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征戰天下》第四十一章 混蛋計劃
聖龍歷753年9月25日晚間的宮廷宴會,一下子成了政治熱點。

為了各自的利益,大家都很關注聖龍對於這件事情的反應和應對。

如果聖龍一味強硬,則會背上嗜戰的罪名,而且同時得罪呼蘭和麥堅這兩個一流的強國,即使是聖龍這樣的大國,也是很難承受的。

但是如果予以屈服,放棄了領土的主權,則勢必會喪失民心和國家的聲望。對內而言,這是一個骨子裡非常驕傲的國度,民眾習慣於自己是泱泱大國的臣民,絕對不允許這種喪權辱國的退讓;對外而言,勢必將葬送付出了如此慘重的代價,方才因為戰勝了呼蘭而建立起來的威望。

事實上,這是一個很難解的難題。

打破慣例,由輔政王執政的政府如果不能夠妥善應對的話,勢必會在內外交困的形勢下,非常短命的告終。

「風雨兄,你認為應該怎麼辦?」

剛剛擔任了輔政王的蕭劍秋一邊玩弄這酒杯,一邊向風雨發問,卻是一點也沒有對自己政治前途的擔憂。

在宴會上,蕭劍秋以茲事體大,需要慎重考慮為由,暫時把這件事情給延緩下來了。不過讓風雨感到意外的是他居然邀請自己到府中單獨商談。

這是風雨和蕭劍秋這兩個聖龍帝國末年叱吒風雲的實力派人物的首次單獨會晤。

風雲看著蕭劍秋悠閑的樣子,十分佩服。一個人可以偽裝任何行為,但是唯獨悠閑是很難偽裝出來的。在面臨萬般艱辛、錯綜複雜的局面時,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夠做到任他風吹浪打,我自閑庭散步。

對於呼蘭在這個時候突然宣稱要和解,風雨並不奇怪。張中堅也好,大可汗也罷,無論誰掌握了呼蘭的帝權,都會在國內有一場整頓,在這個時候當然希望不要引起重大的內部糾紛。

令風雨胡塗的是到底目前誰掌握了呼蘭。按照當時的情況,應該是張仲堅獲勝才對。

可是如果是張仲堅掌握了權力,為什麼不讓哥舒行文同聖龍軍大戰一場?──當然從長遠角度看,為了日後南侵聖龍,內部解決哥舒行文似乎更好一些。

不過還有一個難題,就是張仲堅掌權的話,為什麼不廢除大可汗?大可汗就如此聽憑張仲堅的擺布了嗎?

如果是大可汗重新執掌了呼蘭,前面的兩個問題雖然可以更好的解釋,但是他如何在當時危機重重中反敗為勝的?──這幾乎不可思議。而且張仲堅又怎麼會有餘力派出親信追殺自己?

拋開這兩點不管,麥堅的插手才是最奇怪、最令人不解的問題。而且這個特使居然姓雲,又牽涉到了多年以前的風雲世家的問題。為什麼麥堅會要求兩國停戰,那個特使到底是不是風雲世家的人?如果是風雲世家的人,又為什麼會支持兩國停戰──他們應該非常痛恨聖龍皇室才對。

風雨想到這裡頭都有些疼了。看著輔政王那悠閑的樣子,實在有點火冒。不過轉念一想,突然明白了蕭劍秋的用意了。

當下暗罵一聲混蛋,反問蕭劍秋道:「不知輔政王準備何時答覆呼蘭和麥堅的使者?」

蕭劍秋欣賞的看了風雨一眼,笑著道:「果然不愧是風侯!我和皇兄商量過了,目前等到十月初五,祭奠過聖靈之後再作正式的答覆。」

「十月初五!」風雨驚叫一聲。時間太緊了。

蕭劍秋的設計實在太混蛋了。這傢夥以聖龍新皇即位的儀式必須等到十月初五祭完聖靈才能夠正式結束為借口,把答覆的時間推遲了十天──既然新皇實際上要在十天后才能算得上是正式即位,當然無法在這十天內作出如此重大的答覆。關於這一點,無論是呼蘭還是麥堅,都沒有辦法提出不同的意見。

而在這十天裡,只要把涼、夏諸州奪回來,那麼絕對和呼蘭國書中提出的以現有實際控制地區為疆界相符,不落下半點口實。

但是僅有十天的時間,卻把矢志要奪取涼、夏諸州的風雨和皇甫家族逼到了死角。

如此短的時間裡,誰都無法完全收復涼、夏諸州,結果勢必是雙方平分。這樣一來,蕭劍秋就悠哉遊哉的,根本不會得罪任何一方,更是順帶把自己許下的讓風雨節製涼、夏諸州的諾言推得一乾二淨。

而如果兩家沒有拿下涼、夏諸州的話,那麼失去國土的責任就會落在兩家的頭上,而他輔政王則只不過是殫精竭慮,可惜形勢弄人罷了。

這實在是再混蛋不過的計劃了!

風雨在回去的路上,非常惱火的想道。不過同時也不能不佩服這傢夥,因為事實上,風雨也想不出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

在回去的路上,風雨默默的推算著實際作戰的兵力和時間。

本來他就準備在新皇即位之後,立刻出兵涼、夏諸州,所以秋裡率領的秋風軍、洛信率領的赤獅軍、百裡錫率領的碧蛇軍都會集在錦州,而朱大壽如今也想必已經把白虎軍帶過去了。在錦州風雨軍的總兵力應該已經在十五萬人左右,再加上魏廖這段日子對涼、夏諸州的滲透,以及耶律楚昭已經奉命前往聯繫耶律部族前來參戰,應該說風雨對這一仗還是很有信心的──至少在兵力上自己並不弱。

問題就是該死的時間。

從聖京到涼、夏諸州最快也要三天時間,這還是指單個人馬不停蹄的賓士,而不是大軍行動。所以只有用信鴿發信給秋裡,讓他迅速行動。不過即使這樣,扣除發信的時間、軍隊集結的時間,最多也只有九天了。

另外,即使從錦州出發,軍隊在涼、夏各個城池轉一圈也要起、八天功夫,更何況這些牢固的城池中正駐紮著近三十萬的身經百戰的呼蘭大軍呢!

涼、夏諸州真正重要的地方是涼城、夏城和延城這三座城池。

風雨迅速的思索著涼、夏的地形,暗自計劃著。

要想奪取涼、夏諸州就必須用奇襲,這一點風雨對秋裡很有信心。這傢夥可是搞奇襲戰的大宗師了。

在後世保存的風雨給秋裡的信中寫道:

「情況有變,我軍必須在十月初五之前奪取涼、夏諸州。我將和三千近衛軍留在聖京,給人尚未做好到達錦州發動攻勢準備的假象。

錦州所有軍隊──秋風軍、碧蛇軍、赤獅軍都由兄統一部署,望充分發揮騎兵突襲之優勢,破除涼、夏、延三城崎角互動的態勢,或圍城打援、或強攻一城,在三至四日內打亂敵人之部署,再以主力予以重點一擊。

另外,白虎軍應該在近日趕到,耶律楚昭已經前往聯繫耶律部族,如果無意外,定能趕上戰鬥,此兩軍皆由兄統一運籌。

對於皇甫家族和林仁山,可以考慮合作,但要提防兩人坐收漁翁之利。

所有行動由兄具體斟酌,時機緊迫,候兄捷報!」

「可惜不能夠親自指揮這一仗了。」

風雨非常遺憾的想道。

實際的情況是,這一次也是開始了秋裡作為風雨戰場代理人的先例,確立了秋裡在軍中超越諸將、節製諸將的地位。

總的來說,在風雨的軍事生涯中,始終很小心的讓各軍的將領彼此獨立,互相牽製,而他本人也被後世稱為權力製衡的絕頂高手。

像這樣的地位和權力,在後來也只有白起以及後起之秀李逸如被風雨臨時授權過,但遠不像秋裡那樣,只要風雨不在,就自然而然的被眾人默認為指揮官。

就在風雨發信給秋裡的同時,皇甫家族也已經開始把信息向錦州方面傳遞。

事實上,不僅僅是風雨軍和皇甫家族,聖龍的各方勢力,乃至各國的耳目,都把注意力放到了這裡。

被後世稱為「十日混亂」的涼、夏攻守戰就此拉開了帷幕。

而這個「十日混亂」的涼、夏攻守戰同時也為整個天下的新舊勢力更新,奏起了序曲。

一個新的時代因此而即將誕生!

※※※

作者語:

通知:由於和鮮網正式簽訂了出書協議,所以對一些章節進行了修改,如第二十五章、第三十一章,我將在網上重新發表。另外一些大家要求修改的地方如內心活動等出於偷懶就不上來了,在正式出版的時候會做修改。希望到時候朋友們能夠給我捧場。

喜歡楊威利的懶散與智慧,也欣賞萊因哈特的冷酷與決斷,猶豫第一次寫長篇小說,在塑造風雨這個人物時,始終在來者之間搖擺,無法取捨,再加上這部小說很龐大,現在才剛剛開始,所以造成了這個人物有些模糊。直到目前才初步確定把風雨塑造成一個幻想家──夢想家(因為曉蘭事件)──鐵血君王(暫定)的動態發展的形象。

我在和鮮網的出版合約簽署之後,對原文做了大量的修改,增加了不少風雨的心理活動,但是畢竟已經完成這麼多了,再要修改有些難度。所以思之再三,決定加第四十六章為一段風雨內心思想的獨白。

不過對於這一章中夢想、幻想、理想、野心的定義始終有些猶疑,希望有高見的朋友給我點意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