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好武夫》第685章 大同大同
政事堂狄詠的班房裏,書信無數,公文公函也是無數,到處發出去。

三個秘書,忙得頭昏腦漲,狄詠依舊口若懸河,每一條命令,三個秘書都要奮筆疾書。

著蘇軾蘇轍速速回京述職。

著王韶開始收攏黨項青壯……準備隨時全部押往太原府南駐紮!

著王韶點選五百中低層軍將往太原待命!

擢升劉幾任太原通判。

擢升梁適之子梁彥昌任河北轉運副使……

擢升曾公亮之子曾孝寬任河東轉運副使……

擢升知諫院司馬光為禦史中丞,帶官員差吏往河北調查走私之事。

擢升范純仁為知雜事禦史,帶官員差吏往河東(山西)調查走私之事。

封米擒真野為歸義將軍,隨部往太原府南駐紮!

令河西郡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河西節度使……趙諒祚差充太原知府!

……

一旦開戰,戰線有二,一線在山西,一線在河北,狄詠自己會去山西,河北一線就需要一個人坐鎮指揮。

兩個人選,一個是雄州知州趙滋,這是一員老將,軍事素養不會差。但狄詠卻不太放心……因為狄詠自己沒用過。

那就只有另外一個人選了,樞密院副使苗繼宣。苗繼宣,防守能力出眾!共事多次,值得信賴。河北這一線,對於狄詠前期大戰略而言,主要就是防守!頂住壓力,看局勢變化,再談是否進攻。

所以,苗繼宣也得稍微提前一點去雄州,不能臨時去,得先去真正了解情況!要一個借口,比如……巡查整肅邊軍!目的是……準備進行河北各軍的裁撤、移民屯墾事宜。

戰爭前期戰略,就是至少要達到的目的,奪得遼國西京大同!

大同,在戰略而言,很重要,它既是黃土高原在東邊的最後節點,也是燕山山脈在西邊的最後節點。

大同在手,往西北,可以直入蒙古草原,往東,那就是燕雲十六州,全無阻礙。

大同,歷朝歷代都極為重要,明朝也是重鎮之重!它是北方邊境的一個空缺之處!進可攻退可守。

還有!大同,產煤!全國產煤之地無數,但大同不一樣,許多地方的煤都在地下,開採極難,而大同的煤,不僅品質極高,而且就在地表,連洞都不用挖。

對於這個時代而言,狄詠若是真想用煤,大同就是最好的選擇,沒有之一。煤炭,對於這個時代,不僅是能源上的進步,更是環保能源,相比木柴,環保了幾百倍不止。

煤炭燃燒有毒不假,但這種毒是可以用工具去有效避免的,不是什麼很高科技的工具,就是一個帶一點技術的爐子就行了,這一點小小的技術,也就在排煙管道的設計上而已,這是巨大進步,只在推廣方面下功夫即可。

當然也還會有意外,那也是沒辦法,真要有人中毒死了,也並不能影響狄詠要大規模推廣煤炭的步伐,不能因噎廢食。

大同之重,就是此戰的前期戰略目標,也是這一戰的底線……

其他更多的,就看局勢發展。

如今的狄詠,再面對這些真正大事的時候,不似以往那邊睡都睡不著,而是多了幾分從容淡定。

也是如今壓力大減,勝負的結果,狄詠都能承受得住了,哪怕這一戰不順利,大不了也是個穩定戰線,再開榷場。

對於狄詠個人前途而言,其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

這一戰,本也是嘗試性的一戰而已。

還有一個問題,錢糧!

這不難,錢的問題,不是大問題,只要不是長久鏖戰,就不會有錢的問題,戰爭的時間點本就在幾個月後,也就是各地秋末賦稅徵收的時候,正是朝廷有錢的時候。

還要去信沈括,把火炮與火藥、彈丸往太原運,先用運河,再走陸路。這就是轉運使的重要性了,梁彥昌與曾孝寬兩個人接力負責。

轉運使這個官職,其實很重要,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省財政部,也就是路一級的三司衙門。其官職稱謂上,轉運二字,也是職責所在,錢糧賦稅的轉運,大宗貨物的轉運。

乃至,轉運使許多時候,就是一省政務上的最高主官,比如包拯就當過河北轉運使。

但宋朝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個省,其實沒有所謂「省長」這種大權在握的主官,通常也是各種職能部門互相分權,並沒有一個一路主官部門,比如還有提刑司、安撫司,這些司之間,大多時候並沒有互相統屬的關係,是平級部門。

轉運司管錢糧,提刑就是司法系統,安撫司大概就是政府部門。

這種制度,有利有弊,利很容易理解,就是地方上的權力,更多向朝廷中央集中。

弊端也多,那就是增加了朝廷中央的工作,也導致許多時候效率低下,比如安撫使要一筆錢做什麼事,他是不能在省內籌到這筆錢的,他不能找轉運使拿,得向朝廷申請,朝廷再讓當地轉運使下達命令。

這還是政務上的,軍事上的,那就更麻煩了。安撫使下,一堆團長,這一堆團長其實按理來說,又不歸安撫使管,大多還有鈐轄,兵馬統製,兵馬都總管這一類,這一類人,可不是武官,大多時候是文官,碰到事情了,要錢糧之類,乃至兵器軍械,又得到處找。

甚至,提刑司看似提點刑獄,其實也不然,比如有什麼案子,當地州縣衙門審理,提刑司其實負責的是巡按,也就是審核辦理之類的,但州縣主官又歸安撫使來管,提刑司就好像是一個督查督導的作用。

這裏面,有牽製,其實也有爭權。甚至真出了什麼事,還會互相推諉。出了什麼問題要問責,很多時候更是找不到到底該誰負責。

這一套制度,其實是不太可取的……至少在狄詠看來,其實是不太可取的,特別是戰爭年代,更是不可取,一點效率都沒有,也是大大降低了大宋朝廷真正的動員能力。

但如今,也得這麼用。

在狄詠看來,一個行政制度是否科學,其實就在兩點,負責製與問責製,這兩點很重要。

什麼事情,該什麼人負責。出了什麼問題,該找什麼人問責。

接著就是,問責是不是真的能問責,就是出了問題,該你挽救你挽救,該你坐牢你坐牢,該你殺頭你殺頭。

狄詠從來不相信什麼道德高尚,他只相信,你出了問題,你負責,坐牢還是殺頭,明文規定,按照律法執行。

大宋朝,就是負責製差不多失靈了,問責製更是失靈到離譜!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