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戰隋》874.第874章 突然發現
(上一章應該是第870章,這一章是第871章。)

很明顯,隨著安州連戰連捷,迅速壯大,隨著安州在南北對峙中取得了自身優勢,安州的價值越來越大,安州在失控的道路上也是風馳電摯,一騎絕塵。

怎麼會出現這種惡劣局面?為何在做出支持安州北征弱洛水的決策之前,沒有想到這個嚴重問題?到底是自己大意疏忽了,還是被某些假象所欺騙?

仔細想一想,無非就是自以為是,以為自己「卡」住了安州的咽喉,以為李子雄等叛逆要拿安州來換取赦免,以為安州的生存離不開中土,各種想當然,結果今天崔弘升奏報,實際控制安州的還是白髮賊,而白髮賊實力強勁,連三萬餘突厥大軍都給他擊敗了,於是問題來了,誰能控制白髮賊?當初段達借刀殺人,驅趕白髮賊出塞攻打突厥人,一石二鳥,結果白髮賊將計就計,收復了安州,可見此人非常狡詐,有野心,根本不可控。

借刀殺人計的前提是,這把刀可控,自己可以控制這把刀,反之,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取其禍了。

現在這把刀還可控,安州還需要長城內的支援,白髮賊還要利用長城內的支援發展壯大,但一旦安州取得北征大捷,擊敗了東胡諸種,控制了東北,可以拿東北賣個好價錢,這把刀也就失控了,借刀殺人計也就失敗了,反而被對手以其人之計還治其人之身,一敗塗地,所以為了防患於未然,必須儘快停止實施借刀殺人計,把可預見的危險扼殺於萌芽中。

那麼,如何停止實施借刀殺人計?

目前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出爾反爾,斷絕給安州的支援,迫使安州放棄北征,只能困守一隅,中樞徹底放棄藉助東北亂局打擊和削弱突厥人,延緩南北戰爭的意圖,各種好處不要了,但如此一來,危機不但沒有解決,反而嚴重了,安州走投無路,憤怒之下,乾脆投奔大漠,幫助突厥人打中土,則形勢必然急轉直下,對中土極其不利。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妥協,接受安州的回歸條件,滿足安州的政治訴求,該要的好處還是要,但把安州乃至東北公開納入中土版圖,直接損害大漠切身利益,等於直接與突厥人撕破臉,南北大戰極有可能提前爆發,而中土根本就沒有做好南北大戰的準備,聖主和改革派甚至還在竭盡全力發動第三次東征,幾十萬遠征軍還在遼東邊陲,裴世矩西行未歸,也不知道與西突厥的結盟是否完成,這種不利局面下,南北大戰如果突然爆發,中土勝算甚微,偏偏現在聖主和改革派深陷政治困境,根本輸不起,所以短期內中土並不具備進行南北大戰的條件,如此也就不能與突厥人馬上撕破臉,也就不能接受安州的回歸要求。

於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進退失據。

聖主思考良久,徵詢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和右候衛大將軍趙才三位軍方重臣的意見,「安州北征弱洛水的勝算有多大?」

實際上這個問題早在中樞做出支持安州北征弱洛水的決策之前,衛府眾多將軍已經給出了分析和推演,只不過當時因為不知道磧東南的突厥大軍突然殺進安州,所以當時的結論並不樂觀,考慮到安州可能有腹背受敵之危,勝算不大,或者戰果有限,這才有了遼東鎮戍軍公開介入東北戰場給予配合的決策,力爭實現控制東北的預期目標。

現在安州取得了鬼方大捷,擊敗了磧東南的突厥大軍,短期內已無腹背受敵之危,可以集中力量北征弱洛水,再加上有遼東鎮戍軍的配合,勝算當然很大,因此宇文述、來護兒和趙才給聖主的答案是,較為樂觀。

聖主想了一下,又問,「如果安州北征取得了預期戰果,突厥人將會做出何種反應?是否會傾盡全力擊敗安州,奪回東北?」

宇文述、來護兒、趙才當即給聖主進行了一番分析和推演,最後得出結論,突厥人傾盡全力奪回東北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中土內憂外患,國內有叛亂,西疆危機嚴重,再加上連續兩年東征,雖然達到了重創高句麗的目的,但國力消耗較大,短期內並不具備主動發動南北大戰的條件,所以從突厥人的立場來判斷,中土在東北行借刀殺人計,藉助中土叛軍之力來打擊和削弱突厥人,其真實目的應該是延緩南北戰爭的爆發。

自聖主登基以來,已經發動了西征和東征,成功重創了大漠兩翼諸虜,接下來必定要北伐,要發動南北戰爭,要打突厥人,只不過中土大軍在高句麗戰場上馬失前蹄,摔得鼻青臉腫,需要時間恢復,這才有所延緩。

南北雙方雖然對峙,但南強北弱是事實,現在中土即將發動南北戰爭,突厥人被動應對,當然要全力備戰,豈會看不出來東北戰場是個陷阱?又豈會傻乎乎地掉進陷阱,浪費自己有限的力量?所以突厥人的對策可能是雙管齊下,一方面加強磧東南的軍事力量,鞏固大漠側翼的防禦,甚至出兵安州,正面對峙,形成軍事威脅,另一方面則拉攏收買安州,甚至行離間計,竭盡所能減小東北失陷給大漠造成的危害,如此牙帳就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戰爭準備上,決不讓東北失陷影響乃至破壞到自己的戰爭準備,決不讓中土陰謀得逞。

第一個對策是對安州做出強硬的反擊姿態,從軍事上向安州施加重壓,第二個對策則是想方設法尋找安州破綻,力爭以最小代價贏得最大利益,摧毀中土的陰謀,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結果可想而知,一旦中土與安州反目成仇,破綻就出現了,拱手送給突厥人一個破局機會,而只要安州倒向大漠,中土就被動了,搬石頭砸自己的腳,白白便宜了大漠,最後甚至會輸掉南北戰爭。

所以這樣一分析,安州如果取得了北征弱洛水的勝利,實力大增,並且迅速失控,中土這邊的借刀殺人計也就實施不下去了,只能向安州妥協,滿足安州的回歸要求,只是接納安州的後果很嚴重,南北戰爭極有可能提前爆發,而中土並未做好戰爭準備,雙方一旦打起來,中土可能會輸。

於是聖主和中樞騎虎難下,進退兩難,陷入死局。

虞世基當即建議,此議暫時擱置,畢竟安州北征弱洛水困難重重,即便不敗,但也未必可以取得預期戰果,因為東胡諸種如果聞風而逃,拒不交戰,百般拖延,則安州就無法殺傷東胡有生力量,就無法實現預期目標,那麼開春後,一旦大漠上的突厥大軍支援而來,安州就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就必須依賴長城內的支援才能堅持下去,如此安州就被中樞牢牢控制,也就沒有失控之危,借刀殺人計可以繼續實施,此議也就不復存在。

虞世基認為,當務之急,還是儘快把飛狐叛軍驅逐出關,還是向齊王施壓,斷絕齊王對飛狐叛軍的暗中支持,繼而幫助崔弘升順利實施後離間計,以達到兵不血刃、一勞永逸解決飛狐叛軍之目的。

聖主接受了虞世基的勸諫。

安州乃至東北局勢突生劇變,又瞬息萬變,變幻莫測,給人一種應接不暇、眼花繚亂、詭異莫測之感,很難通過有限的訊息做出精準的分析和推演,更無法準確捕捉到它的前進軌跡,所以中樞非常被動,目前只能做一步看一步,見招拆招,想當然或者盲目地提前佈局以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利益,事實上根本不可能,反而有弄巧成拙之可能。

聖主隨即做出決策,詔令左武衛將軍崔弘升,同意他的建議,命令古北口保持與安州的談判,設法拖延,同時允許崔弘升儘快返回上谷,用盡各種手段,務必在年底前把飛狐叛軍驅逐出關。

又詔令涿郡留守段達、副留守陰世師,全力配合崔弘升解決飛狐禍患。

又親自召見左驍衛將軍、檢校雁門郡太守董純,把有關安州的最新局勢、安州的回歸要求、中樞對安州失控的擔憂,等等,事無巨細,一一告知,然後徵詢董純的意見。

董純心知肚明,聖主醉翁之意不在酒,所要徵詢的不是針對安州的對策,而是藉此機會向齊王施壓,雖然迫於當前南北緊張局勢,以及聖主和改革派對第三次東征的政治需要,中樞只能向齊王的「自我流放」做出妥協,但這個妥協是有限度的,是以不損害不危及中土根本利益為前提的,現在因為江南賊劉元進割據稱帝而放飛了中土分裂的惡魔,導致齊王自立的風險大大增加,於是飛狐叛軍理所當然就成了聖主和中樞的「眼中釘」,誓必拔而除之。

董純別無選擇,不論從中土利益、北疆安危還是從南北大戰的角度來分析,飛狐叛軍都必須出關,聖主和中樞的決策都非常正確,但此策執行難度非常大,其中最大阻礙就來自齊王,所以董純毫不猶豫,主動請纓,願意日夜兼程趕赴懷荒,說服齊王堅決執行聖主和中樞決策。

聖主頗為讚賞,當即勉勵了幾句。

董純看到聖主心情不錯,果斷提出一個疑問,「聖上,安州回歸,是否提上中樞議程?」

這很關鍵,如果聖主和中樞重視安州的回歸,甚至不惜冒著與大漠翻臉的風險,把安州納入中土版圖,則未來形勢的發展對齊王有利,反之,如果聖主和中樞對安州的要求不予理睬,借刀殺人,用完後就兔死狗烹,斷絕齊王藉助安州擴張自身實力之路,那麼齊王必然極力阻止飛狐叛軍出關,如此形勢就複雜了。

聖主略略皺眉,目露憂色,稍作遲疑,緩緩說道,「暫無安排,但若北征大捷,安州橫掃東北,一股新興勢力迅速崛起於塞外,則回歸就必然提上議程,而南北大戰亦將爆發。」

董純心領神會,當即表態,此去邊郡,當浴血殺虜,誓死報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