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美人歸》334.託孤
?紀家。

紀言和永安郡主的婚禮就在明日,紀家雖然是張燈結綵的,卻少了一份喜氣,因為紀言和永安郡主的婚禮,是擱在武林園操辦。

紀母又一次試穿起了明天的衣裳,是一套暗紅色綉雲肩圓領長袍內襯立豎領長襖配繡花馬面裙,手摸摸裙面,這身衣裙富態是有了,就是少了一份貴氣。紀父習慣性的揣手,道:「老婆子,你要是想穿誥命服,就穿唄。」

才兩個月前,紀言給紀母請封了孺人,按理,明天的場合穿上孺人的誥命服是極好的,但是紀家從紀言開始才興起,紀父身上是沒有品級的服飾可以穿戴,這樣兩口子站在一起就不大登對,所以紀母雖然想在兒子兒媳拜高堂的時候穿著孺人的誥命服,也還是道:「算嘍,我都聽兒子的,兒子說過了,這一身也挺好。」

紀父好脾氣的勾勾頭。

這時,紀言過來省安,紀父紀母一見了兒子,就笑得合不攏嘴。

紀言奉上永安郡主的嫁妝單子。紀父紀母不大識字,只看著單子厚厚一疊,完全打開足有五尺長,紀母還是相當淳樸的,笑眯眯的道:「怎地這麼多嫁妝,這也太多了。」

是太多了,比紀言預計過的還多了三成。不過這話紀言就不說了,只是笑道:「嫁妝多了還不好嗎?可見的郡主得了皇室諸位長輩的疼愛了。」

「是這個理。」紀母說起女兒的嫁妝就感慨,道:「咱們也不是貪婪的人,只是這嫁妝,代表的是娘家人的重視。就說咱們縣裏最大的財主馬太爺,他都是最大的財主了,也捨不得給女兒辦嫁妝,就把唯一的女兒,七八歲就給了另外一家大戶做童養媳,那倒是省事,一……」

紀父打斷了紀母的喋喋不休,道:「兒子大喜日子,你提起那等獨孤人幹啥子。」

紀母立刻就收聲,呸了一下,再道:「我是歡喜過了頭,我是修了多少輩子的福氣,養了一位進士老爺,又要迎進來一位郡主娘娘。」

「娘。」紀言對老父老母兩鬢的白髮,包涵了孺慕之情,道:「兒子再有出息,也是你們的兒子。郡主再是尊貴,也是你們的兒媳。」

「知道你孝順。」紀父捋捋花白的鬍鬚,說道:「只是咱們家到底是底子薄弱了些。郡主在王府裡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到了我們家裏,我們又能拿什麼養著她。所以王爺和王妃牽掛著她,一眾長輩都憐愛著她,才備這麼厚厚一份陪嫁,不使她到了咱們家來受了委屈。咱們呢,也要自足惜福,往後過日子,多敬著一些,也是沒錯的。」

紀母附和道:「就是老頭子說的這個意思。」

紀言早已經站起來,恭恭敬敬的聽了。

紀母看著芝蘭玉樹的兒子,遺憾的說道:「兒子大婚的日子,咱們也不能請馮掌櫃來喝杯喜酒。」

馮掌櫃是一家香鋪子的掌櫃,是當初請紀言去做帳房的掌櫃。因為李夫人要求過,要隱藏這一份恩德,所以這些年紀父紀母也不知道李夫人的存在,一直以為是馮掌櫃資助了紀言讀書,才有這麼一說,而『馮掌櫃』三個字聽入紀言的耳朵,就自動的轉化成了李夫人的音容笑貌。

紀言本人也理智的不想陷入這種無望的情感糾葛中,就轉而道:「爹,娘,今日早些歇息,明天一早,兒先送你們去武林園。」

說起武林園那種平民百姓不能入內的地兒,紀母就有一些些緊張,握住紀父的手道:「老頭子,明天的場面,你可得提醒我,莫要給兒子丟了臉。」

紀父也沒有見過明天那麼大的場面,卻也硬氣的道:「你怵啥,白在天子腳下待了三年。」

紀言溫和的笑道:「真正的貴人,他越是尊貴,待人接物,就越是內斂。所以明天爹娘都把心放寬嘍,明天要遇見的人,都是真正的貴人,氣自馥芬,待你們只會是和和氣氣的,周全了場面。」

從紀言中舉人開始,他就有意教導父母一些禮儀規矩,後來中了進士就馬上把父母接到京城來,在仕宦之地住著,眼界高了,心胸自然開闊了些,而且紀言常給父母說一些剛直不阿的事跡,有一個進士兒子撐腰,父母也能剛直不阿起來,所以紀父紀母不是那等上不得枱面的人,互相鼓鼓勁,對明天也是很期待的。

明天轉瞬即至,武林園中賓客湧動。

有一桌坐在最角落的四位賓客,有一位修養還沒到家的,就碎語了幾句。

「怎地挑來挑去,挑了這個紀言,農家子的出身。武康伯府陳家,登州衛指揮的郭家,不比這個紀家更有體面。」

另外三家相互看了看。

嘴碎也不看時機,早已經塵埃落定了,好不好。

嘴碎也不看場合,都在喝喜酒了,吃人嘴軟,懂不懂。

紀言紀大人,上一屆最年輕的進士,這就是人中俊傑中的俊傑。三千人應考,點中一百八十八位進士,紀言只有十八歲就中了二甲十四名,先考中庶吉士,後授予翰林院編修,前途不可限量,這是一根有可能入內閣的苗子,知道不知道。

當然,紀言入內閣之路漫漫,仕途順遂也是二三十年,甚至是三四十年之後的機緣了。

然沒有一位閣老夫人是吃現成的。

何況女子出嫁本來就是第二次投胎,永安郡主才投了胎,好與不好的,端看丈夫日後的前程,你這般唱衰的模樣為那般?

三家夫人彼此打了一通眉眼官司,都懶得理這個嘴碎的人。三家夫人的想法在情在理,不過人心不可預測,今天過後,三家夫人都會在心裏默默的嘀咕一個字,衰,永安郡主真是……衰!

在新郎去接花轎的空隙,方佩儀和李斐兩人,遠遠避開了一眾人,走到了一株硃砂桂樹下,方佩儀撐著樹榦,先來一頓猛咳。

李斐輕拍著方佩儀的後心,低首說道:「六嫂,不是我說你,你這幾年耗得有點兒快,叫我看得心驚!」

「我是不如弟妹豁達。」方佩儀以手捂住唇道:「昔日在閨閣,母后就說過我這心性,說我擔不住大事,將來找個遠離朝政風雲的人家,風花雪月的過一世,也就是了。是我沒聽這話,心裏早早的存住了六爺,後來嫁了他,果然是成天的擔驚受怕。」

驚什麼?怕什麼?

李斐扇了扇鴉羽般的眼睫,心裏也清楚的很,驚登高跌重,怕勝王敗寇,李斐何嘗不是這樣又驚又怕的。

方佩儀咽了咽紅腫的嗓子,道:「上一次,見了五哥那孩子,小小的身子依然滾圓滾圓的,我也甚是喜歡,小孩子就是這點最好,年幼而無知,不像我如今,這麼的敬畏生老病死。」

「六嫂才二十齣頭,也得忌諱著些,別說什麼病啊死呀的。」李斐勉強笑著道。

方佩儀捧著心口,道:「我自從生下淜兒,就大傷了元氣,大夫一直說精心調養著調養著就會迴轉,這都調養了大半年,我隻覺得,我這身子日益沉重,怕是不能再好了。」

李斐握住了方佩儀指尖冰涼的手,低低道:「你就是性子急,母妃生太和,也是遭了大罪的,這三年緩緩的,也養過來了。」

方佩儀搖了搖頭,露出一個虛弱的笑容道:「我,並不畏死。生淜兒那會兒,我難產,六爺都在外面吼,吼著說要保我。是我,沒有孩子活不下去;是我,受不住再失去一個孩子的痛苦;是我,拚死拚活的生下了我的淜兒。如今淜兒健健康康的,以慰我平生。」

李斐聽得心像針扎一樣,如鯁在候道:「六嫂說這話是要嚇我啊,嚇得我都不敢生孩子了。」

「你的福氣,還在後頭。」方佩儀可能是因為日益衰敗的身體,人也變得悲觀了一些,道:「我的精神是日益不濟了,也不管他們爺們兒外頭的事,我想,不管他們如何爭得死去活來的,我們要好好的,是也不是?」

李斐連連點著頭,道:「我知道,我們就是壓後腳的人。」

方佩儀用力的回握住了李斐的手,雙眸滿含冀望的道:「那麼弟妹,可能應我,將來無論大局如何,你會儘力,保全我的淜兒?」

你的淜兒?你的淜兒?李斐面對這份慈母之情,說不出話來,你焉知淜兒,是不是你兒!

方佩儀隻當李斐在考慮,愈加渴盼的看著李斐道:「你我身後都是有所牽掛的人,你如今應了我,我活著一日,也當為你儘力。」

李斐含淚看著這麼一個被虛偽的情誼包裹的,無怨無悔的女人,嘴上堵得一個字都說不出來,只能哽咽著,嗯了一嗯。

彼時,還是鑼鼓喧天,喜氣洋洋,紀言接了花轎入武林園,手牽著紅線,和嬌小的永安郡主並列,在禮官的高唱下,拜了天地,拜了高堂。

第三拜,夫妻交拜。

紀言身穿了大紅色吉服,他的臉上也應景的掛著新郎的喜色,但是他的心中並沒有漣漪。他因為心中沒有漣漪而對娶了永安郡主心懷愧疚,所以打亂了原本商量好雙方同時下拜的節奏,率先對永安郡主低下了頭。

這番烏龍引得諸位賓客鬨笑了一回。

因為有這種說法,婚禮上先拜下的新郎,很容易懼內。

一方鴛鴦喜帕的紅蓋頭之下,永安郡主甜甜蜜蜜的回拜了過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