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萌妃養成記》498.第498章 節操丟掉丟掉
朱媛媛聽說方大同在五河鎮,也很高興,囔囔著要見一見方大同。

李澈道:「我和他約了明日下午見,若是與那三王爺談得來,晚上就一起吃個飯。」

「又提吃的。」朱媛媛幽怨地看著李澈。

李澈下意識的捂住嘴,猛搖頭。

吃這個字,在媛媛面前是禁忌。

李澈很擔心,媛媛這樣什麼都吃不下,這孩子生出來會不會瘦的跟猴一樣。

是不是上輩子吃太撐了的緣故?

每天早晚,是大臣們來做思想工作的時間。

今天派這個,明天派哪個,輪著來。

朱媛媛在裏間懶懶地躺著,李澈坐在外間悠閑的喝著水。

嗯,沒錯,現在只要踏進這個屋子,就不能吃任何有味道的東西,茶都不行,只能喝水。

孕婦最大,李澈沒有任何怨言,媛媛能允許他呆在她身邊,沒一腳把他踢開就該燒高香了。

要知道,藍香兒如今連廚房都不敢進去,就怕沾了廚房裏的味兒,媛媛的鼻子比狗還靈。

禮部的侍郎魏大人,站在名堂中,躬著背,在那懇切的請求。

「太子妃,我等也是被那謠言所蒙蔽,故而對太子妃有了誤會,如今誤會都已澄清,我等慚愧不已,太子妃還是回宮吧!您就算不為了您自己,為了您肚子裏的孩子也該回去,不能讓孩子一出生就沒爹或是沒娘……」

魏大人也是硬著頭皮,來之前,皇上可是說了……人是你們自己逼走的,現在就由你們自己去請回來,請不回來,你們也不必回來了。

哎……說來也是冤,他不過就跟風隨大流上了一本摺子,因為他文采比較突出,那摺子寫的比較與眾不同,就讓皇上給拎出來了。

有些連番上摺子的都逃過這一劫,偏偏他……所以說,倒霉啊!

這麼多大臣跑這麼遠來請一個太子妃,也是前所未有的事了。

朱媛媛一隻耳朵進,一隻耳朵出,這些老傢夥,說來說去都是同一套說辭,沒新意。

她當然是要回去的,但就是不能這麼輕易的如了你們的意。

「魏大人言重了,該慚愧的是我,肯定是我做得不夠好,才會讓你們產生誤會,是我沒能得到大家的信任,才會讓小人有機可趁,輕易詆毀。我得自省啊……」

朱媛媛慢悠悠地說。

魏大人暗喜,聽這話,似乎太子妃有鬆口的跡象,他只要再加把勁,給太子妃搬梯子,布台階,這事說不定就成了。

忙道:「那是太子妃為人低調,不喜張揚,只會做不會說,太子妃這等謙遜內斂沉穩大氣,才是身為東宮正妃,將來一國之後所需具備的品德。我等真心誠意地懇請太子妃回宮。」

李澈喝著茶,差點沒嗆著。

要說拍馬屁,這魏大人稱得上是其中翹楚了。

估摸著媛媛心裏挺受用,但他了解媛媛的脾氣,事情沒這麼簡單。

果然,就聽到朱媛媛說:「其實我是什麼樣的人,你們是不會關心的,你們擔心的是我與太子殿下感情,怕太子殿下事事聽我的。」

「沒有沒有,絕對沒有,太子妃英明睿智,我等自嘆弗如,又豈會做事沒分寸?太子殿下更是胸懷天下,心有錦繡,又豈是旁人可以隨意唬弄?一切都是誤會……」魏大人既然放下了臉皮,也就徹底的丟掉了節操。

丟節操總比丟前程的好啊!

不但拍太子妃的馬屁,還順道拍拍太子殿下。

李澈不動聲色,心裏卻是受用的很。

朱媛媛也是忍笑,故意嘆氣:「哎……你說的也對也不對,太子自然是不能隨意唬弄的,但我有時候還真的愛使點性子,做些沒分寸的事。」

「誰都有不高興不舒坦的時候,偶爾使使性子也是應該的,只要無損與大局就好。」魏大人是鐵了心的對節操棄之不顧了。

朱媛媛笑了笑,道:「大人這般抬愛,我可是受寵若驚,容我再斟酌斟酌。」

譜也擺夠了,再擺下去,就要適得其反了,後面的事就交給李澈吧!

李澈與魏大人一同離開,兩人邊走邊說。

「魏大人吶!你莫怪太子妃矯情,其實她這不是矯情,她是真的怕了,一顆明明白白的心,硬被說成是黑的,后宮不得乾預朝政,是祖訓,你們指責她的罪過,可不是使使小性子這麼簡單,那可是犯了祖宗的規矩……」

魏大人只有附和的份:「是是……」

「太子妃是最講究規矩,最守本分的,你們說她別的都好,就這一點,她很難釋懷。」

「是是……」

「這幾日本宮也是好話說了一籮筐,太子妃是有所意動的。」

「不然,魏大人等人上一份聯名奏疏,表明心意,拿出誠意,說不定這事就成了。」李澈建議道。

口頭上說說,沒根沒據,媛媛要的就是白紙黑字的證據,是你們自己聯名上書請她回來的,將來看你們還敢不敢胡說八道,自己打臉。

魏大人道:「臣這就回去準備奏疏。」

反正人都來了,話也說了,不差一份奏疏。只要把人哄回去就好,皇上那兒能交差就成。

屋子裏,藍香兒悻悻道:「好話歹話都被他們說了,真是舌頭無骨,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朱媛媛淡淡道:「這些人都是些沒主見的,人雲亦雲,慣會拿什麼國體啊,祖製啊來說事,好像他們有多麼正義忠烈似得。」

「對付個女人這麼起勁,真要他們去對付外敵,一個個就焉了吧唧。」

「就是,最煩他們這副嘴臉。」藍香兒道。

朱媛媛幽幽嘆氣:「沒辦法,讀書人分三種,一種是讀書讀死了的,滿肚子仁義廉恥,卻是對他人不對自己,一種是讀書讀的精,只知道為自己算計,第三種,才是真正理解了聖人的思想,並身體力行的,比如宋大人這種……」

「可惜的是,前兩種者居多,第三種寥寥無幾。」

昏君無道,臣子苦,臣子昏庸,君也愁啊……

這種現狀只能等將來慢慢去改變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