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仙官》第七十四章 超凡雄文!
短短幾天的時間,在葉行遠刻意交結之下,他與高華君成了好友。

在得聖人教導之前,高華君其實是個淳樸的年輕人,他秉承著赤子之心行事,對人也沒有防備。葉行遠表現出好意,他便很快將葉行遠視為可以信任的朋友。

「我是一點兒沒看出來他日後可稱為聖人門下四賢者的潛力......」朱凝兒悄悄這麼評價。

聖人弟子三千,其中賢者七十二,最出色的大約也只有十數人。每朝每代不同人物也會有不同的評價,但無論是誰來評,以孝道為先的高華君一般不會掉出前四,是聖門四賢雷打不動的一員。

他少時不曾讀書,要到二十歲才得聖人收錄門牆,此時與葉行遠年紀相當,學問文才那可是差得遠了。朱凝兒完全無法理解這人將來是如何成長起來。

葉行遠卻知道此人本心仁德,待人以誠,這是高貴的品格,學習聖人以仁為本體的學問,本來就是如魚得水,可說是天生的賢者。在這一點上,本質上身為現代人的葉行遠心思駁雜,萬萬不可能得其天然之「純」。

便嘆道:「學問之道,首重於城,高華君在聖人門下並不以機變、言語而聞名。但他苦修十餘年,及長出仕,歷任州吏、下大夫、卿、令尹。治理一方,造福於民,反而是少數幾個人皇一統之前便在政事上有所成就的聖人弟子。」

高華君的生平葉行遠耳熟能詳,聖人學問雖然淵深,但彼時戰國紛亂,爾虞我詐,並沒有一開始就讓所有人接受。直到諸位弟子藉著聖人截取的天機,展現出富國強兵的能力,才引起諸侯的重視。

而高華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趙國在他治理之下,百姓富足安樂,國家強盛,甚至被視為極有可能終結亂世的霸主。

要不是高華君壽命不長,去世之後趙國內亂衰落,之後人皇橫空出世,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他們正在討論著高華君,高華君卻很歡喜的來找他們,「葉賢弟!今日父親令我清理村口水井,你可要同來否?」

葉行遠三人自稱是貴族子弟,表示對稼穡之事以及各種農活都很感興趣,因此高華君也很熱情的什麼事都來找他一起。

聽到高華君說疏通水井,葉行遠與李夫人面面相覷,知道這是高華君後母另一樁要害死他的陰謀。想不到與縱火燒屋相隔這麼近,高華君還當真是連一點芥蒂與防備都沒有。

他回來之後,就與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樣,每天依舊高高興興的作農活,也沒什麼抱怨,不知是天生愚鈍,還是根本沒把別人往壞處想,也難怪後母這麼快便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葉行遠勉強笑道:「水井幽深,高兄你要小心!」

高華君扛著一捆粗大的繩索,不在意道:「我以這繩索束在腰間,到井底幹活,甚是安全。賢弟你要不要一起到井底玩耍?井底涼快,不須你動手,陪我說說話便好。」

要不是葉行遠清楚高華君為人實在,說什麼便是什麼,幾乎要懷疑是不是他也開始起了疑心,因此帶人一起,免遭惡害。

但看高華君誠摯的表情,實在不像,葉行遠心中一動,拍掌笑道:「好啊!那我便與高兄同去,我還沒去過井底玩兒呢。」

高華君大喜,「你放心,井底絕是個消暑好去處,我再帶兩個西瓜下去。你一邊吃瓜一邊休憩,快活似神仙。」

李夫人一急,趁高華君轉身出門,趕緊拉著葉行遠道:「你怎麼能與他同去?他一下井,後母便會派人封鎖井口,他可是能以土水遁脫身,你可怎麼辦?便是我們趕緊去挖掘救人,也恐不及。」

高華君下井,後母派人扔大石頭下井,再將井口封死,原以為高華君必死無疑。不料他竟穿行地下暗河之間,從山頂水泉之中鑽出來,幾日後又淡然回村,嚇得後母覺得是見了鬼。

落井下石,當時就有性命之危,就算沒被砸死,井口封閉,一般人也脫身不得,悶也能悶死了。高華君有上天庇佑,可以在土石中穿行,葉行遠可沒這個本事。

就算一出世李夫人和朱凝兒立刻去救人,也怕有什麼意外。難道他覺得陪同高華君前往,後母就不敢動手了?

葉行遠搖頭道:「我們來了已經幾日,雖然見到了高華君,但並無破解此處的契機,更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得到信物。這一次是難得的機會,總要試試,否則又平白耽擱幾日。

後母為人心狠手辣,我們幾個外鄉人的性命她定不會放在心上,不過一來好歹我也是小有神通的舉人,有一定的自保之力,二來高華君也絕不會坐視我出事,說不定反而能借這個機會破局。」

葉行遠有浩然之體,更能呼風喚雨,只要靈力充沛,就算是被封在井底,也有自救之道。只要多帶點乾糧,至少不至於**而死。

而與高華君同處這種困境之中,或許可以探知他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也因此而得到他的認可,獲取五德信物之一。

朱凝兒聽葉行遠說得在理,贊道:「主公這一招果然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妙計,不過總需留下後路,一旦主公與高華君封入井底,我們暫不動作,等三日之後若無動靜,便開掘來救主公如何?」

三日之後,高華君差不多也該回來了,那時候葉行遠還沒脫身,那非得解救不可了。葉行遠自忖最糟的情況高華君再井底丟下他跑了,支撐三日也應該壓力不大,便點頭允可。

三人計議已定,葉行遠便在懷中多裝了些乾餅肉脯,出門與捧著兩個大西瓜的高華君會合,一同往村後的水井前行。

到了井邊,高華君用繩子牢牢的綁在自己與葉行遠腰間,另一頭則都穿過井欄打了死結,還用力扯了扯,向葉行遠證明道:「你看,這繩子結實得很,你不必害怕。」

要是無人搞鬼,那這種繩子當然不會平白無故的斷了,可惜人家是用刀子來害你,那就算是再結實的繩索也是無用,葉行遠心中暗嘆,表面隻興緻盎然道:「那我們便順著繩子攀緣而下麽?這井底也夠深的啊!」

高華君笑道:「此井深數丈,我先把你慢慢垂下去,我自己再爬下來。」

他害怕葉行遠養尊處優,手足無力,擔心他累著,因此先在井邊慢慢將葉行遠垂下井底,然後自己才靈巧的貼著井壁滑行而下。

葉行遠雙足踩在井水中,清水剛好沒過他的膝蓋,涼浸浸的甚是舒服,果然正如高華君所說井底涼快。若是酷暑之日,在此納涼,只要沒有幽閉恐懼症,抬頭看一輪天光,倒也甚是愜意。

高華君很快也下到井底,將兩個西瓜浸泡在井水中,大大咧咧的便在水中坐下,只露出個腦袋在水面上,發出一聲歡呼道:「我沒有騙你吧?小時候我便最喜歡躲在井底,又是隱蔽又是舒服。爹娘也尋我不著,抬頭望天,隻覺與天地融為一體,這才是安心之所呢。」

果然是天生聖賢,躲在井底都能體悟到天人合一,葉行遠微笑道:「高兄這般,讓我想起鄉間一個寓言,所謂坐井觀天,莫非就是如此?」

「坐井觀天?」高華君饒有興緻的問道:「這是什麼寓言,我卻沒有聽過......」

葉行遠這才想起高華君生活的時代還在「坐井觀天」這寓言之前,他沒聽過才是正常,便笑道:「這是一個笑話,說一口淺井裏面有一隻青蛙,它與一隻從東海來的海龜吹噓說自己的生活,說這口井便是它的天地,何等寬廣,邀請海龜進來參觀。

海龜尚未爬進井口就被卡住了,便慨嘆道,你是沒有看見過真正大海寬廣啊。千裡的確很遠,可是它不能夠形容海的遼闊。千仞的確很高,可是它不能夠控明海的深度。十年有九年水災,可是海水並不顯得增多;八年有七年乾旱,可是海水也不顯得減少。你在井中,怎能明白海的遼闊呢?」

高華君雖然質樸,但天性聰明,隻稍一聽便明白這故事中的含義,大笑道:「賢弟是譏諷我是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了?隻這坐井觀天的青蛙,雖未見過真正的天地,但心中若無窒礙。狹窄處亦是大海,要是自己心中過不去,便是廣闊天地,於他也不過只是一口枯井。」

他言語坦率,發自本心,葉行遠聽他這兩句話,忽然心下明悟,終於對高華君為什麼死後的理想世界是在此時此地有了猜測。

正如高華君所說,心寬處自有天地,他少年之時在別人看來是受盡欺凌和陷害,但對於心胸寬廣的聖人弟子來說,卻根本不算是什麼。

對他而言,他也未曾怪責過父母,一直對他們保持這恭敬和摯愛。於別人看來是難過的劇情,對他來說,卻只是融融的天倫之樂。

畢竟只有此時,高華君才是與父母兄弟同處,即使別人要害他。他如果不知道,也未曾受害,那不是仍然是很歡喜的世界麽?

這種「聖母」似的三觀,葉行遠自己是絕對不會贊成,但高華君這種人,還真有可能!

第二百一十五章四象遁法

如果高華君真是這種想法,那他這個死後的理想世界果然對他而言等於是幸福的天堂。他處於一種無知的快樂之中,葉行遠又該如何才能得到他的認可?

葉行遠突然覺得一籌莫展,連著這一次跟隨他一起來冒險,都顯得沒有什麼意義了。

如預料的一樣,才沒說兩句話,高華君甚至還沒有開始幹活,頭頂就開始窸窸窣窣的掉落泥沙。高華君反應遲鈍的抬頭張望,旋即就看見一塊巨石從井口落下。

「小心!」高華君驚呼一聲,毫不猶豫的往葉行遠身上一撲,就像是母雞護雛一般把葉行遠護在身下。

嘭!石頭硬生生砸在高華君的脊背上,發出一聲悶響,高華君低哼一聲,身子卻甚至都沒有晃動一下。

接著又是第二塊,第三塊,接二連三的石頭連續的被高華君擋住,從他身子兩側滾下,濺起水花與塵泥。然後光線就變得昏暗,這種攻擊雖然停止了,但井底很快就是一片漆黑。

高華君呼了一口氣,努力的直起腰,撥開頭上的碎石,「你沒事吧?我們的運氣真不好,居然遇上了山崩,不過沒關係,村裏人很快就會發現把我們挖出去的。」

他的語氣依然非常樂觀。對這種傢夥的性格葉行遠真是無力吐槽,這種情況正常人都不會想到山崩好不好?再說你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山村少年,這種被巨石正面砸中還絲毫無損的肉體強度是什麼情況?果然這些聖賢都是開掛的存在嗎?

與他們相比,葉行遠簡直覺得自己所謂的金手指太微不足道了!

「我當然沒事,不過高兄你被石頭砸中,真的沒受傷嗎?」葉行遠小心翼翼的問了一句。

這時候高華君好像才想起來自己被石頭砸了,他撓了撓腦袋,又伸展了一下四肢,漫不經心道:「看來是沒事,好像撓癢癢一樣。小時候我經常從山上滾下去什麼的,有一次還掉下懸崖都沒受傷,這不算什麼。」

從小時候你就開始被後母陷害了啊!連扔下懸崖這種事都乾過?那你還毫髮無損?葉行遠已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了。

當一個人無論怎麼被處心積慮陷害都不會受傷的情況下,你就算要他相信有人在害他——似乎也很難啊!

對於這種人,葉行遠感覺到很無奈,真不知道聖人是如何教導他的。像這樣淳樸而無敵的人,又怎麼可能理解人心險惡?

而事實上正如世界上有白天和黑夜,人心也不可能只有光明一片,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如果不理解黑暗面不理解邪惡,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聖賢。

葉行遠暗自嘆氣,他現在發現再縝密的邏輯思維在高華君這樣的純人面前並沒有什麼用處,他到現在依然不知道該怎麼從這個陽光少年手中得到他的信物,甚至毫無頭緒。

「山崩好像把井口封住了,我們怎麼辦,現在這裏等著?」葉行遠順著高華君的話往下說,他要說是山崩就山崩吧。雖然這次冒著危險來陪他下井,仍然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但至少可以目睹對方施展「土水遁」的神通,也算是不虛此行。

高華君自信的說道:「村民們確實很快會來救我們,不過......賢弟你沒在這種地方待過,只怕時間久了會氣悶,要是傷了身體,我可不好與你姐姐妹妹交待。要不然,你隨我一同從山石中步行而出?」

葉行遠三人以同胞姐弟相稱,李夫人是長姊,朱凝兒自然是幼妹。聽高華君之言,葉行遠驚訝萬分,不自覺的重複道:「在土石中步行?」

這是什麼意思?難道高華君的土水遁神通,可以帶人同行?

還是...他乾脆打算將這個神通傳授給自己?

想到第二個可能性,葉行遠的心臟都不由砰砰直跳。如果真是這樣,那這一趟高華君陵墓之行,可就賺得大了!

上古之世,聖人降世之時,天命與天機尚未明晰,也不可能像三千年後有這麼嚴格的體系。聖人弟子的神通,大多來自兩個途徑,一是天生,一是領悟,這與如今與官位品階掛鈎的神通有極大的差別。

從某種程度來說,那時候的神通也是最多姿多彩的時候,當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高華君知名的遁法神通,也是其中的翹楚。

借風、火可遁,借土、水可遁,四象變化,如臂使指,可說是保命逃生的第一法門。有此遁法神通護身,高華君幾乎沒有遇到絕境的時候,地底、深淵、火海,他都可以從容而行,臨危不亂。

三千年之後,這些聖賢自身所得的神通,只有極少部分通過血脈流傳下來,絕大部分都已經絕傳。像高華君的四象遁法,早已無人通曉。

葉行遠可學否?他強自抑製心中的激動,乾笑道:「高兄是在開玩笑吧?人有肉身,怎可於土石之中行走?」

高華君奇道:「吾等可於風中行走,可於水中行走,為何不能於火中、土中行走,四象變化本是一體,你只要心中無陰陽之分,溶溶太極,便能輕而易舉穿行土石了。」

這是純粹的唯心主義啊。葉行遠苦笑,這對於高華君來說可能是本能,因為他就被聖人稱讚過是純純如一之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天生理解太極是什麼概念的人,在他眼中,太極分兩儀,兩儀化四象,全都可以看破現象直達本質,對於旁人來說,卻無這種能力。

葉行遠只能嘆道:「吾等雖能與風中行走,卻只能為大地承托,若四象如一,豈不是能夠禦風而行?」

高華君拍手道:「到底是讀書人,你一聽就明白我的意思,要是你明白四象四大合一之理,當然是可以禦風而行。」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你說四象合一就能合一了啊?據葉行遠所知,這種自然而然,將自心永遠保持在「太極」狀態的,除了修行已臻至圓滿的聖人以外,就連其它七十二賢弟子也沒有幾人能夠做到。

而高華君天生未經聖人教導,就能保持這種如一的狀態,不知道該用天才還是怪胎來形容。

葉行遠推了推堅硬的井壁,嘆息道:「高兄若有這種本事,便請先脫身離去吧,在我眼中,土石堅硬,實在是無隙可入。」

高華君皺起了眉頭,在他看來這些東西都與本能一般,只是村裏的其他小孩沒有一個人能夠理解。來了葉行遠之後,他讀過書,就能用很玄奧的方式來解釋,這讓高華君對他充滿了期待。

原本就打算將這些「神通」一股腦兒傳給葉行遠,今天剛好碰到這個契機,高華君更是希望葉行遠能夠順利的掌握土遁之術。只可惜葉行遠雖然能夠理解理論,卻沒有辦法實踐,這叫人頭疼。

「怎麼會無隙可入,四象變化,無非物態,風輕而靈,土重而凝,但觀其隙裡,都有空處。只要避實而就虛,自然可以於其中閑庭信步。」高華君伸手,只見他的手掌插入井壁之中,卻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就像是融入了其中一樣。

葉行遠為之讚歎,但自己實在是做不到,「雖然土亦有隙,但風之隙大,土之隙小,人身有其限制,怎能大而就小?」

高華君一點頭,恍然大悟道:「是了!你一直都不解大小之辨,剛才我就說了,心寬者天地寬。你忘了,土自有隙,我們的人身也有隙,只要混雜於其中,觀想你與土為一體,便可遊刃有餘。」

這話的原理,葉行遠還是能夠理解。好歹他受過高等教育,原子之間有巨大的縫隙,如果人體能夠以原子結構的方式穿越堅硬的土石,就算是橫衝直撞,原子觸碰到的概率都極小,當真可說是遊刃有餘。

但這種高科技的神通,葉行遠實在無由實現,高華君反覆演示幾次,他依舊未能領悟。

看來雖然有這樣的好事,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福緣學到這麼高級的神通。葉行遠廢然嘆息,誰叫自己現在靈力還太低,品階也不夠,如果再過幾年,或許能夠成功也說不定?他都開始懊悔自己是不是來得有些早了。

最後高華君終於無奈,嘆息道:「看來賢弟真的無法理解太極真意,想要悟我四象遁法的神通是沒辦法了,但今日危局,都怪我帶你來玩耍,我怎麼也不能讓你留在險境之中。」

他突然低頭,一口咬破了自己的中指,將鮮血抹在葉行遠的額頭,慨然道:「我便為你灌頂授記,將這一門土遁神通,放入你識海之中,就算你不解其中妙諦,也可自行使用!」

葉行遠還來不及說話,就感覺一道清涼之氣從頭頂灌注而下,渾身顫慄,忍不住呼嘯出聲。

想不到這次行動居然有這樣的好處,高華君強行送他一門神通,還以賢人之血為他灌頂!這可真是賺翻了!

葉行遠暈暈乎乎,被高華君扯著,一頭撞入堅硬的土石之中。睜眼看去,眼前儘是古怪的景象,竟有不知身在何處之感。。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