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東唐再續》第145章 李曜舉賢(下)
更新時間:2012-11-09

等李曜進了王府後院才知道,李克用這次卻是收到線報,說朱溫正在考慮徹底解決魏博的問題,由於魏博鎮地處要害,一旦被朱溫掌握,那麼汴州對太原就處於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優勢之中,因而李克用來不及詳查朱溫是否的確有此意向,就趕忙召集麾下重要將領來王府相商。

李曜如今按品銜來看,還不算什麼高級將領,但他身為一軍軍使,職務卻不低,而且身份特殊,乃是李克用打算用來與王氏溝通的不二人選,因而一直備受器重,自然是有份參與這次會議的。

這次與會的諸位將領與謀士,加起來約莫二十人,當然按照李克用的習慣,肯定是將領佔了絕大多數,謀士就是大貓小貓三兩隻。李曜對李克用手底下的謀士級人物也不是十分了解,除了知道蓋寓和李襲吉,此外還記得名字的,也就三五個人了。

撇開人員組成不談,李曜覺得今天李克用能得到朱溫的情報,的確讓自己驚訝了一把。原先李曜一直覺得李克用對於情報工作不夠重視,甚至對於後勤工作,重視程度都有些欠缺,但今天這個消息,卻讓他改變了一些看法。

朱溫會不會對魏博下手?按照李曜掌握的歷史來看,這幾乎是百分之百可以肯定的事。對於李克用和朱溫這對老對手而言,爭奪魏博是必然的事,但是朱溫抓住機會的敏銳力比李克用高得多了。歷史上的朱溫不就是因為拿下了魏博,如同鎖死了李克用一般,這才放心大膽地篡了大唐江山的嗎?

李曜正想著,李克用發話了:「今日召集你等前來所為何事,你等都已經知道了。魏博一地,事關重大,不得有失……如今羅弘信畏我軍威,還不敢徹底倒向朱溫,但朱溫此人詭計多端,若是讓他騰出手來,沒準真能把姓羅的哄傻了,這事情不得不防……」

見眾將都沒說話,李克用有些惱火,道:「怎麼,一個個的,一有事就裝聾作啞了?怎麼辦,說,都說說!」

李曜眼珠一轉,忽然有了一個想法,但他沒打算立刻就說,而是仔細琢磨了一下。

要打魏博的主意,不能不知道魏博的情況。魏博什麼最出名?牙兵!

魏博的牙軍歷史悠久,到這會兒一百多年了,牙兵基本全是軍n代,成分異常穩定,都是父子相傳,徒弟都不興的。因為在當兵的同時組織上還在牙軍內部給介紹對象(年代浸遠,父子相襲,親黨膠固;父子世相婚姻),總而言之魏博牙軍就是一個堅強的軍事團體。節度使對牙軍,不僅要人人發高薪,而且還要事事遷就,絕對不能管得太嚴(厚給稟,姑息不能製)。

諸位看官千萬別小看魏博牙軍,它的能量那可是巨大的——「變易主帥,有同兒戲」。魏博地區的實質領導者就是牙軍或者說牙軍集團,而絕不是某某節度使,以至於當時流傳有這樣的順口溜:「長安天子,魏府牙軍」,就此一條,可為明證。

羅弘信的前任樂彥禎以及樂彥禎的前幾任節度使都是由牙軍所立。

「父子相襲,親黨膠固」的一支軍隊,能推出什麼好領導?樂彥禎「驕泰不法」,是一個比較自大蠻橫、沒什麼法度、很不靠譜的人。比如說,樂彥禎曾頭腦一熱,突然徵發轄區的老百姓,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沿著河堤,修了一道總長約八十裡的城牆(一旦征六州之眾,板築羅城,約河門舊堤,周八十裡,月余而畢)。

樂彥禎的兒子樂從訓「尤兇險」,比老爹有過之而無不及。前宰相王鐸,於中和四年(884)年底路過魏州,被樂從訓盯上了。王鐸這位老人家官做的很大,又是王氏世家出身,身份貴重,排場很大,侍女眾多,衣著華麗(侍妾成列,服禦鮮華)。樂從訓一看,就很眼饞(竊所慕之)。

所謂主憂臣辱,樂從訓的手下人也有這麼高端的意識,於是就給他出了個歪點子——沒別的,就是把王鐸黑掉,看什麼好就搶過來。

樂從訓是個二貨小青年,哪裏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一聽之下覺得這個想法很對自己的脾氣,於是親自率人埋伏在一個叫高雞泊的地方,把王鐸及其相關人員都殺了,財產、侍妾都搶了。須知王鐸當時乃是王氏的領軍人物之一,雖然這老爺子年紀大了以後有些膽小怕事,但此人畢竟不是小人物,他在魏博橫死,魏博絕不可能不給個交代,要不然不僅王氏不同意、皇帝也不能同意。樂彥禎想來想去沒別的新意,只能向朝廷報告:這是強盜乾的。結果連魏博當地的人都感覺樂從訓太過分了。

然而,易中天說過,門閥鬥不過軍閥,王氏再能引領風潮,也罵不死本來就不要臉了的樂家父子,皇帝那會兒忙得滿關中到處跑,也沒工夫處理這一茬,結果樂家父子居然安然無恙。

但樂從訓最終引火燒身的是因為培植自己的勢力,他聚集了五百多人的親軍,稱之為「子將」(從訓聚亡命五百餘人為親兵,謂之子將)。這一舉動引起了牙軍的高度關注(牙兵疑之,籍籍不安)。牙軍連樂彥禎都能「有同兒戲」般收拾掉,何況樂彥禎的兒子?於是樂從訓很害怕,就化裝出逃(聞而忌之,易服遁出)。樂彥禎順勢任命樂從訓為相州(河南安陽)刺史,讓裝載兵器和錢幣的車輛絡繹不絕地趕往相州(輦兵械泉布,跡接於道)。如此一來,牙軍的意見更大了(軍中益貳)。

這時牙軍展示其「變易主帥,有同兒戲」的特點,於文德元年(888)二月把樂彥禎關了起來,推舉大將趙文建代理魏博節度使。

樂從訓一看老爹被下崗了,帶兵前來討說法,趙文建不敢出戰,牙軍又把趙文建幹掉。

牙軍對「變易主帥」很在行,但是大敵當前,總需要個領頭的,要不然靠牙兵按人頭投票決策、集中領導恐怕不行,於是,此刻羅弘信抓住時機出場了。

這位羅弘信老兄長得「狀貌奇怪,面色青黑」,當時在魏博擔任孫猴子在天庭時的弼馬溫工作。但是羅弘信的相貌,唬一唬平常人差不多,想鎮住牙軍還要加幾把火,於是羅弘信的做了相對比較高明的前期準備工作。

羅弘信閑著沒事的時候就跟人說,這幾天每天出門的時候,總能碰到一位白鬍子老頭對我說:「你將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宏信自言,於所居遇一白須翁,謂之曰:「爾當為土地主。」如是者再,心竊異之)。

在牙軍嘰嘰喳喳了好長時間也沒個結果之後,有個不耐煩的牙兵喊了一句:「哪個願意主持軍事(孰願主吾軍者)?」羅弘信天將降大任一般長身而立,應聲回答:「神明讓我來主持(神命我矣)。」

眾人一下子把目光聚集在這黑臉人身上,人們交頭接耳,這不是那個神奇的老頭說他會當「地主」的誰誰誰嗎?人決定不了的事聽鬼神的,於是羅弘信就走上了魏博節度使的位子。

中國人自古有個陋習,叫作迷信。那年頭公開場合選領導,怎麼都得先激情飛揚地喊幾嗓子,要說得比唱得還好聽。想當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的時候,慷慨激昂地動員:「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眾人於是跟著高呼:「敬受命。」

試想一下,陳勝、吳廣若不提前往魚肚子裏塞布條,若不先學那幾聲狐狸叫,「敬受命」這句話,戍卒們喊出來,只怕不見得有那麼乾脆。國情如此,也是沒辦法的事,君不見國外的上帝一貫消極怠工,什麼大人物出世都沒個異兆,而我國的滿天神佛忙得不可開交,每每有大人物出世,史書總是不厭其煩地寫一句「滿天金光」、「紅光沖霄」之類麽?

弼馬溫是有本事的,所以樂從訓被羅弘信打敗,隻得向朱溫求援。朱溫原本跟羅弘信往日無寃,近日無讎,想他羅弘信一養馬的,也不至於開罪得到朱溫。但是朱溫還是來了,因為牙兵惹惱了他。這是說來很巧,朱溫之前派人帶著財物到魏博買糧食,正趕上牙軍收拾樂彥禎,結果朱溫的人比較冤,稀裡糊塗地被順便幹掉了,於是朱溫正好師出有名。

羅弘信這個弼馬溫,碰到玉帝就收拾,見了如來就燒香,一看朱大帥親自來了,知道五指山的厲害,不敢亂飛,立馬給朱溫送上禮物講和。恰巧在當月李罕之與河東軍隊圍攻張全義,張全義前來求救。朱溫於是兩頭作好,一邊同意講和,一邊命令大軍解救張全義,使得張全義全心歸附。

其實羅弘信最後也是站在朱溫這邊的鐵桿盟友,不過這過程相對麻煩一點。魏博這地方很重要,本身也有相當的實力,雖被別人覬覦,但不會給一口氣隨便吃掉,大家就互相維持著原有的關係。

大順元年,朝廷在張浚、孔緯等宰相的主導下,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張浚率領好幾路節度使的兵馬討伐李克用,這其中當然少不了朱溫。朱溫在整個過程中,忽悠別人動手,自己躲在後面保存實力。他先派少量軍隊加入聯軍,然後宣揚要從汴州發兵太原。但是長途跋涉,還要渡過黃河,再打到太原,哪有那麼簡單。不如先把近處的地方都收拾了,取得地盤和人口才是最大的實惠。遠交近攻的道理,敬翔是告訴過朱溫的。

朱溫於是告訴羅弘信,自己要奉命征討李克用,得從魏博經過;另外我乾的是公事,你要提供糧草。這事任誰都不會乖乖聽朱溫的,而不聽從派遣,這也正是朱溫等著的結果,正愁沒理由收拾你。(假道於魏,以攻河東,且責其軍須,亦所以怒魏為兵端也。)

聯軍的結局前文有述,張浚大敗而歸。在總結原因和教訓時,朱溫把責任推到羅弘信頭上,指出羅弘信不提供支援,沒有全局意識導致失利,這得好好教育教育他。

於是,大順元年十二月,朱溫命丁會、葛從周、龐師古、霍存等分兵多路進攻魏博,第二年正月,朱溫親自趕到前線。

在內黃這個地方,魏博軍隊五戰五敗,羅弘信被打怕了,向朱溫服軟,雙方同意停止爭鬥(戰於內黃,魏兵五戰五敗,弘信懼,請盟,乃止)。

挨了朱溫幾大棒,羅弘信開始考慮在各個藩鎮之間的站隊問題。這些年朱宣、朱瑾、時溥等被朱溫打得焦頭爛額,不斷向李克用求救。魏博位於太原和兗、鄆之間,是他們聯繫的必經之地。魏博遲早還是得要站隊。

而李曜想到的,則是後面對於魏博歸屬決定性的那件事。

那本來應該發生在乾寧三年(896)春,李克用派李存信率大軍救援兗、鄆。朱溫派人忽悠羅弘信:六兄,您難道看不出來啊,李存信這是假道伐虢之計,他們回師之日,就是你滅亡之時(回戈之日,貴道堪憂)。羅弘信深以為然。

結果,李存信大軍的軍紀奇差,魏博的軍兵百姓都很有意見(存信戢眾不嚴,侵暴魏人)。羅弘信天天聽人告狀,終於大怒,於是發兵擊潰駐紮在莘縣(魏州境內)的李存信。李存信損兵數萬而逃。

這一戰之後,魏博徹底倒向朱溫。

於是,李曜聽了幾個根本沒什麼新意的說法之後,終於站出來說道:「大王,前不久兗、鄆求救,我河東正趕上大戰,只派了少量援軍,其實濟得甚事?不如這次派出大軍三四萬,由一大將統領,前往兗、鄆。」

「嗯?怎的忽然說起這件事了?」李克用一時沒理解過來。

李曜微微一笑:「這樣的話,大軍必然要經過魏博……」

李克用這下明白過來了,精神一振:「不錯,好辦法。」然後微微蹙眉:「那你覺得,派誰去好呢?」他說著,瞥了蓋寓一眼之後,緊緊盯著李曜的雙眼。

李曜面色淡然:「存孝、嗣昭二兄長與某三人,不日將有大戰,自然是去不得的,若存孝兄長不去,舍存信兄長其誰?」

李克用驚訝無比:「存信?」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