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東唐再續》第148章 師徒父女
更新時間:2012-11-13

李曜瞥了一眼門口,淡淡地道:「進來吧。」

外間的馮道再次整了整衣冠,走進來站到李曜面前長身一禮:「弟子見過師尊。」

「平時說話,無須拘謹,稱某老師即可。可道,聽說你讀書甚為用功,我心甚慰。」李曜面對馮道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表現得嚴肅起來,似乎有些擔心自己教不好他,讓他變得不像自己讀史之後記憶中留下的那個可敬、可惜又可憐的長樂老。

這樣的心情,李曜覺得委實難以言表。

馮道面對李曜,卻是坦然,他對李曜,唯有尊敬而已,單純,單一。

「老師誇讚,學生愧不敢當。老師當世大賢,學生若不兢兢業業,將來學業無成,豈有面目面對老師的栽培?」

李曜笑了笑:「韓文公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某既為爾師,亦當如是為之。授業、解惑二者,均在傳道之後,是以為師今日暫且不提,且說傳道。可道,某來問你,那日你言辭切切,要拜進某之門下,乃是欲學何道?」

馮道毫不猶豫道:「學生願學老師君子之道。」

李曜問道:「那麼,以你所見,何為君子之道?」

馮道微微一怔,思索片刻,答道:「司馬牛曾如是問孔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其又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是以學生以為,君子之道,在於時時警省吾心。」

李曜笑了笑,不置可否,卻反問道:「某料你雖年幼,也當熟讀區區兩萬多字之中,上百次提到『君子』,若是如你這般歸納,只怕難以定論下來。」

馮道臉色一紅,拱手低頭,恭敬地道:「學生才疏學淺,正欲請教老師。」

李曜笑容更盛:「老師無法告訴你,孔子心目中的君子,究竟是何模樣。」

馮道訝異萬分,獃獃地看著李曜。

李曜卻站起身來,對他道:「可道,你過來。」他一邊說著,一邊走到床邊,推開窗,一股寒風立刻吹了進來。趙穎兒連忙往爐火中又添了些新炭,然後好奇地看著李曜。

馮道茫然起身,跟著李曜過去。

李曜等他來到身邊,才悠悠望著天上的陰雲,道:「可道,你看那片雲,像什麼?」

馮道莫名其妙地望去,茫然道:「這……學生不知,或許……像一塊簾幕,遮住了青天?」

李曜笑了笑,說道:「雲捲雲舒之際,難道不像夜色之中海上的浪濤?」

馮道遲疑一下,道:「老師法眼如炬,是學生看得差了。」

李曜搖頭道:「你沒有看得差,某也未必什麼法眼如炬。」

馮道一愣。

李曜淡然道:「每個人眼中所見、心中所思,原本未必一樣,也不必一樣。對於『君子』,亦是如此。你不必也不應該因為某之看法與你有別而懷疑自己。你欲學君子之道,某只能教你某心中所想、日常所行的君子之道。」

馮道肅然一驚,忙道:「老師所行之道,學生傾佩之極,還要請教老師心中的君子之道。」

李曜微微點頭,沉吟片刻,才緩緩道:「某心中的君子之道,概而言之只有兩個字。」

「哪兩個字?」馮道下意識介面問道。

「有利。」李曜斬釘截鐵地說道。

馮道睜大眼睛,頗有些不可置信:「有利?可是老師,聖人曰……」

李曜擺手打斷他的話,淡淡地問:「你可是想到了『見利忘義』這個詞?」

馮道臉色漲紅,卻沒辯駁。

李曜呵呵一笑,繼續看著窗外,悠悠問道:「你可讀過?」

馮道硬著脖子點了點頭:「學生粗有涉獵。」

李曜也不計較他的表現,淡淡問:「何為乾?」

馮道答:「元亨利貞。」

李曜點點頭,說道:「何為元?」

「大,始。」

「何為亨?」

「通達,順利。」

「何為貞?」

「正而固者也。」

「那麼……何為利?」

「這……」馮道蹙眉道:「有前賢以為,此利,所指乃為『適宜』。」

李曜笑了笑:「你以為合適嗎?」

馮道猶豫了一下,微微搖頭:「似有不妥。」

李曜哈哈一笑:「這世上總有那麼些人,自命清高,不肯言利。殊不知,人若不言利、不謀利,就只能過回茹毛飲血的日子去了。」

馮道吃了一驚:「學生駑鈍,不知老師此言何解?」

李曜卻不直接解釋,而是問道:「可道,為師問你,若這晉陽城中,有一巨富,家資千萬,有一日他忽然散盡家財,分發全城,使晉陽百姓每人得錢數十貫之多。你說,此人可算得上君子?」

馮道正色道:「若有這等仗義疏財、廣為善舉之人,自然可以稱得上是君子。」

李曜點了點頭,不置可否地繼續問道:「然則原先此人名下,有田莊、有工坊、有茶樓酒肆、有布店米鋪……只因他散盡家財,這些店中的掌櫃、夥計,田莊的長戶短工、工坊的匠人學徒……這諸般人等,一夜之間,都失了謀生之所,終於落得個流落街頭,乞討度日,甚至淪為餓殍。這滔天罪孽,卻又是何人造下的因果?造下如此大罪之人,你說,可稱得上君子否?」

馮道愕然失語,喃喃道:「這……怎會如此?」

李曜不理他,又說道:「又有一富人,雖有萬貫家財,平日卻吝嗇之極,食不見肉,衣不著錦。因而家族財富,越積越多,倉中庫中,糧食如山。此人之吝嗇,乃是一文錢都恨不得掰做兩半來花,你說這等圖利之人,可算君子?」

馮道厭惡道:「此等人物,聞之令人生厭,豈可言君子?」

李曜呵呵一笑,忽然面色一正,慨然嘆道:「然則忽有一日,河東大旱,無數百姓顆粒無收,眼看就要出現巨大災荒,弄得餓殍遍地,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此巨富卻自開糧倉,捐糧於朝廷,使官府得以廣設粥鋪,賑濟災民,因而活人無數。如此,你以為此人可以為君子乎?」

馮道再次愕然失語,半晌之後,終於只能露出苦笑:「如此,的確可稱君子。」

「所以。」李曜說道:「某心中之君子,不在於其他,只在於利。此利,乃指有利於國,有利於民。但凡所思所為有利於國、有利於民者,便是君子。」

馮道肅然正色,恭恭敬敬向李曜行了一禮,道:「學生謹受教。」

李曜微微點頭,馮道卻又忽然問道:「不過老師,學生心中仍有一惑,萬望老師解答。」

「但說無妨。」李曜點頭道。

馮道問道:「倘如老師所言,靖節先生(陶淵明)這般隱士,雖字高潔,卻於民無利,如此豈非難當君子之稱?」

李曜搖頭道:「你只見到靖節先生隱居世外,卻未曾思及其他。陶公曾數度入世,欲為造福百姓之事,然則桓玄囚君奪權、劉裕濫殺無辜,此等人之所作所為,隻為私慾,不為民生。陶公失望之餘,深知不可同流合汙,因而留下『不為五鬥米折腰』之佳話,以身為范,教導後人。或許,他在生前並未為民謀到多少利益,但在死後,卻也垂範千年,這又豈曰無利?更何況,陶公留下許多千古名篇,開創田園一派,實為我中華文化增光添彩,如此又豈曰無利?可道啊,你對利字的理解,還是太過拘泥於行跡,桎梏於字面,也是,你畢竟年紀尚幼,雖是聰慧,見聞仍缺。古人曾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樣吧,今後某出行出戰,你都隨從,增長見聞,以為積累,久而久之,許多道理你便可以自行悟出。」

馮道眼前一亮,道:「多謝老師栽培。」

李曜似笑非笑地問道:「可道,你可要想清楚了再回答,隨軍出征可不是請客吃飯,為師並非神仙,可不能保證百戰不殆,你在軍中,那可是有危險的,一個不慎,就有可能歿於亂軍之中,一生志向化為烏有。」

馮道面色堅毅,斷然道:「屈子言,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老師若以為學生年幼,貪生怕死,那卻是小看了學生。學生雖騎不得劣馬,開不得強弓,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說,學生還是懂的,哪有父親上陣殺敵,兒子卻心下惶惶,不敢相伴之理?老師今後若是上陣,學生雖無甚本事,但隻陪在老師身邊,總是做得到的。」

我雖然幫不上你什麼,但至少我能陪著你。

李曜忽然想起這句穿越前一個卡通畫的主角阿狸說過的話,看著眼前面容稚嫩,語氣卻無比堅定的馮道,心中升起一陣溫暖。

他伸出手,輕輕揉了揉馮道的腦袋,輕笑道:「好,好,好,不愧是我李曜的徒兒,可道,為師即將去雲州募兵,你準備一下,與某同往。」

馮道用力點了點頭:「是,老師。」

李曜抬頭看了看天,露出一絲笑容:「這次募兵,等到了雲州之後,為師便不出聲,外間之事,由你佈置。」

馮道很是吃了一驚:「由學生佈置?這,這……」

李曜笑道:「怎麼,怕了?」

「倒不是怕了。」馮道急道:「可學生這年紀……老師麾下諸位將軍豈能心服?」

李曜雙手反剪身後,淡然一笑,道:「你放心,此次佈置,也不是讓你這小童堂而皇之地出面對他們發號施令。」

馮道這才鬆了口氣,心中忖道:「老師神機妙算,凡事定然早已胸有成竹,他讓我來佈置,想來只是考驗我的思慮及應變能力,若是做錯,必然會為我指出。既然如此,我還怕個什麼?只是老師竟然肯做到這般地步,對我這新收的徒兒毫不保留,這番恩情,更勝天高、實比海深,我馮道若不竭心儘力,如何對得起老師這般栽培?」

他這般一想,許多感激的話反而說不出來了,只能深深一禮,一切言語,盡藏心中。

李曜看他明白過來,這才解釋道:「此番前往雲州,在路上,某會將各個方面的情形說與你聽,而後的安排,由你考慮。同時,某會請襲吉先生(無風註:查不到李襲吉的表字,隻好用名湊數,實是情非得已,諸君見諒。)為你臂助。襲吉先生乃是當世大才,文章錦繡,實勝為師,你切切不可失之恭謙,簡慢於他。」

馮道忙道:「學生謹遵老師教誨。」

李曜點點頭,又道:「至於為師麾下諸將,你怕沒有威望震懾彼等,這也是常理之中。你且記著,副軍使嗣恩,乃為師之弟,都虞候國寶,為師亦視之為弟,此二人你可以叔父輩待之。某自然會知會他二人,不使其為難於你。料來他二人聽後,當會依計行事。至於阿悉結咄爾、處木昆克失畢、張光遠和劉河安等人,為師會交代你朱師叔,由他出面震懾。以他之能,只要他護著你,其餘諸將定不敢妄言。」

馮道一聽這許多安排,全是為他一人,不禁胸口一熱,眼眶一紅:「老師為學生萬般著想,學生如何敢當?」

李曜拍拍他的肩膀:「你是我徒兒,所以當得起。」

馮道忍不住有些哽咽,卻用力點了點頭。

這一刻,馮道真地覺得,就算老師讓他去死,他也會毫不猶豫地遵循老師的意志,連理由都不必問。

趙穎兒在一邊癡癡地望著李曜師徒,心中忍不住想道:「阿娘說我年紀不小了,若是郎君遲遲不肯收房,就要給我找個婆家……可是,見慣了郎君這般舉世無雙的男子,還有誰能入得了眼?郎君,我的郎君……他們都說你一步三計、算無遺策,可你何時才能分出哪怕一絲心智,來算一算我這個每天為你梳頭的小丫頭心中是如何期望的呢……郎君,奴今年已經十五,及笄了呀!」

李曜似有所感,朝她轉頭望來,見她癡癡地望著自己,不禁微微一怔,問道:「怎麼了?」

趙穎兒立刻警醒過來,忙道:「啊?沒事!不是……這個,那邊風大,奴是怕郎君凍著了。」

李曜一聽,失笑道:「你道某是你們女孩兒家,這麼一點風寒都受不得麽?喏,你聽聽,憨娃兒還在旁邊院子裏頂著風雪練棍呢。」

趙穎兒一聽,忽然想起李曜以前練劍也是風雨不輟,但今天他卻沒有練劍,不禁面色一奇,但忽然又想:「郎君沒準是忘了,再說,不出去練劍才好,我若是此時提醒他,豈不是害他去遭罪麽?」

哪知道李曜卻已然微微笑起來:「怎麼,你以為某今日未曾去院子裏練劍,是想偷個懶?」

趙穎兒臉色一紅,掩飾道:「奴家哪有這般想?郎君盡冤枉人。」

李曜哈哈一笑,道:「不是最好,今日非是某要偷懶,而是某那套劍法已然練到了另一個境界,這一境界,追求的已經不是風雨不輟的勤練,而是悟出這套劍法的真諦。」

趙穎兒聽得一頭霧水,果斷道:「奴家沒練過劍法,郎君說的這些,奴家可聽不懂。」

李曜呵呵一笑:「也是,也是。其實就是說,這套劍法某已經足夠熟練,如今缺的是實戰,非是經過數十上百次實戰,劍法中最細微的一些精妙之處,某已經很難體會到了。」

趙穎兒長長地「哦」了一聲,不過看她的表情,只怕仍是不明白李曜的意思。

但馮道卻有些奇怪地問:「老師,那朱師叔練棍的時間比老師練劍還多,難道他還不夠熟練?」

李曜笑了笑,搖頭道:「你朱師叔對他那套金剛棍法的熟悉程度,比為師對青龍劍法的熟悉程度還要高。聖人曾言,因材施教。你朱師叔雖是練武奇才,卻並不長於思考,為師可以細細思量出來的一些精妙變化,你朱師叔未必也可以。但是你朱師叔卻有一條,是為師所不能及的,那就是專精。他每日一心一意練棍,所有心思精神都在棍上,所以為師可以料定,那一套金剛棍法,遲早要被他練得猶如天生之技一般隨心所欲,這,卻又是另一番境界了。」

馮道一聽李曜這般解釋,頓時對旁邊院子裏那個平時有些憨憨獃獃的朱師叔肅然起敬。

他忽然心中一動,忖道:「如今我拜在老師門下,有老師如此悉心教導,全力栽培,只要我刻苦認真,日後不怕沒有回報老師的時候,可是阿蠻卻沒有尋得一位良師。阿蠻自幼沒有讀書,也不喜歡讀書,讓他也拜在老師門下,怕是沒有希望的。但阿蠻自小力氣大,打架倒是厲害得很,說起來倒與朱師叔頗有相似之處……嗯,我聽阿蠻這兩日提起朱師叔,倒是一臉崇拜,若是我能想法子讓他拜在朱師叔門下,倒是頗有可行之處。是了,朱師叔對老師言聽計從,此事還得從老師這邊下功夫才好,若是真箇成了,也能全了阿蠻與我這數年的交情,只要他肯下功夫,習得一身武藝,今後為老師效力,也是一樁美事,如此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他正想著,冷不丁聽見李曜問道:「可道,想什麼呢?」

馮道一抬頭,正看見李曜關切地朝他看來,他不敢也不肯欺瞞李曜,便直言道:「老師,阿蠻與學生交情匪淺,學生得了老師許可,拜入老師門下,不敢忘了昔日摯友,也想為阿蠻覓一良師,不負多年相交情誼……」

李曜哪裏不知道他的心思,但卻偏偏蹙起眉頭,佯裝遲疑:「阿蠻?某見他對讀書並無甚麼心思……」

馮道忙道:「老師明鑒,阿蠻的確不喜讀書,但阿蠻生有勇力,又素有報國之心,只可惜家境貧寒,未遇良師教導,若是有如朱師叔這般武藝高強之人指點一二,縱然比不得朱師叔橫勇無匹,也當能練就一身本事,為老師披堅執銳,以為報答。」

李曜這才笑了起來:「你這孩子,一點小心思還要拐彎抹角,真以為為師看不出來?也罷,既然是徒兒開了口,為師如何不肯,你便去與你那發小說了,叫他找你朱師叔說道便是,你朱師叔那邊,自有為師去與他講,他自無不肯。」

馮道大喜,連忙謝了。

李曜卻又正色道:「不過,可道,有一條,為師可要與你說在前頭。你朱師叔為人雖然憨厚,但對於武藝一道,卻是眼裏揉不得半點沙子的。阿蠻若要隨他學藝,可得提早做好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準備,倘是日後吃不得苦,被你朱師叔責罰,那時候,你可別指望為師去為他說情。」

馮道忙道:「老師放心,阿蠻別的不說,吃苦是決然能吃的。學生觀阿蠻這幾日的表現,想來只要能拜在朱師叔門下,就算讓他上刀山,下火海,他也絕無怨言。」

李曜還沒答話,就聽見院門邊憨娃兒地聲音響起:「誰要拜在俺門下?上刀山下火海幹嘛?」

李曜露出笑容,轉頭望去,便看見憨娃兒赤著上身,倒提鐵棍走了進來。

趙穎兒見他沒穿上衣,啐了一口,轉過身去,口中又羞又氣地嗔道:「憨哥兒!」

憨娃兒「哎呀」一聲,連忙把扎在腰間的衣服三下兩下拉了起來穿好,嘴裏慌道:「啊!俺不是故意的,俺是聽見好像郎君喚俺,怕郎君喚俺有事,這才沒想起穿衣……俺有罪,你莫要生氣,俺讓你打。」

趙穎兒又好氣又好笑,跺了跺腳,也不轉身,就那樣背著他道:「我才懶得打你……你穿好了沒?」

憨娃兒忙道:「穿好了,穿好了。」

趙穎兒這才轉過身來,憨娃兒連忙賠笑,趙穎兒卻拿眼朝李曜看去,懶得理他。憨娃兒也不生氣,依舊陪著笑臉。他性子憨直,知道打小除了郎君之外,也就只有趙穎兒這小姑娘不嫌他蠢笨,經常跟他說說話,雖然她嘴裏也經常笑話他獃癡,卻沒有真正瞧不起他。憨娃兒雖然遲鈍,但是誰對他好,誰對他壞,卻也感覺得出來。

李曜搖了搖頭,對憨娃兒道:「憨娃兒,你來得正好,你過來,某有話要問你。」

憨娃兒連忙過來,道:「郎君有甚話要問俺?」

李曜道:「你可還記得與可道為伴的那個叫阿蠻的孩子?」

憨娃兒大奇,道:「俺剛才還見過他,自然記得。」

李曜聽得一愣:「你剛才見過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

憨娃兒咧嘴一笑:「就是剛才俺練棍的時候,那娃兒在院角假山後面偷看,他以為他手腳夠輕,俺發現不了呢。這小娃兒,就憑他那三腳貓的能耐,也想瞞過俺的耳朵,那俺還敢做郎君的牙兵旅帥麽?」

憨娃兒這話一說,馮道的一張小臉頓時漲得通紅。憨娃兒人比較憨直,沒有什麼門戶之見,但馮道卻是在乎這個的,他剛向老師推薦阿蠻到朱師叔門下,老師也答應了,哪知道……這下倒好,被朱師叔抓了個現行,別說拜師的事完了,就連他這個推薦人的臉也丟光了。一時之間,馮道恨不得立刻把阿蠻抓過來,狠狠地踢他的屁股。

哪知道李曜卻毫不在意,反而輕笑著問憨娃兒道:「那你覺得這孩子怎麼樣?」

憨娃兒一愣,奇道:「什麼怎麼樣?」

李曜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問:「比如說,讓你教他練武,如何?」

憨娃兒一愣:「俺教他練武?」

李曜點點頭,再次問:「如何?」

憨娃兒「哦」了一聲,又笑起來:「郎君讓俺教,俺就教唄,這要問俺作甚?」

李曜搖頭道:「某便是問你自己願不願意,你要知道,你若教他練武,日後他便是你徒弟了。就如同某收可道為弟子一般,你要用心教他,日後他若學得不好,就是你這個師父做得不好。他要是被人打敗,也就等於你被人打敗一般。」

憨娃兒一聽,頓時大吃一驚:「哎呀,這直娘賊的,那豈不是說,他要是給人揍趴下了,就像是俺給人揍趴下了一樣?這怎麼能行,俺什麼時候給人揍趴下過?……郎君,那要是他學不會怎麼辦?俺不是要經常被人揍趴下了?」

李曜忍住笑,做出無比嚴肅的模樣,說道:「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你必須全心全意教他,若是他學不會……不管你用什麼辦法,都必須讓他學會,不然他日後學藝不精,出門挨揍的話,丟的可是你『一柱擎天』朱八戒的臉面。到時候人家就會說:你瞧瞧那朱八戒教出來的徒弟,這般沒用,那朱八戒定然也是徒有虛名。——你看看,這不科學嘛!」

憨娃兒此時也沒注意到什麼叫不科學,只是瞪大眼睛,「使勁」想了想,說道:「郎君,俺知道了,這娃兒以後成了俺的徒弟,他贏了就是俺贏了,他輸了就是俺輸了,所以俺得讓他的本事越大越好,是不是?」

李曜滿意地點點頭:「沒錯,沒錯,就是這個意思,憨娃兒你越來越聰明了。」

憨娃兒被李曜一表揚,頓時滿面紅光,拍拍胸脯道:「郎君放心,這娃兒就交給俺了,俺保證用心教、使勁操,總要操出他一身好本事來,免得給俺丟臉。」

李曜差點沒笑噴,狠狠地乾咳一聲才掩飾過去,憋著笑說道:「嗯,好,你辦事我放心,這件事就交給你了。可道,你去知會阿蠻一聲,叫他自己找你朱師叔拜師學藝。」

馮道看了看咬牙切齒準備使勁「操」阿蠻的朱師叔,忽然覺得後心一涼,忍不住想道:「阿蠻,我這可是為你好,你……到時候可別說我害了你……但願你比較耐操……」

他乾咳一聲,連忙道:「是,老師,那學生先下去了。」

李曜「嗯」了一聲,微微點頭,馮道瞄了憨娃兒一眼,忙不迭逃也似的拔腿就跑了。憨娃兒見了,不禁奇道:「咦,郎君教了小道子麽,怎的這娃兒本事見長,跑得快了這許多?」

馮道聽了,腳下一滑,差點摔了一跤。

憨娃兒頓時失望無比地搖了搖頭:「不成不成,還差得遠了……郎君,俺看你這徒弟也得使勁操操,要不然日後只怕要給郎君你丟臉,那可怎麼成。」

李曜頓時給了他老大一個白眼。

這時趙穎兒忽然輕笑道:「無憂來了……郎君,奴家是不是要改口叫你阿郎了?」

阿郎在這裏是家主的意思,趙穎兒這話的意思是說李曜現在有了個「女兒」,就不好再叫郎君,該「升級」為阿郎了。

李曜一轉頭,就看見鄭小花——也就是現在的李無憂——端著一碗黍臛走了過來。他微微一笑,答道:「你想怎麼叫都行。」

趙穎兒笑容一凝,眼珠一轉:「真的?」

李曜有些意外,卻仍點頭道:「自然是真的。」

趙穎兒微微咬了咬唇瓣,道:「那叫五郎也成麽?」

李曜一怔,然後笑道:「這有什麼不成的?不過我與代州李家早已恩斷義絕,五郎一說,還是不要提了罷。如今你就算要這般叫法,也隻好叫十四郎了。」

趙穎兒心中一黯,沒有搭腔。

其實她叫的那個五郎,與尋常人叫李曜五郎是完全不同的。就如同楊貴妃叫玄宗,就經常喚作「三郎」……

可不知為何,李曜偏偏就沒有聽出來。

李無憂雖然年紀小,可這小姑娘的確又聰慧又勤快,雖然如今成了「李軍使的女兒」,卻依然謹守本分。她年幼失詁,對李曜格外感恩,雖然知道幫不上義父什麼,每天卻也堅持為他奉上早膳。——這還是她小心翼翼在趙穎兒面前求來的機會呢。

原本李曜的早膳都是趙穎兒一手包辦,李無憂這小姑娘想為義父做點事情,想來想去也只有找到趙穎兒。趙穎兒知道她的心思,也分外覺得小姑娘可憐,自然不會為難她,於是便有了這一幕。當然,黍臛還是趙穎兒去燉好,只是由小姑娘親手端來而已。

「耶耶,外面冷,去裏面吃好嗎?」小姑娘雙手端著放黍臛的木案,嬌嬌柔柔地問。

李曜心中一暖,真把她當做自己的親女兒一樣,揉了揉她的小腦袋,笑道:「好,耶耶聽你的,進去吃。來,耶耶自己端著,小心,別燙著了。」

無憂年紀雖小,但小孩子自有小孩子分辨親疏好壞的本能。她的臉上露出燦爛如花的笑容。

那笑容,真箇無憂。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