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美人歸》58.命運已改
?諸位王爺久在封地,本和宣國公府沒有交集,蔡氏沒看好襄王,她手下的僕婦自然對襄王知之甚少,不過朱妙華賞得多,謝忠媳婦看著銀子,還是去費心打聽了一二,來和朱妙華說,襄王殿下還沒有從昆明啟程,想是因為什麼事,耽誤了行程,至於什麼事,現在還打聽不出。

日行六百裡,日行八百裡,那是傳戰報的速度,襄王殿下延期還朝那種事,就是飛騎日行四百裡的規格,那也已經是比較快的傳訊速度了,小道消息傳過來還要更慢一點,至於官方的消息,那是官方想告訴你什麼,才會漏出來一點什麼。

皇上可沒有閑心,把自己兒子在那邊為個女人爭風吃醋以致傷了臂膀的事傳出來。

今生,和前世不一樣了!

重生以來,朱妙華就是一直飄在天上俯瞰眾生的感覺,因為這今生,和她的前世一模一樣,只要她小心翼翼的沿著前世的軌跡走,提前掃清前方的障礙,她就會無往不利,可是此生最關鍵的人,和前世不一樣了!

前世襄王可是在四月上旬進京的,朱妙華對這件事記憶猶新,倒不是她特意記得那麼清楚,而是襄王恰好在佛誕日進京,同一天內宮正式傳出消息來,襄王的生母柔妃娘娘有娠,這件事情倒是挺轟動的,先有寧妃誕下公主,又有柔妃懷孕,皇上已經老邁,宮中嬪妃卻肚皮爭氣,接二連三的有了好消息,能讓女子懷孕,說明皇上龍精虎猛啊,皇上也是龍心大悅,柔妃一時成為內宮之中第一寵妃。

那時蔡氏許氏還合計過柔妃襄王母子的風頭,合計了一回覺得還是德妃景王這一系有潛龍之勢,前世朱妙華有什麼見識,被蔡氏一通瞎琢磨,唬得一愣一愣,也覺得柔妃襄王那一系,就是多加一個皇子或公主,景王的前程也在襄王之上。

朱妙華反覆琢磨前世之事,為什麼不一樣?到底是哪裏被改動了,為什麼襄王不能在四月初八入京?昆明住著一個李斐,朱妙華每每想起這個人,想到她和襄王就在一個府城裏,心裏突突的直跳。

再探!

朱妙華一邊著人再去打探,一邊想去父親那頭試探一下,父親是天子近臣,他知道的絕對比僕從能打聽到的事情多。

不過朱欽多半忙著軍務不著家,三四日之後,朱欽從西山大營回來,換過衣裳就去面君,朱妙華貓爪撓心的撓了半日,朱欽才從宮裏出來,然後一個人歇在書房。

朱妙華命廚房燉著一盅老鴨肚片湯,藉著給父親送湯的由頭,人來到書房門外。

書房門外,朱欽的長隨季松把門守得嚴嚴實實,規矩到刻板,道:「大姑娘,老爺吩咐了,今天不見人,大姑娘請回。」

朱妙華還沒有說話,她的丫鬟凝碧提著一個剔紅食盒抬了抬,道:「我們姑娘要孝敬父親,你好歹要通報一聲啊。」

季松長得高高大大,比矮小的凝碧高出兩個頭,他垂下眉向著朱妙華的方向道:「大姑娘,老爺既然不見人,就是不想被打擾,大姑娘若是有事,就說出事情來,或是寫一張箋子來,小的也好進去通報。」

書房送湯,這不是姨娘們用壞了的爭寵戲碼,季松攔下來的有十回了,這一招在朱欽身上是不見效的,朱欽一個人獨自在書房的時候,必定是思慮著大事,這個時候最煩女人,這是招寵,是招厭呢。當然姨娘們玩壞這一招之後,又改進過了,指使了兒女常用這一招來提醒朱欽的注意,畢竟朱欽貴人事忙,兒子女兒多了,每個孩子也分不到他多少精力,在那種情況下,每個孩子也是要爭一爭父親的關注,但是朱妙華是國公爺的嫡出女兒,又不是姨娘們生的那幾位姑娘少爺,

季松面上不顯,心裏覺得大姑娘失了嫡女風範,畢竟他都已經杵在這裏了,憑是再重的孝敬之心,也得分個時候獻上來,現在國公爺可沒有興緻喝女兒吩咐廚娘熬的一碗湯。這種時候有話說話,有事說事,才是乾脆爽快,能讓國公爺聽得進去。他要是隻過去傳那麼一句話,大姑娘送湯來了,他會被國公爺打出來的。

不過有些人喜歡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有些人不自覺的就把簡單的事情弄複雜了,朱妙華就是後一類人,她顧著偽裝自己,又心裏懷著事情變化之後,那種不可對人言的恐懼,有口難言,事不可對人言,形式做派自然失去了光明磊落,也就這樣毛毛躁躁的過來了,而且她還沒有自覺自己做的事落了下乘,溫溫而笑,道了一句無要事,就折返了回來。

總之她來過了,朱欽有了空總會來見她,有些話還是在她的地盤上講,她能講得從容自在。

果然第二天一早,朱欽特意去了女兒的院中。

「前天廚房燉了老鴨湯,老太太,二妹二弟都喝了一碗,老太太還在席間提了一句,說父親是愛喝鴨湯的,女兒昨天想著這句話,倒是忘了父親的安歇要緊。」朱妙華親手給朱欽捧茶,乖乖的說道。

曾幾何時,朱妙華這個女兒倒是時時把父親掛在嘴上,滿含濡慕之情,雖然沒喝到老鴨湯,雖然這裏頭不乏孩子們的小心機,朱欽現在空了出來,倒是很受用女兒這樣在她面前搏關注,逐也從一碗湯上說開,問女兒在家的日常。

立夏已過,朱妙華揉著帕子,說說這一季新裁的衣裳,這一季新打的首飾,這一季朱妙華這邊不按府中的分例走,蔡氏許氏拿出了不少私房錢,給朱妙華裁衣裳打首飾,而且各家宴請,必是帶著朱妙華出門,把朱妙華打扮得華光璀璨,恨不得艷壓群芳,正值皇上為眾兒子選妃之際,朱妙華這樣的出頭,其意昭然若揭。

這一些,都是按著前世的軌跡走的。

朱欽上回就這件事情已經勸過蔡氏,蔡氏依然我行我素,聽不進兒子的勸誡,這一次朱欽本在想,是不是該禁足了蔡氏,雖然蔡氏是母親,但是他是宣國公,是一家之主,是朱家的掌舵人,他不僅僅是一個兒子,他沒那麼愚孝,是該控制她母親繼續犯蠢了。

昨天皇上招他說的話,讓朱欽下定了決定,他準備圈禁了蔡氏,女兒這裏,朱欽也願意解釋一二,道:「你有孝敬你祖母的心,這很好,不過現在你的祖母和你的父親意見向左,你該知道,你更應該聽誰的話,從今以後那些赴宴的事,你不必去了。景王妃,以你的秉性和景王的心性,你們不合適!」

這段話都和前世說得一模一樣,朱妙華記得,她聽到父親說到這裏就大哭大鬧了起來,現在她是懂事的好女兒,自然不會再哭鬧了,只是垂下頭來,恭敬的聽父親說話。

女兒那樣的乖巧,朱欽不自覺就把話多說了一些,道:「皇子的婚事,從來不是後宅的幾個婦人上竄下跳就能撥動的,你祖母……有些話難聽我也不能和你細說,我能告訴你的,就是景王已經進京七八日,他若真是有心和宣國公府聯姻,總會有一點結交的意思出來,現在沒有意思出來,你們娘兒幾個,也可以死心了。」

從後世而來,朱妙華把這段話理解的更加透徹。

她的祖母蔡氏,不過是把她當一個爭名逐利的工具,景王的前景未必有她說得那麼明朗,那也不妨礙她投出去一個孫女,去攀一攀皇家這棵大樹,所以這一世她數次挑撥和暗示蔡氏,去解決掉李斐那個禍患,也算是互相利用了。至於景王,朱妙華知道,他是想求娶承恩侯家的姑娘呢。

朱妙華臉含羞澀,試探著道:「諸位久在封地的王爺們,不是還有襄王沒有進京?」

朱欽微震,朱妙華沒有看出父親的異樣,繼續道:「常聽祖母評述幾位皇子,祖母那邊我不好駁回,只是我私心裏,覺得襄王殿下更好一些,據說襄王殿下儀錶堂堂,文採風流,而且襄王殿下年十八,是沒有娶過妻室的,這一點來說,就比景王殿下優勝許多。」

朱欽緊緊皺了眉,朱妙華謹慎小心,道:「父親……」

「襄王與你,也是沒有可能的。」

一月之前,朱妙華還和朱欽疑慮過,襄王殿下從來沒有和女人傳出過風流韻事,現在馬上就要傳出來一件,那些小道消息即將擴散出來,現在不過是要朝大家面子都過得去的方向引導,昨晚皇上傳朱欽見駕,就是說這個事情。

早晚要傳出來,朱欽為了儘早打消朱妙華的念頭,就順勢說道:「襄王殿下現在還在昆明,他在圓通寺山門外看見了你的姐姐,這見了一回兩回的,倒是和皇上說,要娶她做王妃,先不說皇上準不準,你和她是同父姐妹,襄王殿下既然先對你的姐姐動了情誼,你這邊就沒有可能了。」

本朝還沒有哪一家,一家兩姐妹同為皇子正妃,李斐和朱妙華,註定只能進一人。

這是一個僕婦都有的見識,消息一旦傳開,朱妙華此生註定不會成為皇家兒媳,襄王也好,景王也好,她都撈不著。

就算皇上最後不準李斐當襄王妃,姐姐不行,就把妹妹塞過去?

沒有這樣的道理!

這一世,命運已改,朱妙華註定和趙彥恆無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