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清末梟雄》第六百五十章 超前的設計
帝國除了少數快速巡洋艦外被編入第一艦隊外,其他的常規巡洋艦,實際上都是沒有被編入這個主力艦隊裡,而是被編入了二線兵力的第二艦隊裡或者各特遣艦隊裡,而且也沒有組成正式的同型號分艦隊之類的,有些是作為護衛艦隊的旗艦使用,有些乾脆是單獨編成,直屬艦隊指揮。

因為這些常規巡洋艦,一般都是一艘兩艘巡洋艦,然後帶著幾艘小型鐵甲艦之類的執行任務,這種混成編隊,才是日常任務的組織模式。

不過帝國的常規巡洋艦並不算多,帝國和傳統的歐洲海上強國不同,帝國沒有大規模的海外殖民地,帝國海軍的主要活動區域是在西太平洋,在印度洋以及太平洋深處都沒有殖民地,也就不需要太多的常規、低火力的巡洋艦。

帝國海軍目前執行的還是防禦戰略,以抵禦英國東印度艦隊為核心目標,預定大規模交戰海域是在沿海地區,主要集中在南海海域。

因此帝國海軍追求的是可以用來參加決戰的戰艦,包括戰列艦、裝甲巡洋艦、快速巡洋艦等。

而一些近海任務,則是以近海小型鐵甲艦承擔,其代表就是鎮廣級小型鐵甲艦。

如此也就造成了帝國海軍造艦的兩個極端,一個是主要集中在千噸以下的小型近海戰艦,一個則是集中在七千噸以上的大型戰艦。

而在這中間的巡洋艦,除了少量快速巡洋艦外,常規的巡洋艦並不多。帝國海軍這麼多年,也是建造了三艘庫倫級巡洋艦。

此外還在1869年發展了一款穹甲巡洋艦。被稱之為桂林級巡洋艦,採用了創新的穹甲設計。並利用煤炭提高防禦能力,噸位比庫倫級略多一些,達到了三千四百噸,目前建造了兩艘,被派遣到夏威夷特遣艦隊以及日本特遣艦隊,各自作為旗艦使用。

而穹甲巡洋艦這種比較廉價,同時防護能力也勉強過得去的巡洋艦,在帝國海軍內的定位是海外艦隊旗艦。

不過這種穹甲設計已經引起了帝國海軍高層的主意,未來將會在其他中型船隻上應用。

沈同登向林哲報告現有的海軍狀況後。又是拿出了一份報告書,和海軍的大部分文件一樣,文件的蓋著大大的絕密字樣。

「這是艦政部提交上來的第三代戰列艦的最新設計方案!」沈同登如此說著。

「哦,又有新設計了!」林哲卻是不以為意,自從舜帝級戰列艦在1869年確定了設計方案後,海軍艦政部那邊甚至在舜帝號還沒有開工的時候,就已經是開始探討並設計新一代的戰列艦了。

從1869年開始到現在,這三年時間裏艦政部那邊已經是提交了最少七八個設計方案,但是讓林哲很失望的是。

也許是遇到了當代戰艦設計的瓶頸。這先後提交的設計方案都是大同小異,甚至和舜帝號都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頂多就是一些細節上的修改,但是距離林哲的要求還非常遠。

如果變化不大的話,還要艦政部做新設計幹嘛。直接繼續建造更多的舜帝號不就完了。

翻開報告書,林哲卻是發現了有些不同,然後很快就是被驚呆了!

首先該艦的設計圖樣和舜帝級有極大的不同。該艦並不是帝國前面兩級戰列艦常用的菱形佈局,主炮數量也不是四座雙聯裝。一共八門火炮。

而是採用兩座雙聯座,前後中軸佈局。

這種佈局方式乃是當代諸多鐵甲艦。同時也是後世前無畏鐵甲艦的佈局方式。

採用的火炮也不是帝國海軍慣用的兩百五十毫米後裝炮,而是準備採用三百二十毫米毫米的後裝炮,林哲注意到了,這預計採用的三百二十毫米後裝炮,其炮管長度為二十五倍。

帝國的工業實力什麼時候能夠強悍到製造三百二十毫米口徑,而且身管長達二十五倍的後裝火炮了?

炮塔用的也是一貫用的封閉式炮塔,裝甲預計採用的是先進裝甲,至少什麼先進裝甲艦政部的人也不知道,反正是要求比現有的鋼面鐵甲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性能。

而動力系統卻是準備採用更先進的三汽缸往複式蒸汽機,也就是俗稱的三脹式蒸汽機,這又是什麼?帝國什麼時候有三脹式蒸汽機了,林德機械公司那邊不是說還在研發當中嗎?

林哲可是很清楚,雖然帝國早在六十年代就開始對三脹式蒸汽機進行研究,但是一直進度比較緩慢,但是現在前世界都沒成熟可靠的艦載三脹式蒸汽機呢,就算是想要從其他國家購買技術都買不到。

最後這款戰艦的設計排水量達到了一萬一千噸,配屬四門三百二十毫米二十五倍口徑的後裝艦炮,然後還有四門兩百毫米的艦炮,十幾門的一百五十毫米的艦炮。

採用三脹式蒸汽機,配屬十二座鍋爐,輸出功率達到八千五百匹馬力,設計航速十五節。

而更有意思的是,這船竟然還不是低乾舷設計,而是採用和裝甲巡洋艦一樣的常規乾舷設計。

看著這種怪模怪樣的設計方案,林哲是忍不住問了一句:「這船我們能造的出來嗎?」

這船看上去性能數據的確強大,但是不管是三百二十毫米的艦炮還是三脹式蒸汽機都是帝國所沒有的。

而配屬大量火炮的情況下,竟然還不是用的低乾舷設計,就不怕重心過高然後翻船嗎?

在林哲看來,這船不管怎麼看,其設計都過於超前!

超出現有水平三年進行設計,那是著眼未來,努力努力還能夠達到技術指標。

但是超出現有技術水平十年以上。這就是扯蛋了!

聽到林哲這麼問,那沈同登也是露出一絲尷尬之色。這設計方案可不是他提出來的,而是艦政部的那群人搞出來的。那些設計師一個個都是腦洞大的很,之前的設計被批判說沒有新意,乾脆就搞了個超前設計出來。

實際上他自己也認為以帝國的工業底蘊,暫時是無法建造出這種戰艦的,就算能夠建造,那成本也是海了去。

比如三百二十毫米的艦炮,沈同登就非常清楚,目前帝國的主要艦炮承包商,也就是上海兵工廠。他們目前能夠生產的火炮還是兩百五十毫米二十五倍口徑的後裝炮,而且目前他們正在研發的火炮,主要是兩百五十毫米的三十二倍火炮以及兩百八十毫米的火炮。

他們現在連三百毫米的火炮都沒研發計劃,更別說三百二十毫米的了。

蒸汽機也是,林德機械公司那邊雖然已經有了所謂的模型,但是距離實用還遠著呢。

也就是說,這款戰艦的設計,是建立在不可靠技術或者尚未掌握的技術之下的。

如此也就難怪林哲驚訝了。

沈同登道:「這個,是有些難度。之前我們海軍部進行會議的時候,我們的意見是以這款戰艦為發展目標。」

聽到沈同登這麼說,他就知道海軍那邊還是比較務實的,至少沒說立刻就開工這種戰艦的。如果以這種戰艦為目標,現在進行技術儲備的話,過上幾年搞出來也不是沒有可能。

畢竟技術是慢慢進步的。現在三百二十毫米二十五倍口徑的艦炮讓帝國工業界是無能為力,嗯。其實現在全球範圍內,就沒那個國家能夠造出來同級別的戰艦。

雖然很多國家都開始用十二英寸。甚至十四英寸、十六英寸的艦炮了,但是艦炮的威力不能只看口徑,還得看身管長。

目前來說,包括英國在內,就沒有哪一家擁有十二寸二十五倍口徑的艦炮技術。

英國人折騰到1879年才服役的不屈號,上頭的十六英寸的艦炮,可是十幾倍身管的前裝火炮。

歷史上,十二英寸二十五口徑的後裝艦炮,要到七十年代末才發展出來,其國人所熟知的定遠級鐵甲艦的主炮,就是這種級別的,德國克虜伯公司在1880年研發的。

而現在不過是1872年,全球範圍內都暫時沒有這種技術。

林哲放下手中的這份設計書,這份設計書只是讓林哲了解到了海軍的未來發展方向,而並不是說立刻就要去建造了。

「那麼你們海軍對新的戰列艦有什麼想法?」林哲可不認為海軍也能夠忍受繼續用現在的舜帝級設計。

果然,沈同登道:「現在上海兵工廠那邊的兩百五十毫米的火炮升級工作有了較大的改進,最近兩年他們的三十倍的兩百五十毫米的火炮就能夠定型了,到時候打算配屬長身管的兩百五十毫米主炮,船體設計上,現在艦政部那邊還在進行最後的修改!」

林哲點了點頭:「新戰艦的建造不能延遲,你們要多注意了!」

按照帝國海軍的既定發展策略,同時也是根據國內的大型船塢的數量,基本上就決定了帝國每年可以開工一艘萬噸以上的戰艦,多了建造不了,而少了的話海軍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夠湊上一支較大規模的戰列艦隊了。

所以每年開工一艘,這是海軍最近幾年雷打不動的政策。

如今以帝國的大型船塢來看,等到今年夏天的時候,廣州的那座兩萬噸船塢就能夠騰出來,這座船塢的施工期比想像的要更漫長一些,到1871年才完成主體施工,然後廣州造船廠為了試驗建造大型軍艦的經驗。

又是用這座船塢承建了一艘八千噸的郵輪,這艘遊輪乃是南洋航運公司的訂單,也是最近幾年來帝國民間航運業訂購的最大一艘豪華郵輪。

這船還沒有完成內部裝修呢,船票就已經賣光了。

今年夏天,廣州的兩萬噸船塢就能夠正式承建帝國海軍的大型軍艦,而這座帝國造船業裡最大的船塢,自然不可能用來建造幾千噸的小船了,它的噸位只有那些戰列艦才能夠配得上它。

因此海軍那邊,也是必須儘快完成新戰列艦的設計,以確定帝國海軍的第六艘戰列艦準時開工建造。

按照這種建造速度的話,同時按照戰列艦在一線艦隊服役十年的話,二線艦隊服役十年,一共二十年的主力服役生涯的話。

那麼帝國海軍就可以保持一支十艘的主力艦隊,十艘的二線艦隊,一共二十艘戰列艦的艦隊規模。

當然了,二十年服役期的話對於這個時代來說不太現實,這年頭的主力戰艦在服役以後,頂多也就只有五六年的一線壽命期,五六年以後就會淪為二流,而超過十年的戰艦,上了戰場就是送菜的貨色。

至於二十年,很抱歉,這年頭的工業技術水平很有限,用二十年的話它自己就得先散架,所以二十年過去後,這船還是還沒成破爛的話,要麼是花了大價錢進行中期改裝,要麼是你把船停在港口,只看不用了。

最樂觀估計,一艘戰艦也就十五年左右的壽命期,前七八年是最佳服役期,八年一過就是二線兵力了。

因此,按照十五年服役期計算,帝國一年補充一艘的話,就可以常年保持一支十五艘戰列艦的艦隊。

這樣的一支艦隊,已經足以維護帝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利益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