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清末梟雄》第五百九十章 海關艦隊
當時間邁入1868年後,剛開始的一月份自然是免不了又是因為財政預算問題而比較鬧騰。

從帝國成立開始,每年西曆的一月份,農曆的春節前,這一段時間總是會爆發財政預算的爭奪的大戰。

久而久之都已經成為了帝國每年度的政治大戲,每年這個時候,內閣的大佬們和軍方的大佬們都是會進行各種博弈,有內閣和軍方爭軍費比例,軍方內部的陸軍和海軍以及近衛軍這三家爭奪軍費分配,內閣那邊的各部門也是爭奪各自的經費。

不過這種爭奪在前幾年還比較厲害一些,這兩年的話則是平緩得多,因為這麼多年過了,總是會形成一些傳統和規則,比如說中央財政預算裡,軍費的比例保持在百分之二十八以下,這已經是內閣那邊的共識,就連軍方內部也是被逼著承認。

這些軍費裡,陸軍和海軍以及近衛軍,陸軍拿大頭,海軍拿小頭,至於近衛軍的話比例要更小一些,不過近衛軍一共也就三個師而已,也花不了多少軍費。

內閣的行政經費分配,內閣那邊也是有著大體固定的分配比例,拿走最多經費的財務部,因為財務部的編制人員多,而且也頗為重要,下屬的三大業務可謂是支撐著帝國的整體經濟發展,分別是稅務、海關、金融。

財務部的稅務司下屬的稅務人員,可是遍佈全國,觸角是延伸到鄉鎮之下,僱員數量相當多。

此外財務部除了常規的稅務人員外。財務部還和巡警部共同領導著一個很特殊的機構:稅務巡警局。

這稅務巡警局的主要職能是打擊偷稅漏稅,業務範圍除了打擊普通的稅務犯罪外。

由於稅務巡警局的只能巡警部的只能有些重疊。所以設立之初,巡警部是直接把自身的稅務犯罪機構和稅務巡警局進行了合併。而這個稅務巡警局是受到財務部和巡警部的雙重領導。

由於是雙重領導合辦,所以財務部也是承擔了該機構的一部分經費。

除了這個稅務巡警局外,實際上財務部和巡警部還有另外一個共同領導的機構,那就是海上巡警局,主要肩負反海上走私以及其他海上犯罪、同時還肩負海上救援任務。

海上巡警局除了普通辦案人員外,還擁有大量的船隻,而且不少都是武裝船隻,這年頭的商船很多可都是半武裝的,更別說那些走私船隻了。這執法船隻如果不帶幾門大炮,你都攔不下這些走私船。

由於帝國也不好同時設立多支海上治安機構,所以成立海上巡警局的時候,巡警部所屬的多支江海巡警支隊也是被劃入了海上巡警局,近海的治安任務全部歸屬於海上巡警局,而目前該局的主要任務就是反海上走私。

為了達成這項重要任務,同時財務部對海上走私歷來是非常的厭惡,因為這會嚴重影響到海關的稅收,所以對該局的經費支援歷來很大度。

其中僅僅是三百噸以上的木殼蒸汽炮艦就有五艘。然後那些一兩百噸的蒸汽快船加起來有十幾艘,其他的各類小船就更多了。

雖然這些海關船隻都是一些小船,但是那些百噸以上的海關緝私船基本都是全副武裝,很多還是海軍那邊退役的近海炮艦。剩下的那些也都是專門訂購的蒸汽快速炮艦。

他們中最大的一艘是五百六十噸的『飛鳥號』,一艘頗為怪異的近海快速炮艦,裝備了多門的前裝線膛炮。帶有風帆以及蒸汽動力,航速比鎮廣級炮艦還要快。能夠跑上十節,當然了和正式的軍艦相比。防護和火力都太差。

剩下的中小船隻多是民用船隻改裝而來的,但是即便這樣,海關緝私船隊的規模和勢力,實際上都要超過一些小國的海軍,比如越南、泰國的海軍就肯定打不過帝國的海關緝私船隊。

日`本那邊,維新派就沒啥海軍船隻,幕府那邊雖然有幾艘從帝國購入的二手船,但也是多以老舊,雖然噸位要大一些,但是真正和帝國的海關緝私船隊打起來,估計也是打不過的。

這海上巡警局的船隻雖然沒有掛著什麼艦隊的名頭,編制是用以往的江海巡警的編制,不過依舊有好事者稱之為:海關艦隊!

當然了,以目前帝國海軍在西太平洋海域的強勢,也輪不到所謂的海關艦隊上馬和帝國海軍乾架。

稅務巡警局和海上巡警局這兩個執法機構雖說是財務部和巡警部共同領導,但是巡警部本來每年的經費就不多,加上這兩大執法機構雖說是歸屬巡警範圍,但是主要的經費還是財務部那邊來支出。

因此財務部每年的行政經費支出是一個大頭。

除了財務部外,開支第二大的就是工商部,工商部負責帝國的所有工業發展、商業發展,為了扶持帝國的工商業發展,工商部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行政經費。

再過來在內閣諸部裡,拿到第三多經費的則是教育部了。

為了培養培養新式人才,帝國每年投入的教育經費可是相當龐大的,全國諸多官辦學校的經費都需要依靠教育經費的投入。

以帝國大學為例,教育部每年都需要給予多則數十萬,少則十餘萬圓的經費補貼,而帝國的官辦學校越來越多,這經費的補貼數字也是越來越大。

龐大的經費壓力已經是迫使教育部那邊這些年來一直在大力推動民間辦學!

從最普通的初等小學,再到高等小學,初等中學,甚至到高等中學、大學、高等師範,幾乎所有等級的學校都是鼓勵民間辦學,並在行政上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比如說教育部是會承認那些有資格的民辦學校的學歷證書。

不過即便如此。每年的教育經費也是壓的教育部喘不過氣來。

財務、工商、教育之後,鼓勵農桑、水利、道路等基礎建設就是比較大的開銷了。

帝國中央財政預算好幾個億。但是這麼一分下來,實際上每年帝國的中央財政情況還是比較緊張的。從來就沒有能夠和古代的封建王朝一樣,國庫裡還能夠存上幾千萬兩,甚至有些年份還會有一定的財政赤字。

不過每年這麼龐大的經費花出去,帶來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教育、工業等各方面的發展都是相當的迅速,為帝國正在進行的工業革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工業經濟的發展,又是帶來更多的財政收入,使得政府有著更多的可支配經費。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當新年度的財政預算達成了協議後,也是迎來了春節。

除夕前的幾天,林哲是天天埋首在辦公室裡,集中處理了擠壓的諸多政務,以便迎接春節假期。

春節期間,帝國將會進入傳統的歡慶時節,為了歡慶佳節,會在春節期間安排三天的假期,當然了。這個官方假期也隻限於國家僱員。

同時國家的統治機構的運轉,也不會因為假期就停止,每個部門都或多或少會有人留守值班。

除夕夜,宮內的年夜飯裡。除了原本諸多嬪妃兒女外,齊琳也是帶著兒子出現,齊琳雖然不住在宮內。而是住在一牆之隔的安華別院裏,不過她終究是有封號的妃子。已經是正式的皇室成員了,這除夕夜的晚宴上自然也就能夠看見她的身影。

嬪妃以及皇子皇女們分列各桌。而這二十幾號人也就是帝國的全部皇室成員了。

和其他王朝的皇室成員多如豬狗不同,中華帝國的皇室成員是相當少,由於林哲沒有兄弟,甚至嫡親堂兄弟都沒有一個。

因此這皇室成員也就只有林哲母子以及他的妻子和兒女們了,所以這個中華帝國裡最為顯赫大家庭,實際上人數是不多的。

為了控制皇族的人數,皇室有法規,三代以外的皇族成員會被削去皇族身份,成為平民。

即a繼承皇位後,a的兄弟以及第二代、第三代依舊是皇族,但是第四代就不是皇族,而是轉為民籍。

而女性出嫁後,一律廢除皇族身份,轉為民籍。

這些措施一方面是保持了皇族的尊貴地位,另外一方面也是防止皇族人數過多,最後造成困擾古代諸多封建王朝的宗室問題。

不管是明朝的數十萬皇子皇孫,還是說清朝的紅帶子,黃帶子,其實都沒有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

現在的林哲嘛,他的思想和那些傳統的君主不太一樣,他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這保障三代的榮華富貴就已經足夠了,至於百年以後,還是讓他們和普通人一起拚搏吧。

當然促使林哲這樣做的還有其他的原因。

別人或許不知道,但是林哲卻是非常清楚,現在國內的民眾或許還是欣然接受君主製,接受貴族制度,但是等幾十年後卻不是這樣了。

進入二十世紀後,是民`主、民族`主義大爆發的年代,到時候帝國的統治就會處於一種非常危險的地步,這種危險並不是建設龐大的陸軍和海軍能夠解決的,而是來之於內部。

這種內部的威脅,甚至都不是某個具體的人,而是一種思潮!

從建立這個帝國開始,林哲在各方面實際上就是著手進行準備,或者說防範,他決不允許自己一手建立的帝國在革命的槍炮聲中轟然倒塌。

這從帝國推行的很多措施就可以看得出來,比如農業稅階梯制度,這是緩解土地矛盾的,然後制定的貴族制度裡,只有年金以及禮儀特權,而沒有實際上的政治和經濟上的特權,極大的限制皇族成員的數量,這兩項都是為了緩解國內下層民眾對皇族、貴族階層的天然不滿而確定的。

此外,國家僱員考試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來緩解國內矛盾的,縱然國家僱員考試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吸收人才治理國家。

但是從更深處來說,國家僱員考試,是為了把全國範圍內最優秀的、有志於從政的人才都給吸納到統治階層中來,讓他們成為既得利益群體的一員,免的他們欲求不滿,然後胡思亂想最後走上造反的道路。

皇室的一家子吃著年夜飯,自然是不會和普通的國宴那樣嚴肅,這只是一場普通的家宴而已。

就連平日裏被管教的很嚴的幾個小皇子們,今天也是跑來跑去,林碃這個大哥更是帶著幾個弟弟妹妹在旁邊放鞭炮,玩的興起就是鞭炮亂扔,嚇得幾個年幼的妹妹哇哇大哭。

要是平日裏,林哲看見了肯定是要板著臉訓斥他一頓,身為兄長就要有兄長的模樣,要給弟弟妹妹們當表率。

但是今天,林哲也是呵呵一笑,然後摟著被嚇哭的四女依安安慰著:「別怕,哥哥們逗你玩呢!」

林依安乃是錢康妃所生,今年只有六歲,這樣子和她母親一樣,臉龐有些肥嘟嘟的,看起來非常可愛。

只是被哥哥們扔鞭炮一下,就是哭成了大花貓,不過小女孩哭起來快,笑起來也快,很快她姐姐芝璿走過來,說要帶她去看花燈的時候,就是立即破涕為笑,然後蹦蹦跳跳著跟著芝璿去了,臨走時,還不忘拉著林哲的袖子,然後把自己的鼻涕給搽乾淨……

看著芝璿帶著兩個妹妹到了一邊,一旁的陳靜卻是若有所思,看了看林哲後終於是抬起頭:「皇上,時間過的真快啊,過完這個年,芝璿她已經虛歲十三了!」

林哲聽到陳靜突然說這話,一時間沒反應過來,但是這當皇帝天天和臣子打交道,而那些臣子們大多說話都是遮遮掩掩的,久而久之,這猜別人的心思也就成為了林哲的強項,因此突然聽陳靜說起芝璿的年齡,他立馬就是領悟到了陳靜的潛藏意思,那就是自己的這位長女不小啊,應該差不多著手婚配了。

當代的婚配年齡都是比較早的,帝國正式頒發的婚姻法裏,規定男子年滿十六周歲,女子年滿十四周歲即可結婚。

另外婚姻法裡首次提倡婚姻自由,結婚與否需要遵循男女雙方當事人的意願,登記結婚的時候,工作人員會詢問是否是自願,如果是被父母或者其他外人逼迫的,則是不給於登記。

而且漢家傳統裡,有著訂婚的傳統,雖然說法律規定是女子要年滿十四周歲、男子年滿十六周歲才可以結婚,但實際上很多人會在小時候就定下婚事。

在民間裡,一般女孩子早一些的話十二歲就會開始考慮婚配人家了。

陳靜身為母親,自然是關心著自己的這個長女的婚姻大事,這早早關注總是好事,免的過幾年找起來太著急。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