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認錯吧!》第267章:分歧,由三位皇子自主迎接
皇宮。

禦書房之內。

李二,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徵等人全都在這裏。

一個個的,臉上都洋溢著濃濃的喜意!

北疆之戰,大唐勝了!

同時,周邊國家發來國書,說不日將要拜訪,使團已經在到來的路上。

大唐的強悍震懾了周邊所有國家,李二等人覺得異常的自豪。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我們大唐,從今天起,將要雄霸天下。

天下之間的國家,面對我們大唐勇軍,都將會瑟瑟發抖。

長孫無忌笑著恭聲道。

李靖大軍終於都勝利了,終於都要回來了。

尚書右僕射的位置終於都要落入自己的手中。

等了那麼久,盼了那麼久,終於都要有了一個好結果。t.

從此之後,自己的人生將會是一個新的!

每每想到這裏,長孫無忌就一陣陣的激動。

是朕之喜,也是爾等之喜,更是天下百姓之喜。

接下來諸國使團將會到來,我們如何迎接他們,各位愛卿有何高見?

李二開心笑道。

武德九年的恥辱終於都得報。

壓抑在自己心中多年的痛總算消去。

這次李二讓李靖大軍活捉頡利可汗,就是要狠狠嘲笑對方,狠狠折磨對方,讓對方後悔方面南下攻擊大唐。

陛下,我們要以隆重的禮儀將他們迎接進來,以顯示我們大國風範!

魏徵激動道。

身為唐人就沒有不激動的。

開疆闢土!

更是滅了一個國家而震服周邊國家,使得他們第一時間趕過來朝拜。

大唐開國十多年來,還是第一次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所以一定要拿出屬於他們大唐的風範,讓異族外邦從裏到外臣服他們大唐。

大國風範,大國風範......

李二等人喃喃,眼中的光越發璀璨。

身為皇帝,沒有人比他更喜歡大國風範的樣子。

陛下,諸位,我的意見剛好相反。

我們大唐本來就是打出來的威嚴,故而更應該拿出鐵血手段,而不是隆重去接待他們,普普通通去迎接他們的到來就行。

因為我們已經不同了,已經不再是那個可以被欺負的大唐,而是崛起的大唐,所以,何須再給他們那麼多面子?

杜如晦也發聲。

不過他的意見和魏徵的恰好相反。

大唐強大起來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處理事情了。

強國應該有強國的驕傲,不需要用什麼隆重的禮儀去迎接他們。

非也非也。

杜相,我們大唐乃是禮儀之邦,理應做出該有的樣子才行。

魏徵不贊同道。

大唐有大唐的驕傲,大唐更應該向異族外邦顯示屬於大唐文化底蘊。

不僅要從軍事力量上震服他們,也要從文化底蘊震服他們。

只有這樣,大唐才是真正的大國風範!

魏大人言之有理,但我覺得杜相說得更好。

他們都是一群烏合之眾,難道還需要對他們禮遇有加?

隨意招待他們,意思意思一下就行,要展現出我們大唐對他們的無所謂態度,讓他們覺得我們已經強大到漠視他們的地步。

刑部尚書李道宗沉聲道。

他對那些異族沒有任何的好感。

要不然大唐經不起太多的折騰,他真想建議將西突厥也拿下。

還有薛延陀、高句麗、吐蕃等等周邊的國家也拿下,讓大唐的版圖擴大幾十倍。

一時間。

現場大臣各抒己見,對如何接待諸國使團發表了自己意見。

大致來說就是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主張隆重接待,以展示出大國風範。

另外一種意思則是普通招待,讓他們更加忌憚大唐。

咳咳......

陛下,諸位同僚,我有一法或許能夠滿足諸位的。

一直沒有說話的房玄齡重重咳了兩聲,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之後才開口。

玄齡,你有什麼想法?

李二問道。

他一方面想隆重招待異族外邦。

另外一方面,又覺得不應該勞民傷財去招待他們。

大唐或許從軍事力量震服他們就行。

可是又覺得大唐同樣需要是一個禮儀之邦。

眾人皆是看向房玄齡,皆是好奇他有什麼兩全其美的意見。

陛下,朝廷何不讓太子,魏王,李恪三人分別去迎接呢?

第一,他們身份足於彰顯我們大唐對異族外邦的重視。

第二,朝廷不提供任何支援給三位皇子,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迎接,也是起到朝廷對異族外邦的漠視。

第三,陛下還能趁機鍛煉三位皇子,使得三位皇子更加成熟穩重。

房玄齡沉聲道。

提出建議的同時,心中對尚書右僕射的位置還想爭取一番。

如今皇帝長大的孩子就只有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還有李恪三位。

三人的性格都不同,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性格。

想來對異族外邦的態度會有很大的不同。

只要朝廷不給出意見,他們是隆重也好,淡漠也好,就隨意他們去招待,可以解決朝廷現在兩極分化的爭執。

此法甚妙,臣覺得可行。

杜如晦深深看向房玄齡,當即發出贊同的聲音。

此法的確可以,如果李恪把握得好的話,可以讓李恪的聲望變得越來越大。

這......

陛下,老臣也覺得可行。

魏徵想了想,也點頭同意。

皇子的身份足以讓異族外邦感到重視。

但又會因為皇子們錢不夠,兵不夠,民心不夠的情況無法做到比朝廷還好。

而且,三位皇子的性格都不同,對待異族外邦的態度想來也會不同。

有一開始就持著不同態度的杜如晦和魏徵兩人點頭,剩下的其他大臣也紛紛表示可以。

很奇怪的,這一刻竟然沒有哪位大臣將李恪不是皇子的事情提出來說。

也許是覺得對異族外邦來說,更加是一種漠視的態度。

也許在諸位大臣的心中,李二雖然是和李恪斷絕父子關係,但大臣們不能這樣。

如此,也好。

那就傳旨給他們,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意見去迎接使團。

朝廷不會給他們提供任何的幫助,迎接過程的人力物力全部由他們自己把握,各自迎接的使團國分別是......

李二眉頭微皺,不過沒有多說其他,同意房玄齡的意見。

隨即,三道聖旨分別向東宮,魏王府邸,李恪府邸傳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