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清末梟雄》第兩百三十四章 平仁堂政事
坐在居仁堂二樓的辦公室內,林哲並沒有著急去翻開已經擺在案桌上的各種文件,桌上的這些文件要麼是內閣、統帥部那邊的報告文書,要麼是下面的高級官員送上來的奏摺。

而且這些文書都不可能是什麼加急文書,如果是加急文書的話,比如重大軍情一般都是即使稟告,並不會說擺在林哲的案頭上等他翻閱。

而這些日常文書他也不著急,反正事那麼多,早乾晚乾也乾不完,哪怕是他埋首二十四小時工作,他的案桌上永遠都會有著一大堆的文件。

所以他很有閑情坐了在了用於接見臣下的沙發上,然後自己動手開始泡茶!

林哲前世的時候雖然也喝茶,不過也就是當成水喝,沒什麼特殊的愛好,而到了這個世界後,前幾年他對喝茶也沒她特殊喜好,不過他經常在接見臣下的時候,為了以示籠絡,重視之類的,經常會在辦公室裡招呼臣下們喝茶,這久而久之也就喝習慣了。

現在的習慣性泡茶,不是因為他喜歡喝,而是習慣了!

倒水煮水,待水開了先溫一邊杯子,然後再捏了一小撮茶葉投入茶壺中,又稍等待煮水壺中的開水略涼,留有**分熱度後倒水入壺後,潔白的山泉水如同一條細線飄入茶壺中,茶壺內的茶葉在水沖之下當即翻騰了起來,翻騰之間淡淡的白色水霧漸漸升起,同時一股若有若無的茶葉清香也是散發於空氣之中。

這用的茶葉乃是今春的西湖龍井,當然了。這茶葉也算好,但絕對不是什麼懸崖邊上只有幾顆茶樹的孤珍異品。乃是皇室產業自家的在杭州西湖的茶莊自行生產的。

皇室產業的前身即林氏商行,雖說以生絲為主業。但是和其他的大家族一樣,也做著諸多亂七八糟的產業,以往林家裏的產業涉及的行業多了,客棧,布匹,各種商鋪,甚至當鋪,米行都有,不過都是一些小生意。如此說賺錢,但不如說是為了自家服務的。

林家在杭州那邊有個茶莊,規模不大,產出的茶葉裡極少數珍品都是林府自家用或者送給親朋,剩下稍次一些的才會拿出去販賣,一年除開人工等各種開銷,年景好的時候多不過賺幾百兩,差的時候還入不敷出。

現在的這茶莊依舊老樣子,皇室產業負責這些雜七雜八產業的人也是搞了個什麼皇室茶葉的招牌。試圖擴大規模,把茶莊價格炒起來,但是一時半會是看不見成果的了!

沖泡了一壺茶後,林哲一邊喝著。一邊把目光再一次投向窗外,平仁堂的外面就是一大片的空地,空蕩蕩的什麼都沒有。更遠一些則是還在施工當中的新華殿以及中華門等建築。

其實林哲對這個平仁堂還是比較滿意的,地方格局雖然小了些。但是小有小的好處,比如說現在受限於地方不足。宮務廳的大部分機構還在設置在宮外,只有秘書處和侍從室兩個機構的部分重要科室,才在平仁堂設立了辦公機構,總人數也就四十來個。

這人少了,也就顯得更安靜一下,不會和當初在商貿區官邸的時候一樣,幾百號人呢都擠在一起辦公。

而一旦等新華殿建好後,估計也會恢復到這種裝填,宮務廳除了財務處外,其他的人肯定是要入駐辦公,然後統帥部肯定也會在新華殿設立一個機構,內閣那邊的人肯定也會天天往哪裏跑,到時候偌大一個新華殿,估計辦公的人少說也有兩三百人。

沒辦法,雖然說這新華殿是作為前主殿,但從一開始這個建築的設計用途就是辦公,接見。

可不是說和其他封建王朝那樣,耗費巨資建造偌大一個宮殿,一年也用不了幾次!

如果說的實在一些,那麼這新華殿其實就是一棟辦公大樓,和宮殿沒多大關係。

喝完一杯茶後,林哲才是坐在辦公桌後,按照往日的辦公習慣,他先是看了遍內閣以及統帥部遞上來的每日簡報。

內閣那邊沒什麼大事,說的都是各部門的日常事務,林哲略微掃了一眼後就是放下了內閣那邊的簡報。

然後拿下統帥部的簡報,統帥部的簡報倒是說的多一些,首先說的就是外頭的幾支大軍的動向,說蘇北的施清瑄已經率軍南返,正在桃源和清軍激站雲雲。

又說福建的第三軍近期在福建漳州府一帶又和清軍打了一次,殲敵數百!

除了這些簡單戰報外,還說部隊的冬衣依舊不足,軍需部雖然已經勉力採購,但是目前採購到手的冬衣依舊數量不太夠,北面作戰的幾支部隊還好一些,冬衣都以前準備妥當併發放了下去,但是在南邊作戰的幾支部隊,比如說第三軍的冬衣還沒著落呢。

軍需部到處下訂單,但是由於數量多,而且目前中國也沒有什麼大規模的,現代化的成衣被服廠,前幾年的時候都是找一些大商人分散訂購,而這些大商人也不是他們自己組織人手生產,而是把訂單再細分出去,最後往往會落入一些小規模的手工作坊,又或者是一些婦女從商鋪領了料子,然後自己回家做。

這種模式麻煩不說,而且被層層過了一手後,導致價格有些高,如果不是林哲嚴禁軍方搞亂七八糟的生意的話,估計軍方都要自己開個廠子自行生產衣服鞋帽被服了。

不過為了保持軍隊的純潔性,避免讓軍隊轉化為企業商人之類的,所以林哲從來都沒有準過,就算是兵工廠都不能軍方直接插手。

軍方要搞兵工廠,都只能用預付款的模式進行扶持,不能說自己直接開一個兵工廠,這想要搞什麼被服廠就更沒戲了。

自己搞不行。民間又沒大規模的被服廠,而現在的軍服以及被服等採購價又太高。所以軍需部在簡報裡提及,能不能讓內閣的工商部等協調一些。解決軍方採購被服困難的問題。

看到這一條,林哲拿起筆畫了個圈,然後旁邊批註:轉內閣工商部議!

這些每日例行的簡報不算多,軍政兩方加起來也就二十來條,很快就看完了,處理完這堆後,他抬頭看了眼。

還有三疊文件,前頭的一疊乃是內閣遞上來的七八分詳細報告,這可不是什麼簡報。而都是大部頭,一般都是幾十頁往上走。

拿起最上面的一份,隻掂量了厚度就知道至少五十頁以上,林哲可沒時間全部看完,他只是看了前面的概述而已,這說的是一份整頓各地常關,城門稅等關卡稅收的報告,乃是財務部商稅司遞上來的。

這首頁還分別有財務部大臣齊宣浩的意見:有理有據,可擇地試行。

還有內閣總理大臣畢余同的意見:雖有不足之處。然不失為現今可行之法!

林哲沒有細看內容,他隨手翻了兩頁,然後就是拿起筆批註:轉秘書處閱。

而後的幾份文件,他也大多這麼處理。尤其是司法部遞上來的一部新編刑法細則,不僅僅是數百頁之多,而且都是一些枯燥無比的專業名詞。他連看都沒看,直接批示轉秘書處閱!

簡單來說就是讓秘書處的諸多秘書們來看這些大部頭。然後向林哲提出建議,讓林哲知道這些報告到底說了啥。

再過來就是翻看起臣下們遞上來的奏章。這些奏章數量也不算多,明清的皇帝一天上千封奏章,但是林哲一天所看的奏章不過幾十封而已,這是因為只有地方府級主官、中央各部處級主官等以上的中高級官員才能送密折進來。

數量不多,林哲也就看的稍微仔細一些,拆封後,看見是謝恩折一律直接扔下,這些謝恩折都是中高級官員有了新任命或者其他欽命賞賜的時候上的謝恩折,沒什麼實際意義,所以林哲看都不看,直接扔一邊了。

然而有幾封是彈劾別人奏章,其中一封上摺子的是江蘇巡撫薛煥,彈劾的乃是他江蘇治下的若乾官員,當即林哲把摺子放在一邊,這事稍候要處理。

再過來他就是看見了宋關前遞上來的談何蘇松太地區基層吏治敗壞的摺子,看著看著眉頭就是皺了起來,看完後,再拿過薛煥的摺子,先後在這兩封摺子都批示道:「轉督察院議!」

這批示並不是『閱』,而是『議』。意思就是要讓督察院處理這事,然後給林哲彙報一個結果!

從上就可以看得出,其實林哲的日常工作並沒有說天天對著文件看,因為他很少親自處理這些報告的內容,他的處理模式或者說批示大體上可以分為這幾種:

最常用,同時也是最簡單的就是『已閱』『知道了』,這種沒有特殊含義,如果沒有特殊的話,林哲的大部分批示都是這幾個字。

然後就是一些字數較多的批示:比如『轉秘書處閱』,這是表明我還沒看文件,等秘書處的秘書們詳細看了,我再做決定。

然後是『轉工商部閱,財務部閱』這種,這種一般設計到多部門的協調工作,比如說軍方要求讓工商部配合採購冬衣,就是這種,軍方那邊不能直接找到工商部去啊,所以林哲當了一個居中的協調人。

然後就是『轉某某部議,著某某人議』,基本就是直接下命令讓某部門,官員開啟某項工作了,林哲要對某件事得到一個結果。

然後還有一些較少用的,比如『轉部議』,說的是事情重大,要內閣各部門舉行聯合會議進行專門的研討,決定,得出結果來再報給他林哲。

還有就是一些直接駁回的,一般都是用『再議』二字。

林哲沒有學那些古代勤勉無比的帝王一樣,天天都對著奏摺看,對於一些日常政務,他大多是不太管的,而一些重要事項也交由秘書處代勞,他所要做的工作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坐在他的皇位上,俯視著這些為他工作的臣下們,誰幹得好了就賞誰,誰幹的壞了就罰誰。

所謂帝皇之術,核心不外乎兩個字:馭下!

至於那些什麼事都喜歡自己抓在手裏,什麼都插一手的統治者,要麼把國家玩殘了,要麼把自己玩殘了,從古至今沒有任何一個例外。

對於林哲而言,日常政務並不是處理這些文件,而是接見軍方要員們!

基本上每天林哲都會接見若乾將領官員,大部分時間是安排在下午,不過有時候也安排在上午,這主要是看秘書處那邊他對的時間行程規劃。

把桌子上的這些公文清光後,林哲抬頭看看時間,座鐘上已經顯示快十一點了,當即拉下了旁邊的拉繩,很快外頭就是輕敲了兩聲,隨即門被推開走進來一個穿著中華裝,年約三十的人。

林哲整個人背靠在椅子上上,一邊放鬆著自己的身體一邊道:「我記得今天上午有安排的,是誰,到了沒?」

當即,這隨從秘書就是一邊收起桌子上的一大堆文件,口中還同時道:「是財務部的泰大人,他如今已經在外面候著了!」

林哲閉上眼:「十五分鐘後領他進來,還有準備好茶,換上烏龍茶!」

隨從秘書當即低頭稱是,然後就是抱著一堆的文件出去了!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