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清末梟雄》第六百五十七章 船頭對敵
就當江南礦務公司的代表臨時充當外交官,然後去遊說智利國內的高層時,太平洋貿易公司的代表也是在英國直接找上了智利代表團,一開口就是,我們能夠建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也能夠為智利建造最優秀戰艦。

太平洋貿易公司的代表們是把帝國的造船業誇得天花亂墜,蚩尤級戰列艦更是被他們誇的天上有地上無,而且還不忘把好多年前的珠江口海戰拿出來說:我們用一千多噸的小傢夥就擊沉了英國佬六千多噸的大型鐵甲艦。

儘管吹噓成分非常嚴重,但是帝國能夠建造萬噸鐵甲艦也是事實,而且智利人也是知道,前兩天阿根廷人就是從中國這邊購入了四艘鐵甲艦,其中兩艘鐵甲艦還是一千八百多噸的大傢夥。

而阿根廷方面擴張海軍實力,也是智利海軍決定兩艘鐵甲艦的主要因素。

1871年,阿根廷從帝國採購的兩艘鐵甲艦回國後,可是引起了南美各國的極大反應,智利很快就是通過了採購兩艘鐵甲艦的決議,而且要採購比阿根廷的鐵甲艦更大,戰鬥力更強悍的鐵甲艦。

阿根廷也是智利的主要對手,既然阿根廷這個敵人都從中國購買了軍艦,他們自然不可能對帝國的軍艦無視,本著貨比三家的心思。

智利方面也是答應了,考察團在英國之後,將會前往中國考察。

確定了消息後,太平洋貿易公司立即就是向國內的相關造船廠發出了通知,讓他們做好迎接考察的準備。

兩艘三千噸以上的遠洋鐵甲艦訂單。這份訂單足以讓國內的造船廠拿出最大的心思來爭奪訂單。

軍械的外貿訂單賺錢,而戰艦的外貿訂單更賺錢。

一艘三千噸以上的鐵甲艦。其利潤絕對可以讓人流口水。

很快國內的幾家自認為實力充足的造船廠就是開始為智利海軍量身定做設計方案。

七月份,智利海軍考察團抵達上海。為了配合國內的國防企業,帝國海軍也是沒有擺出一副我是大爺的模樣,而是很爽快的配合國內的國防企業,甚至為智利海軍考察團舉行了一場小規模的海上演練。

其中帝國海軍的最強戰艦,體現帝國造船工業實力的蚩尤級戰列艦責無旁貸的充當了招牌的角色。

智利人看著蚩尤級戰列艦,自然是另外一番感嘆,當然了,想要把他們給嚇到自然是不可能的,他們在英國也是看過了萬噸鐵甲艦。而且英國人的萬噸鐵甲艦還更多呢。

他們感嘆一番過後,最關注的還是帝國方面會拿出什麼樣的設計方案來。

智利之前就已經向中國方面通知了他們對軍艦的一些要求。

他們要求戰艦必須裝備六門以上的大口徑火炮,擁有不低於八英寸的裝甲,航速不低於十二節,純蒸汽動力下續航距離超過一千五百海裡。

當然了,這些數據要求都是最低要求,實際上要想獲得智利的訂單,性能要求必須是超過這些最低要求的,同時造價也不必須比英國人低。

為了爭奪智利的訂單。國內的幾家大型船廠也是各顯神通,參與競標的主要有上海造船廠、青島海軍造船廠、廣州造船廠、天津造船廠、淞滬造船廠,這些幾家造船廠都是國內有著製造三千噸以上軍艦經驗的造船廠了。

最先提出設計方案的是民營的淞滬造船廠,他們的實力在國內一票造船廠裡比較弱。所以是希望儘早出擊,爭取智利人的好感。

他們提出來的設計方案是以國內的桂林級穹甲巡洋艦為藍本,噸位擴大到了三千兩百噸。適當的加強了裝甲厚度以及火力,比如原本的桂林級穹甲巡洋艦只有一門兩百毫米的主炮。但是他們卻是加強到了兩門兩百毫米的主炮。

但是這個設計方案送到智利人那邊的時候,他們一看只有兩門兩百毫米的主炮。立即就是給否決了。

這一次競標中,幾家國內的造船廠顯然是陷入了一定的誤區,首先他們是用以往的經驗來設計戰艦,以往的經驗裡,三千噸這個噸位的話都是巡洋艦的噸位,而帝國的巡洋艦向來都是火力不強,注重的航速以及續航能力,同時還有適航性。防護以及火力只要過得去就行了。

這不是說這種巡洋艦不好,實際上英國法國等強國的巡洋艦,基本也是這個模樣,為什麼?

因為對於海軍強國而言,兩三千噸的巡洋艦就是用來護航、彰顯武力的,從來就沒指望過他們能夠上戰列線參加決戰。

所以注重的不是防護性能以及火力,而是航速、續航能力、適航性這些。

帝國雖然沒多少海外的殖民地,也沒有什麼航線需要保護,但是帝國海軍的巡洋艦,依舊是和其他海軍強國差不多的。

把兩三千噸的戰艦當場主力艦建造,弄成和早期的盤古級或者炎帝級那樣的鐵甲艦,然後送上戰列線參加決戰,這已經不是帝國海軍最追求的事了。

但是其他國家的海軍,他們卻不是這樣。

對於阿根廷、智利、巴西這些沒有工業基礎,國家實力徘徊在三流以後的小國而言,兩三千噸的戰艦就已經是他們的主力艦了。

上一次阿根廷採購的一千八百噸的近海鐵甲艦,就是屬於毫無疑問的主力艦。

這一次智利人想要採購的戰艦,對於他們而言同樣是屬於主力艦的範疇。

因此,防護性能以及火力這兩樣才是重點,其他的航速、續航能力以及適航性則是屬於次要的。

他們要的是可以參加決戰,威脅敵國大型船隻的主力艦,而不是可以跑上萬海裡的巡洋艦!

所以這種背景下。上海造船廠那邊為智利人量身打造的設計方案就是獲得了智利人的青睞。

上海造船廠的設計說不上多新,甚至是和帝國海軍一貫奉行的戰艦風格都是有所不同的。

其中最主要的不同就是。他們採用的艦炮佈局是採用左右兩側交錯佈局,也就是和後世定遠級鐵甲艦一樣的佈局。這種艦炮佈局在英國那邊已經出現,那就是大頂頂頂的不屈號。

而這種艦炮的佈局有著非常明顯的時代特徵,那就是這種艦炮佈局是建立在船頭對敵的海軍戰術思想下的。

這種火炮佈局的兩座炮塔,可以同時向前或者後集中所有火力。

但是也有著明顯的缺陷,也就是側面火力比較薄弱,大部分情況下只能使用一座炮塔對敵。

但是帝國海軍卻很少使用這種艦炮佈局,為什麼?

因為帝國海軍並不奉行船頭對敵的思想,早年雖然也發展過船頭對敵,甚至在一些戰艦上安裝了沖角。但是最近幾年帝國在縱隊還是橫隊選擇上非常猶豫,這從帝國海軍主力戰艦的菱形炮塔佈局就可以看得出來。

這是一種兼顧了v字戰術、縱隊以及橫隊的炮塔佈局方案,船頭對敵的時候,可以集中至少三座炮塔的火力,如果是側面對敵,同樣可以集中三座炮塔的火力。

也就是說,這種菱形炮塔的佈局是非常均衡的!

不過不是每個國家對海軍都向帝國海軍那樣,在兩者之間猶豫,然後選擇了折衷的方案。

智利海軍就是認定了船頭對敵的戰術。他們在英國的時候,最滿意的設計乃是中央炮房的設計,而其具體的火炮佈局非常有意思,六門火炮部署在中央炮房裏。但是其炮房並不是圓形或者是方形的,而是有一定角度的傾側。

靠近船頭位置的炮房寬度比較小,靠後比較大。因此在船頭對地的時候,是可以發揮四門火炮的火力。

而側面對敵的時候。可以發揮三門火炮,至於對後火力。就只有兩門火炮了。

現在上海造船廠提出的左右交替佈局,在四門主炮的情況下,就可以在船頭或者船尾方向集中四門主炮的火力。

而更關鍵的是,這四門火炮竟然是兩百五十毫米的後裝炮,這四門主炮一下子就是抓住了智利人的眼光,然後就再也挪不開了。

這可是十英寸級別的艦炮啊,而且還是最先進的鋼製後裝線膛炮,再搭配中華帝國特有的封閉式炮塔設計,其戰鬥力在這個時代是杠杠的。

當然了,這種火炮和炮塔加起來,那價格也是杠杠的,但是依舊無法擋住智利人眼神中的期盼。

一開始上海造船廠的設計方案是從早年的二等鐵甲艦誇父級演變而來,設計噸位是達到了四千六百噸。

但是戰艦的價格基本都是和排水量成正比,智利人可買不起那麼大噸位的戰艦,這已經是嚴重超過他們的預算了。

當即就是表示,這噸位能不能減下來,價格能不能再降低。

然後他們還很直接的說,航速啊、續航力什麼的過得去就行,只要這四門主炮在上頭,主要防護能力不削減,那麼就請儘可能的降低成本。

這購買戰艦的都是大爺,哪怕是再奇葩的要求造船廠這邊也是會答應,航速上砍一刀,續航能力上再砍一刀,順便把裝甲也給減了,一開始設計用的是鋼面鐵甲裝甲帶,這智利人嫌貴,所以就換回了鍛鐵,順便再砍了砍厚度。

然後按照智利人的要求,裝上風帆,用以加強續航能力。

這麼一番折騰下來,帝國的戰艦設計師都是心痛不已,把好好的一艘作品給折騰成這樣。

但是這麼一番折騰下來,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和原來的設計相比,噸位以及造價都是大幅度降低,但是上頭的四門主炮卻是沒有變。

最後的設計下來,這艘鐵甲艦的設計噸位為四千兩百噸,採用連斜旋轉炮塔佈局,配屬兩座雙聯座兩百五十毫米主炮,另外配屬若乾一百五十毫米以及八十毫米的副炮,還有若乾加特林機槍。

裝甲採用鍛鐵,厚度從一百一十毫米到兩百二十毫米不等。

動力系統採用倒缸式蒸汽機,功率為三千三百匹馬力,蒸汽動力下最大航速為十一點五節,續航距離為一千海裡。不過還有風帆系統,使用風帆的話,續航距離會大幅度增加。

此外該船雖然航速滿,蒸汽動力下續航距離也近,但是卻是一艘典型的遠洋船隻,船舷並不是當代主力艦常見的低乾舷,而是普通乾舷。

智利人拿到這份設計後,不由得糾結了起來,這船他們是很滿意的,非常符合他們的戰略要求,但即便是縮小了噸位,降低了成本,但是這價格還是貴啊,比英國人推銷的那艘三千六百多噸的中央炮房戰艦貴多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