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好武夫》第720章 這是個危險遊戲
狄詠看著滿篇是血的請戰書,微微在笑。

遼人,是真的強!

狄詠沒有一點輕敵與僥倖。

所以才要反覆弄這麼一出,這是軍心,有一句話說,哀兵必勝。

得讓軍將們有這種「哀」的感覺,帶著憋屈的心態去上陣,真去一個嗷嗷叫的如狼似虎!

就是得撐著,反覆撐著,讓他們憋屈,越憋屈越好。

這戲碼,也還要做給一個人看,那就是軍中文書黃常,未來的皇帝陛下,要讓他知道,狄詠開這一戰,是如何的被逼無奈!

也如李雲龍回到自己軍帳,對著一種營指揮使與都頭、虞侯,以及書記官們,那也是個罵罵咧咧……

一幫軍將圍著李雲龍,聽李雲龍一邊罵一邊說,說遼人如何欺人太甚,說小狄相公如何左右為難定奪不得,說汴京官家……

也說小狄相公何等英雄人物,卻偏偏要去受那遼國屈辱……

卻看看這軍中,哪個不受小狄相公恩重如山,哪個能看小狄相公去受屈辱……

也如狄諫在說:「原道我三哥,竟是這麼難……唉……卻是我,又不能為三哥分擔絲毫……」

梁彥深也低著頭,說道:「家國大事,原來這就是家國大事啊!」

一旁的營指揮使開口了:「將軍,你……你怎麼不勸相公呢?豈能受辱?你勸啊!咱們是到不得相公軍帳,不然,咱們都跪地去勸!」

李雲龍也罵:「老子怎麼沒勸?啊?老子嘴巴都說幹了,老子不知勸了多少,你道種將軍怎麼說?說相公自有定奪,叫老子不要多嘴!」

「唉……種將軍也是的,他不會是……」

「屁話,種將軍能是慫人?種將軍什麼人你們能不知道,他只是體諒相公難處!」李雲龍還真不傻。

「唉……」

滿軍帳的漢子,一個個急得是團團轉,拳頭砸手心,腳後跟跺地面。

梁彥深說了一語:「相公之難,難就難在這戰事不能開,一旦開戰,生靈塗炭不說,回京也是無法交代……如此,唯有自己去受辱了……」

李雲龍看了一眼梁彥深,立馬招手:「彥深,來來來,你過來,你讀書多,知道的事情多,你說說,你給我出個主意,怎麼能讓相公不去受辱?」

「這個……」梁彥深也為難了,要他十幾歲的人有這般兩全其美的辦法,那也不現實。

「小相公,你也想想……」李雲龍又與狄諫說。

「我在想啊,便也是想為三哥分擔一二!」狄諫苦臉答著。

「都想都想,想破腦袋也要想個好辦法!」李雲龍左呼右拉。

一軍帳的人,陷入了沉默。

只有狄諫不自信地喊了一句:「若遼人真要戰,那便戰……」

卻也不獨獨是李雲龍一個軍帳如此,軍帳許多軍帳,皆是如此景象。

晚間,都頭指揮使們回了營,不免又要與麾下軍漢再重演一番。

整個軍營,罵翻了天!

這才是狄詠要的軍心!

從上至下、從下至上的軍心!

政治思想工作,很大的門道!

狄詠卻早已呼呼大睡,臨睡之前,去信河北苗繼宣,在雄州聚兵演武,與遼對峙!

為何?吸引遼人兵力!

戰場,從來就不在河北,而是在河東,在山西,在太原,在大同!

其實河北邊境,遼人就算要攻打,困難極大,除了雄州這般榷場通商之地,邊境就沒有一條大路。

因為宋人這幾十年,在邊境造就了巨大的工程,人工種植了無數的荊棘林,其中些許小路,並不能行大軍。

而且還有一條巨馬河擋在當面,遼人想南下襲擊,難如登天!

這些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遼人壓根就沒有做好進攻的準備!不論是心理上,還是物質器械上,遼人都沒有準備,拿什麼攻打城池?

甚至遼人都沒有準備足夠多的渡河之船。

有心算無心!

狄詠來往幾趟河北那邊的遼宋邊境了,心如明鏡。

換句話說,從河北進攻遼人,其實也很麻煩,不說別的,狄詠上百門炮要過巨馬河,就是個後勤大工程。

太原大同這一線,好就好在,能朝發夕至。

要開始了!

遼國燕京城裏。

耶律洪基正在發怒:「宋人想作甚?那狄詠想作甚?還在雄州聚兵演武?宋人想開戰不成?」

耶律乙辛也在發怒:「那狄詠狡詐非常,想來是看穿了我等並無真正開戰之意,所以才敢如此應對!」

耶律仁先思索著,局勢出乎意料了……

兩國之間,便是最怕這種局勢,我虛張聲勢嚇唬你,你也虛張聲勢,那我就得加碼,我加碼了,你又加碼,這個砝碼加到最後,如何收場?

若是不加碼,我虛張聲勢了,你也虛張聲勢了,我慫了……下一次就輪到你虛張聲勢來嚇唬我了!

甚至,誰先開啟和談,誰就已經輸了。

這是個危險遊戲。

耶律乙辛顯然喜歡這種危險遊戲,繼續說道:「陛下,既然宋人膽敢如此,那就必須給宋人一點顏色瞧瞧!」

耶律仁先連忙阻止:「不可不可,萬萬不可再輕易調兵遣將,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耶律乙辛反駁一語:「宋人不過虛張聲勢,他宋人豈有開戰之膽氣?隻待我們再增兵而去,宋人必來求和!」

皇帝耶律洪基也不是慫人,開口就問:「哪裏的兵最近?」

「各州府皆有兵馬,但要聚集,反倒需要時日,不如就調中京大定府的兵馬南下,抽調五萬往歸義集結!」耶律乙辛這種自信,與耶律仁先那種謹慎,對比鮮明,也是這兩人的性格對比鮮明。

耶律乙辛自信,這場危險遊戲,一定是以宋人先認慫求和為結束。

耶律仁先卻在考慮人心:「陛下,如今宋人不同以往了,特別是宋人滅夏之後,軍心正盛,若是如此調兵遣將集結,宋人必也如此調兵應對,大戰只怕一觸即發。若是真要開戰,就不該如此倉促起兵而去,此番倉促而去,宋人有了防備,就已失先機……兵者詭道也,若真要打,就該暗中籌備,突然襲擊……」

不得不說,耶律仁先這話是真有道理。如果真是要打宋,那就不該怎麼演習……若是不打,最好還是不要繼續加碼對賭,如此繼續加碼,萬一宋人不慫怎麼辦?那就只有打了。仟韆仦哾

這個局勢最後再開戰,只有一個結局,邊境鏖戰,你來我往,誰也奈何不了誰!你攻我的城池,攻不下,我攻你的城池,也攻不下。這不就是幾十年前的場面嗎?鏖戰二十多年!

耶律仁先想得長遠,耶律乙辛卻反唇相譏:「我們倉促,宋人不也倉促,倉促對倉促,有何不可?真若打起來了,宋人懦弱,豈是我大遼勇士之敵手?」

「幾十年前,鏖戰二十餘載,卻又是個什麼結果?」耶律仁先直言一語。

耶律乙辛立馬接道:「那你的意思是,咱們退兵?一旦退兵,從今往後,宋再不懼我大遼,更會助長宋人軍心民心,往後,我大遼之屈辱多了去了!」

這一句話,說服了耶律洪基,耶律洪基再不多想,開口:「擬旨,往大定府,調撥五萬甲士南下歸義!朕就不信,他宋人能有幾分膽氣!」

得玩下去了,不論遊戲多麼危險,都得玩下去!

這就是遼對宋心態上的優勢,百十年來,一貫如此!

宋,就是慫的,看看那澶淵之盟的具體內容就知道了,宋明明在陣前射殺了遼國領兵大帥蕭達凜,遼人議和,盟約上,反倒遼人佔盡了便宜。

這麼多年了,這種優勢心態,就是耶律洪基下決定的最根本原因,他就不相信宋人膽氣真能有多大。

耶律乙辛也有這種優勢心態,還加一語:「陛下,還當去信那狄詠,教他知道,他惹下了什麼事,讓他看著辦,看看如何收場!言辭也當狠厲,免得他以為我遼人好欺辱!」

事情已定,耶律仁先,有些擔憂,擔憂地看看皇帝,又看看耶律乙辛,卻也想,最好是宋人來和……宋人應該還是會來和的吧……應該會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