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這不是常識嗎》第201章
「行了,別演了,你都讓這孩子認出來了。」一個半透明的白眉老僧浮現在樵夫身後。

「你真的覺得對動物下殺手不是問題嗎?」老僧詢問到。

白夜點了點頭,「就像是佛祖割肉喂鷹,而非殺鷹救兔一樣,為了生存而進行的殺戮,不能粗暴的進行製止,不能以愛之名禁絕一切殺戮,不然就算救了兔,但是也是殺了鷹。」

在樵夫否定的目光之中,白夜繼續侃侃而談:「因果循環,報應不爽,既然已經有三惡道,那麼對三惡道的眾生,自然也當幫助他們食惡果,積善因,從而早日超生善道。」

「那麼在城內的時候,你為何又要將自己的乾糧分給那些守門的狗呢?」真靜和尚詢問到。

雲遊僧的代表之中就有不忌酒肉的濟公,因此對雲遊僧,靈隱寺要比其他靈格的寬容一些,只要能說出個一二三,而非單純的想要破解,那麼甚至都允許吃肉喝酒,甚至是成家立業。(就像日本寺廟是家族產業,依舊還是禪宗的重要分支一樣)

「因為它們可以看家護院啊!比起身死填飽我的肚子,後者能夠積累的善果更多,說不定下輩子他們就真的是家人了呢。」白夜其實主要是不想吃乾糧,畢竟是植入過美食細胞的,不美味的東西對白夜來說營養極低。

「所以,你真的要走紅塵一脈的雲遊僧路線嗎?」真靜和尚最後確認到。

「可是眾生不都在這滾滾紅塵之中嗎?」白夜反問到。

「很好,往後寺內不再給你提供月俸,你也無需每月回來,儘可能的幫助他人,儘可能的遠行,直到你靈格圓滿,再回寺來吧。」

真靜和尚的投影淡去,樵夫見狀也背起了柴火,「恭喜你,希望我們下一次見面,不是久遠的未來。」

白夜等樵夫遠去之後,默默吃完了烤雞,然後繼續翻山越嶺。

《大般涅槃經》第七卷中記述:「佛告訴迦葉:『我進入般涅槃七百年之後,魔王波旬會逐漸破壞我的正法,如同獵人卻穿著法師的衣服。魔王波旬也是如此,裝作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的樣子,也能化作須陀洹身,直到化作阿羅漢身以及佛的色身。魔王用此有漏的外形裝作無漏之身壞我正法。』」

所以在真正的認可之前,雲遊僧要每月回去一次,並且前幾個月還會通過明裏暗裏的方式觀察一年左右,直到確信沒有因為擁有了力量就膨脹,也沒有因為扮演而失卻本心,此時才會真正放心。一般這個時候,也才會真正的有師承。

白夜也不在意靈隱寺的放養,開始收集山林生物的信息,順便種下早已準備好的「種子」。

在經過基因信息化的升級之後,白夜現在已經可以在植物之中植入特殊的基因碼,等有動物將其吃下之後,就會逐漸的變成「白夜的形狀」。如果白夜激活基因碼的話,就會像被蠱控制一樣,按照白夜的想法行事,甚至成為白夜的身外化身。只要這些植物不滅絕,基因碼一直存在,那麼白夜也就可以一次次的捲土重來。

當然,現在白夜用不到這種方式「復活」,也不需要藉助這些植物搞事情。

等白夜翻過了山,見到了新的土路,也就繼續沿途而行。

不多時,白夜就見到了倆劫道的。

「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載,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看著持刀的劫匪這麼說,白夜也不客氣的挽起了袖子。

「感謝大自然的饋贈!」

「等等,你要做什麼?救命啊!」

三下五除二,白夜幹掉了倆土匪,收穫了碎銀若乾,柴刀兩把,342點行善值,以及兩個基因碼。

直接將記憶區格式化,又填充了部分從鎧甲世界獲取的知識之後,白夜把這倆也做成了樹種埋在了道路兩旁。

至於之後吃了果子的人會不會覺得自己穿越了,會不會惹出其他亂子,白夜並不在意。畢竟他不僅需要行善值,還需要為惡值。從因果上來說,白夜這個禍根惡源是會按一定比例獲得為惡值的。

……

「真靜師兄,你就不怕再出一個血手魔佛嗎?」樵夫在回去的路上詢問到。

佛門有許許多多的支脈,有的就像是影視形象之中的少林,戒律頗多,有的就像是本子那邊的和尚,可以不剃頭,不穿袈裟,可以吃肉喝酒,成家立業,還有的就像是小說裡反派專業戶的白蓮、歡喜,不僅不守戒律,還會主動殺生害人……

「魔佛也是佛,更別說他並沒有想過無節製的屠戮,僅僅只是想住畜生道的眾生早日超生善道。」真靜看得很開,當年若非血手魔佛橫空出世,現在的佛門早就被打壓到西北邊荒去了。

「就像濟公到現在,也依舊不被眾多佛寺認可,但是濟公的傳說所吸引的信眾,卻遠超你我一生講經傳道。」

「眾生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或許千年以後,你我之名早已經被世人所淡忘,但那濟公活佛,卻永遠活在眾生心中。」

「究竟是否修得了正法,你我說了不算,神佛說了不算,眾生認可才是正道。」

樵夫還是覺得不應該主動去殺生,「可是,殺心一動,說不定就沉淪修羅道了啊!」

「我輩發菩提心,度的是眾生,還是權貴啊?」

「自然是為度眾生。」

「那眾生為求生存,又有何錯?是那漁夫可以不殺,是那屠戶可以不殺,還是你這樵夫獵戶可以不殺生?還是說,你覺得餓死豺狼虎豹,讓鼠兔牛羊吃光草木,再餓死自己,這才是慈悲?」

「這……不是……我……」

「素問吶,不要覺得武力是錯誤的,有沒有武力,在弘法的時候,在救贖的時候,在跟別人講道理的時候,可能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

「看一個人,不要看他說什麼,而是要看他做什麼,濟公一脈有雲『我人修心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終究不過是九品修為,我們大可看看他以後做什麼嘛。」

「那就,且行且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