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開局詭秘天賦,焚屍就能變強》第520章 闖王來了不納糧
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對於活了幾百年的灰米丘來說,簡直再適合不過。

哪怕資質再平庸,只要活上幾百年又不得老年癡獃的話,是個人都能賊起來。

沒別的,見多識廣。

更何況能從鼠族中脫穎而出的鼠仙。

它的預測十分精準。

當魏忠良遇刺,糧餉斷絕的消息傳到陝甘戰場前線和邊軍之後。

八百裡加急公文就像雪花一樣,紛紛呈上崇正的案頭。

言而總之,總而言之就一句話:給錢給糧,沒錢糧打不了仗。

沉浸在「中興聖君」的如潮馬屁中的崇正感覺有些奇怪,催要糧餉的文書他自然見過,隔三差五就會有那麼一兩封。

但也就那麼一兩封,平時內閣給出的票擬都是秋收後補餉,魏忠良提筆代為披紅回復,然後事情基本就過去了。

這突然一下,怎麼就跟下雪似的,堆滿了案頭?

崇正急忙召集閣臣議事,閣臣異口同聲還是秋後補餉,以前都是這麼辦的。

於是崇正親筆披紅,言辭懇切,要求邊關將領再忍耐些許時日,待糧餉北運,定在第一時間發往前線。

同時下旨各地督撫,加緊徵收秋糧,徵收不力者,按法查辦。

結果,好傢夥。

這不回復還好,一回復八百裡加急就不是下雪了,而是暴雪。

邊關和前線將領催糧催餉就更急了,大有你再不給糧餉,別說打仗了,下面的兵就要造反了。

崇正頓時氣的臉都綠了。

自己堂堂皇帝的親筆披紅,竟然還不如魏忠良代披管用?

但崇正這時候也終於覺察到了一絲不對勁。

於是急忙招來戶部尚書,詢問南方的秋糧和軍餉何時啟程北運。

結果戶部尚書支支吾吾,說糧餉沒了。

沒了!

崇正頓時五雷轟頂,他就算再沒執政經驗,也明白糧餉的重要性。

此前魏忠良在江南可是籌集了一大批糧餉,只因運河水位較低,沒能提早啟程北運。

突然一下,沒了?

追問之下,戶部尚書一口咬定,是被裁撤的廠監和督糧隊縱火焚糧,還搶劫了銀倉,以泄私憤。

崇正一聽,兩眼一黑差點沒昏過去。

這種事,自己竟然不知道?

前線和邊關將領肯定是得知了消息,所以才催要糧餉的。

當即,崇正便將戶部尚書罵的狗血淋頭。

可罵歸罵,當下的頭等大事,還是籌糧。

於是崇正又追問戶部尚書,督糧衙門的官吏什麼時候能抵達江南,什麼時候能籌到第一批糧餉。

戶部尚書顫顫巍巍的伸出一根手指頭。

崇正以為是一個月,結果戶部尚書說要一年。

這回不用差點了,崇正真昏了。

一眾太監七手八腳的掐人中灌涼茶,才把崇正弄醒。

這一刻,崇正終於知道自己幹了一件多麼大的蠢事。

一年!

黃花菜都涼了。

深感被欺騙的崇正憤怒的直接將戶部尚書丟進了飛魚衛的昭獄,要飛魚衛以欺君罪論處。

然而處理了戶部尚書並不能解決問題。

崇正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急忙召集群臣議事,結果籌糧的事情沒議出個眉目,倒是要求崇正赦免戶部尚書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偌大的朝堂除了極少數眼觀鼻鼻觀心的官員外,絕大多數眾口一詞,大有逼宮的勢頭。

崇正氣的火冒三丈,拂袖而去。

大範圍議事不可行,那就召集內閣閣臣議事。

結果七位閣臣商量來商量去,隻給出了一條建議:讓前線和邊關將領,暫時就地籌糧。

好傢夥,上下五千年,但凡一個王朝敢令將領就地籌糧,那這個王朝其實就已經死了,只是還沒蓋棺。

當「就地籌糧」的聖旨到達陝甘前線時,正在與闖軍鏖戰三十萬官軍當即崩潰。

兩路兵馬合計十萬直接投降闖軍,剩餘二十萬兵馬一潰千裡。

而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嚴重的是二十萬潰退大軍雖然敗了,但他們得到了「就地籌糧」的許可。

就地籌糧?

不,換個詞,叫「領旨搶劫」。

二十萬潰兵秒變匪寇,殺人越貨,侵城屠寨。

這一下,整個潼關以西,就成了人間煉獄。

但他們又不敢去搶劫地主豪強和王侯勛貴,畢竟大黎餘威還在,所以隻敢柿子挑軟的捏,專門搶老百姓。

二十萬潰兵帶頭,但凡手裏拿得動刀兵的官軍,全加入了進去。

領兵將領都不敢彈壓,深怕引火燒身。

原本被官軍打的快要支撐不住的李闖一看,好傢夥這大禮包送的,不撿白不撿啊。

在高人的指點下,李闖當即舉起了「均田免賦」的大旗,並創作「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歌謠四處傳揚。

被官軍禍害慘了的百姓用腳投票,紛紛響應。jj.br>

李闖大軍滾雪球一般壯大。

李闖呢,打出了旗號自然不好意思再搶老百姓了,而且這時候腰杆子也硬了,於是集中火力,專搶王侯勛貴和地主豪強。

大黎真缺糧嗎?

有點缺,但其實還好。

那為什麼又缺呢?

因為糧食和財富都集中到了王侯勛貴、地主豪強手中,百姓被剝削的尿血。

這一搶李闖發現,相比起苦哈哈的老百姓,還是這些狗大戶有錢啊。

砍一個王爺就夠養三十萬大軍半年。

而潼關以西,光王爺就有十八個。

發財了!

於是有了兵,有了糧,又搖身一變成了百姓「救星」的李闖,一飛衝天。

僅僅三個月,他就暴兵八十萬,坐擁潼關以西三省之地。

餓著肚子的官軍一看,闖軍吃香的喝辣的好不快活,我們還得自己籌糧食吃,於是紛紛投降,其中甚至不乏來自邊關的精銳邊兵。

是年十二月初,李闖大軍在短暫的休整過後,兵分三路,一路陳兵三十萬於潼關準備叩關,一路三十萬往東出商洛攻掠中原截斷運河,一路二十萬向南過荊襄攻掠湖廣江南。

三路大軍合兵百萬,所過之處,官軍望風而降。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