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淡定為妃》第49章
守歲直守到五更天,方才散席,司馬琰帶著自個的兩個護衛回擷芳殿補眠去了,俞馥儀睏倦的不行,卻休息不得,因為今個是大年初一,上午宗室女眷要入宮來給太后、王皇后請安,下午則輪到各誥命夫人進宮,作為高位分的妃嬪,須得出場當陪客。

她回長春宮盥洗過,換了身衣裳,隨便用了點早膳後,便匆忙的趕去慈寧宮。

自打太后禮佛後,便不怎麼見客,往年這時候都隻王皇后出面,在交泰殿升座接受眾人朝拜,如今內侄女進了宮,還懷上了龍胎,太后這個脫離紅塵世俗的檻外人又重新沾上了煙火氣,站出來為秦貴人肚子裏還未降生的「皇子」鋪路來了。

俞馥儀到的時候,王皇后跟鄭貴妃已過來有一會子工夫了,片刻之後安淑妃跟林昭儀也前後腳的走了進來。按理福嬪也該列席的,只是她出身低微,大皇子又不得太后喜歡,王皇后便沒叫她過來。

因徹夜未眠的緣故,眾人眼神都略顯疲憊,好在回宮重新補妝過,臉上倒看不出任何端倪來。

略坐了片刻後,便有宗室女眷陸續的進來磕頭,不過宗室皇親眾多,不得臉的磕頭完畢領了賞賜便告退了,能被賜座留下說話的少之又少,譬如趙老王妃以及她領著的兩個兒媳婦三個孫媳婦,另有鄭貴妃的母親福寧長公主,不用太后發話,她便自發自動的尋了張空置的太師椅坐下來,還硬拉著異母皇妹福永長公主不放,福永長公主雖不想攙和其中,卻也不好當著眾人的面與她拉扯,也隻得留了下來。

後頭又有齊王府的一家子女眷以及向來與福寧長公主不合的福安長公主跟她的女兒康婭郡主被留了下來,一時間殿內眼刀亂飛,戰爭雖未爆發,但火藥味已經十足。

半盞茶過去後,福安長公主瞅著被太后拉著坐在身旁的秦貴人的肚子,笑-眯-眯的開口道:「二姑娘才剛進宮幾個月,就從才人升到了貴人,還懷上了龍胎,真真是個有福氣的。」

秦貴人撫著自個的肚子,羞赧道:「長公主過獎了,我這等上不得枱面的人兒,原是沒有這樣造化的,不過是常伴在太后身邊,她老人家又吃齋念佛的,有諸天神佛保佑,我也跟著沾了些福氣罷了。」

「喲,還有這麼一說?」福寧長公主驚呼一聲,隨即眼神撇了康雅郡主的肚子一眼,冷嘲熱諷的對福安長公主說道:「貓兒成婚五六載至今未有好消息傳出來,孫家雖忌憚著她是郡主不好說什麼,長此以往下去到底不是回事兒,皇妹這個當母親的,為了貓兒著想,也該吃齋念佛起來才是,如此貓兒三五不時的回到娘家,也能沾點子福氣不是?」

頓了頓,又掩唇笑道:「若嫌臨時抱佛腳不趕趟,索性將她送到太后身邊來,待上個三五月的,沒準就能跟二姑娘一樣,有好消息傳出來了。」

聽這話音,貓兒應是康雅郡主的乳名,不少富貴人家怕子女養不大,都會起個賤命來壓一壓,可見福安長公主是極疼愛這個女兒的。不過這福寧長公主可比自個女兒鄭貴妃嘴皮子利索多了,瞧這一通話說的,既嘲諷了康雅郡主是個不下蛋的母雞,又指責她三五不時的回娘家,當然也沒放過老對頭太后,若福安長公主果真將康雅郡主送進來三五個月,回頭還是沒有懷上身孕,讓太后的老臉往哪擱?就算果真懷上了身孕,也未必是件好事兒,康雅郡主入宮後必是要住在慈寧宮的,而司馬睿又每日都會來晨昏定省,已婚表妹與皇帝表哥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肚子裏的孩子能說得清?

太后氣的臉都青了,深吸了幾口氣才將火氣壓下去,哼笑道:「貓兒如今已嫁作他人婦,不比待字閨中時自在,豈能撇下一家子老小不顧,自個跑到宮裏來待上三五個月?倒是蟲娘如今尚小,倒是可以送進來。」

蟲娘是鄭貴妃的妹妹,福寧長公主的老來女,比鄭貴妃這個嫡長女都要得她疼愛,明年二月份及笄,鄭貴妃正在滿京城的青年才俊裡替她挑女婿呢,如何會捨得將她送進來?聞言她笑道:「我們蟲娘是個俗人,寧可居無竹,也不能食無肉,若將她送進來,豈不是玷汙了太后您的清凈地兒?還是罷了。」

太后搬回來一城,唇角揚了揚,對福安長公主說道:「回頭哀家宣王禦醫來給貓兒瞧瞧,他雖是在皇帝身邊服侍的,但這方面的醫術卻不比婦科千金聖手的王太醫差,讓他來斷一斷,看是個什麼說法。」

她們貴為公主,有個頭疼腦熱的,使人拿帖子到太醫院請太醫便是了,太醫院自然不敢怠慢,專門替司馬睿瞧病的禦醫則不同,沒有他跟太后發話,是絕對請不得他們出山的。福安長公主聞言,一臉喜色的說道:「勞您費心了。」

說著又讓康雅郡主上來道謝,太后隨意的抬了抬手:「自家人,很不必如此。」

見不得她們蛇鼠一窩其樂融融的模樣,福寧長公主眼睛看向端著茶水眼觀鼻鼻觀心作壁上觀的王皇后,然後視線下移,盯著她的肚子笑嘻嘻道:「皇后娘娘肚子尖的很,想來是個皇子無疑了。」

王皇后往下蓋碗,謙虛的笑道:「太醫們俱都奸詐的很,生怕診斷出錯,個個推脫,至今都不敢下結論,我也懶得同他們計較,且聽天由命罷,便是生個公主,我也是歡喜的。」

福寧長公主點頭,笑道:「先開花後結果也是有的,娘娘福澤深厚,好日子在後頭呢。」

王皇后笑了笑,感激的說道:「承您吉言了。」

*

這頭說的熱鬧,那頭趙王府的大奶奶馮氏皺著一張苦瓜臉,懇求的看著趙老王妃,趙老王妃平素最愛這個長袖善舞的孫媳婦,見不得她這番可憐兮兮的模樣,隻得厚著老臉對太后說道:「年前聽說宮裏鬧刺客,還牽扯到了我這大孫媳婦的堂妹馮充華……太后您也知道的,她那個堂妹馮充華丟了十幾年,才剛認回來沒多久,這些年她在外頭際遇如何,又結識了哪些三教九流的,家裏人一概不知道,如今鬧出來這事兒來,她是罪有應得恕無可恕,但馮氏一族本屬無辜,還望莫要將他們牽連進去才好。」

同樣是年前選秀入宮的新人,饒是自己有太后撐腰,卻生生的被馮充華壓了下去,眼睜睜看著她榮寵無限出盡風頭,這會子她倒了霉,豈能不落井下石連根拔起任由她東山再起?秦貴人抿了口茶,慢吞吞的說道:「才剛認回來沒多久,在外頭際遇如何不知道,結識了哪些三教九流亦不知道……這樣不知底細的人兒就送進宮來,若說馮氏一族是冤枉的,連我這個不相乾的外人都不信。」

馮氏見趙老王妃被說的啞口無言,隻得自個站出來辯解道:「這事兒都怪妾身,只因妾身聽聞皇上偏愛通曉武藝的女子,便寫信告知了娘家人,偏那樣巧,堂叔堂嬸在這個節骨眼上尋回了失散多年的堂妹,且堂妹輕功卓絕武藝高強,族長與長老們數次出面勸說,堂叔堂嬸縱使捨不得,也不好出言拒絕,便忍痛將堂妹送進京來選秀……若說族人貪慕虛榮,妾身不敢辯駁,畢竟事實如此,但若說族人與堂妹串通一氣行刺皇上,那是絕無可能的,還請太后明察!」

馮充華與人通-奸的事兒,司馬睿並未讓其傳到太后耳朵裡,故而太后並不知其中內情,但「行刺皇帝」這麼一條罪名,就足夠讓她膽戰心驚了,畢竟她已經死過一個大兒子,若連最後的依靠小兒子也出事兒的話,幼帝登基,不僅她以後得看別人臉色過活,就連大周江山社稷都要不穩,故而她聽完馮氏的話,立時大怒,一巴掌拍在身旁高幾上,冷聲道:「無辜不無辜,自有皇上決斷,你一個出嫁女,相夫教子管家理事才是正經,少攙和這些不該攙和的,否則趙王府容得下你,哀家也容不下。」

娘家已然保不住,若再觸怒了太后,只怕自個也要搭進去。馮氏嚇白了臉,忙跪地磕頭請罪:「太后息怒,妾身知罪了,定聽從太后吩咐,不敢再妄言其他。」

太后如何不知道她在趙老王妃跟前得臉,不然趙老王妃也不會出面替她說話,給自己這個弟妹面子,太后也就沒多追究,抬了抬手,說道:「起來吧。」

福安長公主突然看向俞馥儀,笑道:「娘娘的妹妹嫁進趙王府,與馮大奶奶做了妯娌,娘娘與馮充華也算攀上了親,娘娘怎地也不幫馮充華說句話,未免太涼薄了些。」

不就是當初她瞧上了自個兄長俞紹儀,想讓俞紹儀娶康雅郡主,為此還設計慈安寺上香時讓二人「偶遇」一場,可惜俞紹儀跟司馬睿一個德行,不喜歡娘們兮兮的嬌弱女子,連正眼都沒給康雅郡主一個,便溜之大吉。對於一個長公主來說,如此已經夠掉價了,斷不可能再使人上門提親,但福安長公主卻偏要自個送上門來打臉,託了人來說合,不但沒說合成,托的那人還是個大嘴巴,傳揚的滿京城人盡皆知,福安長公主不去找那人算帳,卻將罪名怪到俞家人身上,逮著時機便要找茬,簡直讓人無語。

俞馥儀算是理解為何王皇后要給她們這些高位妃嬪露面的機會了,分明是讓她們來吸引火力的,這不,她安靜坐著啥也沒幹,連茶都沒端起來喝一口呢,火就突然燒到自個身上來了。她抿了抿唇,淺笑道:「長公主真會說笑,真要計較起來,您是皇上的姑母,馮充華也算您的小侄媳婦,可比妾身這個拐了幾道彎的瓜蔓子親戚近多了,不也沒見您替她說句話?」

福安長公主被噎了一下,隨即哼了一聲:「不是這麼論的,您與她有親,又同是皇上的妃嬪,且同住在一個宮裏,她出了事兒,您總不好袖手旁觀吧?」

太后恨極了馮充華,福安長公主明顯是站在太后一邊的,這麼說就不怕惹惱太后?俞馥儀用眼角餘光朝太后那邊打量了下,見太后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想來往日裏福安長公主沒少在她跟前找自個母親俞夫人的麻煩,可惜自個沒機會瞧見,就俞夫人那說不過就嚶嚶哭泣的德性,福安長公主能賺到便宜才怪呢,想想就覺得可樂。

俞馥儀板起了臉,一本正經的說道:「女子在家從父,出嫁從夫,馮充華行刺皇上,皇上要處置她,妾身這個為人妾侍的,只有聽從的份兒,是斷斷不敢違逆的。」

一句話將福安長公主給堵死了,她是如何都不好再接話了,否則豈不是公然反抗《女訓》、《女戒》等女四書裡的規矩禮儀?如此品行不端,便是皇室公主,也難逃非議。

見福安長公主吃癟,鄭貴妃樂的不行,湊到俞馥儀耳邊小聲的打趣道:「還出嫁從夫呢,這話旁人興許會信,我可是不信的。」

俞馥儀裝傻充愣,訝然道:「姐姐說什麼,我怎地聽不懂?」

鄭貴妃用塗了鳳仙花汁的手指在她腦門上戳了一指頭,笑罵道:「少在我跟前弄鬼,皇上那個肚子裏裝不了二兩醬油醋的,早就露出端倪來了,旁人看不出也就罷了,我跟他可是打穿開襠褲的時候就混在一處的,他那點子小心思,能瞞得過我?」

在曹美人「得寵」之前,司馬睿一個月翻了她二十次牌子,有鄭貴妃這種想法倒也不奇怪,故而她也沒當回事兒,隻笑道:「皇上小孩子脾性,一時好,一時孬的,若真把這個當回事兒的話,以後有的是官司要打呢。」

鄭貴妃斜眼覷她,哼哼道:「他是什麼脾性,闔宮上下誰有我清楚?從前那些不過是小孩子玩鬧,誰與他玩的好,他便寵著誰,這回可不一樣,竟讓我瞧出點少年懷春的意思來,顯是動了真心。」

俞馥儀「噗嗤」一聲笑出聲來,見眾人目光看來,忙收斂神色,對鄭貴妃小聲說道:「我也不耐煩同姐姐辯駁,且過一陣子再看,到時只怕不用妹妹我說什麼,姐姐自個就想打自個的嘴。」

「那咱就走著瞧。」鄭貴妃胸有成竹,頗為囂張的說道:「到時我親去長春宮,打你的嘴。」

並非俞馥儀矯情,她承認司馬睿對她有一些真心,不過他的真心實在太多,前有鄭貴妃這個青梅竹馬一塊長大的表妹,後有扶搖直上一舉封妃的麗妃,接著是江湖俠女馮充華,若不是馮充華自個鬧出亂子來,只怕得寵的日子有著呢,誰知道她俞馥儀能笑多久?

不過這些話旁人說也就罷了,鄭貴妃與自個向來井水不犯河水,口口聲聲說司馬睿對自個動了真心,這於她來說有何好處?莫非是藉此向自己拋出橄欖枝,正式吹響搞死搞殘安淑妃的號角?可時機有些不對吧,她這會子正該是努力絆住司馬睿好生個皇子下來的時候,沒有皇子傍身,搞死安淑妃又能如何,也不過是給自個做嫁衣裳罷了,她會有如此好心?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