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認錯吧!》第1212章:大唐太大,節度使的提議
離開帝都大學。

李恪帶著杜妙顏等人遊玩長安城。

既然出來,就不用著急著回去,就想好好看看長安城的變化。

因為李恪和杜妙顏等人人數有些多,這些人當中肯定會有些被老百姓記住的。

所以在人多的時候,幾人都只能在馬車上,通過馬車窗口看著外面的人來人往,直到去到人少的地方才敢下車。

很快,幾人就到了小七這裏。

小七和李恪的關係,幾人也算是知道的。

阿史那雲還不止一次說羨慕小七,羨慕小七能夠在外面自由。

與小七吃頓飯後,李恪就去考察一下開明坊和青龍坊的小區建設情況,最後才回宮。

回宮了,自然又是等開始處理政務了。

面對一堆政務,李恪又是一聲嘆息,對這些政務感到好無語。

可是,這些政務已經有很多由三省六部處理處結果了,現在這些都是他們沒有辦法處理的政務。

看著這麼多的政務,李恪覺得還是要弄一個內閣出來才行,給這些內閣成員安排一些虛職,讓他們出意見修改政務。

然後自己這裏才是最終的那一關。

想到這裏,李恪召喚了杜如晦和房玄齡。

這一次,李恪就召喚兩人而已,長孫無忌和其他人都沒見。

自然,李恪有自己的想法在裏面,因為長孫無忌是吏部尚書。

「臣等拜見陛下。」

杜如晦和房玄齡兩人行禮。

兩人低頭的時候,相互看一眼對方,感到好奇。

這次竟然隻召見他們兩人,奇怪得很,一般都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的。

要麼是單獨一個人召見,要麼就是三四個人以上召見,像今天一樣兩人召見的很少見。

「朕這次找你們來,是向你們訴苦的。」

「這麼多政務,朕忙得心煩,累得不行,你們兩個有沒有辦法?」

李恪指著案桌上的奏摺,淡然道。

「這......」

「陛下,我們三省六部已經處理很多奏摺了,這些都是需要您過目的。」

杜如晦猶豫片刻,不確定說道。

他也不知道李恪這樣說,到底是因為什麼。

但如果說李恪想要給予更多權力給三省六部,他覺得不行。

現在三省六部的權力,比皇權還要弱上不少,再加上李恪的聲望,李恪就算是繞過三省六部確定一件事,也是正常不過的。

但如果再給多些權力給三省六部,那麼以後李恪想要發佈自己的政令什麼的,可能就一定要經過三省六部的同意才行了。

可是這種情況杜如晦卻不希望發生,因為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以後自己的孫子將會是大唐的下一任皇帝,怎麼能讓自己的孫子權力變得更弱?

「朕明白,朕也沒有想過給你們多下擔子。」

「而是在想,能否在三省六部之外再成立一個內閣,內閣成員最多只有虛職而沒有實權,這些內閣成員給朕預批改奏摺,朕再進行最後的把關。你們覺得如何?」

李恪看著兩人問道。

沒有虛職,就不會讓三省六部的人感到威脅,也不會以後像大明一樣內閣的權力變得充實。

在李恪看來,大唐的內閣將會一直都是內閣,而不可能發展成為實權部門,因為有三省六部在這裏鎮壓著。

而不是像大明那個時候,丞相都被廢了,沒有真正的大佬能夠壓住內閣的崛起。

「這......臣沒有意見。」

杜如晦沉吟片刻,恭聲道。

這對於他們三省六部來說,並沒有造成威脅。

既然是虛職,那就是沒有權力的,所以皇帝弄的話也沒有問題。

而且是幫助皇帝處理政務,如果做的不好,他們這些臣子能夠進行抗議。jj.br>

而如果做得好,那麼只要沒有實權,他們也不會抗議,一切可以說是可控的。

「臣也沒有意見。」

房玄齡也是符合道。

他想的跟杜如晦差不多一個樣。

不過還明白了,為何今天沒有召見長孫無忌。

這種內閣成立,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一個官員的任命。

既然連禮部尚書都不在,那麼可以說明官職不會低於四品的,不需要禮部尚書在一邊。

同時還有一點,那就是皇帝可能對長孫無忌這個吏部尚書有意見,以至於現在皇帝沒有召見他一起。

「那就好。」

「你們幫朕把關一些人選,不要太多,三五個就行。」

李恪點點頭,對此很滿意。

沒有意見,那就是最好的,君臣都能夠和睦。

「陛下,臣有個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該不該講。」

房玄齡突然開口道。

「直說就是。」

李恪示意他開口。

同時也好奇房玄齡怎麼會突然這樣說。

杜如晦也是如此,略有詫異地看向房玄齡,不明他想要說什麼。

「陛下,如今東瀛已經完全落入我們大唐的掌控。」

「高句麗和新羅以及百濟,也慢慢落入我們的掌控當中,未來也將會是成為我們的國土。」

「然現在大唐的面積太大了,朝廷很難控制地方,朝廷的負荷很重,有些事情難以處理妥當。」

「臣以為,這個時候是否應該在偏遠地方成立節度使,以節度使管理遠方地方,好讓他們管理好遠方邊境呢?」

房玄齡沉聲道。

這個想法,出現在他的腦海裡很久了。

作為大唐的高層,他深知東瀛的消息回來需要很久的時間。

同時,這種情況以後將會更多,更持續,這樣下去很容易導致地方政務堆積,影響地方的發展。

因為傳回來需要很長的時間,傳過去又需要很長的時間,中途還可能會出現其他意外,這樣效率很低的。

「節度使......」

李恪身體一震,喃喃開口。

節度使的出現,給帶來了什麼李恪是知道的。

一開始是好的,這個政策的設立之初也是好的,但是結果是壞的。

節度使的出現,以至於邊境官員的權力太大,最終導致節度使之亂,大唐差點就滅亡。

李恪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拒絕房玄齡的提議的。

但是轉眼一想,好像節度使的出現,也挺好的。

......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