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淡定為妃》第11章
一夜無夢,起身更衣洗漱,正用著早膳呢,李元寶這個包打聽就興沖沖的跑進來,一臉幸災樂禍的說道:「昨個兒夜裏,娘娘才剛走,太后就到了,她老人家先是當著眾妃嬪奴才的面兒,嚴厲的斥責了皇后,罰她去英華殿齋戒祈福半個月,又讓人杖斃了打理禦花園花木的那幾個粗使宮女,隨後賜了些補品藥材給麗妃,一番處置如行雲流水,既公平又公正,真真是叫人不敬服都不成。」

「皇后被罰去英華殿齋戒祈福了?」司馬睿膝下子嗣不豐,至今只有三位皇子跟兩位公主,太后對這方面向來頗為上心,麗妃小產這事兒,查不到罪魁禍首,只能拿皇后來撒氣,誰讓皇后統轄六宮來著?俞馥儀輕嘆一口氣,感慨道:「動輒就躺槍,皇后不好當啊。」

李元寶雖有些想不明白槍如何能躺,但俞馥儀言語中的意思他倒是聽明白了,立時笑著恭維道:「皇后沒生養,自然底氣不足,若換作是娘娘,就不一樣了,隻瞧在三皇子的份上,太后也定不會這般當著妃嬪奴才的面給娘娘您沒臉,更何況娘娘伶牙俐齒的,太后一句話沒說出來呢,您就有十句話在嘴邊等著了,又怎會像皇后那般逆來順受?」

「你這是誇我呢還是損我呢?」俞馥儀瞪了李元寶一眼,卻沒接他的話頭,作為一個獨立自強的現代女性,她真不覺得生齣兒子母憑子貴有什麼可值得炫耀的,若司馬琰是個公主,只怕她這會過的還要更舒心些呢。至於當皇后,那就更沒那個想頭了,一國之母母儀天下,聽來威風八面赫赫揚揚,但宮裏的女人,從太后到諸位妃嬪,哪個是好應付的?她還是繼續做她的德妃吧,等將來司馬睿一死,就叫司馬琰接自己出去榮養,閑來無事赴個宴賞個花到莊子上玩玩農家樂的,可比一輩子困在宮牆內強多了。

李元寶賊笑道:「當然是誇娘娘您呢。」

俞馥儀笑罵道:「少在這貧嘴了,到前頭去哨探著些,皇上一打發人去頒旨賜婚就速來報我。」

「得嘞。」李元寶咧嘴一笑,彎腰打了個千兒,學著唱戲的醜角半蹲著身小碎步挪出了東次間,惹的穀雨捧腹哈哈大笑,聽風也禁不住拿帕子掩了下唇,罵了句:「這個李元寶,一天到晚唱作俱佳,合該去當戲子才是。」

俞馥儀笑了笑,擱了筷子,穀雨忙叫了一聲,立時進來一串宮女,有捧水盆的,有捧巾帕的,有端痰盂的,有端茶水的,聽風親上前來伺候她凈了手漱了口,嘴裏道:「既然皇后娘娘到英華殿齋戒祈福去了,那就不必過去請安了,現在天色還早,娘娘再去睡個回籠覺?」

「難得這幾日涼快,把拿繡花繃子拿來,我再紮上幾針,先前大病一場,本就耗費掉不少時日,仔細趕不及太后壽辰。」太后壽宴這樣的好時機,正是后宮妃嬪們大顯身手的時候,前主向來行事低調,選擇的壽禮也是手綉小炕屏這樣中庸不顯眼且不易出錯的,先前已綉了一大半,俞馥儀穿過來後,就接著原圖繼續往下綉,只是腦子裏雖有記憶,但到底有些陌生,能不出錯就已難能可貴了,速度根本上不去,只能多擠些時間出來。

穀雨把針線籮筐搬了來,出餿主意道:「實在不行,讓常美人幫著綉吧。」

聽風聞言,斥責道:「瞎說,常美人那綉技豈是娘娘能比的,找她幫了忙,回頭被人認出來,少不得一頓嘲弄,還給娘娘扣頂不敬太后的帽子,你這是嫌娘娘死的不夠快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俞馥儀能言善辯,身邊伺候的,除了小滿寡言少語外,其他的個個嘴皮子利索,不光擠兌別人不眨眼,調侃起主子那也是隨口拈來,真是讓俞馥儀又好氣又不笑。

不過她也沒想管束,並不是因為懶,而是生活本就已經夠無奈了,若連身邊人私下裏玩笑幾句都不成,個個木頭人一樣循規蹈矩,那還有什麼趣味?悶都悶死了。

俞馥儀捧著繡花繃子端詳了一會,研究明白了走線方向,叫聽風跟穀雨幫著分了線,才剛綉了沒幾針,就有宮女進來稟報,說太后有請。

她隻得叫人收了針線笸籮,坐著肩輿趕去慈寧宮。

*

俞馥儀到了慈寧宮後,並未如往常那般被引進西次間,反而被帶到了後面的大佛堂。

大佛堂裡擺了數尊等身塑金佛像,獠牙猙獰的,看來頗有些駭人,她隻掃了一眼,便連忙低下頭來,站在門檻外遠遠的沖跪坐在佛堂中央蒲團上閉眼誦經的太后蹲身行禮道:「嬪妾請太后安。」

太后淡淡道:「免禮,進來罷。」

俞馥儀站著沒動,赧然道:「嬪妾饕餮俗人,嗜好葷腥,不敢入內汙了佛堂清凈之地。」

太后自打開始禮佛便不再觸碰葷腥,平日裏來佛堂做早課也不許宮女太監跟著,俞馥儀知道這點,自然不肯輕越雷池一步,哪怕是太后開口要求呢,也是不能從命的,不然鐵定會成為一個掐點,將來自己不倒霉便罷,一倒霉的話,這掐點就成為一塊極好的石頭,落到井裏必然水花四濺。

「也罷。」太后輕抿了下唇,一字一句的說道:「昨晚的事兒,委屈你了。」

俞馥儀笑道:「什麼委屈不委屈的,太后言重了,不過是一個犯事的粗使宮女為求脫罪胡亂攀扯上嬪妾,皇上跟皇后叫嬪妾過去隨口問了幾句,得知與嬪妾無關,也就撩開手了,不是什麼大事兒。」

「若宮裏的妃嬪們都如你這般大度寬容就好了。」太后露出個欣慰的笑容,隨即板起臉來,不悅的哼道:「雖然你寬容大度,不把這事兒放在心上,但到底不能白折了你的臉面,哀家已經替你罰了皇后,打發她去英華殿齋戒祈福半個月。」

俞馥儀一口老血險些吐出來,明明是麗妃小產查不到罪魁禍首太后隻好拿皇后撒氣,怎麼就成了為自己出氣?自己這個德妃的臉面不能白折,難道王皇后的臉面就能白折的?這要傳到王皇后耳朵裡,她不把自己恨死才怪。

而且召自己過去的明明是司馬睿,王皇后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就算有誰折了自己的臉面,那也是司馬睿折的,關王皇后什麼事兒?果真天下婆婆一般黑,在她們心裏,兒子不會有錯,錯的都是兒媳婦。

「這事兒都怨那心黑的小蹄子胡亂攀扯,皇后娘娘身在其位不得不細細盤查,並無任何錯處,若為嬪妾懲罰皇后,累得皇后娘娘折了臉面,嬪妾真是萬次難辭其咎了。」俞馥儀一下跪到地上,俯身哀求道:「還望太后收回成命,不然,不然嬪妾情願跪在這裏與皇后娘娘一同受罰。」

太后低垂著眼,緩慢的轉動著手裏的佛珠,不鹹不淡的說道:「堂堂德妃,位列四妃第三,便是有錯處,私底下問一問也就罷了,沒憑沒據的,隻一句粗使宮女的胡話,竟當著闔宮上下十幾位妃嬪的面升堂審問,置你的顏面於何地?置先太傅的顏面於何地?莫要替她求情,這已經是哀家瞧在她素日謹慎守禮的份兒上了,不然豈是齋戒祈福半月便能了事的?」

俞馥儀苦著臉,擔憂的問道:「如此一來,又置皇后的顏面於何地?」

太后一副不為所動的樣子,冷哼道:「顏面都是自己爭取的,不是別人給的,便是失了顏面,也是她自己處事不周惹出的禍事,齋戒祈福半個月,也好讓她引以為戒。」

王皇后曾是太后親自挑選的太子妃人選,對她的人品氣度自然是極為滿意的,只是她入宮十多年來也沒能生下個一兒半女的,太后早就心生不滿,只是礙著她嫡妻的位置,素日裏也盡量顧及她的體面,昨個兒麗妃小產,正好觸到了太后的逆鱗,被懲罰也在意料之中,只是太后硬將懲罰的緣由栽在自己身上是何意?想讓王皇后跟自己鬧翻?有這必要麼,王皇后原本就與自己不甚親熱,何苦多此一舉?

俞馥儀凝眉琢磨了片刻,覺得事情多半出在自個身上呢。先是司馬睿沒用太后三催四請便歇在自己宮裏好幾次,自己母親俞夫人跟俞韞儀入宮後沒多久,他便大張旗鼓的召宗室子弟進來挑選,麗妃小產自己被牽扯在內也安然脫身,看在太后眼裏,定是以為司馬睿對自己上了心。按照原來的劇本,太后合該高興才是,因為她將前主召進宮的目的就是奪鄭貴妃的寵,可無論前主還是現在的自己,都是個油鹽不進的,根本不受太后左右,鬥個兩敗俱傷她樂見其成,代替鄭貴妃寵冠六宮,卻不是她想看到的。橫豎秦二姑娘馬上進宮了,自己這個沒用的棋子也該黯然退場了。

不過只怕這事兒太后要失望,王皇后何等聰明之人,自己又沒兒子,誰家兒子上位她都能當太后,焉能真正跟自己決裂?

想通了這些後,俞馥儀便不再卑躬屈膝,搭著聽風的手站了起來,巴掌大的小臉笑成了一朵太陽花,邊笑邊抽噎道:「太后如此為嬪妾著想,嬪妾實在感激不盡。」

太后皮笑肉不笑的說道:「你是哀家看著長大的,哀家不疼你,疼誰呢?」

*

從慈寧宮出來後,聽風重重的嘆了一口氣:「這個秦二姑娘還真是個不容小覷的人物,她剛進宮那會,太后還對娘娘您禮遇有加呢,這才沒多久,就被她攢唆的改了主意,竟是直接將您當了棄子。」

俞馥儀哼道:「原就沒當過棋子,何來的棄子之說?」

想了想,又無所謂的笑道:「安淑妃倒是棄子呢,可她還不是蹦躂的歡,也沒見更倒霉到哪裏去,這會子不定害的麗妃小產的就是她呢。」

聽風想想了,附和的點了點頭:「可見如果真的有本事,有沒有太后當靠山並不打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