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紅茱記》第二十二回 兜裡有錢了
吳茱兒同太史擎約好了三日後還在句容縣客棧相見,茅山書院離得不遠,就在句容西南方向,步行大概要半個時辰。

離開客棧,吳茱兒帶著陳二在城裏找到掛有寶隆錢莊幡子的分號,也是一家錢米店。謹慎起見,先打算拿了一張銀票兌換。

隔壁米店換糧的人多,陳二有些緊張地將吳茱兒護在裡側,進了錢莊的正門。

大晌午,錢莊裏頭人不多,專門有位武館請來的拳腳師傅坐大堂,威風凜凜挎著腰刀,宵小不敢放肆。

掌櫃的正在忙活,給一位客人兌換銀錢,收了銀錠子先驗成色,看是官銀還是私銀,再仔細稱重,按說一兩官銀可以兌換一千文銅錢,到了市面上能兌九百文就不錯了,私銀還要再便宜一些,只能兌八百來個銅子兒。

那兌銀的客人穿得體面,帶著一個隨從,出手就是一錠十兩的元寶。掌櫃的客客氣氣地給他換了八吊錢,滿滿當當裝了一箱子,叫隨從抬出去。這想必是大戶人家的帳房管家,出門換些銅幣回去發工錢。

吳茱兒和陳二等候在一旁,等掌櫃的將銀錠子收進櫃枱後面,這才湊上前去。

掌櫃的記了一筆帳,瞄見兩個下裡巴人,並不在意,隨口問道:「幹什麼的?」

吳茱兒摸摸索索地取出了一張銀票,兩手遞到掌櫃的面前,一鼓作氣道:「給我兌成小張的票子,要二十兩的三張,十兩的三張,再給我換一弔銅錢,剩下的都兌成碎銀子。」

掌櫃的這才抬了頭,十分驚訝地去接她手上的銀票,抽了一下,卻沒抽出來,原來是她捏著另一頭沒撒手。

「客官能否先叫我驗一驗,是不是咱們寶隆錢莊出來的銀票。」一百兩的票子,這可是大戶了。

吳茱兒猶豫了一下,撒開手,眼睛卻盯著掌櫃手裏的銀票,生怕它長了翅膀飛了似的。

掌櫃的過了一遍手,就知道這銀票是真的,頓時收起了輕慢之心。他倒也見過世面,每天錢莊裡來來往往什麼樣的人沒有,有的客人表面光鮮,卻偷偷拿了女人的金簪子銀鐲子來換銅錢,有的客人穿得寒酸,兜裡卻揣著金元寶銀元寶,拿來兌票子。

再說了,錢莊大門朝外開,一向是認票不認人,甭管誰拿了銀票上門,她就算是個叫花子,他也得給她兌錢。

「客官坐下稍等,這銀票您先收好,待我稱些碎銀來。」他堆起笑臉把那百兩的銀票又歸還到她手上,指著大廳裡的座位請去。

吳茱兒提心弔膽地坐下了,扭頭看看陳二,也是強打著精神,免得露怯,其實手心兒都冒了汗。

掌櫃的手腳麻利,很快就取了小張的銀票,稱了一小包碎銀子,並一弔銅錢,當著吳茱兒的面過的秤。因為大頭還是換了票子,只是兌了十兩銀錢,便只收取她三錢銀子利錢。

一盞茶後,吳茱兒從錢莊大門走出來,褡褳裡揣得鼓鼓囊囊,這和她當時拿到那一千兩銀票的興奮勁兒完全不同,就好像飄在空中和腳踏實地的區別。

陳二更是興奮的脖子都紅了,亦步亦趨地跟在她身後,嘴裏嘀嘀咕咕不知念叨個什麼。

「二叔,咱們上街逛逛吧,尋一尋有沒有什麼好鋪面,順道置辦些東西,家裏缺甚,咱就買甚。」吳茱兒拍了拍垂到腰上的褡褳,大大方方道。

陳二歡歡喜喜地應聲說好。

進城之前他們就將牛車寄放在了相熟的茶棚處,這會兒行動起來倒是方便。

句容縣雖比不上江寧一帶繁華,可是江南水鄉之地,即便沒有宮宇殿閣之富麗堂皇,卻有小橋流水之清新爽朗。一場濛濛細雨過後,走過垂楊搔柳的橋頭,腳踩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望著四周山明水秀,再多的憂愁煩惱都拋在腦後頭了。

吳茱兒難得這樣輕鬆地四處遊逛,平日她都是兩手挑著扁擔,一路眼睛盯著過客,滿嘴吆喝。今天她成了過客,眼睛盯地都是攤子上鋪子裏賣的甚麼玩意兒,看到喜歡的,就停下來摸一摸,問問價兒。

兩文錢一個泥泥叫,魚哨子、鳥哨子、貓哨子樣樣都有。十文錢轉一次糖人兒,運氣好的能轉到大龍大鳳凰。二十文錢一隻布老虎,紅絨頭花臉蛋兒。還有紙鳶、絹花兒、香包、彩繩......

但凡是那些從小到大她見過的,想要的,卻從來沒有對吳老爹提起的,她都忍不住一一買到手裏,別看花錢不多,可她這心裏別提有滿意足了。

走過幾條街,吳茱兒和陳二手上提著一連串兒,攏共花不到一兩銀子,卻比賺了十兩銀子還要痛快。

逛到最後,她總算是過癮了,沒把正事忘掉,沿路打聽鋪面。街上倒是有幾間空著的鋪面,可不是位置太背,就是找不見主家。兩個人像是沒頭蒼蠅一樣,空有銀子卻沒有門路,照樣抓瞎。

吳茱兒眼看如此,並沒著急,而是將零零碎碎都交到陳二手上,又把那裝著銅錢的褡褳給他,對他說:

「二叔,你先拿上東西到城門口吃茶等我,我去尋一尋門路,再與你碰頭。」

「那我就在茶棚處等著你,你不要亂跑,咱們早點回鎮上。」陳二不放心地叮囑她。

「曉得啦。」

兩人分了頭,吳茱兒直奔城東,王典史宅子上去了。

早先她去應天府之前,典史家的太太要她跑腿,給了她二兩銀子叫她往江寧去捎些成色好的珠子回來,她可沒把這事兒忘了。典史一職,乃是知縣手底下的佐官,雖說沒品沒級,但是大小帶個官字,就不是尋常老百姓得罪起的。

於是,那一盒珠子她今天出門就帶在了身上。

吳茱兒到了王典史家門口,門上的婆子認得她:「喲,吳家小娘子,你從外頭回來啦。」

吳茱兒雖是扮作個小貨郎,但相熟的都識得她是個姑娘家,不然也不能夠讓她出入內宅,同典史家太太說上話。

吳茱兒笑著問道:「太太可是在家?我捎了一盒好珠子回來。」

婆子點點頭,一面將她領進門裏,一面小聲對她道:「你來的不湊巧,太太今天早上才發了一通脾氣,晌飯都沒吃呢。」

吳茱兒腳下一頓,有些遲疑,她是上門來求人的,可是眼下典史太太心情不好,不一定搭理她。

這間宅子淺,通了一道門就是後院,沒走幾步就到了,卻容不得她打退堂鼓。

正房門前垂著一道竹簾遮蠅子,那婆子先進去說了一聲,再叫她進來。吳茱兒隻好硬著頭皮走進去,一抬頭就看見宋氏神色怏怏地靠在竹榻上,腳邊跪個小丫鬟正在捏腿。

見了她人,宋氏掀了下眼皮子,沒好氣兒地數落道:

「怎麼過了這些天才回來?好容易交你辦回事,恁不利落。」

吳茱兒扯出一張笑臉,隻字未提她家中禍事。

從懷裏掏出一隻巴掌大點的漆木盒,遞上前道:「太太莫怪,原是回來路上有些事耽擱了。您看看,這幾顆珠子還好?」

宋氏沒精打采地接了,打開一看,裏頭約莫有十來顆蚌珠,小是小了些,好在個頭圓潤,顏色雪白,確是不錯。

她將盒子扣上,放到一旁,這才拿正眼看著吳茱兒,道:「費了多少銀子,我補給你。」

吳茱兒擺擺手,靦腆道:「太太看得上眼就好,不必補銀子給我。倒是我這裏有一樁事,想請太太幫幫忙。」

宋氏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不耐,道:「你說說。」

吳茱兒於是就說了她想在縣城裏尋一間好地段的鋪面,想請宋氏代為打聽。

不料她一張口說要盤鋪子,宋氏臉色變了幾變,問她道:「是你替人問的,還是你自家要做買賣?」

「是我自家用的,此事說來話長......」吳茱兒隻好將她告訴芳丫爹娘那一段半真半假的緣由,又打了個對摺,刪刪減減拿來說道。總之是叫宋氏知道,她手頭上有錢鈔,不多不少,但是買得起鋪子。

宋氏這才曉得她發了一筆財,攀上高枝兒了。於是不由地動起心思,看了看她,露出個笑臉道:

「這事兒不算麻煩,你今日且先回去,明日再來,我給你個準信兒。」

吳茱兒準備了一籮筐的奉承話沒說出口,就見宋氏答應了,稀裡糊塗地道了謝,叫婆子送她出去。

那門上的婆子向來多嘴多舌,剛才就在門外偷聽,見到吳茱兒一腦袋霧水,瞅瞅四下無人,就拉了她到大門後頭說話。

「小娘子今天可是找對門了,你道咱家太太為何發愁?還不是家裏事多,錢鈔不夠使了。太太嫁妝裡有間鋪子,就在雙鳳橋邊上,原是叫她娘家兄弟看管,成月裡賠錢。前兩日還聽太太念叨,打算將那鋪子盤出去呢,沒想到你就來了。」

吳茱兒恍然大悟,難怪宋氏答應的爽快。

可是她又納悶,小聲問那婆子道:「典史大人家裏,怎麼缺錢到這地步了?」嫁妝都要拿了賣,可見是有什麼事急著用錢吧。

那婆子哼哧一笑,「小娘子有所不知,咱家二郎在茅山書院做學問吶,一個月的束脩就得十兩八兩地送,一年下來,那可是上百兩銀子,家裏沒個進項,怎麼負擔得起。」

吳茱兒暗暗咂舌。茅山書院她當然曉得,那是句容最有名的地界,從那道門裏出來的讀書人,走在路上都比別人高出一頭。難怪人家氣勢呢,這讀書花的銀子,都夠鑄個人了。合著人家讀的不是書,是銀票呢!

轉念又一想,恩公說了三日後要帶她上茅山書院,莫非是要登門求學嗎?

那她真要好好勸勸他,一年一百兩銀子呢,也忒訛人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