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快穿之復仇事務所》第一百零三章105 客戶是郭芙十一
蒙古大軍經過一段日子遊擊隊的騷擾,軍隊大量減員。不過本就基數大,即便傷亡慘重,三十萬人中還剩了二十多萬,人數上完爆襄陽守軍。蒙古人被神出鬼沒的遊擊隊弄得火冒三丈,早就憋著氣要在攻城戰中釋放出來,冰冷的殺氣如同烏雲罩頂壓到襄陽城頭。

襄陽城內,軍民們全部行動起來,為大戰做準備。前幾日因為遊擊隊勝利的開心心情消失了,感覺到了巨大壓力,每個人的心裏都沉甸甸的。他們埋頭做著準備工作,盡量不去想戰爭與後果。

蒙古大軍黑壓壓地兵臨城下,楊過站在城頭,卻看不到一絲緊張。

「你似乎胸有成竹?」郭蓮站在楊過的身邊。

楊過掃了她一眼:「你還不是一樣。據說你前兩天招了一大批工匠,做了一些有趣的玩意兒?」

郭蓮聽到楊過提起她製作的東西,忍不住鬱卒,認識到自己穿的是書,不是正史。歷史上火器早就在戰爭中出現,特別是兩宋時期,火器發展很快。據《宋史?兵記》記載,公元970年,兵部令史馮繼升薦火箭法,這種方法是在箭桿前端縛火藥筒,點燃後利用火藥燃燒向後噴出氣體的反作用力把箭鏃射出,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噴射火器。約在宋仁宗時期,火箭已成為軍隊中的必備兵器。《武經總要》正式列載了火箭、火藥鞭箭的形製及繪圖,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火箭圖。公元1126年,李綱守東京汴梁時,就是用霹靂炮擊退了圍攻的金兵。金與北宋不斷發生的戰爭,使火器進一步得到改進。南宋時出現了管狀火器。宋高宗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陳規發明了火槍。火槍由長竹竿做成,先把火藥裝在竹竿內,作戰時點燃火藥噴向敵軍。陳規守安德時就用了「長竹竿火槍二十餘條」。「火槍是我國最早出現的管型火器,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管型火器。」曾廣慶說,「管型火器的出現,標誌著我國火器製造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進步。管型火器的使用。克服了此前使用拋石機拋擲火藥團時不準確、易傷及射手等諸多缺陷。」到宋理宗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壽春府(今安徽省壽縣)軍民發明了用粗竹筒製作而成的突火槍。與噴射火焰燒人的火槍不同,突火槍內裝有「子窠」,火藥點燃後會產生強大的氣體壓力。最終把「子窠」射出去打向目標。「子窠」就是原始的子彈。突火槍的出現無疑是火器發展的又一重大進步。

以上足以說明宋朝的時候,火器是多麼的發達,可惜在這個書中的世界裏,郭蓮幾乎沒有看到火器的影子。前兩天找工匠,浪費了許多口水。才讓他們製作出簡易的古代手榴彈。為了這些手榴彈,她可是幾天幾夜都沒有合眼了。

希望這些手榴彈能夠發揮震撼敵人的巨大作用,否則她死不瞑目。

「你應該讓人再裏面加點兒毒藥,效果才更好。」趙朔雪走了過來。

郭蓮驚:「你知道我做的那是什麼?」

趙朔雪:「元軍攻打金過南京(今開封)時。金兵守城時用了一種叫震天雷的火器。《金史》卷一百一十三記載:『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鐵罐盛葯,以火點之。炮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裏外,所圍半畝以上,火點著甲鐵,皆透。』」

說完指了指自己的腦袋:「這個身體裏面有著跟你來自的時代許多相同的記憶。」

郭蓮想直接跪了:這就是有無神仙關照的差距啊!

擂鼓聲驚天動地,蒙古人吹響了進攻的號角,配合著震天的喊殺聲,蒙古人沖向襄陽城。

陸無雙目光灼灼地注視著下方,口裏嘀咕著:「一、二、三,倒!」

蒙古人如同割麥子一樣,一片一片地跌入襄陽軍民早就挖好的陷阱裏面。陷阱下面倒豎著削尖的竹片和尖銳的石頭,蒙古士兵跌進坑中大多被穿了個通透,活命的機會很少。這一下子就消滅了幾千蒙古兵,蒙古士兵的士氣收到了打擊。軍中高層下了退後者誅殺的死命令,用身體填滿陷阱,眾人帶著大部隊衝到了城牆下面。

迎接他們的是一輪又一輪的箭雨。襄陽城內的箭矢數量儲備不多,黃蓉讓工匠用木頭和竹子製作了許多簡易的箭矢,雖然殺傷立不如標準的弓箭,但這些箭矢的箭頭上都塗上了麻藥和毒藥,中箭後的蒙古士兵將再也無法戰鬥。

無法突破箭雨,蒙古的將軍立刻讓士兵退後,將投石機推到隊伍前方。一塊一塊的大石頭被投向城頭。黃蓉早有應對措施,一聲令下,襄陽城頭張開竹子編成的籬笆牆。江漢流域最多竹子,一般居民家中多用竹子做個籬笆圈住自家院子。這些竹籬笆的間隔十分稠密,尤其襄陽城的居民,十之*,都有竹籬笆。兩天前,黃蓉就在郭蓮的提醒下下令徵用了這些竹籬笆。

轟隆隆,連聲大響,幾百架投石機的鐵桿連連翻動,剎那間,灰塵滾滾,無數大小石塊,直飛城頭,真箇好比石破天驚、山崩地裂。然,襄陽守軍毫不害怕,從容地張開竹籬笆,那些石塊一跌落到籬笆上立即被竹子的彈力迸起來,滾到城牆下面去,不知道砸死了多少蒙古兵。蒙古人的第二次攻城計劃宣佈失敗。

蒙古的帶兵元帥看到苦戰了半天,折損了上萬名士兵,襄陽的城防仍舊屹立不倒,沒有動搖意思一絲一毫,他本是個好勝的人,禁不住怒火衝天,霍地抽出佩刀向空中連劈兩下,向左右道:「拿盾牌來,本帥親自帶兵攻城。」

主帥帶兵,蒙古兵的士氣大漲,舉著盾牌,架著雲梯。冒著箭雨衝到了城牆下面,數百架雲梯紛紛豎立,蒙古兵將便如螞蟻般爬向城頭。

郭靖攘臂大呼:「兄弟們,今日叫蒙古韃子親眼瞧瞧咱們大宋好男兒的身手!」他這一聲呼喝中氣充沛,萬眾吶喊喧嚷之中,仍是人人聽得清楚。

城頭上宋兵與江湖英豪們紛紛出聲附和,各人出力死戰。

但見蒙古兵的屍體在城下漸漸堆高。後續隊伍仍如怒濤狂湧。踐踏著屍體攻城。元帥左右的傳令官騎著快馬平治來去,調兵向前。暮色蒼茫之中,城內城外點起了萬千火把。照耀得如同白晝。

蒙古元帥立馬於大軍中央,身旁兩百多面大皮鼓打得咚咚聲響,震耳欲聾,說話的聲音都給淹沒了。但見千夫長、百夫長一個個或死或傷。血染鐵甲,從陣前抬了下來。即使蒙古元帥身經百戰。當年曾隨成吉思汗西征,殺得歐洲諸國聯軍望風披靡,直攻至多瑙河畔,維也納城下。此刻見了這一番廝殺,也不由得暗暗心驚:「往常都說南蠻懦弱無用,其實絲毫不弱於我們蒙古精兵呢!」

城頭上。黃蓉眼現憂色。蒙古士兵縱然死傷眾多,但人數依然是襄陽守兵的數倍。一個個不要命地往城上爬。這樣的情勢持續下去,襄陽城,襄陽城很難保得住。

「娘,趕緊將這些震天雷分給丐幫弟子,讓他們點著後往城下扔。」郭蓮帶領著一群工匠抬著幾個箱子跑上了城頭,「數量不是很多,讓弟子們看準了,往人多的地方扔,效果才能達到最大。」

「震天雷?」黃蓉有些不信,「這些鐵疙瘩真的有用?」

郭蓮信心十足:「當然。一個下去,至少能夠炸死炸傷十幾二十個人。」

黃蓉吸了口氣,眼睛卻開始放光:「幹得不錯。」

郭蓮叮囑:「讓大家節省點兒用,工匠們就隻做出了一千多個。扔完就沒有了。」

黃蓉擺擺手表示知道了,就高興地喊魯有腳安排去了。

「轟隆,轟隆」,如同雷聲炸響,伴隨著斷肢血肉橫飛,那恐怖的聲音與血腥的場面不但嚇到了蒙古人,甚至嚇到了大宋這邊的軍民,一些人甚至跪下頭企求雷神保佑。

接二連三的爆炸在蒙古兵的隊伍中響起,伴隨著爆炸還有黑煙、大火之類的,讓郭蓮看著驚訝:「我記得工匠製作的土手榴彈來著,這些黑煙和火球又是什麼?」

「是蒺藜火球和毒藥煙球。」楊過走到郭蓮身邊,「不止你會研製火器,我們也會。這次天策軍來時帶了不少的火器過來。」

我擦!有火器早說啊,害得我幾天不睡覺地研究震天雷,是想看我笑話嗎?

郭蓮咧了咧嘴:「難怪你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原來早就做好了準備。這些火器都是朔雪提供的吧?」

楊過:「你和朔雪很有共同話題?還知道如何製造火器?你們的小秘密可否讓我知曉?」

郭蓮:「若是朔雪願意告訴你,我也會告訴你。所以,你還是去問朔雪吧!」

楊過摸摸鼻子:「小氣的女人。」

趙朔雪此時找到了郭靖和黃蓉:「郭大俠,黃女俠,蒙古軍被震天雷嚇破了膽,我想帶天策軍出城衝殺一陣。」

郭靖道:「好!我跟你一起去。」

不久戰鼓雷鳴,城門的開,趙朔雪帶著她的天策軍當頭沖了出去,郭靖領了一千名丐幫弟子、三千名官兵,一般的標槍盾牌跟在其後面。

蒙古兵早就被震天雷轟破了膽子,無心戀戰,趙朔雪和郭靖一行人輕易沖入蒙古兵中,砍人如同砍瓜一樣。趙朔雪建立天策軍時吸收了宋時先進的軍中技能,每八匹一組,前四匹,後四匹,排成兩列,組成連環馬隊型。當年雙鞭呼延灼攻打水泊梁山,即曾以連環馬陣法取勝。三十二隻鐵蹄翻飛,擊土揚塵,疾馳而前,馬上騎士破堅陣、徐如林、任馳騁、裂蒼穹,龍牙、龍吟、破風、穿雲……摧枯拉朽地斬殺一片一片的蒙古軍。

郭蓮在城牆上看得熱血沸騰,恨不能自己也衝進敵人群中。忽然她眼尖地看到城外山坡上一群疑似蒙古高層將領的一群人。五個萬夫長的白色頭飾,十個千夫長的紅色頭飾中央一個帶著金色頭飾的傢夥,不是蒙古的元帥又會是誰?

郭蓮從旁邊士兵的手中搶過弓箭,瞄準金色頭飾,隨即又頹然地垂下胳膊。太遠了,她射不到。

一雙大手從她手中接過弓箭,郭蓮側頭一看,不是楊過還會是誰?只見楊過挽起鐵胎弓,搭上狼牙箭,颼的一聲,長箭沖煙破塵,疾飛而去。蒙古元帥當胸中箭,啊了一聲,差點兒倒撞下馬,可惜距離太遠,隻受了輕傷,撥馬向後就跑,蒙古官兵士氣更加受挫。楊過奪過一個箭筒,持著弓,身形一晃,從城頭飄落下去。

「等等我,我也去!」郭蓮不顧黃蓉的阻攔,也跟著跳了下去。

兩個人點著蒙古兵的腦袋,發足狂奔,追擊蒙古元帥。元帥身邊的萬夫長和千夫長留下攔截兩人。楊過在半空中提一口真氣,一個筋鬥,從十餘枝長槍上翻了過去。

蒙古元帥見勢不好,更加用力催動坐下馬匹。他胯下這匹坐騎乃是蒙古萬中選一的良駒,龍背鳥頸,骨挺筋健,嘶吼似雷,平治若風,名為「飛雲騅」和郭靖當年的「汗血寶馬」不相上下。此刻鞍上負了人,四蹄翻飛,徑向空曠處疾馳。楊過展開輕功,在後追去。

「飛雲騅」是非同小可,後蹄只在地下微微一撐,便躥出了數丈,楊過怕兩人距離越拉越遠,挽弓搭箭,利箭猶似流星趕月般飛去,正中飛雲騅的臀上。那馬吃痛,一聲長嘶,前足提起,人立起來。

蒙古元帥心中大駭,挽雕弓、搭長箭,雙腿緊緊夾住馬腹,回身向楊過便是一箭。

楊過低頭避過,飛步搶上,又是一箭射出,正中蒙古元帥後心,蒙古元帥筋折骨斷,倒撞下馬,登時斃命。

蒙古兵將見大汗落馬,無不驚惶,四面八方搶了過來。郭靖大呼號令,乘勢衝殺,城內宋軍開城殺出。蒙古軍軍心已亂,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一路上拋旗投槍,潰不成軍,紛紛向北奔逃。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