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東唐再續》第165章 洺州刺史(一)
更新時間:2012-12-12

長安,大明宮,含元殿。

含元殿座落在龍首塬高地之上,威嚴壯觀,視野開闊,可俯瞰整個長安城,是以有詩讚曰:「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

含元殿雖是大唐皇朝天可汗權力最有象徵意義之處,但此處平日用得並不多,平時皇帝臨朝,乃是在含元殿後百丈處的宣政殿,含元殿只在重大節日、慶典之時才做使用。

今日乃是嘉會節,含元殿須得一用。

所謂嘉會節,乃是指天子李曄的生日。

把皇帝的生日作為誕節,並且在禮典中製有慶賀儀式的規定始於唐朝。根據記載:「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誕日,宴百僚於花萼樓下。百僚表請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王公以下獻金鏡及承露囊,天下諸州鹹令宴樂,休假三日,仍編為令。從之。」

這個是說,公元729年,唐玄宗過生日,皇帝在花萼樓請百官大吃大喝。百官上表建議把每年的八月五日——也就是玄宗降誕日作為「千秋節」,群臣進萬壽酒,獻金鏡綬帶和以絲織成的承露囊。舉國歡慶,還帶薪放三天假。至於規模,這千秋節以三日為慶,可見其盛。

另外又記載:「天寶七載(748年)秋八月己亥朔,改千秋節為天長節。」意為人壽比天長,千秋無限期。關於千秋節的活動,唐詩中有多處提及,這裏不多贅述。

但是這個節日名字並非一成不變的,唐玄宗的兒子肅宗的生日(九月三日)名為「天成地平節」,或稱「地平節」,表示在太上皇的天長節之下,節日慶典是在這一天於三大殿置道場。再往後,憲宗生日起初稱為「降誕節」,後在武宗時追改為「降聖節」;文宗生日名為「慶成節」;武宗生日名為「慶陽節」;宣宗生日名為「壽昌節」;懿宗生日名為「延慶節」;僖宗生日名為「應天節」;昭宗——當然現在他還活著不能這麼叫——李曄的生日就名叫「嘉會節」。

名字是要變的,規矩是不變的。三大殿置道場不必多說,放假三天也是一天都不能少。哪怕皇帝真正能管到的地方幾乎就剩一個長安城,但萬國來朝的盛典依然不可或缺,是以今日的含元殿依舊熱鬧非凡。

不得不說,大唐的藩鎮制度雖使得天子經常蒙羞,但蒙羞的只是天子、只是皇室,大唐皇朝對周邊各國各族之所以直到滅亡之時依舊有著強大的震懾力,與藩鎮制度是分不開的。

這一日嘉會節,含元殿仍是那「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景象。

然而李曄自己卻有些意興索然。

他是一個很想有所作為的年輕天子,對這種面子工程頗為不以為然——可他也不得不為之,因為他的大唐,如今已經只剩下面子,不能連最後這點面子也丟掉。

可有些事,真真是讓他太過煩心。比如朱溫快將時溥逼死了,而一旦時溥敗亡,朱溫就幾乎一統中原;比如楊行密擒殺了孫儒,如今自稱留後,讓軍中將領上表請授其雙旌雙節了;比如李茂貞大破楊復恭、楊守亮,二楊父子逃亡兩川,又被王建追著打了;比如李克用一邊跟李匡威、王鎔掐架,一邊上表為李存孝、李存曜等義兒請封了……

放假歸放假,這些節帥,尤其是李克用的表章,那是不能因為放假就置之不理的。李曄走完含元殿慶典的流程,又分別到三大殿道場觀摩之後,便宣佈花萼樓設宴。

花萼樓,乃是花萼相輝樓的簡稱。盛唐時代,花萼相輝樓位列四大名樓之前(即江西的滕王閣、湖北的黃鶴樓、湖南的嶽陽樓、山西的鸛雀樓),統稱為「天下五大名樓」。而花萼相輝樓位於帝都長安皇宮之中,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玄宗時代外交接待、國宴舉辦的場所、長安城內大型娛樂活動的文化藝術中心,也是大唐天子與萬民同樂、交流共歡之處,是以有「天下第一名樓」的美譽。(無風註:此樓乃至整個大明宮於896年毀於戰火,本書進度到時將會寫到,此處暫不細論。)

設宴這種事,每個皇帝的習慣不同。有些皇帝善飲,從頭到尾都列席正位;有些皇帝喜靜,出席一下,說一聲「諸位愛卿且自開懷」,然後就自顧自去了。

李曄並不好酒,他想做的是恢復大唐榮光,倒也算勤於國事,與百官談笑宴飲一番,便自去處理奏章了。

王溥去世之後,王摶近日被李曄拜為吏部尚書,方才李曄臨走之時,將他也叫上了。

「王卿,嘉會節還要你來議事,是我的不是。」

這話是李曄說的,他沒有自稱朕,說明他此時說話十分隨意。唐朝皇帝不像某些電視裡演的那樣,開口閉口絕對自稱為朕。在並非重大場合,尤其是面對子女宗親、親信大臣之時,唐朝皇帝經常隨口就稱「我」。當然,「我」字在唐朝,除了皇帝用來自稱時沒有問題之外,尋常人用的話,會帶有自傲的意思,有對聽眾不敬之意。(無風註:說到這裏,給我的讀者們推薦一部電視劇,名叫,馬躍、苗圃版。這部電視劇比較尊重史實,在許多細節之處——包括稱謂、服裝、建築、裝飾物等等,都注意得比較到位,當然也有某些地方,似乎為照顧普通觀眾而做出了一些妥協。較嚴謹歷史流愛好者還是可以一觀。請注意,我說的是。)

王摶面對大唐天子這樣自責的話,似乎也談不上多麼感動,只是平靜地道:「為君分憂,臣之職分也。」

李曄知道王摶的性子,也不計較,反而笑了笑,招呼他坐下,這才緩緩收起笑容,道:「楊行密自稱留後,請授旌節,愛卿如何看?」

王摶道:「押後數月。」

李曄微微凝目:「為何?」

王摶道:「淮揚雖隻余楊行密,然朱汴州以發兵徐州,此番時太傅凶吉難料,倘使朱汴州獲勝,未必不可趁勝南下。陛下,須知揚州原本也是許給了朱令公的。」

李曄沉吟道:「倘若真是這般,朱溫誰可複製?」

王摶道:「唯觀晉帥一人而已。」

李曄目中含悲,嘆道:「漢人不忠,竟賴一胡兒維持,大唐江山何至於此?」

王摶沉默不語。

半晌,李曄平靜了下來,才又問道:「李晉陽上表,為其養子李存孝請邢洺磁三州旌節,你怎麼看?……哦對了,他還在奏表上為那個寫詩罵朕的李存曜請官,你看如何封賞?」

李曄這話很有意思,李存孝的旌節給不給,他要問王摶怎麼看,但李曜的封賞,他卻隻問如何封。其實這也不難理解,旌節乃是節度使的封賞,超品大員,非同尋常,不論給還是不給,早給還是晚給,總要有個商議。至於李曜這樣的封賞,誰會為這點小事去拂了李克用的面子?所以隻問怎麼給。

李曄不知自己是不是看錯了,一貫沉著穩重的王摶在聽到最後一句時,似乎眼皮跳了一跳。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