就是要消除麾下這些人的畏懼感,便又開口:「三千,大宋皇帝派的遠征大軍,就三千人,你們說,可笑不可笑?」

儂智忠立馬接話:「那大宋皇帝自是坐井觀天,豈能知道陛下之威?要是派個十萬八萬的,那還對我大南國有幾分威脅,卻是派個三千人,可見那大宋皇帝是真沒見識……」

皇帝儂智高聞言大笑:「哈哈……如此也罷,打完這一戰,想那大宋皇帝再也不敢惹咱們了,咱們這大南國便是子子孫孫千秋萬代,與那大理段氏一般,諸位皆是朕的開國重臣,便也是子孫萬代之富貴!」

眾人聞言,皆是大喜,一個個眼神冒光,也如儂智忠所言,這大宋皇帝還真就坐井觀天了,派個三千人來,三千人那就不足為懼了。

「陛下,此立國之戰也,必勝!」

「必勝!」

皇帝儂智高站起身來,壓了壓手臂,示意眾人稍安,然後再道:「來將聽聞是大宋第一武將,名叫狄青,你們可知曉?」

大將軍儂智忠立馬說道:「名不副實之輩,來了好些日了,躲在賓州城內,連門都不敢出,豈不教人笑話?」

皇帝儂智高立馬說道:「誒,不能如此小覷敵人,他只是兵馬少罷了,若是有幾萬大軍,必然早已出來與咱們決戰了,想來狄青在來的路上,也不知朕的大南國如此兵強馬壯,許是上奏等援軍也說不定……」

「上奏,上奏到幾千裏外?那一來一回,不又是幾個月過去了?他還想在此堅守幾個月嗎?」儂智忠問著,這回是真心發問了,之前倒是兩人商量好的台詞。

皇帝儂智高想了一想,說道:「得來個引蛇出洞,必須要把狄青打敗,如此後來之人必不敢再戰!」

儂智高不是傻,他是聰明的,只是單純見識太少,他知道成功立國的條件,也知道該怎麼指揮作戰,連戰法都與狄青狄詠想到一起去了,他只是沒有真正見過大世面。

不過他自己顯然不這麼認為,他自己心中的定位,自然是舉世無雙的大英雄大豪傑。

何以見得?

就憑他南打交趾,北打大宋的這份勇武,一人敢與兩國開戰,還打下了這份基業,自是已經世間少有了。

「引蛇出洞?陛下,臣願去引蛇,臣便帶兵馬去賓州城下叫戰,罵他個祖宗十八代,他不是名聲大嗎?便把他罵出來,到時候打起來了,陛下再帶大軍出關與之交戰,必勝!」儂智忠倒也認字,看過幾本話本故事。

「好,就依此計!」儂智高已然定奪,就算罵不出來,那也是打擊敵人士氣!

到得第二日下午,賓州城外,果真出現了兩三千蠻軍,儂智忠能說漢話,便站在城下大罵,左右盾牌護衛,以防冷箭。

「狄青,你這個老賊,帶兵而來,卻不敢出戰,還說什麼大宋第一戰將,不過縮頭烏龜!」

「狄青,宋狗無膽,隻知龜縮……」

「宋狗……」

狄青自然被驚動了,立馬上城來看,罵聲自然是罵聲,狄青並不在意,與西夏黨項作戰幾十年,挨的罵都堆成山了,不在乎多兩句。

狄青關注的是敵軍陣型,遠處山脈道路……

倒是孫沔忍不住,天朝上國,被人罵來罵去,何曾受過這等侮辱,開口問道:「狄樞密,敵軍應當不過兩三千號,當出擊一戰,挫其銳氣!」

狄青未開口,只是看了看自己的兒子。

狄詠自然得開口了:「孫使勿急,此時不宜出戰!」

「嗯?此時機會大好,豈能不出戰?此時不趁賊寇人少孤軍而來一戰,怕是再難有這般的好機會了。」孫沔有些不能接受,面帶懷疑看著狄詠。

狄青搖搖頭,轉身就往城頭而下,隻道:「隨便他們罵,都去做各自的事情,城防要加緊一些,賊寇未帶器械,當是不會攻城,卻也要防萬一,往東西北邊派斥候出去,以防佯攻有詐。」

狄青自然是安排的面面俱到,只是狄詠有些尷尬,他本來準備開口說這些話的,被老爹先說了,他便是欲言又止模樣,心想,說好的全盤託付給我呢?怎麼你就先說了?

狄青似乎也察覺出來了,看了看狄詠,給出一個略帶抱歉的笑臉,又道:「我兒前去安排!爾等軍將,皆聽我兒指揮。」

說完狄青就走了。

留著孫沔與狄詠對視一眼,拉著狄詠又道:「小狄將軍,緣何這般還不出戰啊?」

狄詠答了一語:「這才多少人?萬一某出去一下子給打跑了,來日他們就真的再也不出來了,那該如何是好?」

就是這個道理,如果真出去一戰,獲勝自是不難,就怕敵人敗得太快,從此就真的龜縮崑崙關不出來,那還得去攻堅,那就可能真的天長日久,後患無窮。

這個時候認慫,還能讓敵人更加自大,為之後一場大戰多出幾分勝率。

「啊?」孫沔還接受不過來,又道:「一下子打跑了?」

狄詠也不管,直下城頭去幹活。

孫沔一臉疑惑之色,想來想去,這對父子,莫不是在搪塞我?這對父子表面上自信滿滿,莫不是心裏其實也無勝算?兵少將寡,所以不敢出戰?

想到這裏,孫沔已然憂心忡忡,本還想著跟著狄青吃肉喝湯,這回好,不獲罪就千恩萬謝了……

唉……得……得備一匹馬,也要有個以防萬一……孫沔心中不斷盤算……

--

作者有話說: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