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鑒定師》第1106章 元代玉器
陳逸笑了笑,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的鬥彩之名,在清中期才出現,之前的人大多將鬥彩稱之為五彩。

而在成化年間,官窯燒製的瓷器數量遠遠不及宣德朝,只不過品種繁多,色彩繽紛,堪稱明代瓷器的鼎盛時期。

成化鬥彩瓷器,更是擁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當然,任何新事物的出現,勢必要遭受質疑,甚至抨擊和誹謗。

在明朝初期,彩瓷剛出現不久,其藝術價值未獲好評,因為人們已經習慣並接受宋代各名窯素雅的瓷器種類和風格,同樣清新的青花瓷也很快被接受。

彩瓷則是經歷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明代中晚期,人們對其的認識才有所改觀,頗有一種「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味道。

而燒製精緻的成化彩瓷到了萬曆年間獲得了很高的好評,甚至超過了宣德瓷器,到了這個朝代,成化鬥彩的數量已然非常稀少了,官窯精品瓷器,流入民間的少之又少。

同樣,在古代並沒有博物館之類的東西,一些收藏家又敝帚自珍,寶物輕易不示人,這樣使得見過真正成化鬥彩雞缸杯的人,少之又少。

由於成化瓷器的巨大成就,也使得後世競相仿製,明朝萬曆年間,就有仿品出現。

對於雞缸杯的鑒定,是一件非常複雜而困難的事情,鑒別成化鬥彩的唯一標準,就是要看真品實物,通過對比。觀察。研究。才能有所領悟,否則,只是知道明成化鬥彩的一些特徵,根本無法準確的判斷。

在現代的話,有著許多收藏鑒定家寫出來的書籍或者是評論,上面都是有著成化鬥彩的鑒定要點以及主要特徵。

只是在消息閉塞的古代,一部分收藏家,根本不會詳細的將自己琢磨出來的要點說出來。就算說了,也只有一個圈子的人才能知道,而無法廣泛傳播,所以,大部分人,對於成化鬥彩,都只是有一個基本的表面認識罷了。

所以,哪怕有一件真正的成化鬥彩雞缸杯放在他們面前,他們都有可能認不出來,都有可能不敢去認。

「精仿的雞缸杯也算不錯。收藏下去,也是有很高的價值。這兩件雞缸杯,還有這件玉器,我要了,掌櫃的,給個實在價吧。」陳逸笑了笑,將兩件雞缸杯拿在了手中,然後又拿了一件玉器。

根據他的鑒定,這兩件雞缸杯,完完全全是屬於成化年間的官窯精品,而且還是一對,其價值在現代,簡直是無法估算。

在現代成化鬥彩雞缸杯可以說是備受關注,只不過拿上拍賣會的,基本上都是後世的仿品,成化本朝的少之又少。

只要是確定為成化本朝的鬥彩雞缸杯,每一件的價值,都絕不會少於五千萬人民幣。

現在拍賣價格最高的雞缸杯,是玫茵堂珍藏的成化官窯精品雞缸杯,在拍賣會上,達到了二億八千多萬港元,刷新了華夏瓷器的世界拍賣記錄。

而玫茵堂,是兩個外國收藏家,在一名華夏知名古董商以及另外一名外國人的協助下,經五十年成就起來的,在業界以收藏高等級藝術品而著稱,特別是華夏瓷器,都是各年代的精品。

收藏囊括了從新石器到歷朝瓷器的最上乘珍品,被認為是西方私人手中最好的華夏瓷器收藏。

在之前鑒定到這兩個雞缸杯時,陳逸內心就充滿了激動,雞缸杯,哪怕他的鑒定能力天下無雙,可是想要淘到這雞缸杯,也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在拍賣會上更是需要碰運氣,從拍賣行業興起到現在,成化本朝的雞缸杯登上拍賣會的瓷數,屈指可數。

現在能夠得到一對,這對於一個收藏家來說,是一件讓人無比激動的事情。

看到陳逸挑選了三件東西,掌櫃的面上露出了笑容,這些古董,他也正在尋找買家呢,「兩件雞缸杯,一共六十兩,這玉器,二十兩。」

「雞缸杯六十兩,掌櫃的,你這是坑人吧,這是萬曆本朝的雞缸杯,可不是成化年間的,這玉器也一樣,二十兩,我還不如用二十兩自己買下一塊好玉,雕出來一件呢。」聽到價格,陳逸毫不猶豫的說道。

隨後,他也說出了自己的底價,「兩件雞缸杯二十兩,玉器五兩。」

掌櫃搖了搖頭,「不行,三件東西,最少七十兩……。」

陳逸也是繼續討價還價,最後三件東西以五十兩成交,在掌櫃包好三件東西後,他也是從自己的衣服裡,從還沒有暖熱的銀票中,抽出了五十兩,交給了掌櫃。

之後,陳逸與掌櫃告辭,「陳公子,記住找到住處之後,派個人告知於我。」在與陳逸在門口告別時,掌櫃的也不忘叮囑。

「放心吧,掌櫃的,我等你的好消息。」陳逸笑著點了點頭,然後向著站在門口等待他的年輕人而去,「這位仁兄,讓你久等了,我們走吧。」

這年輕人連忙向著陳逸拱了拱手,「恩人,這是小可應該做的。」隨後,他與陳逸一塊,向著一個方向而去。

看著陳逸和這年輕人遠去的身影,站在門口的當鋪掌櫃,面上露出了感慨之色,他實在摸不清這陳逸的底細,現在他的腦子還是一片混亂。

按照豪門世家的風格,根本不會對一個寒門子弟有任何的好感,更不會這樣毫無架子的去幫助。

忽然,他想到了自己要去對筆跡,連忙衝進了店鋪之中,如果這契約上的筆跡,與書法落款一模一樣的話,那麼他遇到的這一個年輕人,真的就是人中之龍了。

「恩人,我們現在去往何處。」在路上,這位年輕人向著陳逸拱手問道。

「先去你家看看吧。」陳逸笑著說道,他擁有頂級修復術在身,還需要去找什麼大夫。

就算是這個時代水平最高的李時珍,都沒有他的頂級修復術厲害,說起來李時珍也是生活在嘉靖和萬曆年間,再過幾年,他的驚世巨作《本草綱目》就要真正的完成了。

現在是萬曆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585年,李時珍出生於1518年,算起來如今也有六十七歲了,陳逸覺得,什麼時候有空了,和這位老爺子聊聊也不錯。

縱觀華夏古代,有著數不勝數的名人異士,很多都是讓人神往,現在他到了明代,有了一個能夠與這些人接觸的機會,他怎麼能夠放過。

哪怕多浪費一點鑒定點,也要跟這些人接觸接觸,才不枉來到陸子岡副本世界一趟。

「好,請恩人隨我來。」聽到陳逸的話語,這年輕人點了點頭,客氣的說道。

陳逸擺手一下,「俗話說大恩不言謝,更何況,我還沒有施恩於你,我名叫陳逸,以後你就喊我的名字吧,還不知道你的名字。」

「恩人,陳兄,我叫李文生。」本來想繼續喊陳逸恩人,可是看到陳逸的目光緊緊的望著自己,他不得不改了稱呼,並且將自己的名字說了出來。

「這才對嘛,看你年齡比我小,以後我就叫你文生了。」陳逸笑著點了點頭,通過鑒定,他也是知道了李文生的性格,堅韌不拔,十分的善良,否則,他也不會對其如此的客氣。

很快,在李文生的帶領下,他來到一個衚衕裡,在這一個衚衕裡,所存在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有些破舊,看起來應該是窮苦民眾的聚集地。

終於,他們在一處破舊不堪的房子前停住了腳步,從房子的外表來看,牆壁上有著一些裂紋,完完全全就是土房,沒有一點磚石,而上面則是用茅草蓋的頂子。

「陳兄,寒舍甚是簡陋,讓你見笑了。」李文生拱了拱手,嘆了口氣說道。

「哈哈,文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你定有飛黃騰達之日。」陳逸大笑著說道,直接踏入了院子之中。

在路上,與李文生的交談中,他也是知道了李文生現在是秀才身份,距離真正的飛黃騰達,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

古代,寒門弟子想要獲得成功,除了參加科舉,別無其他的道路。

只不過,哪怕李文生身為秀才,也不會給他帶來半點錢財,相反,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要更多的花費。

看到陳逸毫不嫌棄的踏入家中,李文生面上露出了一抹敬意,隨在陳逸身後,進入了院子。

在他的引導下,陳逸來到了房間的裏屋之中,這屋子光線有些昏暗,一個老婦人正躺在床上,時不時可以聽到一些劇烈的咳嗽聲。

「是文生嗎,文生回來了嗎。」聽到房間裡傳來聲音,這老婦人掙扎的睜開了眼睛,然後發出微弱的聲音問道。

李文生連忙走了上前,緊緊的握住了老婦人的手,「娘,是我,我回來了,我換了點錢,馬上就可以給您找大夫。」

「文生,不要為娘再費錢了,娘死後,隨便找個地方埋了,家裏的錢還是留給你讀書吧,娘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讓你過上一天好日子。」老婦人搖了搖頭,聲音微弱的說道。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