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東唐再續》第180章 知己知彼(下)
更新時間:2012-12-29

於是到了光啟三年(887年)十月,楊行密自覺揚州已經牢牢在握,於是在揚州自稱淮南留後。但事實上此時的揚州城已經被戰爭破壞得近乎徹底破敗,這讓楊行密有些猶豫,是不是要回廬州老巢。還沒等楊行密盤算好呢,盤踞在河南腹地的「大蔡皇帝」秦宗權覺得中原危機四伏,還是東南那邊保險,所以也想得到揚州,就派弟弟秦宗衡為帥,孫儒、劉建峰、馬殷、許德勛等人為副殺到揚州城下。落難的畢師鐸、秦彥二人沒地方去,也就厚著老臉,混進了秦宗衡的隊伍裡,一起攻打揚州。

楊行密前腳趕出了畢師鐸,沒想到後腳自己也成了「畢師鐸」,不過秦宗衡只是屯於揚州西門外,楊行密還能透透氣。隨著秦宗衡開始進攻,楊行密開始防守,中場自然就是揚州的城牆,這會兒楊行密是主場作戰。秦宗權本想拿下揚州擴大地盤,可汴州的朱溫不想給他這個機會,率軍前來找秦宗權。秦宗權老巢堪憂,這時也顧不了揚州,保命要緊,急令秦宗衡速率軍回河南,對付朱溫。

秦宗衡是哥哥的提線木偶,讓轍就轍吧,可身邊的頭號大將孫儒卻起了歹意,不想回去,想打破揚州,弄個山大王噹噹。從孫儒角度來考慮,何必回去跟秦宗權打工,自己當淮南王豈不是更好?秦宗衡設宴帳中,催問孫儒:「孫儒,你怎麼回事,陛下(偽帝秦宗權)的話你敢不聽?信不信我殺了你!」孫儒冷笑:「信,我當然信!」

然後踏步上前,反手一刀砍死秦宗衡,收編了人馬,率軍在揚州一帶發財。不過秦宗衡手下大將安仁義卻不想跟孫儒混,逃出營中奔降楊行密。

孫儒對畢師鐸和秦彥不放心,又把二人送上了斷頭台,地下找高駢去了。孫儒自做軍中大帥,給自己的隊伍起了一個非常神奇、讓一般人無法理解的名字:「土團白條軍」。

宣武軍節度使朱溫此時已經兼任了淮南節度使(當然朱溫領的是空頭支票),聽說楊行密很有兩下子,想拉攏楊行密,封楊行密為淮南節度副使,但又讓自己的行軍司馬李璠為揚州留守,實際上朱溫想踢開楊行密,撈走揚州。楊行密豈能答應?不願意收張空頭支票,拒絕李璠入城。李璠哪敢在楊行密的地頭上撒潑耍賴,速將情況告訴朱三,快拿個主意。朱溫知道就算自己的爪子再長,現在也夠不到淮南,隻好先便宜楊行密,讓楊行密做淮南留守。

楊行密現在最需要的不是什麼虛名,而是如何對付強悍的孫儒,看孫儒這架勢,明擺著要吃人,楊行密能不擔心?而且城中的那些人未必就和自己一條心,萬一事發肘腋,必然悔之不及。楊行密對「盟友」呂用之越來越不放心,這廝能把高駢給糊弄死,難說就不敢耍自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幹掉呂用之。

楊行密想起還沒到揚州前,呂用之曾經說自己有一大筆錢埋在揚州城中,入城之後就送給楊行密的手下買酒喝。呂用之進城後就把此事給「忘」了,不肯拔毛。楊行密知道單拿這事殺呂用之還不足以服人,還是要拿高駢之死說事。

於是乎,光啟三年(887年)十一月,楊行密大整士卒,將呂用之叫過來,笑道:「用之兄,弟兄們正等著錢買酒呢,男子漢大丈夫,一言猶駟馬也,怎能無信?」命人拿下呂用之,嚴加拷問,呂用之吃打不過,隻好自認倒霉:「某月某日,趁高駢不備,將高駢勒死。」楊行密大喜,立將呂大師腰斬於市。與其說楊行密在為高駢報仇,不如說這是在爭取揚州人心,呂用之在揚州惡行累累,人皆恨之入骨,殺掉呂用之換來人心,這顯然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除掉隱患,接下來就要和孫儒見真章了。手下參謀袁襲勸楊行密:「揚州江左名都,欲成大事者必得之,但現在孫儒聲勢太大,加上城中空虛,現在還不是我們和孫儒死拚的時候,將軍當留條後路,為日後計!」楊行密暫時捨不得離開揚州,便先颳了揚州的地皮,讓部將蔡儔去守老巢廬州。

孫儒在江淮發了一筆橫財後,覺得該去揚州會會楊行密了。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孫儒率軍攻揚州。楊行密雖然不想走,但眼前形勢對自己不利,大丈夫能屈能伸,何必在此做無用功,撤出揚州,隨後孫儒就進了城,自做淮南節度使。

楊行密想轉道去海陵(今江蘇泰州),袁襲不同意:「海陵小郡,不足容身,不如回到廬州,廬州錢糧夠我們吃的。」楊行密也沒好去處,率軍撤離揚州。

文德元年(888年)八月,楊行密在西還路上,突然想改變原定計劃,準備偷襲洪州(今江西南昌),袁襲道:「洪州被鍾傳控制,一時半會未必能攻下,宣州兵少易攻,而且宣州扼處浙東,得到宣州,我們就可以向東擴張。守城的趙鍠本是秦彥舊部,現在秦彥死了,趙鍠豎子,無足懼也。」

楊行密一聽,也覺得還是這辦法好,再一次改變作戰計劃,直撲宣州。在曷山(今安徽宣城西南三十裡處)大敗趙鍠軍,趙鍠逃進城去龜縮不戰。楊行密沒什麼好說的,攻城。宣州城內百姓再次因為楊行密的到來而倒了大霉,餓死無數,趙鍠開城逃跑,被楊行密大將田頵追上去捆成了大粽子,押到楊行密面前,一刀給喀嚓了,趙鍠的大將周本則投降了楊行密。

進城之後,眾將四處搶掠財物,只有楊行密手下部將、海州(今江蘇連雲港)人徐溫去搶糧食,然後分給飢餓的老百姓,人心大悅。

李曜聽到此處,心中一動。徐溫是五代吳國南唐史上的重要人物,可以說沒有徐溫,就沒有後來的南唐。徐溫此舉也為楊行密掙來了不少掌聲,楊行密自然高看徐溫。

然而就在這一片喜氣之中,楊行密的頭號謀士袁襲突然病死了,楊行密差點心疼死,在袁襲靈前哀號不止:「難道這是天意?不想讓我成就大事?為什麼要奪去我的股肱之士!」彷彿曹操哭郭嘉。不過楊行密話鋒一轉:「我為人寬厚,袁襲卻常勸我殺人,怪不得他壽祿不永。」真不知道楊行密這是在誇袁襲,還是在貶他。李曜感覺楊行密說這話的時候,有裝仁義之嫌,不過這也不奇怪,裝仁義的,又不是只有一個楊行密。

不久後,老巢廬州被孫儒給抄了,楊行密無家可歸,隻好在宣州立足了。因累年作戰,將士疲乏,先事休整,然後進行「圈地運動」,而且隻許成功不許失敗,因為無路可退。此時湖州刺史李師悅和杭州刺史錢鏐正在宣州附近上演雙雄會,雙方展開殘酷的拉據戰。

楊行密覺得雙雄會不過癮,硬是插進了一腳。龍紀元年(889年)十一月,楊行密盡出精銳交付田頵、李神福等人東進蘇浙,去取錢鏐的常州,常州製置使杜稜不讓田頵進城參觀。田頵同志實在太有能耐了,杜稜不讓他進城,他就挖地道進去。更有能耐的是這位老兄居然是「徹地鼠」,這地道居然直接挖到了杜稜的臥室裡,田頵的弟兄們破土而出,正好看到杜稜,杜稜大驚:「你們是什麼人?」眾人大笑:「你家土地公!」上前七手八腳把杜稜給拿了,田頵順利進城。

楊行密前腳剛插進蘇南,朱溫後腳就插進了淮南,打著幫助楊行密的旗號派大將龐師古率大軍渡過淮河來剿滅孫儒,實際上是想開拓地盤,做名副其實的淮南節度使。孫儒這頭也沒閑著,龍紀元年(889年)十二月,孫儒過江先繞過錢鏐控制的潤州而攻常州。田頵還沒欣賞完杜稜臥室的裝修呢,就被孫儒給趕了出去。

孫儒讓劉建鋒守常州,回到揚州。孫儒覺得錢鏐的勢力在潤州比較礙眼,又讓劉建鋒攻潤州。替錢鏐守城的成及不是劉建鋒的對手,讓出潤州跑了。不久,孫儒拿下三吳首鎮蘇州。

拿下潤、常、蘇三州後,孫儒勢力急驟膨脹,成為蘇浙一帶實力最強的軍閥。大順元年(890年)二月,孫儒挾餘威又在陵亭(今江蘇興化南)收拾龐師古,龐師古太不給朱溫爭氣,被孫儒打的嘴歪眼斜,逃回去挨批去了。

古語有雲「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無德者讓之。」這句話的前句話是真話,後半句是假話。地盤就那麼大,誰有本事誰拿走,這靠的不是什麼「德」,而是實力。有德者要得天下,首先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做保證,否則如宋襄公那般迂腐之德,只能落得下貽笑千載的下場。

德有些時候可以轉化為實力,但這個過程不是很直接,所需的時間也有點長,在紛亂的亂世之中,德也許還是要講,但重要性多半要排在後面一些。

此時蘇南形勢非常混亂,楊行密、孫儒、錢鏐勢力犬牙交錯,抱成團的咬。楊行密也想在蘇南這碗裏撈食吃,大順元年(890年)二月,楊行密趁孫儒集中主力和龐師古對掐的時候,派大將馬敬言去潤州做客,沒費多少工夫就將潤州拿下。隨後楊行密再派安仁義、田頵、劉威各部進取常州。劉建鋒非常好客,熱情「招待」了安仁義等人,在武進(今江蘇武進)被打敗後,逃出常州,楊行密留李友守常州。

孫儒剛混到手的寶地,還沒拿穩,就被楊行密給端了,不由得大怒。大順元年(890年)閏九月,孫儒再派劉建鋒分三路軍過江再取潤州、常州。楊行密手下的同志們也非常好客,見劉建鋒來了,比當初劉建鋒的招待還熱情,全都被打跑了。十二月,孫儒再拿下蘇州,殺掉楊行密大將李友。

孫儒得理不饒人,想趁楊行密倒霉的時候,一舉消滅楊行密。為此孫儒決定親自來給楊行密上課。大順二年(891年)正月,孫儒盡起江淮精銳,過江來滅楊行密,行至溧水(今江蘇溧水),遇上前來防禦的楊行密軍李神福部。來之間楊行密告訴李神福:「敵強則避之,弱則擊之,卑而驕之,然後再戰。」李神福按楊行密的指示,在孫儒面前裝孫子,連連退卻。

孫儒以為李神福真是個孫子,沒想到晚上就領教了這個「孫子」的厲害,李神福在深夜突襲驕狂不已的孫儒,孫儒沒防備,被李神福亂砍一通,結果實在扛不住,隻得後撤紮營。李神福好象吃了偉-哥一般,興奮過了頭,連勝孫儒軍康旺、安景思、李弘章三部。不過孫儒實力倒沒有受到大多損失,繼續作戰。不久之後孫儒開始反擊,大將馬殷在黃池(今安徽蕪湖東)大敗田頵、劉威,前鋒直抵宣州。

楊行密有些害怕了,想西奔銅官(今安徽銅陵),李神福搖頭道:「主公差矣,孫儒孤軍深入,以戰養戰,只要我們堅守不戰,再派騎兵燒掠糧食。他們沒了糧食自然心慌,利求速戰,到時候我們以逸擊疲,怕什麼孫儒?」楊行密覺得有道理,派李神福專門給孫儒的糧草運輸隊搗亂,孫儒軍於是開始缺糧。孫儒也知道自己利在速戰,不想多說廢話,於是率大軍西進,楊行密覺得再跑也不是個事,於是破釜沉舟,決定和孫儒決一死戰。

別看孫儒名字取得挺文氣,其實的確強悍,手下也多是不要命的亡命徒,戰鬥力非常強。但楊行密為了保命,管不了這些,帶著幾票弟兄狂吼著殺進陣中要殺孫儒,來一場男人之間的決鬥。孫儒人多勢眾,沒把這點蝦米當回事,很快就把楊行密給圍了起來,楊行密東殺西突,力漸不支,眼見得楊行密就要做刀下之鬼。正在絕望時,楊行密手下大將李簡帶著一百多騎兵闖入重圍,大喝:「主公勿憂,李簡在此!」直取楊行密,周遭弟兄眾星捧月,生生的把楊行密給救了回去,頗有的風格。

杭州城的錢鏐非常嚮往蘇州,在孫儒盡起主力消滅楊行密之時,趁亂取回了蘇州。楊行密對付孫儒非常吃力,便急使人告救於錢鏐。錢鏐跟楊行密打了這麼久,自然是有仇的,但他知道楊行密一死,孫儒下一個吃掉的肯定是自己,唇亡齒寒,不能不救,於是發兵出糧前來支援楊行密。孫儒見一時不能得手,先回揚州了。

對孫儒來說,楊行密一日不死,他一日別想安生吃飯。為了徹底消滅楊行密,孫儒破釜沉舟,連揚州這塊戰略根據地也不要了。景福元年(892年)秋,孫儒火燒揚州城,盡起主力前去和楊行密拚個死活,號稱大軍五十萬,如蝗蟲般直撲宣州。說孫儒軍是蝗蟲真不冤枉他,所過之處,燒殺搶掠,甚至殺老弱百姓割肉充做軍糧。

但孫儒犯下了一個嚴重的戰略錯誤,雖然楊行密是他必須消滅的勁敵,但放棄揚州這塊戰略根據地,自絕後路。後果孫儒想到沒有?萬一沒攻死楊行密,揚州又被強敵(尤其是朱溫)所據,前有困獸,後有餓狼,進不得,亦退不得,一戰不利必死。孫儒開始還是把揚州做為根本的,但後來卻學習起黃巢來,實行以戰養戰的「流寇主義」,打到哪算哪,撈一票算一票。他忘了一件事:破釜沉舟不是不行,可你只能學霸王,不能學黃巢。要做得大事,沒有自己的戰略根據地是絕對不行的。

楊行密得知孫儒舍了血本要和自己玩命,急向文武問計,謀士戴友規勸楊行密圍魏救趙:「這次孫儒來明擺著是要吃掉我們,主公可趁虛派人去揚州發糧食。孫儒部下多是揚州人,跟孫儒混江湖也是出於無奈。只要他們聽說家裏人還活著,必然感主公之恩,不再與我為敵。等孫儒成了光棍,到時主公就可以活拿孫儒。」楊行密大喜:「好計策!」。

聽到這裏,李曜露出笑容。楊行密確實是個做生意的好材料,他居然能想到先劫了孫儒的糧草,然後帶著這些糧草到揚州發給百姓。我的糧草我還要吃,老百姓餓肚子同樣又不忍心,隻好朝孫儒「借糧」了。揚州百姓感恩戴德。楊行密空手套白狼,幹了一票無本買賣,賺了大把的民心和戰略空間。

景福元年(公元892年)五月,楊行密和孫儒開始了二選一的超級輪盤賭。孫儒下營陵陽(今安徽青陽附近),楊行密先來挑戰,兩軍大戰,沒有分出勝負,形勢一度僵持。怪不得孫儒不能做成大事,連最基礎的軍事知識都不具備,他的糧食經常被楊行密劫掉,可依然不長記性。楊行密再一次抄了孫儒的糧食,徹底絕了孫儒軍的活路,半點退路都沒了。

孫儒派馬殷、劉建鋒去附近州縣籌糧,然後和楊行密一戰決生死。劉威獻計楊行密:「孫儒破釜沉舟,主公亦當如是,孫儒糧盡無歸路,人心渙散,主公背城死戰,必可擒儒。」楊行密大喜,帶出所有的精銳部隊,關閉城門,自絕後路,和孫儒軍在宣州城外決定到底是孫儒活著,還是他楊行密活著。

兩軍從清晨開始殺起,宣州軍背水一戰,加上後勤充足,吃飽了飯就有力氣。孫儒軍則是餓著肚子打,那有什麼好結果。被楊行密大軍連破五十座軍營,孫儒大敗。前不久孫儒得了虐疾,體力虛弱,在兩軍混戰中被宣州軍大將田頵活擒歸陣。孫儒部下一看主帥沒了,誰還有心思打,全都投降了楊行密。

楊行密見活捉了孫儒,泣不成聲,這場遊戲終於結束:楊行密獲勝,獎品是用孫儒鮮血噴染成的錦繡前程。楊行密在宣州城中處死孫儒,孫儒聽說劉威勸楊行密背城死戰,死前長嘆:「我臨陣決勝,不意今日墜於劉威瓠中。」楊行密殺掉孫儒,將人頭送到長安。孫儒部將馬殷、劉建鋒得知孫儒被殺,聚眾號哭長拜,率軍西去。

在楊行密創業的過程,孫儒是楊行密遇到的最難逾越的一道坎,楊行密幾次差點被孫儒滅掉。不過孫儒眼光短淺,象孫儒這樣的人,只能在亂世中做幾年草頭王,真正能成大事的,還得算上楊行密這樣有戰略長遠打算的人物。孫儒一死,淮南一帶盡數入歸楊行密。楊行密要想做大事,就不能窩在宣州,揚州雖然殘破,但揚州的戰略價值卻遠非宣州可比。楊行密留田頵守宣州,自率大隊人馬北上揚州城。揚州屢遭兵禍,尤其是孫儒的破壞,百姓傷亡慘重。楊行密一到,立刻放糧賑民,減免賦稅,免遭兵劫的百姓方才有口安生飯吃。

不過楊行密最近手頭比較緊,想問老百姓「借」點錢花花,當然楊行密不會白「借」,準備用鹽茶等生活必備物資交換。掌書記高勖勸道:「淮南兵禍不已,百姓困苦,也沒有多少錢。我們手頭有茶鹽等物,可以和周邊郡縣交易,不比強行"借"淮南百姓的強?何況我們要在揚州長期呆下去。」楊行密大悟,便如高勖所言照辦。

孫儒死後,留給楊行密一支多由河南人組成的數萬軍隊,楊行密在這些中人挑出五千精壯漢子,另設一營安置,待遇比其他軍隊高出一截。楊行密命他們盡披黑甲黑袍,號為「黑雲都」,由自己絕對控制。同時又將盱眙和曲溪的軍隊並為一軍,起名「黃頭軍」,交由心腹李神福統領。

李曜聽到此處,發現楊行密還真有可能是崇拜李克用的。黑雲都豈不是義兒黑鴉軍的翻版?黃頭軍豈不就是萬勝黃頭軍的翻版?卻不知楊行密有沒有想法也弄個飛騰軍玩玩?

楊行密在淮南崛起,朝廷自然也要順水推舟,在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八月間,讓楊行密以宰相身份(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淮南節度使,也就是「使相」,和朱溫是同一個級別。楊行密和三國的孫權一樣,在自己的地頭上做老大,同時又承認朝廷的統治地位。唐朝雖然名存實……也還在,至少還有些威望,楊行密也不會傻到學袁術那樣。

得到揚州後,楊行密才算真正有了自己的戰略根據地,和孫儒打了幾年,確實比較疲憊。楊行密利用這個相對和平時期開始在淮南進行政權組織建設,政治說複雜也複雜,也簡單也簡單:長袖善舞,收買人心。楊行密知道亂世中最可靠的是軍心,先收買軍心,楊行密經常下基層單位,和將士們打成一片。

要想牢牢抓住軍權,首先要控制中高級軍官和控制基層軍事單位。前者保證軍令的暢通,後者保證中高級軍官如果叛變,軍權不至於喪失。最底層的人都聽自己的,還怕中高級軍官鬧出什麼事來?楊行密雖然賞賜將士的東西不算豐厚,但楊行密本人也厲行節儉,吃喝用度都比較節約,也讓人抓不到把柄。

對於因為躲避戰亂而逃難的百姓,楊行密派人四處招撫,楊行密給予妥善的安排,保證人人有地種,有飯吃。淮南經濟漸漸有了起色,歸附者越來越多,楊行密的腰包大鼓。

李曜漸漸笑了起來:「這位淮帥,倒是有些與某相似。」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