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淡定為妃》第25章
先帝開創了大周的太平盛世,作為繼任者的司馬睿運道又極好,自打登基一切康泰順遂,年年五穀豐登,就連隔三差五便要咆哮一次的黃河都不曾泛濫過,國庫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豐盈,區區二百萬兩銀子的賑災款根本算不得什麼,偏皇后為了展現自己的賢良淑德,主動表示縮減坤寧宮一半的用度。

兒媳婦如此「深明大義」,當婆婆的怎好心安理得的享福?太后也表示縮減慈寧宮一半的用度。

后宮兩大巨頭都如此了,其他妃嬪焉能不跟隨?

跟隨雖跟隨,但不少妃嬪私底下還是有意見的,譬如腿傷正值恢復期的曹美人,依著古人吃哪補哪的原則,原本每日都要喝一碗大骨湯,如今縮減了一半的用度,又要齋戒沐浴為災民祈福,禦膳房頓頓只有蘿蔔白菜等素菜供應,吃的她頗有些心浮氣躁,拄著拐杖跑到俞馥儀跟前來訴苦,並對王皇后進行了好一番的冷嘲熱諷:「也隻下不了蛋的老母雞,才會玩這些不入流的小手段來駁賢良淑德的虛名,但凡能生個一兒半女的出來,便是日日大魚大肉,又有誰敢說一句不賢?」

腿上吃了虧還不知道吸取教訓,說話竟如此口沒遮攔,俞馥儀訓斥了她一頓,把她攆回綏壽殿去了,不想她竟是個烏鴉嘴,這話撂下沒幾日,王皇后便在中秋宴上暈了過去,召來太醫一診治,竟是懷了身孕。

元後嫡子,在「有嫡立嫡,無嫡立賢」的大周,妥妥的太子,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地位根本不是二皇子、三皇子這種母妃出身尊貴的皇子所能比得了的,更別提生母出身低賤的大皇子了,一時間后宮風雲突變。

因王皇后已然二十九歲,這個年紀在現代多數女人還正享受著單身的自由快樂生活呢,在古代卻已是高齡產婦了,伺候的宮女太監嬤嬤個個心驚膽戰的,恨不得將坤寧宮每個角落都鋪上豆腐,生怕她有個好歹,連帶的王皇后也小心翼翼起來,忙不迭的將手上的活計一推四五六,直接交由鄭貴妃、安淑妃以及俞馥儀三人共同打理,自個兩耳不聞窗外事,隻安心的養胎。

司馬睿的后宮與先帝的比起來,雖算不得多,但繁冗複雜的事兒卻不少,她們三個又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難免忙亂了好一陣,這才漸次上了手,俞馥儀見沒幾日便是俞韞儀與司馬輿成親的日子了,忙召了她跟俞夫人進宮來,提前為她添妝。

*

司馬輿雖是趙王府嫡次孫,又在內務府供職,是個難得的青年才俊,但跟九五至尊的司馬睿一比,到底還是差了些,俞韞儀本對這門親事不滿意,沒少在家發脾氣哭鬧,礙著皇帝金口玉言,俞夫人也無可奈何,但後頭司馬輿來下聘時她隔著屏風偷看了幾眼,見司馬輿生的面如冠玉風流倜儻,頓時被這皮相所迷惑,喜滋滋的繡起嫁衣來。

這會子見了俞馥儀,她張嘴便道:「真是多謝大姐了,竟給我挑了這樣好的一個夫婿。」

自古媒人難當,成婚之後,若過得好,便是小夫妻自個努力的結果,若過不好,那便全是媒人的錯,誰讓媒人介紹了這樣不堪的對象給自個?故而這個媒人的名頭,俞馥儀是不敢當的,忙否認道:「原是先前妹妹與母親進宮時被皇上無意中瞧見了,便到長春宮來問詢,偏聽風這蹄子多嘴,將妹妹年滿十七尚未婚配的事兒給說了出來,皇上惦記著父親的好,不肯讓他在地下憂心難安,便將這事攬到了身上,親自出手挑了個模樣人品都出眾的宗室子弟出來,並禦筆題寫聖旨賜婚……這樣大的功勞,我可不敢擔,妹妹要謝便謝皇上吧。」

「聖旨下來第二日便入宮謝恩過啦。」俞韞儀轉了個方向,突地向聽風福了個身,笑嘻嘻道:「多謝聽風姐姐想著我,我這裏給你道謝了。」

背了「黑鍋」的聽風忙不迭的去攙扶,嘴裏道:「二姑娘莫折煞奴婢了,奴婢哪裏當得起。」

俞韞儀就著聽風的手站起身,坐到了緊挨炕床的一張太師椅上,眼珠子骨碌碌的在俞馥儀身上打量了一圈,最後定格在她脖頸間那根由十二色寶石雕琢鑲嵌而成的項鏈上,訝然道:「大姐不是最厭惡這些花花綠綠的玩意兒麽,怎地這會子竟戴了這樣一條項鏈?」

俞夫人聞言,順著俞韞儀的目光看過去,頓時一拍手,喜道:「這項鏈好,瞧著就喜氣,又是娘娘戴過的,若賞給二丫頭當嫁妝,光這份體面就能叫趙王府對她另眼相看。」

先太傅的閨女,德妃的妹妹,又是皇上下旨賜的婚,只要她自個別犯渾,趙王府都會對她另眼相看的,跟嫁妝又有何關係?眼皮子能別這麼淺麽?俞馥儀心裏腹誹,面上卻笑道:「大哥送了幾條來,我自個帶了一條,餘下的也沒發送人,都替妹妹留著呢。」說完沖聽風一挑眉:「去,把給二姑娘的東西取來。」

「你大哥送的?」俞夫人捕捉到了關鍵字眼,登時拔高了聲音:「這花樣做工瞧著像是海外的樣式,比海商潘家鋪子裏賣的都要精緻,他哪裏能弄得來這些個,莫非他跑到海外去了不成?」

俞馥儀點頭,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說道:「正是呢,大哥不光跑到海外去了,還娶了個洋妞當媳婦,寫信回來時我這個洋大嫂已經懷了身孕,也不知這會子落草沒有。」

「這個不孝子,真是氣煞……」話未說完,俞夫人身子一軟,竟是氣暈了過去,唬了俞馥儀一跳,忙不迭的喊穀雨:「穀雨,快……」

穀雨有過處理宋才人的經驗,不慌不忙的上前,對著俞夫人的人中就狠掐起來,沒一會俞夫人就醒轉了過來,有氣無力的罵道:「這個不孝子……」

俞馥儀幫著穀雨跟俞韞儀將俞夫人攙扶到炕床上,讓她歪在靠背上,自個坐到炕床另一側的半舊青色素錦條褥上,漫不經心的勸道:「先前大哥一年到頭在外頭東遊西逛,根本指望不上他娶婦生子,眼瞅著咱們俞家嫡枝就要絕後,這會子他主動擔起了開枝散葉的責任,媳婦雖是個洋妞,但卻是公爵的閨女,也算得上名門貴女了,總好過什麼都沒有吧?母親您說是不是?」

俞夫人嚶嚶嚶的哭了半晌,這才抽抽搭搭的附和道:「沒魚,蝦也好啊,只希望他有了妻小便能安生下來,別再成日裏遊山逛水不著家了。」

俞韞儀對自個兄長娶洋妞的事兒倒沒怎麼上心,隻關心俞馥儀分了多少洋貨給自個,見聽風吃力的抱著一個半大箱子走過來,她連忙蹦跳起來,上前將箱子搶過來,兩眼冒光的去掀盒蓋。

俞夫人見狀,頭也不暈了,眼也不花了,腿也不軟了,麻利的從炕床上走下來,湊到俞韞儀身邊去看,見裏邊裝著幾匹花樣新奇的洋緞、幾條彩色寶石項鏈、幾串瑪瑙數珠兒、幾枚珊瑚扳指,幾把羽毛扇以及幾盒香料,樂得滿臉開花,喜滋滋道:「有這些個東西,我兒嫁妝可算齊備了,為娘我也能在親朋好友跟前揚眉吐氣了。」

這話說的,連穀雨都忍不住要翻白眼了,沒等俞馥儀親自開口攆人,她便善解人意的說道:「娘娘,該去永壽宮,與貴妃、淑妃兩位娘娘商議選秀的事兒了,遲了可不好。」

俞夫人只是腦袋笨,但不是癡傻,要擱往前,聽到這種送客的話音,便會識趣的帶俞韞儀告退了,這會子不但沒告退,反倒還湊上來,擠眉弄眼的說道:「聽說如今皇后娘娘身懷有孕並不理事,選秀的事兒由你跟另兩位娘娘全權負責?」

不等俞馥儀開口,她又自顧的說道:「你舅公家的令禾表妹這次也參選,既然娘娘管著這事兒,好歹給她行個方便,將她選進來,再給她安排個好位份,將來也能給你添點助力不是?」

俞馥儀在腦袋裏搜尋了一番前主的記憶,皺眉道:「舅公?他家歷來都是純臣做派,每每選秀,家中女子都會報病,怎地今年倒想起選秀來了?」

俞夫人尷尬的笑道:「不是你沈舅公,是你王舅公……」

給她幾分臉面,她竟然得寸進尺起來,俞馥儀一巴掌拍在炕桌上,厲聲道:「母親糊塗了不成,我外祖母沈家嫡長女出身,她弟弟才是我正經的舅公,這會子哪裏跑出個外三路的王舅公來?」

俞夫人不悅道:「娘娘身居高位,可也不能眼裏沒個人兒,王氏雖是繼室,但名義也是我的繼母你的繼外祖母,她的兄弟自然也就是你的舅公,哪裏就外三路了?」

俞馥儀簡直被氣笑了,正是拜王氏這個繼母所賜,俞夫人好好的名門嫡女,竟被養成眼皮子淺沒主見動不動就嚶嚶嚶的小白花德性,說親時門當戶對的人家紛紛退避三舍,唯恐被沾惹上,上門來求娶的都是些不成器的破落戶,外祖父生怕她砸在手裏壞了家族的名聲,仗著舅舅的身份硬將她塞給了外甥俞敏遠,有俞太夫人這個頗有些威嚴的小姑子在,王氏不敢興風作浪到俞家來,這會子沒了顧忌,果然妖風四起了。

聽風插嘴道:「太太別怪奴婢多嘴,委實是娘娘做不得主,說是三妃共掌鳳印,但貴妃娘娘跟淑妃娘娘是潛邸時就到皇上身邊伺候的老人,親出的大公主跟二皇子又最受皇上喜愛,咱們娘娘雖也育有一個皇子,但無論資歷還是恩寵,都跟另兩位沒得比,現今打理后宮日常事務,都是那兩位娘娘打頭,咱們娘娘不過附和幾句,選秀的事兒上也不外乎如此。王姑娘若真是個出眾的,憑自個本事也能中選,若娘娘突兀的跳出來幫忙,戳了那兩位的眼,那兩位橫加阻攔,反倒壞了王姑娘的事兒呢。」

俞夫人細細一思量,覺得聽風說的有道理,便點頭道:「這倒也是,那便不要你幫忙了,但若是你表妹果真中選,入宮後你可要多關照她一些。」

聽風見俞馥儀臉色不好看,生怕她說出不好聽的來,捅了馬蜂窩,忙笑道:「瞧太太說的,都是一家子骨肉,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娘娘豈會不關照表姑娘?」

俞夫人這才滿意了,帶著更加滿意的俞韞儀告退。

聽風送人回來,見俞馥儀臉色仍未緩和,便勸道:「娘娘何必跟她們計較,橫豎她們也隻小打小鬧,或是佔點小便宜,或是嘴巴上說幾句難聽的,捅不出大簍子來,隻睜一隻閉一隻眼便是了。」

「她們捅不出大簍子,那些外三路的瓜蔓子親戚就不好說了,惹出了禍事來,罪名還不得算在我跟三皇子頭上?」俞馥儀嘆了口氣,隨即堅決道:「沒個鎮山太歲果真不行,大哥這次回來就別想再走了,非得勸他考個功名謀個官職才行。」

聽風附和的點了點頭:「娘娘說的是呢,別看大爺成日裏嬉皮笑臉的,但誰不知道他是個心狠手辣的主兒?只要他在家,便是不考功名不謀官職,也沒人敢動彈一下的。」

俞馥儀聽了,失笑道:「你這是誇他呢還是罵他呢?」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