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快穿之復仇事務所》第一百三十三章135 清穿步步十三
「讓他們進來!」康熙的聲音從屋子裏面傳出來。

若曦親自掀起門簾,眼尖看到鈕鈷祿氏眼中一閃而過的得意。烏拉那拉氏則抿緊了唇,臉色沉了下來。

未來的乾隆皇帝出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此時不過是個虛歲五歲的孩子。也許帝王從小就會與眾不同吧,雖然年歲小,這孩子卻非常聰明,長得也玉雪可愛,讓人一見就喜歡。

康熙年歲大了,很喜歡小孩子,看到可愛的弘曆後招招手,將他叫到自己身邊:「你叫什麼名字?」

弘曆沒有其他孩子對康熙的懼怕,走到其身邊,仰起小臉,滿是崇拜地叫道:「皇瑪法,我叫弘曆,我可崇拜你了!」

「哦?」康熙眉毛一挑,「你崇拜皇瑪法什麼啊?」

弘曆道:「皇瑪法六歲登基,智擒鰲拜、平定三藩、統一台灣、驅逐沙俄、大破準噶爾……」

嫩嫩的小奶音一項一項地說著康熙的功績,讓康熙很是得意與高興。

「弘曆,你開蒙了嗎?」

「恩。」弘曆點著小腦袋,「我已經讀完《三字經》和《千字文》了。皇瑪法,我背給你聽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好,這孩子不錯,聰明。」康熙對胤禛道,「這孩子比你小時候還要聰明!」

胤禛垂眼道:「皇阿瑪謬讚了。」

他的孩子聰明可愛,他很高興也很喜歡。但時機不對,這孩子的母親的心大了。

康熙道:「你這人就是太謹慎了。李德全,賞這孩子筆墨紙硯一套,做為他用功讀書的獎勵。」

說著站起身:「朕要回宮了,你自己注意修養身體。」

「恭送皇阿瑪。」胤禛不能起身,只能發聲表示誠意。

其他人都跪了下來,包括在康熙面前很露臉的弘曆。被他娘按倒在地上。鈕鈷祿氏很得意。自己的兒子得到皇上的讚揚,爺以後還不更重視弘曆?弘曆可是唯二非漢女生得兒子,比弘時、弘晝和年氏生的那些短命鬼高貴多了。弘曦阿哥雖然是嫡子。可他沒有得到皇上的讚揚,以後誰能得到世子之位,還很難說呢!

康熙走到烏拉那拉氏時腳步停頓了一下:「你既要照顧老四,應該沒多少時間管孩子了。明天把弘曦送進宮來。我幫你們照顧一段時間。」

烏拉那拉氏大喜,鈕鈷祿氏也差點兒撕爛了手中的帕子。皇上剛才不是表揚自己的兒子了嗎?還賞賜了他東西。為什麼不帶他進宮,反而要弘曦進宮?由皇上教養一段時間,弘曦的身份相應得到了提高,自己兒子以後還怎麼跟他爭?

「皇上。你怎麼沒有讓弘曆阿哥進宮呢?」若曦疑惑,歷史上可是康熙將弘曆接進宮中養育的,乾隆因此洋洋得意。認為自家阿瑪是靠了他才得到帝位的呢!

康熙微微一笑:「弘曆是挺聰明的,可惜有一個心大的額娘。」

若曦明了。鈕鈷祿氏自作聰明,卻不想到康熙多精明,怎麼會看不穿她的小把戲。為什麼早不來遲不來,偏偏康熙來看兒子了,她就巴巴帶著弘曆過來了,還不是想讓弘曆在康熙面前露臉,好壓弘曦一頭,順便給烏拉那拉氏上眼藥,沒想到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就這樣,弘曦代替弘曆被養在了宮中,康熙很喜歡這個孫子。胤禛的傷養好後並沒有立刻回到朝廷上,而是帶著一家大小到圓明園做農夫去了。康熙如同歷史上一般去了圓明園玩了一天,回皇宮的路上拐道去了八貝勒府。

胤禩一家都在花園中玩耍,胤禩帶著三個孩子放風箏,安珍在一旁的亭子中彈琴。安珍以前是不會彈琴的,這乃是這個身體的自帶技能。有次安珍手癢,讓手下拿了一把古琴給自己彈,被路過的胤禩聽到了,驚為天人,有空閑的時候就纏著自己福晉彈琴給自己聽,偶爾自己也會吹簫加入。

安珍彈的都不是古琴曲,而是身體記憶中曲子。

安珍先彈了一首《蒼浪劍賦》,整首曲子莊嚴恢弘、正氣浩蕩、宏大壯闊,曲調飽滿充盈,充滿大氣,讓人感覺有縱橫山川之瀟灑,展現遨遊六界之廣闊意氣風發的少年之才,掩蓋不住的風華正茂。

接著又彈奏了一曲《鳳歌青天》,此曲有如陽春三月,雲浮風行,天朗氣清,河流動明。懷濼聽安珍彈奏過此曲,此時跑過來,跟著曲子一同演唱道:「山上綠樹發芽,山下開百花,裊裊炊煙升起,何處是人家。少女溪頭浣紗,笑聲水面撒,今宵把酒歸家。微風起,月光灑,青天何處不飛花。鳳吟曲,現瓊華,長劍背後插。微風起,月光灑,溪邊處處是人家。鳳吟曲,現瓊華,禦劍水中踏。」

父子三人也將風箏的繩子交給下人,回到亭子裏面聽懷濼演唱。等到歌聲琴聲停止後,三個大小男人都鼓起掌來。

「妹妹唱得真好聽。」

「額娘彈琴彈得更好聽。」

兩個小男子漢的話讓安珍和懷濼都高興地笑了。

胤禩則做出一副傷感的樣子,道:「福晉,這兩首曲子都是歌頌人物的吧?前一首應是刻畫的疾惡如仇的正氣少年,後一首則是刻畫一個正直、純樸,擁有坦蕩胸懷、凌雲壯志的人物。難道福晉喜歡這樣的人,不喜歡我這樣的?」

安珍白了他一眼:「爺說什麼話?這兩個人物都是故事中的人物,你還和他們吃醋?孩子們還在呢!」

三個鬼靈精的孩子都開始笑話阿瑪,胤禩則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弘寧看自己阿瑪尷尬,貼心地轉移話題:「額娘,你說曲子中的兩個人物都是故事裏面的。你能跟我們講講關於他們的故事嗎?」

「好啊!」安珍開始給幾個人講《仙四》的故事。原主記憶中的故事都很唯美很精彩,不過安珍不喜歡原主本身的經歷,反而喜歡瓊華這個門派。

「天地處於混沌狀態,盤古大神身體不斷成長,原來的混沌狀態不能容納其身體而分裂,清氣上升為天,濁氣沉降為地。盤古死後。其精、氣、神分化成三位大神。分別為伏羲、神農、女媧,被稱為三皇。原本蘊藏在盤古身體內的靈力逸散,分解為水、火、雷、風、土五靈。散於天地之間。而盤古之心懸於天地之間成為連接天地的紐帶,並與天界清氣所鍾之地連接,因清濁交匯而生神樹,成為天界生命之源。」

「世界分為六界。分別是神界、魔界、人界、仙界、妖界和鬼界。」

「仙界分佈在大地名山之間,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仙為人修鍊而成,是成神的必經之途,壽命長而有盡。肉身有而無涯。巍巍崑崙,絕世仙山。其瓊華一派素以鑄劍秘術為尊。憑藉手中三尺青鋒縱橫山川,除妖盪魔。為方圓百姓所敬仰。也不失為一修仙大派……」

「蒼天棄吾。吾寧成魔!」

「……雲天河用射日弓配合天河劍毀滅墜落的瓊華派,以凡人之力驅動神器。以至遭反噬而雙目失明。瓊華派在一陣耀眼的光芒中化為灰燼。瓊華派歷經二十五代自此斷統被滅……」

胤禩聽得唏噓不已,幾個孩子卻興奮異常。

懷濼:「蒼天棄吾,吾寧成魔!好豪邁,我以後也要成為玄霄那樣的人。」

弘旺:「我要當雲天河,做大英雄。」

弘寧:「那我做慕容紫英好了!」

安珍笑了笑,又彈起琴,且跟著唱道:「蒼茫蜀山覓仙蹤,揮劍試問情,人間韶光幾度,莫負好花好景。前世約,今生盟,翻覆六界,嘯聚五靈,舍卻三生石刻,補情天,再塑蒼穹……舍卻殘生猶不悔,身已空,盡成淚,路長夢短無尋處,總是情愁滋味,眉間心上,柔腸百結,盡付東流水。」

「好一句『蒼茫蜀山覓仙蹤』。胤禩,你到悠閑自在。」

胤禩大吃一驚,急忙領著妻子孩子下跪:「兒臣參加皇阿瑪,皇阿瑪萬安。」

康熙大踏步走進亭子,坐下:「都起來吧。」

「是。」胤禩帶著妻子孩子起身。安珍掃到若曦滿臉震驚的神色,心中疑惑。她不知道《仙劍》系列是現代人創造的遊戲,而若曦前世還玩過這個遊戲。

「沒想到郭絡羅氏還會彈琴,倒是多才多藝。」康熙看了一眼石桌上的琴,說道。

安珍恭敬地道:「不過打發時間的樂趣,算不得多精通,只怕入不了皇阿瑪的耳。」

康熙:「無妨,彈一首來聽聽。」

安珍規規矩矩地彈了一首《梅花三弄》,隻發揮了她本身七層的實力,卻也彈得動聽不已,讓人眼前彷彿出現了皚皚白雪和凌寒的紅梅。

「不錯!」康熙贊道,有將三個孩子叫了過來,詢問他們功課,當聽說弘旺和懷濼都開始學《五經》後,很是滿意,賞了他們與弘曆同樣的筆墨紙硯。

「你是弘寧?」康熙好奇地打量著弘寧,覺得這孩子跟普通孩子沒有差別。

「回皇瑪法,我是弘寧。」弘寧乖巧地回道。

「你的耳朵能聽見聲音了?」

「只能模糊地聽到一點點。」弘寧按照安珍的交代回答,沒有說只要人大聲說話,他還是能聽清楚的。額娘叫他藏拙,他就藏好了,反正額娘所說所做的都是為了他好——主要是弘寧被太醫鑒定了是聾子,若一下說他能聽到了,豈不是讓人懷疑?安珍不想暴露自己有靈力。

「那你怎麼知道朕說的是什麼?」康熙疑惑地問。

弘寧道:「額娘教了我讀唇語。」

「好,好孩子,你有一個好額娘。」康熙拍了拍弘寧的腦袋,轉身對胤禩道,「有這樣的好妻子和兒女,你該知足了。」

胤禩低頭:「兒子很知足。」

康熙:「希望你說的是實話。」

胤禩沒有介面,他的理想,他的好皇阿瑪怎會知道呢!

「這段時間你也休息夠了,回來幫朕做事吧。」康熙看著眉目舒展沒有任何鬱結的八兒子,心裏有所觸動。這個兒子應該是真的看開了吧!

「兒臣遵旨。」

康熙五十四年秋季,菊花盛開的季節,馬爾泰?若曦終於要出嫁了。雖然只是做側福晉,看因為康熙的重視,婚禮隻比十四娶嫡福晉的規模小一些,遠遠超過其他側福晉。若曦的嫁妝更是康熙指明內務府幫她準備的:黃花梨的傢具、各種珠寶玉器、珍稀藥材、布匹綢緞、古董字畫……康熙還送了一個皇莊給若曦做陪嫁,雖然不過是十頃的莊子,但可是直接千畝地啊!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髮齊眉……」

穿著紅色的嫁衣——只有這一天她才能夠穿大紅色,以後都不能夠穿了——若曦在鬧哄哄中被身邊的人攙扶著進了轎子,在起轎的那一霎那,眼淚終於還是留了出來,一滴一滴的滴落在喜服上,暈染出深紅色的花朵。嫁人了,她竟然嫁人了。告別了過去熟悉的生活,未來會怎麼樣呢?跟著一群女人搶一個男人,想想真不甘心啊!可這就是命,她無法與這個世道抗掙,無法與皇權抗掙,她就只能認命……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丙戌,孝惠章太后駕崩,時年七十七歲。這位來自大草原的博爾濟吉特氏女子十三就進了紫禁城,雖然曾經貴為皇后,卻沒有得到過順治的喜愛,也許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康熙對她的孝順,雖非她的親生兒子,但待她如生母一般,讓她得享天年。康熙下江南都將這個嫡母帶上,為的是讓她領略江南風光,更不用說每次出巡塞外,多數時候都會帶上這位太后。

康熙與太后感情很深,親自赴寧壽宮奠酒致祭,並為表哀思,服衰割辮,所有皇室宗親全部披麻戴孝為太后哭靈。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