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士》第六百九十九章 敲打
萬分感謝iu_同學,湯全志同學的打賞!

在倭寇攻城的時候,羅信並不想動用霹靂彈,要留著給倭寇一次性打擊,讓他們沒有思想準備。所以,倭寇一旦攻城,那只有拚人,而這種情況下,鐵絲網就至關重要,將會成為倭寇面臨的一道死亡線。

七日之後。

霹靂彈已經製作出來五千顆,投石車也製作出來了七輛,鐵絲網和鐵棍都製作完成。羅信便下令工房繼續製作霹靂彈和投石車,戚繼光和羅信率領著兵士在羅信的指點下,在城牆上佈設了鐵絲網。

這個時候,倭寇還沒有到。杭州城內的百姓都好奇地看著城牆之上豎起了一根根鐵棍,在鐵棍的上方卷著一卷卷鐵絲網,如同在杭州城上支起了一圈蜘蛛腿。他們不明白這是幹什麼,但是卻聽說倭寇就要來攻打杭州了,這讓杭州城內的人一下子便緊張了起來,滯重的氣氛在杭州城內飄蕩。

錦衣衛的消息送到了嘉靖帝的面前。

嘉靖帝看完了,便隨手讓在一邊。陸炳輕聲道:「陛下,看羅信的舉動,似乎預示著倭寇會攻打杭州。」

嘉靖帝看了一眼陸炳道:「既然羅信如此準備了,那就證明倭寇一定會攻打杭州。羅信不會料錯,否則他也就不配稱大明軍神。」

「據說倭寇有五萬多人……」陸炳的臉上流露出擔憂之色。

嘉靖帝嗤笑了一聲道:「我倒是不擔心這個,我擔心的是羅信這次如果將徐海,葉麻和辛五郎在杭州城下一鍋端了,我該怎麼獎賞他?」

說到這裏,他頭疼的揉了揉太陽穴,然後又猛然一拍桌子怒道:

「胡宗憲是白吃飯的嗎?手中有著那麼多大軍,卻任由倭寇縱橫東南,如果他能夠將倭寇滅掉,沒有羅信什麼事兒,朕又何必頭疼?」

陸炳也有些頭疼,他如今和羅信聯盟,自然不希望羅信被陛下惦記。也不希望羅信陞官太快,否則會找人記恨。

但是……

正如嘉靖帝所頭疼的那樣,羅信如果真的在杭州城下將徐海,葉麻和辛五郎等五萬餘人全部殲滅,這種大功如果不賞,那會涼了天下武人的心。但是如果賞,又怎麼賞?

官是絕對不能夠讓陛下賞給羅信,那就只有賞爵位了。看著嘉靖帝頭疼的模樣,陸炳擔心嘉靖帝給羅信陞官,便急忙說道:

「陛下,其實也沒有什麼,如果羅信再立功,就升的爵位。」

嘉靖帝翻了一個白眼道:「他現在已經是一品陽林候了,再升就是陽林公了。」

「哦……」陸炳也不禁頭疼了起來。

一旁的黃錦此時也在為羅信著想,他和陸炳的心思一樣,覺得千萬不能夠讓羅信陞官,哪怕是升爵位也不能夠陞官,更不能夠在這個時候回京。便道:

「陛下,其實就算給他一個公爵也沒有什麼,又沒有什麼實權。不過是一個名譽和多些俸祿罷了。」

嘉靖帝便揮了揮手道:「到時候再說吧。而且我估計羅信也是識時務者,不會將這種大功放在自己的身上。他應該會把這些功勞分潤給胡宗憲一些,給他大哥羅信躲一些。嗯,他手下還有戚繼光,他應該把這些功勞都讓給其他人,自己不沾一絲功勞。」

陸炳和黃錦心中都是一喜,同時在心中決定,一會兒一定要給羅信寫一封信,讓羅信把他的功勞都分潤出去。

「但是……」嘉靖帝又皺起了眉頭道:「羅信一定會把功勞的一大部分讓給羅青,如此羅青便不能不重賞,這兄弟兩個在東南一文一武……看來需要將羅青調到北方了。」

第七日。

「什麼?」胡宗憲震驚地望著站在眼前的斥候,半響道:「倭寇拐道笨杭州去了?」

「是,大帥!」那個斥候道:「再有一日,就能夠兵臨杭州城下。」

「騰!」

胡宗憲從椅子上站了起來,饒到案前,在地上來回走動。

「為什麼?為什麼?倭寇為什麼不去水師,而是去了杭州?為什麼?」

帳內眾將也都緊鎖著眉頭想不通,胡宗憲突然頓住了腳步道:

「一定是倭寇的陰謀,他們去杭州只是虛晃一槍,想要將我們吸引出來,他們真正的目的還是水師。

對!

一定是這樣!」

目光望向那個斥候道:「再探!」

「是!」

斥候離去了。大帳內的氣氛變得滯重。胡宗憲的神色卻是恢復了自信,擺擺手道:

「先散了吧,做好隨時戰鬥的準備。」

「是!」

次日。

依然是那個斥候站在了胡宗憲的面前,胡宗憲依然是昨日那幅震驚的神色。

「什麼?倭寇已經到達了杭州城下?」

「是!」

「杭州城如何?」胡宗憲急了,如果杭州城失陷了,他的麻煩就大了。

「倭寇只是在紮營,並沒有攻打杭州。」

「呼……」

胡宗憲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氣,懸起來的心這才放下去。但是,隨後他就站了起來,繞到了案前來回走動著,他在擔心杭州城被倭寇攻下,但是又不把準倭寇是真的攻打杭州,還是想要把他們吸引出去,真正的目的依舊是水師。一旁的俞大猷輕聲道:

「大帥,有羅信在杭州,杭州不會有問題。最起碼,短時間內不會有問題。」

胡宗憲這才霍然驚覺,這羅信是誰啊?他是大明的軍神,而且早早就預料到倭寇會攻打杭州。當初自己還不以為然,結果卻正是按照羅信的判斷進行的。此時他真的想要去羅信的面前問問,為什麼倭寇會去杭州,而不是水師?

這個時候,不僅僅是他胡宗憲佩服羅信,就是帳內的眾將在心中也都開始佩服羅信。只是他們不知道倭寇會不會像羅信預料的那樣圍點打援,如果真是如此,那羅信不愧為大明軍神。

「可是……」胡宗憲剛剛放鬆的神色又緊張了起來:「羅信只有六千人。」

眾將都沉默了,他們每個人心中都在偷偷的計算著,如果是自己隻憑著六千人,面對五萬餘倭寇能夠堅持多少天,最有信心的人也隻覺得自己能夠堅持一個月。

胡宗憲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坐下,閉目沉思了一會兒道:「羅信最少也能夠堅持半個月的時間,我們再等等,確定倭寇的最終目標。」

杭州城。

二堂。

此時坐了不少人,按理說此時倭寇已經圍城了,這裏面應該坐的戚繼光,羅青等人商議軍事。但是事情卻並不是如此,坐在這裏的竟然是五大世家家主外加一個生得孔武有力的中年漢子。

門外傳來了說笑聲,羅信和宋大年結伴走了進來。宋大年接到了羅信的邀請,便匆匆而來。在他想來,如今倭寇圍城,羅信邀請他,一定是為了研究守城之事,但是等到他隨著羅信走進二堂的時候,卻發現二堂內根本就沒有戚繼光和羅青,反而坐著五大家主和一個中年漢子。那個中年漢子他也認識,據說是威武鏢局的副總鏢頭。杭州鏢局開業的時候,這個人曾經來拜見過他,送上了一份兒禮。

宋大年心中不由一愣,羅信這是要幹什麼?這都什麼節骨眼了,怎麼還和這些人弄在了一起?

「拜見羅大人,宋大人。」五大家主和那位副總鏢頭站了起來,向著羅信和宋大年施禮。

羅信擺擺手讓他們落座,他和宋大年也坐了下來。羅信望著四大家主和那個中年漢子,臉上露出了微笑道:

「我想大家互相都認識吧,這位是威武鏢局的負總鏢頭,梁威遠,總管東南各地的鏢局。眼開著市舶司就要開市了,不器發現還缺少一個大型的車馬行,而威武鏢局做這個車馬行正合適,不僅能夠運送貨物,還能夠保證貨物的安全。所以,今日請大家來,一方面介紹一下樑威遠,另一方面就是大家再商議一下上次我們談的細節。」

宋大年和五大世家明白了,什麼商談細節,這就是專門為了介紹梁威遠的。誰都知道,一旦市舶司開市,車馬行那絕對是一個日進鬥金的生意,不知道這個威武鏢局給了羅信多少的好處,才讓羅信如此抬舉他?

但是,心中嫉妒歸嫉妒,卻知道以後一定要結交這個梁威遠。氣氛一下子就融洽了起來,宋大年簡直有些哭笑不得。倭寇這都打到了家門口了,羅信還在這裏向著賺錢,這心……還真大……

實際上,那五大世家也沒有多少心情商議細節,大家只是談了不到兩刻鐘的時間,羅信便含笑道:

「看來大家還沒有想好,這件事也不急,諸位回去再詳細思考,我們換個時間再細談。」

五大家主便連連告罪,拍胸脯保證下次一定思慮周全。羅信和宋大年並肩將這六個人送走,望著那六個人離去的方向,宋大年苦笑道:

「不器,你還真是心大,這個時候還想著……」

「我是故意如此的。」羅信壓低了聲音說道。

「什麼意思?」宋大年臉色一緊,想著左右張望了一下,然後壓低了聲音問道。

「宋大人,你我都知道,這徐海等人就是當初是六大世家招來的。」

宋大年臉色就是一變:「你的意思是?」

「我不知道那五位的心思,但是我卻知道,如果我不給他們足夠的信心,讓他們知道有我羅信在,杭州城便固若金湯,一旦他們被倭寇威脅利誘,偷偷佔據一個城門,然後打開城門,那我們就被逼進了死路。」

「他們敢?」宋大年色變。

羅信點點頭道:「應該是不敢,因為在前些日子我已經和他們分析過了,倭寇一旦破城,也不會放過他們五大世家,他們五大世家同樣會會化作一片廢墟。今日我再故意裝作沒把倭寇當作一回事兒,又給了他們信心,應該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問題。」

「短時間內?」

羅信淡淡一笑道:「這就要看戰局的發展了,如果戰局對我們有利,他們自然會站在我們這一邊。但是,如果戰局不利,那就一切都不好說了。」

「那……你有把握守住城池嗎?」宋大年的臉色變得蒼白。

「守住城池?」羅信的雙眸慢慢地現出了凌厲之色:「我要的可不是守城,我要讓這杭州城下變成倭寇的地獄。」

陸府。

五大家主又聚在了一起,陸鼎神色輕鬆道:「看來羅大人根本就沒有把倭寇放在眼裏,在大軍圍城的時候,還想著市舶司開市,呵呵……」

「大家別忘記了羅大人的另一個身份,他可是大明軍神,我看這次倭寇算是踢到鐵板上了。」

「可是……倭寇有五萬餘……」

「是啊,羅大人只有六千人。」

「傳說中羅大人可是帶著兩千人就擊敗了二十萬韃子。」

「你都說是傳說了。」

市舶司的台階上。

宋大年一想到城外有數萬倭寇,心中就不落底,對羅通道:「不器,要不我們去城頭看看?」

「也好!想必這個時候倭寇已經扎完營了,我們就去見識一下倭寇。」

宋大年便向著自己的轎夫招手,卻被羅信攔住道:「宋大人,我們就安步當車,步行前去。」

宋大年心中一動,臉上現出笑容道:「不錯,如此也能夠安定民心。」

於是,羅信和宋大年兩個人便肩並著肩沿著大街向著城牆之上散步而去,萬大全便帶著人想要在前面開路,卻被羅信擺手道:

「在後面跟著,被怎怎呼呼的。」

「是!」

萬大全便老老實實地帶著人跟在了後面,只不過神經卻極為緊張,一雙虎目不時地向著四下張望。生怕有刺客突然沖了出來。

蘇杭皆為水鄉,杭州雖然不如蘇州那般水路遍佈,橋樑眾多,但是卻也是一派水鄉風情。羅信和宋大年穿著官服,不時地走過一座座小橋,很快就成為了杭州一景。羅信意態悠閑,宛如三月踏青,宋大年被身旁的羅信感染,漸漸地神色也安泰了下來。羅信望著粉牆黛瓦,青石台階爬滿青苔;橋街相連,水閣臨河,不由感嘆道:

「此景,身如畫中啊!」

求訂閱!求月票!求推薦票!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