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美食計》198:暗算
——祝天下母親節日快樂~小非人在外地只有給媽媽發了條短訊祝福,可高冷的母上大人至今還未回復tqt——

由於肅州城有著『喪事不過年』的習俗,也就是所有的喪事都須得在除夕前辦完,故韓旭夫婦的下葬時間相對而言這才顯得急促了些。

以至於雲州曲家和禹城程家的人皆趕不及前來參加下葬禮,畢竟算一算日子,就算是馬不停蹄的趕路,也得等到年後初五左右方能抵達。

唯有到時補辦一場喪席,去靈前哭上一哭了事。

&n¥▼wan¥▼shu¥▼ba,≥anshub@a.bsp;可就在這兩家嫡系關係的親家都趕不及出席的情況下,庶出的三房夫人的娘家卻來了人,且來的還不是走過場的形式人兒——

今日一早,韓家便接到消息,說是連城晉家來了人,待三老爺韓殊問來的是哪一房的人,下人卻臉色緊張而激動的答道:「來的是晉老國公……晉世子也來了!」

韓殊大驚失色,忙命人去通知了韓呈機,一面親自帶人去城外相迎。

晉家家主晉國公晉擎雲,乃是當年與韓旭之父一同扶持先皇殷靳上位之人,如今已有七十高齡,近年來已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將一概事物交由了唯一的嫡子晉家二老爺晉餘明出面處理,說起來已有數年未在人前露面——

韓殊說不震驚那是決計不可能的。

韓旭面子再大,在晉擎雲面前也是矮了一輩的晚輩。在世家高門中,嫡庶長晚之分尤為嚴重,故縱然晉餘明獨自前來已是合情合理,實在犯不著將自家這位矜貴年邁的老爺子給搬出來……

故待韓旭在城外迎到晉擎雲之時,先是躬身深深揖了一禮,後便恭謹地道:「眼下已至年關,正是嚴寒難耐之際,晉老國公理應留在連城好生將養身子才是,此番如此驚動老國公,家兄泉下有知定也會心懷不安吶——」

雖然韓殊髮妻也是晉家女。算起來還是晉擎雲的侄女。但韓殊卻不敢同其攀親近。

再者就是韓殊不光有幾分讀書人的清高之氣,更是素來的有自知自明,從不願白費力氣去做熱臉貼冷屁/股的蠢事。

這位老爺子年輕時便是出了名的眼高於頂心思叵測,做事果伐。做人苛刻。縱是親生兒女也難以親近——

韓殊身前這輛被侍女打起簾子的油壁馬車中。盤腿坐於矮腳桌後,身披深藍色鶴氅不苟言笑的老人便是晉擎雲了。

老人長就一張輪廓分明的國字臉,高聳的顴骨略顯凌厲。一頂皂色遠遊冠遮去滿頭銀絲,雖已是七十多歲的高齡,身形卻絲毫不見佝僂之態。

聽罷韓殊的話,他微一頷首,道:「賢侄言重了。」

賢侄……

隨韓殊一同前來的幾名侍衛暗地裏面面相覷。

這稱呼不可謂不『客套』啊……

韓殊卻不以為然。

他與妻子皆是庶出,尊卑擺在那裏,晉擎雲沒當眾喊他一句『韓家三郎』,便是給足了他面子了。

要知道自打從他站到這兒起,這老爺子可就沒拿正眼看過他。

而且到現在也沒見韓呈機過來,他著急還來不及,哪裏有心思去在乎晉擎雲怎麼稱呼他——

半個時辰前他出府之前,又讓人去催了韓呈機一趟,卻至今不見人影。

這孩子該不會真的如此不講分寸吧?

若是如此,他韓家這回可真的要丟大發了——士族人家天生該有傲氣,但卻不是用無禮怠慢來體現,因為尊貴而謙遜有禮,這才是最大的傲氣。

近來韓呈機的所作所為,讓韓殊實在對這個隨心所欲的侄子放心不下。

沒有安全感的韓三叔為了拖延時間不得不四處找著話題。

晉擎雲不冷不淡的回應著,若話題不對他的味兒,乾脆回應都懶得回應。

就在韓殊臉上的笑快要掛不住之際,忽聽身後緩緩傳來了一道熟悉的聲音——「晉國公遠道而來,晚輩有失遠迎,還望海涵。」

韓殊大鬆一口氣。

晉擎雲微微抬目望去。

一身素白色喪服坐於輪椅上的少年人,被僕從推行而來。

墨發白袍,再襯以冬日城樓外的蕭條之景,恍若畫中之客,稍定則逝。

無需旁人出言介紹,來人的身份已是不言而喻——

四目遙遙相對間,晉擎雲眼底顏色微動。

這少年郎倒是與其父親的威嚴外露截然不同——

都說韓家大公子體弱多病,不堪大責,依他看……卻不可信。

據說這次瘟疫襲城之事便是由他而解,短短數日間,在肅州百姓心目中的威信已要勝過其父韓旭。

韓旭臨死前應當也沒有想到,令自己心力交瘁,甚至不慎搭進了性命也未能了結的麻煩事,就在自己離世的次日,卻被兒子輕而易舉的破解了吧——

是無上的運氣,還是過人的才智。

從不信天意與命運的晉擎雲,更偏信於後者。

「韓大公子忙於韓刺史身後之事,來遲乃屬孝理之中,反倒是老夫不請自來,過於冒昧了。」晉擎雲話雖客氣,但卻沒人能從他的語氣裡聽出半分『覺得自己冒昧了』的意思。

「晉國公折煞晚輩了。」韓呈機淡然回之,同樣的,也沒人能從他臉上看出『被折煞』之感。

晉擎雲恍若未覺一般,繼而說道:「老夫約於十日前聽聞肅州城遭逢瘟疫,當日向陛下請旨後便帶吾兒趕往了肅州。只是不成想我父子二人還未趕至城前,便聽聞了韓刺史因病過世的悲訊。想當年老夫同韓老哥也是摯交一場。彼時他常攜你父親往來連城,算一算我也是看著韓刺史長大的,如今白髮人送黑髮人,實是令人不勝悲矣——」

韓呈機隻管在一旁聽著,末了道一句,「家父若是泉下有知,必也不希望見晉國公如此,逝者已逝,還望晉國公保重身體為上。」

「韓刺史若泉下有知,得知韓大公子救得蘇州百姓脫離苦海。力挽狂瀾之事。定能安息瞑目是真——韓刺史英年早逝雖為不幸,但得子如此,後繼有人,亦是一樁幸事。」

「晉國公謬讚了。」

韓殊微微皺了眉。

奇怪。

在他的印象裡。這位老爺子可不是樂意說客套話的人。

怎麼今日同呈機說起了這些來……

他怎麼看怎麼都覺得有些不太對勁。

好像……在試探什麼一樣?

不管動機為何。呈機尚且年幼。萬不是這老狐狸的對手。

他韓家的繼承人,還輪不到別家人妄加揣測試探。

思及此,韓殊走上前來。沖晉擎雲一禮後詢問道:「聽聞晉世子隨同晉國公一同蒞臨了肅州城,怎麼此刻未見得世子?」

晉擎雲這才將放在韓呈機身上的視線收回,答道:「在驛站中有些事情絆住了腳,容後便到。眼下時候不早了,未免耽擱了韓刺史下葬的時辰,老夫先行隨賢侄與大公子入城罷。」

「便依國公之言。」韓殊態度恭敬地應下。

馬車旁的侍女將車簾緩緩放下,將車內車外之人阻隔開來。

韓殊轉身上馬在前頭帶路,韓呈機乘車緊隨其後,一行人馬,浩浩蕩蕩地折回了城中。

為百名死士相護,刻有晉字家徽的油壁馬車中,老人攏了攏身上的鶴氅,接過跪坐在一旁的侍女捧來的杯盞。

輕呷了一口,茶香沁透五臟六腑,老人緩緩閉眸片刻,再又睜開之際,眼底多了一抹不屑的冷笑。

……

夕陽將墜,晚霞在西方勾勒出一幅顏色緋麗的畫。

少年人肩上背著一把簡陋的舊弓自深山中行出,分明是寒風正烈的山中,他卻將粗布棉衣的雙袖高高挽起至手肘處,似半點不懼寒冷侵體,步伐快而穩健。

待其行至錦雲街之時,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暉剛好為暮色所吞併。

黃昏中的錦雲街此刻顯得尤為安靜。

放眼望去,除了林立的房屋和已經閉起了店門的商鋪,便是各家門前高高掛起的白綢。

與三日前那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情景相比,眼下安靜了下來的肅州城,卻更能給人一種悲涼之感。

肅州城是保住了。

但昔日為人唱誦的太平盛世,亂世之中僅存的一片樂土,卻是不見了。

若要想重現,沒個十年光景來用心修補,只怕都是空談。

然而逢此亂世,韓家又受此重擊,又焉有心力放在這上頭——

或許肅州百姓隱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故個個變得小心翼翼,謹慎非常——誰知日後會如何,誰又知肅州城的太平還能延續多久……

晉起行走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之上,四處安靜的連狗吠聲都聽不到,唯有風聲過耳。

在路過一江春門前之時,下意識地便慢下了腳步。

抬頭望去,只見一江春也同其餘酒樓商鋪一樣,緊緊地閉著店門。

今日是韓旭下葬之日,官府勒令了城中各處酒館戲樓等一應消遣玩樂之處閉店三日,直到過了除夕之後,方可開業接待客人。

一江春自然也不例外。

實則就算沒有這條鐵律,江櫻等人也沒打算在年底繼續開門做生意,這些日子發生了太多事情,大家都需要好好歇養些日子。

晉起猶豫了片刻,終究還是提了步繼續往前走去。

一路行至錦雲衚衕中,來到一戶普通的院落前,晉起取出鑰匙將院門打開。

卻在推開門的一瞬間,忽然別開了頭。

「叮!」

一聲金屬撞擊牆面之音破空響起。

晉起微微側了頭望去,只見對面人家的院牆中赫然插著一隻鏢,鏢身已經完全沒入牆體之中,只有鏢頭上的紅纓露在外頭,隨風舞動著。

方才若是他動作稍稍慢上一點,如今這鏢只怕便不是插在牆中這麼簡單了……

晉起微微眯起了蔚藍色的眼睛,朝院中望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