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好武夫》第355章 漢兒學得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趙禎,滿打滿算,還有五六年皇帝……

這個由盛轉衰的過程,基本也就完成了,宋,已經很衰了,衰得差不多了。

若沒有力挽狂瀾,肯定悲哀依舊!

這是狄詠此時心中的不安……不安全感,他知道,他若是不做點什麼,不去做難事,他自己一旦活得長一點,不用太長,正常終老,老來不論有多大富貴,一家老小,肯定要經歷家國淪喪的悲慘。

所以,野蠻,是狄詠必須要做到的事情,甚至已經開始有了一種自我暗示。

最新的一條軍令,狄詠手書蓋印,通令全軍,但凡打破城池,但凡得了新土,軍中無有節製,縱兵劫掠一切,所有的一切!

誰搶到的東西,一半就是誰個人的!任何東西!剩下的一半上交!

狄詠,只要一半的戰利品與新得的土地。狄詠的殘忍,就在這裏了,其中還有殘忍細節,那就是不分人,黨項之地的漢人也搶!

之前在石州,狄詠為了方便管理,也為了個人情感問題,就沒有為難過石州城裏住的漢人……這回,狄詠故意疏忽了這一點……

可不要有過多的情感來理解狄詠這個舉動,有一首古詩說的就是此時狄詠所在之地,詩中有言:漢兒學得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這就是這個時代,黨項軍中有漢人,遼國軍中更是多漢人,但這些漢人為西夏與遼國打仗,那是眉頭都不皺一下。

這種事,其實不難理解,這兩句詩,千年之後依舊還是現實寫照,比如台灣。如此比喻,想來就能理解了!真真是:漢兒學得胡兒心,卻向城頭罵漢人。

不多說什麼其他考量,因為狄詠對未來一切的謀劃,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打勝仗。打敗了,什麼都沒了,什麼都是空想,只有打勝了,才有資格說其他。

另外還附帶一個命令,任何士卒,都可以用個人所得戰利品來與狄詠換土地,黃河邊上的土地,那還是稱得上肥沃的,只要黨項一滅,這些土地,就是財富。

狄詠在給所有軍漢一個憧憬,無數的奴隸,肥沃的土地,大地主。

奮力一搏,這就是奮力一搏。

作為領導者,千萬不要小家子氣,不要在小地方患得患失,患多患寡!

捨得一切,只要能打贏!

這個命令下去,不用多說,西北本就是此時大宋唯一還有彪悍的地方,便是整編軍隊之時,無數軍漢不論老弱,都積極無比。

狄詠上次大勝,給了軍漢勝利的信心,軍漢們又在狄詠的激勵下更加積極,多多少少,有點聞戰則喜的味道在其中……

狄詠要十萬青壯,倒是也帶來了不大不小的麻煩,那些算不得青壯的人,自是選不上,也鬧起了事……

甚至還有人籌錢去賄賂遴選的官員軍將,就想讓自己變成一個青壯選入一線部隊。

各處操練,自不用說,都是熱火朝天的景象……

狄詠少不得還是四處巡視,但凡狄詠到得一部,各部皆是爭先恐後來表現……只怕一事,吃肉喝湯的時候沒有熱乎的……

搶劫都搶個殘羹冷炙……

隻待狄詠巡視之時,總會發生一些事情,有人聽聞狄詠巡視而來,便會到得路邊,跪地高呼:「相公,相公,不公啊,不公啊!小人年不過三十有八,身強體壯,一頓飯能吃三斤肉,緣何就算不得青壯?」

這是跪地喊冤!

狄詠便也停步去看,三十有八,臉上溝壑縱橫,滿頭青絲白了大半……

狄詠攔下護衛,自己走到近前,也笑:「可有孫兒?」

「有孫兒……相公,小人雖有孫兒,卻也是青壯,不信相公試試小的,小的能跑能跳……小的年少之時,可隨老相公上過陣……此戰不用,那可是真浪費了……」邊關熬人,這大半白髮的三十八歲,其實很常見,底層百姓,三四十歲壽終正寢也正常,可稱老漢。

狄詠看了看這老漢,倒也有觸動,抬手一招:「起來吧,算你一個青壯……往營曲去報備吧……」

卻是狄詠話音一落,老漢大喜,連連磕頭拜謝,起身飛奔就走。

卻也是狄詠話音一落,再看左右,跪了一圈……

「相公,相公,小的也算青壯,你看看小的這臂膀……」

「相公替小人做主啊,小人挑百斤擔子,能行二十裡路……」

「小人也是青壯,絕對是青壯……」

狄詠唯有苦笑不已……卻是心中高興無比……

這不是聞戰則喜,什麼是聞戰則喜?

軍中遴選青壯,本就有一套規則,狄詠制定的規則,老軍之中,百人一都,繞石州城跑一圈,先到的五十人,可在遴選之列,再舞槍棒刀盾與弓弩,只要一樣算熟練,就在整編之列。

辦法其實很簡單,老漢,自然大多跑不過青壯。

沒想到,這些跑步沒跑過的老漢,卻一個個不樂意了……

這事還是得解決,就是要換個遴選規則,這是狄詠頭前沒有考慮到的……

補選這件事,可以做,但這補選的辦法,狄詠還得考慮一下……

狄詠這邊,忙忙碌碌著……

卻是狄詠忙碌之時,興慶府內,又亂了起來……

西夏朝堂之上,一個軍將跪地大呼:「太后,陛下,國相,宋人當真幾十萬之多,到處都是人,末將本也不信,此番帶著遊騎親去,查探諸地,當真幾十萬之多……」

滿朝堂,一片寂靜,有人已然面色起白……

卻是無一人開口,連沒藏訛龐都沉默著,這可不是第一次報說宋人有幾十萬了,這是反覆偵查之後的最終確認。

二十來歲的太后最先開口:「兄長,兄長,這當如何是好啊……」

兄長沒藏訛龐見得太后說出這種亂人心的話語,連忙伸手擺了擺,答道:「太后勿要擔憂,陛下也不必著急,諸位都可放心,宋人向來無膽,也正是因為宋人無膽,所以才起得幾十萬人來討……如此跟說明宋人心虛,無膽之輩,幾十萬人,不過豬狗爾,不在話下!」

沒藏訛龐自是要強自鎮定,卻是這話語說出,滿場竟無一人接話,一來,是沒藏訛龐把持朝政日久,早已各方不爽。

二來,是真沒人認同沒藏訛龐的話語,這話若是在石州之敗前說,倒還可信,石州之後,哪裏能讓人信服。

沒藏訛龐也懂得,想得一想,立馬說道:「立刻傳令,讓黑山軍司所有人馬皆往夏州,隻留五百人即可!」

這話一出,立馬有人答了:「這怎麼能行?若是如此,一旦遼人來犯,那豈不是……」

沒藏訛龐還真不傻,直截了當:「遼人不會來犯,必然不會。本相還會派使節入遼,請遼人來援,此局必然可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