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戰隋》227.第227章 齊王憤怒了
齊王楊暕的質問很凌厲,充滿了憤怒和殺機,而負責庫藏的太府卿元文都也不示弱,據理力爭。

他有責任保護齊王楊暕不受傷害,但無法控制齊王楊暕的野心,所以他不得不與韋氏結盟,同時又不得不想方設法遏製齊王楊暕實力的增長,以免其把野心變成現實,那後果就是一場失控的災難。

元文都的理由是,大河兩岸連續受災,河南上百萬災民逃進豫州求生,這已經是事實了,而之前河南地方官員不但不進行賑災救助,反而欺上罔下蓄意隱瞞受災真相,導致河南乃至通濟渠一線局勢急劇惡化,以致於現在陷入了通濟渠中斷之危機。穎汝貴族官僚在竭盡全力救助河南災民的同時,也把這一真相揭露於天下,這給了東都一記響亮耳光。東都有失察之罪,中央亦有失去民心之危,雖然皇帝和中樞東征歸來後肯定要嚴懲河南地方官員,但對於東都來說,當前必須亡羊補牢,必須幫助穎汝地區的地方官府全力救助災民,以挽回失去的民心,挽救中央損失的權威和彌補東都造成的過失。

現在東都要穩定地方局勢了,要戡亂剿賊,傾盡全力支持,而之前東都受到河南地方官府的蒙蔽,置災民生死於不顧,以致生靈塗炭。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東都對災民置若罔聞,對以災民為主的叛賊卻要斬盡殺絕,這將給河南人帶來何等劇烈的衝擊?可以預見,東都和河南,關隴人和山東人之間的矛盾必將空前激烈,戡亂剿賊的前景極不樂觀,所以,剿賊只是戡亂的手段之一,血腥殺戮並不能挽回民心,更不能穩定局勢,而若想戡亂成功,必須從安撫上下功夫,這需要齊王楊暕運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軍事謀略。

因此,戡亂不需要調用兩萬大軍,國庫不會給也沒有多餘的錢財給兩萬大軍提供剿賊用度。

齊王楊暕好不容易等到一個千載難逢的「施展抱負」的機會,好不容易抓住機會「殺」出了東都大大小小政治勢力的重重包圍,當然要竭盡全力,要把麾下的兩萬大軍都帶出去。再說了,大家都知道,通濟渠戰場實際上就是一個陷阱,有人要利用這場危機打倒齊王楊暕,而有人迫於政治利益上的需要不得不保護齊王楊暕,所以當初尚書都省遲遲拿不出戡亂決策。現在韋雲起以一場大敗揭露了通濟渠危機真相,逼得尚書都省不得不做出出兵戡亂之決策,齊王楊暕以破釜沉舟之決心毅然跳進陷阱,非要背水一戰,那麼若想取勝,當然首先要保證有強悍的實力,而兩萬軍隊就是實力的保證。在這件事上齊王楊暕絕不妥協,帶五千人跳通濟渠陷阱,純粹是找死。

元文都在東都政界德高望重,勢力龐大,又是本朝第一財政大臣,權勢傾天,在尚書都省的話語權非常重。如今皇帝和眾多中樞重臣都不在,他在尚書都省雖然不能做到一言九鼎,但敢於與其針鋒相對甚至強行壓製者,卻少之又少。

之前,元文都就堅決反對出兵戡亂,後來妥協了,支持韋雲起出京巡查通濟渠,他的目的是希望韋雲起能迅速穩定通濟渠一線局勢,如此東都就主動了,形勢許可就讓齊王楊暕出京撈點戡亂的功勞,形勢不許可,就堅決不讓齊王楊暕出京,維持原狀,也算保護了齊王楊暕,對上對下都好交代。

然而,韋雲起以濟水大敗給了元文都一個大巴掌,讓元文都顏面盡失,怒不可遏,但沒辦法,形勢不由人,他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同意出兵戡亂,只是這口惡氣他豈能忍下?另外齊王楊暕到了通濟渠戰場,不論輸贏,通濟渠都有可能中斷,而通濟渠中斷的後果實在可怕,元文都不得不把「惡人」做到底,竭盡所能控制齊王楊暕的野心,為此不惜犧牲齊王楊暕的利益,以此來換取試圖利用這次機會打倒齊王楊暕的政治勢力的妥協,保證通濟渠始終暢通,保證東征戰場不會出問題,保證中土整體利益不受損害。

元文都義無反顧地斷絕了與韋氏的政治結盟,「勇敢」地站在了齊王楊暕的對立面,這使得東都的政治局勢驟然複雜。以齊王楊暕為首的政治集團雖然贏得了尚書都省出兵戡亂的決策,但卻陷入了眾多政治勢力的圍攻,齊王楊暕出京的難度太大了,即便他有捨身赴死的決心,奈何許許多多的人出於各自利益需要,百般掣肘,導致他想死都死不成。

元文都的堅決態度就是「卡脖子」,事實上就是撕破臉了,但韋氏既然敢於公開打他的臉,當然對他的「反擊」有所防備,豈能束手無策?

尚書台民部副長官,民部侍郎韋津,留守東都,代理民部尚書職權。韋津拍案而起,針對元文都的說辭,拿出了一系列數據,最後得出結論,根據民部的統計,現在國庫肯定有充足的錢糧支持兩萬大軍戡亂剿賊,但現在元文都說國庫錢糧嚴重不足,那只能說明一件事,國庫內部出了問題,非常嚴重的問題,不是虛報數據就是貪贓枉法,總之已經危及到了國祚安危,要查,立即查。

尚書台有六部,民部負責財政、國庫的統計和支調,是財政管理機構;而做為中央直屬府署九寺之一的太府寺,主掌國家金帛和穀物,是保管出納機構。

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民部掌財物政令,太府掌倉儲出納。太府的出納,必須根據民部下達的文書執行,而民部則憑太府寺的申報,審核其開支實數,以此來實現兩者之間的製約和監督。但這樣還不夠,兩者還有可能狼狽為奸,沆瀣一氣,所以律法又特別做出了防範措施,一是特派禦史全程監督太府出納,二是特派大臣直接行使太府出納權,名義上是派出特使承擔具體事物,實際上就是公開侵奪太府的本官之權。

現在韋津公開向元文都挑戰,韋氏與元氏正面對壘,參加尚書都省決策國事的中樞大員們當然「興奮不已」,有推波助瀾的,有落井下石的,有冷眼旁觀的,就是沒有「勸架」的,結果很快拿出決策,依照律法,由禦史台派出禦史進行調查。

既然禦史對太府庫藏展開調查,那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會嚴重影響到戡亂大計,所以尚書都省馬上又拿出了第二個決策,當前戡亂剿賊是頭等大事,要特事特辦,依照律法,特派大臣直接行使戡亂軍資出納權,並特派禦史全程監督太府對戡亂軍資的出納。

元文都獨木難支,「兵敗如山倒」,雖然他德高望重,權勢也大,但以韋氏為首的關隴本土貴族集團聯手出擊的威力太大了,再加上以禮部尚書楊玄感為首的河洛貴族集團從中推波助瀾,以右候衛將軍鄭元壽為首的山東貴族集團落井下石,而一部分持中立立場的政治勢力又不敢輕易介入皇統之爭,只是冷眼旁觀,結果導致以元氏為首的關隴虜姓貴族集團在尚書都省的話語權大大削弱。

皇帝和中樞核心大臣去了遠東戰場,把國事決策權也帶走了,尚書都省所擁有的決策權非常有限,這種情況下,各政治集團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當然尋求妥協,而元文都偏偏在戡亂這件事上被韋氏激怒,錯誤地選擇了鬥爭,結果可想而知,一敗塗地。

乘你病要你命。元氏節節敗退,而韋氏則窮追猛打。第三個決策隨之出台,尚書都省議定,由民部排名末位的副長官倉部侍郎杜行滿,出任特派大臣,到太府行使戡亂軍資出納權。任命侍禦史韋德裕為特派禦史,全程監督戡亂軍資的出納。

倉部侍郎杜行滿出自關中杜氏,而關中杜氏是關中第二大豪門,與關中韋氏利益一致,雖然兩家在局部利益上有競爭,但在整體利益上絕對是生死相依、榮辱與共。

韋德裕出自關中韋氏。韋雲起出京巡查通濟渠期間,代理禦史台事務的便是這位資歷深厚的侍禦史韋德裕。

韋氏摧枯拉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與戡亂剿賊有關的軍、政、財大權完全控制。從齊王楊暕的立場來說,這是好事,權力大了才能為所欲為,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確保戡亂剿賊的勝利,才能從通濟渠戰場上殺出一條血路,但凡事有利便有弊,若齊王楊暕在大權在握的情況下,陰溝裏翻船,那就徹底玩完,連翻本的機會都沒有。

從東都諸多政治勢力的立場來說,這同樣是好事,齊王楊暕和韋氏以此來向他們妥協,在這段時間內,我只要戡亂的利益,其他利益統統放棄,這等於給了他們左右逢源的機會,將來不論東都的政治風向吹向哪一邊,他們都能從中漁利。當然了,這是理想狀態,現實中根本不存在,若想漁利就必須做出選擇,而幸運的是,齊王楊暕給了他們充分觀察和考慮的時間。

齊王楊暕出京了,兩萬大軍日夜兼程趕赴通濟渠戰場。

同一時間,東都的奏章像雪片一般飛向遼東,飛向皇帝的行宮,給盛夏的遠東戰場送去了縷縷寒意。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