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清末梟雄》第四百四十七章 產業整合
不管什麼年代,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都是非常明顯的,林哲不能奢望其他國家也和美國人一樣,隨隨便便都拿出百萬來英鎊採購軍械。

但是這些訂單積少成多了,後續如果1858年型林德步槍在美國內戰表現上佳的話,估計還有會更多的訂單。

十萬支?五十萬?還是一百萬?

歷史上英國人在美國內戰裡,向美國南北雙方出口了一百多萬支1853恩菲爾德步槍,如此龐大的產量英國人甚至自己都無法完成,以至於相當多一部分還是專利授權給美國人自行生產的。

現在,林哲就是希望1858年型林德步槍能夠徹底取代1853恩菲爾德步槍在美國內戰裡的地位!

那可是高達一百多萬支,價值上千萬英鎊的龐大訂單啊!

想想都能讓人流口水!

到時候哪怕是無法全部自產,被迫專利授權給美國人自行生產,但那也是賺大了。

這種情況不僅僅林哲能夠幻象到,實際上宮務廳財務處的潘立宣同樣是對此無比渴望,為了生產現有已經是堆積如山的訂單,更是為了迎接更多的龐大訂單。

潘立宣已經是著手整頓、梳理宮務廳掌控的這些國防企業了,並順應不少人的呼聲對部分兵工廠進行合併、整頓。

目前皇室產業的諸多企業裡,雖然都是歸屬皇室產業,但是基本都是獨立經營,比如說林德機器廠、金陵兵工廠。他們之間並沒有直接聯繫,股份、研發、經營都是分開了。甚至金陵兵工廠還得向林德機器廠支付部分產品的專利費。

為了進一步整合國防企業的資源,所以宮務廳開始對這些企業進行了整合。不過為了避免出現一家獨大,導致企業沒有競爭的情況出現,所以整合的時候並不會全部整合,而是長短互補,同時成立兩個到三個國防工業集團。

這一次的整合,同時也是為了後續的擴大規模做準備!

因此,宮務廳財務處在五月下旬,對所屬的部分企業進行整合改革,其中林德機器廠的部分廠進行了拆分。比如其化學廠就是分出來,然後和林德機械公司、上海紡織公司所屬的染料廠進行合併。

單獨成立了江南化學公司,其業務設計了布匹染料、日用化工、火藥、火柴、油漆等,當然了其主業依舊是各類軍用`火`葯、炸`葯,軍方最大的火`葯炸`葯供應商。

隨後,林德機器廠的剩餘部門和金陵兵工廠、當塗兵工廠進行合併,成立『皇家武器公司』

稍候,以天津兵工廠為主,加上軍方打算在遼寧一個槍炮修械廠。成立『北方武器公司』

同時以長沙兵工廠為核心,在上在湖北武昌新投建、尚未完工的武昌兵工廠整合成為『湖廣武器公司』。

之所以同時成立三大武器公司,而不是說直接整合為一個武器公司,是因為這些企業能夠彼此間保持競爭。有了競爭才有創新,才能讓軍方用上更好的武器。

成立的這三家武器公司裡,毫無疑問以皇家武器公司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不過為了保持湖廣武器公司以及北方武器公司的競爭力。不至於淪為陪客,所以宮務廳財務處一次性分別向這兩家公司注資超過三十萬圓。

同時皇家銀行也是承諾會給這兩家武器公司在未來三年內。提供不少於百萬圓的貸款。

這一次整合,也是皇室產業繼成立上海紡織公司後的最大規模整合了,當初成立上海紡織公司,徹底統一整合了皇室產業所屬的各大蒸汽繅絲廠等生絲相關茶葉,如今上海紡織公司已經發展為國內第一大的紡織企業,而且所屬的商船已經是抵達歐美各地,並在倫敦、巴黎、紐約三地開設有分公司。

這也是中國企業第一次走出國門在外國常設分公司機構!

皇室產業這麼大的整合動作,自然是為了迎接更多的軍械訂單,其訂單大頭固然能有美國那邊的訂單,但是更主要的還是帝**方的內部訂單。

按照軍方的擴編計劃,截止到1865年為止,皇家陸軍要擴編到三十個整編步兵師、騎兵部隊的話,則是要擴編到至少一百三十個騎兵連,之所以採用騎兵連作為統計,是因為皇家陸軍裡的騎兵配置比較靈活,除了一個騎兵連有著兩百騎兵是屬於固定編制外,其他的騎兵營、騎兵團、騎兵旅都是屬於靈活編制,有些騎兵營就有三個騎兵連達到六百多騎,而有些騎兵團也就三個或者四個騎兵連,兵力配置在六百到八百之間。

同時會有一些超編的騎兵團,擁有五個甚至六個騎兵連,達到一千甚至一千兩百騎。

而騎兵旅更是靈活調配的配置,比如第一騎兵旅目前配屬有三個騎兵團,一個騎兵營。而第二騎兵旅只有兩個騎兵團而已。

而且騎兵作戰往往其標準戰術單位往往是多邊的,不可能和步兵那樣可以固定保持步兵師。步兵團的編制,騎兵的標準作戰單位乃是騎兵連,大規模騎兵作戰往往則是聯合幾個騎兵連一起行動。

因此討論中華軍的騎兵部隊有多少,說有幾個騎兵旅、多少個騎兵團、營都是不恰當的,只能用騎兵連這個基本編制來統計。

一百三十個騎兵連中,包含了三十個步兵師內配屬的師屬騎兵連,其餘騎兵連則是分別組成騎兵營\團,騎兵旅等。

此外還有獨立的若乾炮兵部隊,包括八個獨立野戰炮兵團、五個重炮團等。

上述這些都是中華軍裡的一線野戰部隊,除了這些外還有大量的地方守備部隊,這些地方守備部隊守備團、守備營等編制駐防國內各地。每一個省份根據情況的不同,配置大約五千人到一萬人之間的守備部隊。大部分省份都是步兵守備部隊居多,而蒙古、東北、西北地區的則是騎兵居多。

而且中華軍的擴編不僅僅體現在番號的擴編。更重要的還是編制的改動,導致每個步兵師從九千多人增加到一萬兩千人,而這種編制的改革不僅僅局限在皇家陸軍一線野戰部隊,同時守備部隊,皇室近衛軍同樣也會根據新式的散兵編制陸續進行改革。

如此就會導致改革完成後,中華軍的總兵力會進一步增加!

根據目前中華軍的一系列擴編改革計劃,等到1865年的時候,中華軍將會擁有三十個步兵師、三個近衛師、一百三十個騎兵連(包括三十三個師屬騎兵連)、十三個獨立炮兵團(五個重炮團),三個獨立工程團等一線部隊。總野戰兵力將會超過四十四萬。

各省守備部隊加起來應該有三十萬,而這些守備部隊雖然訓練,武器上略差一些,在中華軍裡只是二線部隊,但實際上依舊是正規軍,依舊是歸屬皇家陸軍的體系之類。

也就是說,等到1865年的時候,中華帝國的陸上武裝力量將會達到七十四萬以上,如果算上在京師以及各地的文職人員。軍校學生等,那麼就會超過七十五萬人。

這個兵力規模已經大體上和前清時代的各種正規武裝力量總數差不多。

同時也是和西方的陸軍強國兵力差不多,普魯士、奧地利、法國、俄羅斯這些陸軍強國普遍擁有五十萬以上的兵力,不過也隻限於五十萬上下。前些年爆發的克裡米亞戰爭裡,俄軍前後動員參戰的兵力也就七十萬左右,聯軍前後動員的兵力接近百萬規模。當然了這些部隊不是一次性全部投入進去的,而是類此一種添油戰術的方式陸續投入。雙方持在前線維持的部隊規模最多也就三四十萬而已。

比如現在正在爆發戰爭的美國南北雙方,北方軍的兵力要多一些。南方軍的兵力要少一些,但是也都只在幾十萬的規模。

現在還沒有爆發,歷史上的普法戰爭,德軍戰前動員了近百萬的軍隊,用於作戰的有將近七十萬人左右,而法軍的兵力規模大約是六十萬,可作戰兵力大約是三十五萬不到。

至於說超過百萬大軍,這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倒不是說各國沒有這麼多人口,而是養不起這麼龐大規模的軍隊。

所以平日裏的軍隊規模一般都不大,真正等到大戰爆發了才會進行總動員,如此才有可能和一戰時期那樣編成數以百萬計的軍隊。

不過這又涉及到了戰前快速動員的能力,而目前除了實行義務兵役法的德國外,其他國家都是沒有在戰前幾個月內快速動員,把部隊的數量快速增加到兩倍甚至三倍以上的能力。

目前的中華帝國也沒有這種能力!

現在的中華帝國實行的還是志願兵制度,這是因為工業基礎,交通情況甚至國家體制都很難執行全面的義務兵制度。

為此,林哲是準備了另外一種辦法,那就是在平時保持一支龐大的預備役部隊,即地方守備部隊!

這種守備部隊在和平時期裡,接受軍隊退役的士兵和軍官,並由這些退役的士兵和軍官們組成,主要承擔地方上的維穩任務,必要時充當武裝警察的角色,協助當地政府,警方處理地方事務。

戰爭時期,這些地方守備部隊除了掌控地方外,則是抽調精幹的守備部隊上前線,編組成為臨時的旅、師或者獨立番號部隊,從而上前線參與戰鬥。

如此就能夠保證了一旦帝國和他國爆發戰爭的話,一線的野戰部隊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至少三十萬以上的兵力增援,而且這些兵力還不是緊急動員參軍的新兵蛋子,而是早些年從一線部隊退役下來,現在依舊在守備部隊服役的老兵。

當然了,此舉也會給軍方造成較大的軍費壓力,畢竟要保證這些守備部隊具備戰鬥力的話,隨時能夠重返一線戰場的話,裝備以及訓練上都要跟得上,還有哪怕是他們的薪資比一線野戰部隊要略低一些,但是依舊是一項比較大的開銷。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如果不這麼做的話,以帝國目前的這種狀況,很難在和敵國爆發戰爭的頭兩三個月內就得到數以十萬計的後備兵力。

一線部隊和守備部隊加起來,七十幾萬人裏頭需要多少步槍?至少都是六十萬支甚至更多。

除了步槍外,還需要更多的火炮!

而這些都是需要國內的這三個武器公司生產的!

國內的軍方訂單,美國那邊的訂單,同時由於1858年型林德步槍的放寬出口,可以預計會帶來更多的外貿訂單,所以宮務廳財務處那邊才會做出整合下屬的諸多兵工廠,擴大產能。

以便迎接更多的訂單!

實際上宮務廳財務處還沒有對幾家兵工廠整合完畢呢,就有幾位特殊的客人從一艘遠洋客輪上踏上了黃浦江的碼頭。

這幾個人的身份可不簡單,而是大南國阮王朝(越南)的特使,他們一下船呢,立馬就是找上了剛掛牌的皇家武器公司總部,然後直接說要採購大量的軍械武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