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好武夫》第367章 宋人有決戰之意?
興許,這一切,才是事情的真相。卻是歷史中,梁氏,最後反倒成了李諒祚的幫手,幫著李諒祚殺了沒藏一家老小。

亂世,女人,如雨打浮萍,小小波紋便是身不由己,豈能自主?卻又總有人不安於命,奮力一搏……

梁氏梁辛初,她會奮力一搏了……

卻是如今,一切又不一樣了,有人在這件事裏橫插了一手……

這天命,卻也不知會走向何方。

沒藏訛龐安排好了這件事,眼前還有難事,戰事才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

升帳,中軍。

黨項各部,眾多黨項與漢家的官員……

米擒真野來報:「國相,諸位,末將麾下遊騎偵知,宋軍在夏州調動頻頻,說是在操演軍陣,已經操演了多日,倒也不知宋人接下來會如何動作……」

沒藏訛龐立馬問道:「操演何種軍陣?」

「說是……一時聚著,一時又散了,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米擒真野也是一臉疑惑。

「這是哪般軍陣?」

「末將也不知,實在是遊騎接近不得,宋人遊騎也多,夏州附近全無阻擋,一旦靠近必被追擊,所以只能遠遠觀望,也望不到詳細,還是看著天上的煙塵來判斷,便是聚了散,散了又聚……」米擒真野有些著急,摸不到宋軍意圖,只有著急。

沒藏榮仁上前一語:「還能哪般,宋人多步卒,幾十萬大軍,自然要操練一番配合……」

沒藏訛龐並無說話,先掃視了一番在場之人,也在思索,而今之勢,多是防守之勢,防守才有反擊,如此才是最為穩妥……

卻是米擒真野又道:「國相,難不成……宋人有決戰之意?所以才頻頻操練幾十萬人之大陣?」

沒藏訛龐點點頭:「宋人此番,人多勢眾,自是想仗著人多決戰,不可中計,諸位一定要沉住氣,萬萬不能給宋人決戰之機……守城為要,隻待宋人久攻不下,引兵而退,便是決戰之時!」

「國相所言有理!」米擒真野心中一松,他心中最怕的就是沒藏訛龐一上頭就要與宋人決戰,決戰這種事情,對於黨項而言,風險實在太大,一旦有失,國破家亡。

有城可守,豈能不守?防守反擊,是最好的辦法,宋人撤退,才是戰機。

卻是往利部的往利有康開口說道:「國相,此番,我軍也有十五六萬之多,我軍士卒,向來比宋人善戰,而且我軍騎兵更是比宋人的強,如今廣闊之地,正適合騎兵馳騁,決戰也無不可,宋人必不是對手……」

這是自信,自信來自往利一部,騎兵眾多,甲胄精良,兵刃也利。以往也與宋人交戰許多,勝多敗少,與遼人也打過,雖然近幾年新敗,但以往也有大勝。

沒藏訛龐是真難,麾下皆是驕兵悍將,開口說道:「諸位,決戰必有,但宋人此番士氣正盛,需得讓他們先敗幾場,士氣一失,便是手到擒來……」

往利有康點著頭,也不多言,便是知道這話也有道理,攻城何其難?隻待宋人久攻不下,自然就士氣大減,到時候再開決戰……

沒藏訛龐,還是有幾把刷子的,算是穩住了一眾驕兵悍將,也是穩住了他的權柄,再來開口:「諸位,城防之事多多辛苦,宥州一線,大小堡寨,一個不可失,騎兵駐紮在城池以西,一旦宋軍攻城,立馬來援,衝殺戰陣,定要守住城池,只要守住,便是大勝!」

「遵命!」眾人齊齊拱手。

米擒真野,卻是冥冥之中,還有擔憂,只是他也不確定自己到底在擔憂什麼,但總有些心神不寧……

米擒真野的擔憂,顯然不是空穴來風……

因為狄詠,正在清點糧草輜重,正在命令麾下人馬把一切能帶的東西裝車,甚至在到處收攏車架,軍中匠人更是在日夜打造更多車架。

馬,狄詠有,所以,車架越多越好。車架,是狄詠在平原中的防線,一旦遇敵,車架一擺,騎兵再強,也沖不入軍陣,唯有下馬來戰。

前提是,這一切,在任何時候,都能有條不紊而又快速地做到位。

要出發了,演習無數,各部人馬,已然越發熟悉。

大軍即將開拔……

卻是開拔之前,狄詠找來了苗繼宣。

還有一事要安排妥當。

「苗知府,此番北去,你就不去了……」狄詠開口說道。

「這是為何?」苗繼宣詫異非常,接著又道:「頭前演練,各部龜縮防禦之事,皆由下官負責調度,下官豈能不隨軍北去?」

「苗知府,操練好,便也不必再如何調度了,諸部已然都熟練非常,臨陣之時,也容不得再來指揮調度,留你在夏州,便是還要要事,唯你不可……」狄詠也是想了許久,是真覺得此事只有苗繼宣來做才放心。

苗繼宣聞言,倒也接受,卻也遺憾:「唉……如此大戰,不能親臨,實在教人遺憾啊……」

狄詠笑了笑,擺擺手:「無甚遺憾,此番夏州還留了三萬戰兵,幾萬輔兵,民夫無數,皆歸你麾下聽用,你要做一件事……一定要辦好。」

「但憑狄相公吩咐就是……」苗繼宣正兒八經一拱手。

「大軍北去,黨項人必然隨之而動,黨項人主力不多,宥州一線所留人馬,想來也不多,就算留得不少,也不可能是主力戰兵,定然多是徵召民夫……」狄詠慢慢說著,倒也不說完。

苗繼宣也不用等到狄詠說話,立馬明白了:「下官定然奪得宥州之地!」

「好,就是此事,到時候你直下宥州,若是敵人無援軍回援,你還可帶兵往西往南去,鹽州,洪州,韋州,應理……這些地方,早已空虛,能去多遠便去多遠,能奪幾城便奪幾城。到時候哪怕我在北邊破不得興慶府,此戰也是潑天之大勝!」狄詠言簡意賅。

苗繼宣顯得有些激動,立馬起身大禮,答道:「下官在此立誓,必不辱使命!也請狄相公一定要多多保重,安然回來。」

苗繼宣知道,狄詠此去,危險重重,一旦陷入僵持,狄詠是進退兩難,一旦決戰,那也是勝負難料。

苗繼宣更知道,狄詠這麼犯險,為的還是他苗繼宣這邊能多奪城池土地。

黃沙大漠,此去,當真生死難料,苗繼宣心中感動不已,卻又帶有悲傷。要是可以,他苗繼宣願意與狄詠換,讓狄詠去奪城池,他來領兵北去……

可惜,顯然不能換,狄詠才是這支軍隊的主心骨,理性而言,狄詠北去,才有最大的獲勝可能。

狄詠卻是又下了一個狠辣的命令:「每奪一城,必要劫掠,劫掠一切財物。黨項人,能殺則殺,不必留情,漢家……也不必過於心軟,不反抗則罷了,但有違逆藏私,也不必……多留情面……」

苗繼宣嘆了一口氣,然後又嘆了一口氣,才慢慢答道:「遵命!」

苗繼宣,顯然是動了惻隱之心……

但,也千萬不要以為宋的文人就真的悲天憫人,心狠手辣者也不是少數,比如狄詠之前禦史台的上司田況,甚至還坑殺過幾百嘩變的宋軍,還是嘩變之後又投降了的宋軍,還是田況親口答應過只要投降就從輕處置的宋軍,最後田況還是食言坑殺了他們。田況還因此得了功勛陞官。

士大夫,對士大夫,那是很友好的,從不喊打喊殺。但士大夫對軍漢,對底層之人,從來也是心狠手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