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清朝歡迎你》第三章 暗湧
雖然說這時講究「食不言,寢不語」,但是當餐桌上有幾個不到十歲的孩子時,規矩就不能那麼遵守了。

飯桌上的氣氛不算沉悶,張氏不斷的幫丈夫和幾個孩子夾菜,加上汶水、沉水不斷的說「這個菜不錯」,「你嘗嘗」,「把那個菜為我夾過來」之類的,這頓飯也吃得其樂融融。

李洵也將面前的菜肴為幼子李佑夾過去。

看著李洵疼愛幼子,張氏眼中閃過一絲陰霾,不由得想起幾天前的事情:

正房。

翠賢跪在地上。

「太太,奴婢說的都是實話,奴婢確實親眼看見孫姨娘在松風閣前的假山呆了半天,鬼鬼祟祟的,當時奴婢並沒有多想,直到小小姐從假山上摔下來,奴婢——奴婢才起了疑心,放心不下就到假山旁去看了,那裏有好幾塊石頭都鬆動了,一踩上去就會摔下來。奴婢還聽說,還聽說——」

隨著翠賢的話,張氏的臉越來越黑,女兒的調皮她是知道的,因此將身邊最穩妥的翡翠派過去伺候,可沒想到還是出了這種事,原來只是心疼,現在得知有幕後黑手,焉能不火冒三丈。

「還有什麼?說——」

「奴婢還聽大少爺房裏的丫鬟玻璃說,原本大少爺想帶小小姐爬假山來著,只是老爺突然叫大少爺出門,小小姐才一個人去假山玩的……」

張氏倒抽了一口涼氣。

家宴過後。李伊水就搬到張氏房中了。這對伊水來說並沒有什麼區別。比起以前調皮地伊水。現在地伊水文靜多了。張氏以為伊水是受假山事件地教訓。倒也沒有起什疑心。在家裏偶爾碰到伊水不認識地人。翡翠也會以為是小孩子忘性大。畢竟四歲地小孩地記憶是很少地。除了提醒伊水外也沒有懷疑。

李衛隨著父親出門應酬去了。漸漸地伊水臉上地傷疤完全好了。一點痕跡都沒有留。因伊水昏迷期間張氏曾在菩薩面前許過願。便提出去慈濟庵還願。

李姨娘當即附和。霍姨娘平素就在家吃齋念佛。對於去慈濟庵拜佛有沒有異議。趙姨娘要為兩個女兒求護身符。只有孫姨娘病歪歪地。張氏便隻留孫姨娘在家。自己帶著李霍趙三位姨娘、女兒以及丫鬟家人準備去慈濟庵。

伊水也滿心歡喜地。這些天她不停地找書。打算了解自己所在地世界。然而李家只是商賈之家。並沒有多少藏書。就是有也全是繁體字。伊水好不容易辨認出一些。原來是文人寫地筆記小說。翡翠以為小姐看書是一種玩耍。還費心費力地幫她找了一些插圖本。伊水看了哭笑不得。

慈濟庵位於徐州城東。在徐州也算是香火繁盛地寺院了。

一路上。伊水一直從車窗往外看。街面上不算繁華。難得地是原汁原味地古建築。連街上做買賣吆喝地也拖著長腔。帶著韻味。伊水看得興緻勃勃。

張氏看女兒眉飛色舞漸漸恢復往日神采,心中輕鬆,但轉念一想,就女兒的活潑的性格,現在雖好,但長大後說婆家恐怕......不覺又愁上眉頭。

到慈濟庵附近,張氏帶女兒伊水從第一輛馬車上下來,瑪瑙翡翠緊隨其後,李姨娘和霍姨娘趙姨娘也帶著丫鬟從後面的三輛馬車上下來,趕過來伺候。

慈濟庵始建於明朝天啟年間,後來幾經擴建,形成前面三座大殿,後面靜室數十間,抱柱擎廊,小瓦覆頂,清水脊,磚木結構的香火院。

正殿上,觀音菩薩端莊肅穆,手托凈水瓶俯視蒼生。其他神像也各具神采,覺昌法師帶著眾人依次拜過眾佛,伊水對一切都稀奇的不行,霍姨娘也和覺昌師太相談甚歡。趙姨娘跪在菩薩面前虔誠的為自己女兒祈福。

不一會兒,張氏覺得乏了,便要了一間靜室去休息了。霍姨娘繼續和覺昌探討佛法,張氏拗不過女兒,隻好讓她去院中玩耍,吩咐李姨娘翡翠好生照看。

院內有紅葉古樹一株,正值深秋,紅顏映目,異常好看。翡翠擔心小姐要爬樹,忙把她引到旁邊,伊水看出她的心思,為了不讓她擔心,也隨她到旁邊去。

旁邊還有一座蓮花石幢,供施主放生用的石雕蓮花池一處,翡翠將帶來的放生鳥交給伊水,讓她打開籠子,將鳥放飛。

對於放生,伊水只聽說過,畢竟對於長在水泥森林伊水來說,想見鳥雀只有去動物園或者自然保護區,而私自撲捉鳥雀尤其是珍稀鳥禽就是違法的,現在卻有機會親手放飛這些小生靈,給它們自由,這個感覺是新奇的。

靜室。

張氏將丫鬟婆子都打發下去,瑪瑙守在門口。

張氏的奶媽韓嬤嬤站在張氏身邊。

「這個人靠得住麽?」

「那就是一個外地人,在賭場裡輸光了錢,什麼都能幹的出來。只要給他一千兩銀子,保證能把事情乾的乾淨利落。」韓嬤嬤神情有著說不出的冷冽。

「嬤嬤你覺得這件事能行麽?」

「我看行,姓孫的素來不像是一個能安分守己的,而且那小子看起來還人模狗樣的。」韓嬤嬤看張氏有些猶豫的,湊到跟前說:「小姐,你千萬別心軟,想想大少爺——」

張氏點點頭,從荷包裡拿出兩張五百兩的銀票,「只要我們回去時,他將那個賤人勾上手,就給他,再告訴他,如果事情順利,我在額外給他五百兩,如果他壞我的事——」張氏停頓了一下,冷冷的說:「地藏裡大壩頭通著黃河,失蹤一個外地人,也是常有的事。」

。(快捷鍵:←)上一頁返回目錄(快捷鍵:回車)下一頁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