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清末梟雄》第五百五十二章 英國人的顧慮
傷亡率高也不是美國內戰的特定例子,自從1858年中華帝國率領大規模應用後裝步槍以及前裝線膛炮後,全球範圍內的主要強國在短短幾年內就是全面普及了後裝步槍,但是後裝步槍普及的速度太快,很多將領都還沒摸索出後裝步槍時代的戰術。

因為在這幾年裏,除了中華帝國比較特殊外,其他國家的陸軍戰術依舊延續了線列戰術,當然也有一些散兵戰術,但短時間內並沒有成為主流,很多國家的將領們甚至是強烈反對士兵趴著開槍作戰,認為這樣有損軍人的體面和榮譽。

武器先進了,戰術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那麼會發生什麼事呢?那就是戰爭中的傷亡率會大幅度提升。

歷史上米尼步槍剛出現的時候,後裝步槍剛出現以及機槍等新式武器剛出現的時候,總是會掀起一番收割生命的浪潮!

在這個時空的六十年代裏,在多場主要的戰爭裡,後裝步槍所製造的殺傷都佔據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在拿破崙戰爭時期被推崇無比的前裝滑膛火炮已經淪為可有可無的尷尬地步,直接迫使各國開始研髮線膛後裝野戰炮。

而現在,英法美三國聯軍的衝鋒,就是一場經典的進攻作戰,士兵們端著後裝步槍,然後排著依舊緊密的隊形發起進攻。

不過他們並沒有採用和線列時代的那種齊射模式,而是普遍採用自由射擊模式,士兵和士兵之間的間隔也不是和以往的那種人擠人。而是有著一定的間隔空間,只不過這種間隔並不大而已。通常只有五十厘米到一米之間。

同時他們的線列縱深並不大,只有前後兩列。而後方還有一支縱隊。

這種戰術可以說是線列時代朝著散兵時代過渡的戰術,帶有濃厚的線列戰術風格,同時也有著散兵戰術的一些特徵。

然而不敢是什麼戰術,但他們敢大搖大擺的直接朝著躲在工事後面的中華軍發起衝鋒之時,就代表著他們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當一名前線指揮官向前揮下軍刀,大喝:「射擊!」的時候,防禦工事後面的中華軍士兵們陸續扣下扳機,然後進行裝填,再開槍。

密集的子彈形成了彈幕撲向了衝鋒路上的英法美聯軍士兵身上!

瞬間就是擊中了沖在最前面的數十名聯軍士兵。而此刻,英美法聯軍的衝鋒沒有停,中華軍的火力更沒有停。

連接成片的槍聲彷佛大年三十的時候,各家各戶接著放鞭炮,片刻也不停歇。

密集的槍聲中,大片大片的英法美聯軍士兵被擊倒,一時間,這個小小的戰場上硝煙和血腥味混雜,讓人幾欲作嘔。

英法美聯軍的密集衝鋒遭到中華軍的攔截後。儘管他們的戰鬥意志非常強盛,但是也無法衝上去中華軍防守的陣地。

第一次失敗了,第二次依舊失敗了,而這些洋人估計也是知道事不過三的原則。在經過兩次的進攻失敗後,英法美聯軍終於是停下了大規模的衝鋒。

而這個時候,聯軍已經在中華軍陣前遺屍三百多具。傷亡可謂是相當之慘重。

不過各國經過了美國內戰的慘烈後,對這種只有百分之十幾的傷亡比例並不覺得驚訝。要知道美國內戰裡,交戰傷亡比例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比比皆是。進攻的時候全軍覆沒的都時有發生。

進入五六十年代以後,戰爭的傷亡率是大幅度提高,同樣的各**隊對傷亡的承受能力也是得到了提高。

冷兵器時代,超過百分之十的傷亡率部隊基本就得崩潰,前裝槍時代的近代,傷亡率超過百分之三十也是難以承受。

但是到了十九世紀的後期,部隊的傷亡率超過百分之五十是很經常的事。

而到了一戰和二戰時期,部隊打光了更是常有的事。

可以說從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中期這一段時間裏,戰爭的傷亡率不斷擴張,部隊的傷亡承受能力也是不斷加強,當然了,這只是說一些正常的工業國家裏,尤其是列強軍隊,那些落後國家的軍隊不能成為代表。

反倒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有了核彈這個大殺器後,世界整體保持和平,然後才會去注重一些什麼降低傷亡,隨便死傷個幾百幾千人就不得了了,甚至追求所謂的零傷亡。

今天聯軍的數百人死傷,對於聯軍來說並不算什麼,甚至都沒能打消他們繼續進攻的念頭。

不過對方的指揮官也不是乃木希典這種榆木腦袋,所以自然不會讓士兵們去做無所謂的犧牲,他們改變了戰術,開始分兵繼續進攻。

中華軍也是被迫改變防禦戰術,在多點進行防禦作戰。

如此的戰況就是變成了多點小規模交戰,整個戰局呈現一種膠著的狀態,中華軍的傷亡也是陸續出現。

不過大家在這瓦胡島上作戰,而且都是屬於兵力不多,補給能力也相當有限,這帶來的彈藥補給基本就是一鎚子買賣,這用光了就沒有了。

因此除了剛開始幾天的戰鬥比較激烈外,後續數天的戰鬥整體上呈現一種僵持局面。

理由也簡單,因為大家開始幾天裏把大量的彈藥都給打了出去,如果繼續無節製的使用,估計不用幾天時間他們的彈藥就會消耗完畢,到時候雙方除了拚刺刀以外就沒有什麼好辦法了。

雙方陸地戰鬥的繼續膠著,也是讓雙方的指揮官們相當頭痛,這不管輸贏都好,贏了最好,輸了大不了投降,但是這種不輸不贏的局面就是讓雙方都是相當的被動。

英法美聯軍可是跨越三千多公裡進行遠征的,最近的補給港口都在美國西海岸,這就代表著他們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夏威夷海域。這待半個月左右沒有問題,但是再久的話補給上就會出現問題了。尤其是煤炭以及淡水這些補給。

中華軍方面的補給雖然便利一些,但是主要是煤炭以及淡水和食物這些。他們可以直接在火奴魯魯港進行補給,但是彈藥以及兵力上的補給就非常困難了,因為帝國最近的補給地還是在日`本的江戶,距離夏威夷可是有將近七千公裡的路程呢。

不過哪怕是距離遠,這補給還是需要補給的,帝國海軍為了維持夏威夷方面的作戰補給,從去年開始就是組織了總數十多艘船隻的船隊,往返日`本和夏威夷兩地。

不過這一來一回時間太多,短時間內指望不上。

英法美三國雖然距離遠一些。但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因此夏威夷這邊爆發了第二次火奴魯魯海戰後,陸地上的作戰又呈現了膠著局面,所以這夏威夷局勢一時半會也不會出現什麼太大的變化。

中華軍固然是無法把英美法聯軍徹底趕下海,但是英法美三國聯軍也是消滅不了中華軍,進而攻佔火奴魯魯。

按照目前的這種態勢,要解決夏威夷問題,最終還得依靠雙方的外交談判,至於戰爭倒不是不可以,但是付出的代價會太過高昂。

如今中華帝國和英法美三國在夏威夷方向投入的力量已經不算少了。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超過了目前夏威夷固有的價值,拋開夏威夷對於美國、中華帝國的軍事戰略價值而言,僅僅是其經濟上的價值已經是完全無法抵消雙方的戰爭開支。

上百萬圓的戰爭經費,哪怕是把夏威夷翻個底朝天都是搜刮不回來。

夏威夷的局勢繼續僵持。香港問題的話,帝國已經收復了香港,並擊敗了東印度艦隊。英國人正在一邊和帝國進行談判,一邊調遣軍艦增援東印度艦隊。據聞這一次英國人是下了大決心,直接抽調了兩艘更大噸位的鐵甲艦前往東印度艦隊。而具體是那兩艘暫時帝國方面還沒有得到詳細的消息。

但是一旦讓英國人的增援艦隊抵達,到時候帝國海軍將會面臨龐大的威脅!

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帝國海軍其實也是希望帝國能夠早日和英國人達成和平協議,停止這場尚未宣戰的戰爭的。

倒是陸軍那邊不太在乎,甚至不少陸軍的將領們妄想著一旦中英爆發大規模戰爭,到時候陸軍就是殺入緬甸和印度,徹底把這兩個地方收入囊中,屆時公侯爵位還不是唾手可得!

英國人那邊雖然已經正在抽調戰艦增援東印度艦隊,但是他們也是知道,就算增援艦隊能夠擊敗帝國海軍,橫掃整個中國沿海,但是也無法迫使中國屈服,至於登陸作戰?

英國國內在四月中旬的時候就是諮詢過軍方將領,而英國的陸軍高級將領表示,一旦中英兩國爆發全面的大規模戰爭,英國方面至少要在下緬甸準備至少五萬人、印度北部至少準備十萬人的兵力用作防守,如果要登陸中國沿海地區,前期至少需要派遣五萬人,而在一個月內必須讓登陸部隊的數量增長到十萬人以上,要不然的話很有可能會被龐大的中華軍給直接趕下海,然後重演上海之戰的全軍覆沒的悲劇。

如此算來,如果和中華帝國爆發全面的戰爭,海軍那邊自然是沒壓力,隨時都能夠徹底壓製甚至封鎖中國沿海,但是陸軍方面,英國前期就要動員超過二十五萬的軍隊,而後期更是要動員至少五十萬的軍隊以上,才能夠保持一定的優勢。

嗯,這只是說優勢,至於想要通過陸戰擊敗中國,還是別指望了,五十萬人是用來守衛印度和緬甸,同時在登陸中國沿海的某地並固守,至於深入中國腹地,給英國陸軍一百個膽子也不敢,你當人中華軍七八十萬大軍是假的,人家開戰了不會動員更多軍隊啊!

面對軍方,尤其是英國陸軍高級將領的悲觀態度,讓很多激動的英國國會議員以及政府高官們都是冷靜了下來。

1866年的中華帝國可不是1840年的那個滿清王朝了,對於滿清王朝,英國人隨便派支艦隊,再加上幾千人的陸戰隊就能夠橫掃整個中國。

但是對付1866年的中華帝國,幾萬人都不夠看的,不準備好五十萬陸軍就不要說什麼全面戰爭,只要要徹底擊敗中華帝國,這兵力上限就更難以估計了,即便是投入百萬兵力估計也是夠嗆。

這全面戰爭不好打。

現在英國人就是想著繼續擴大海上的優勢,然後在談判桌上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說不準人家中華帝國的外交官都是傻蛋呢,被自己的艦隊嚇一嚇然後就在賣國條約上簽字了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