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桃李滿宮堂》第五十五章
「雖然以前也看到過玉米苗從土裏冒出來的時候,但是我還是第一次這麼激動。」太子蹲在地上,看著田地裡綠油油的玉米苗,「瑾堂,王叔,你們說這玉米能結出果實嗎?」

凌蔚也蹲在田坎上:「應該能吧?是吧,鷹飛,胡大人?」

黎膺側過臉看著胡晨。

胡晨抹了一把汗:「現在玉米苗的長勢還不錯,但還有那麼長時間,下官也說不準。」

「唉,好擔心。」太子和凌蔚同時嘆氣。

黎膺又側過臉看著胡晨。

胡晨又抹了一把汗:「現在玉米苗長勢還不錯,一定沒問題!」

娘喲,這秦王身上的煞氣也太重了,怪不得朝中天天有同僚彈劾他,估計是被嚇的吧。

「走,去看看番薯苗。」凌蔚帶著太子和黎膺,在胡晨的陪同下,巡視了一遍新糧食種植的田地,看著目前來說,長勢良好,鬆了一口氣。

雖然他明白這些作物對華國民眾的溫飽產生的巨大貢獻,但是一口氣推廣了這麼大的種植面積,凌蔚心裏也還是很虛的。

要是不適應當地的氣候和土壤呢?要是種植方法不對呢?要是遇上什麼天災呢?甘州才剛剛穩定下來,無論是百姓家中還是官倉中都沒有餘糧。若是這一次種植失敗,被彈劾是小事,就怕民眾對朝廷失望,再次動亂起來。

「糧食真的很重要。」太子感慨,「以前老聽說,民以食為天,但是總是沒有實感。等到了這裏,親自參與進來,才知道這句話的含義。我現在真的很擔心,收成不好怎麼辦。」

「擔心也是沒有用的,這種地啊,很多時候就是靠天吃飯。」胡晨也感慨。他雖然是勛貴,但因為是沒落旁支,在改朝換代之際,家中很是受了一番苦,也餓死過人。所以即使他發達起來了,對於糧食這東西,總是有特別的感情。

皇帝陛下看重他這一點,縱容他「胡來」,讓他感激涕零。

「靠天吃飯……」凌蔚思考著在現代社會中農業抵抗老天的一些工具……人工降雨?機械化操作?滴灌噴灌?化肥?好吧,操作性都幾乎為零。

即使記得現代許多先進的工具,但現代社會都是機械化運作了,他又不能立刻發明蒸汽機……

呃……要不要在死之前發明蒸汽機,把世界科技程度往上提升一個層次?但是即使記得原理,但是似乎自己沒有專門看過其製作方法啊。

凌蔚的思維又在跑火車了。

「瑾堂?瑾堂!」

凌蔚一邊走神一邊走路,差點一腳踩進田地裡,被黎膺一把撈起來,公、公、公主抱在懷裏。

太子:「……」

胡晨:「……」

眾位下人及農人:「……」

凌蔚:「放我下來!」

黎膺:「嗯。」

他淡定的把凌蔚放下來,然後平靜道:「小心腳下。」

凌蔚尷尬無比。他這時候是該說知道了呢,還是該說謝謝?就算腳底下踩空,拉他一把不成嗎???公主抱是什麼鬼???沒看到周圍人都嚇呆了嗎!!!

太子驚呼:「王叔力氣好大!」

凌蔚&眾人:「……」

太子的關注點好像有點偏?

「王叔王叔,怎麼才能和你力氣一樣大!」太子很興奮道,「我每天也有練武啊!王叔在我這個年齡的時候力氣是不是也很大?」

黎膺高冷道:「嗯,繼續努力。」

太子忙道:「我一定努力。」

說罷,他還握了一下拳頭:「我也要領兵打仗去,把突厥趕出中原!」

凌蔚乾咳一聲:「突厥本來就不在中原。」

太子道:「把突厥趕出草原!草原也是晏朝的!」

胡晨乾笑:「自古英雄出少年。」

太子矜持的點點頭,好像真的已經把突厥趕出了草原似的。

被太子這麼一打岔,剛才黎膺對凌蔚的公主抱所造成的尷尬也煙消雲散了。雖然眾人心中還是有一丁點彆扭,但都潛意識的催眠自己,這只是意外。

至於回去之後,凌蔚怎麼教訓黎膺,那是他們兩的事了。

.......................................

凌蔚覺得穿越後,自己的運氣還是不錯的。

這在甘州試驗新作物,居然長勢喜人,沒有發生任何他擔憂的事,甚至連病蟲害都很少。

凌蔚推測,這可能和這些糧種都是外來品種,現在還沒有天敵有關。

雖然還沒收穫,但是看見地裡綠油油的一片,農人的心也放下一半。

這果實他們也是吃過的,看在現在這長勢,應該不會絕種吧?要是真如京城來的大人們所說,這糧食產量很高,味道也不錯,那麼明年的口糧就有著落了。

皇帝陛下還頒佈了甘州三年減稅的政策。雖然如果落到其他地方官員手中,那減三分就會變成一分半。但是有秦|王和太子坐鎮,三分就是扎紮實實的三分,誰也不敢私自增加。

如果這一年糧食豐收,不但明年百姓能吃飽,說不準還能有餘糧。

抱著這樣的希望,連被嚇唬的奄奄一息的地方豪強都打足了精神。

這些地方豪強雖然在當地算是過的好的,但是連年的兵荒馬亂,讓他們的日子也是過的緊巴巴的。雖然說吃飽穿暖沒問題,但是眼見著倉庫裡的餘糧越來越少,他們還養著那麼一大家子人,心裏說是不慌張那是不可能的。而且陳糧吃了那麼久,誰都想吃點新鮮的。

為了討好欽差,他們也是拿出了大片土地去種植新糧食。本來已經做好了絕收的準備,結果新糧食長勢喜人,雖說還不到結果的時候,但是看著就讓人充滿希望。

新糧食他們也是嘗過的,味道相當不錯,做法也非常多。如果真的能豐收,想來明年一定很好過。

即使還不到收穫的季節,凌蔚等人在當地的聲望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若是糧食能夠豐收,那麼當地百姓肯定對朝廷感恩戴德,對晏朝的歸屬感也會前所未有的加強。

老百姓對於統治者的要求,也就是能讓自己吃飽肚子而已。

.......................................

「大食的商人?」凌蔚在聽到這個的時候,想了一會兒,哦,阿拉伯人啊,「他們來幹什麼?」

「大食商人聽聞甘州在種植新的作物,抗旱且對土壤要求不高,就請求我們把種子和培育方法賣給他們。」太子挺好奇的,「我還是第一次接觸到大食的商人,他們為什麼要把自己包的那麼嚴實?」

「教義而已,大概,而且還能擋風沙擋太陽?」凌蔚一聽到穆斯林,腦袋裏不知道怎麼就閃過「恐怖主義」四個字。他連忙把腦袋裏的字眼拋開。穆斯林還是有很多好人的,嗯嗯,不能因為恐怖分子就歧視他們。而且晏朝這麼強,又隔得這麼遠,他們就算要對外擴展也不可能來晏朝,「糧食?他們恐怕早就問過其他百姓了吧?」

太子笑道:「當然,只是甘州的糧食還沒種出來,後續的種植他們心底也沒譜。所以那些大食商人就來找我們做生意了。他們本來被門人攔了下來,碰巧我回來,覺得挺有趣的,就讓他們回去等消息。」

凌蔚立刻在心中權衡利弊,心中有了計較。他問道:「那麼以長庚之見,此事該如何處理?」

太子想了想,道:「雖說現在百姓還不知道新糧食的種植方法,心裏沒譜,但今年豐收之後,那方法也就不是秘密了。所以那些大食商人最多等一年,就能用低廉的價格買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嗯,甚至不需要購買?所以我想著,生意還是可以做的,說不定他們手中就有什麼有用的東西。不過這樣做,算不算貪汙受賄?」

「如果收金銀珠寶,被人彈劾了,不好說。但大食商人那裏,不只是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我們也不缺。」凌蔚很欣慰。太子的想法基本上已經走上正途了。當然,或許在朝中大臣眼中,這算長歪了?

「瑾堂的意思是……讓他們用有益於晏朝的東西來交換?可是他們有嗎?不過是區區幾個商人?」太子疑惑。這些商人,除了金錢和珍稀玩意兒,還能拿出什麼?

凌蔚道:「那可不一定。要知道,大食離咱們可不算近,而大食商人可是從歐羅巴到我們晏朝都有,走的地方多了,總會見識到許多事物。就拿糧食來說,會不會有他們而我們沒有的?大食氣候炎熱天氣乾旱,如果適合他們那裏生長的糧食,是不是也能在我們晏朝乾旱少雨的地方推廣?或者說,在大旱之年用來救急?雖然外面可能沒有晏朝這麼繁華,但是每個地方每個國家的百姓也是需要衣食住行,他們也總會有聰明人,有與眾不同的地方,可以讓我們取長補短。」

太子點了點頭:「我明白了,瑾堂的意思是,讓他們用糧食或者種植、縫紉等等衣食住行相關的技術,來交換我們的新糧食種植方法?」

凌蔚笑道:「就是如此,最好找非常熟悉他們那裏的人,免得他們拿沒用的東西來忽悠咱們。」

太子皺眉:「當地的人雖然見過大食的人,但是也沒有去過大食,估計也不會特別了解吧。」

凌蔚摸了摸下巴:「估計只能我出馬了……不過先得找一個比較熟悉大食的人,特別是語言。」

這忽悠,首先要讓對方認為你很了解他。

談判,就是比誰的底牌多,誰對對方更了解。

凌蔚的記憶力學習語言非常容易,但是現代社會……他還真沒有學習阿拉伯語的機會,所以這門語言,他是不會的。

而且就算會,現代阿拉伯語和古代阿拉伯語估計差異還是很大。

凌蔚對於阿拉伯地區還是比較了解,畢竟現代資訊這麼發達,還有地理課……但對於這個時代的阿拉伯的風俗民情,他就不甚了解了。因此他需要一個最好去過大食的人,了解一下當地的情況和語言,再去忽悠人家。

至於大食商人,還是先晾在一邊吧。最好讓他們感到這件事無望之後,再接見他們。

這些大食人肯定也是知道之後也有機會獲得新糧食的種植方法的,他們大概只是想趁著這個機會,拜見一下晏朝的官員。畢竟晏朝安定了,絲綢之路以後肯定也會暢通了,大食的商人為了賺錢,肯定也會往晏朝走的。這時候能拜見一下晏朝的大官,了解一下晏朝對外國商人的政策,也是非常必要的。

.......................................

這時候,黎膺和太子見識到了凌蔚學習能力的恐怖。

在這個絲綢之路上,懂外國語言,和外國人交流過的晏朝人可不少。凌蔚成功的找到了一個精通大食語言的人,和他學習日常對話。

然後一個月之內,凌蔚已經能流利的使用大食語。

小夥伴們都嚇呆了。

這是來自於學霸的惡意。

凌蔚摸摸鼻子,對大家的「崇拜」怪不好意思的。

其實一種語言能達到日常對話,也不算難。就拿英語來說,就算不像他一樣過目不忘,經歷一個月的培訓,日常對話也是沒問題的。

雖然現在大食語的教材肯定沒有以後其他語言教材那麼科學易學,但是他記憶力好啊,一個月時間,還是能說的。

然後凌蔚接見了那個在聽說晏朝的大官可能會接見他之後,就一直留在甘州做生意,沒離開的大食人。

那大食人見著凌蔚的第一眼的感覺,大概和晏朝其他人第一次見到凌蔚的感覺差不多。

用華國的諺語來說,大概就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這麼個毛頭小子,看著就不像是有威懾力的樣子。

倒是他身後那個同樣年輕,但是一看就殺氣騰騰,讓人腿軟的人看著比較恐怖。

但是接下來,大食商人就知道,所謂第一印象,到底有多麼錯誤。

凌蔚不像是其他晏朝人,無論隱藏的再好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優越感,對待其他國家的人也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情緒。

他是真的和藹啊,是真的和善啊,那笑容都是發自內心的啊。

但是凌蔚一開口,大食商人就差點忍不住跪了。

那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話,那對阿拉伯地形氣候風俗建築了如指掌的侃侃而談,讓大食商人感覺到深深的恐怖。

這些外國商人忽悠晏朝人,就是靠著這些人沒見過沒去過,靠的就是神秘感。現在神秘感被撥開了,不惶恐才有鬼。

而且這些商人,很多都是「政治商人」,比如現在這個大食商人就是,他不由不想著,晏朝是不是已經十分了解大食了?

不過也還好大食和晏朝不算近,基本上沒什麼衝突,所以他倒是鬆了一口氣。

因為凌蔚太「了解」大食,大食商人也熄了胡編亂造的心思,被凌蔚忽悠的很快就把他曾經走過地方的情況說了出來。

這個大食商人確實走過許多地方,不只是歐羅巴,甚至乘船去過英倫島,甚至去過北非。

凌蔚靠著自己那點地理知識,不但忽悠得大食商人確信凌蔚確實去過這些地方,連旁聽的黎膺和太子都更加確信了凌蔚歸國之前那顛沛流離的生活,倒是為凌蔚那略微玄幻的身世又增加了些可靠性。

等太子回宮後跟黎隸那麼一說,皇帝陛下也終於徹底放心了。

凌蔚那麼妖孽,確實是走的地方太多了。而那華國和侵略華國的虎狼之國也確實對晏朝沒有威脅。因為不止凌蔚不知道怎麼去,連走過那麼多地方的商人,也不知道還有這麼個地方。

果然是大海的另一邊,新的大陸上吧。

感謝這時候的航海條件還不能讓他們找到新大陸,即使找到新大陸,凌蔚也可以胡編這不是他所在的地方。因為現在沒有衛星啊,不能拍到地球的全景啊,所以地球這麼大,誰知道凌蔚所說的地方在哪?

凌蔚終於了解到這個世界的全貌。

本來以晏朝之前的歷史,凌蔚認為這時間線估計是在唐宋時期。本來以為華國的歷史發展歷程不一樣,但是外國的估計是一樣的,還能猜猜時間,沒想到外國的歷史和自己曾經學習的,也不大一樣。

雖說大致上還是處於歐洲黑暗中世紀,但歐洲的航海家們,已經開始出海毛線並且客串海盜了。

凌蔚聽著真是嚇了一跳。也還好晏朝的船隻技術不怎麼樣,歐洲的航海技術也不比晏朝好,所以他們也只是在歐洲邊上轉悠,估計就算到了晏朝,也沒能力興風作浪。

不過,是不是該跟皇帝陛下吹吹風,讓咱晏朝也趕快發展航海技術,在歐洲的冒險者們來到晏朝的海域之前,先跑到他們海上轉悠一圈,彰顯一下晏朝的國威,好震懾一下那群說是毛線,實際上是強盜的人。

名正言順的打探到了海外的消息,並且為自己曾經撒下的彌天大謊做了補充之後,凌蔚又要了歐洲詳細的地圖——雖然還是很簡陋,但是輪廓上大致是對的,能和凌蔚記憶中的地圖相對比。

除此之外,凌蔚也要了他手中沒有的糧食的種子和種植方法——只有胡蘿蔔,他不怎麼愛吃的胡蘿蔔。

好吧,胡蘿蔔也是很有營養的,過年的時候,用胡蘿蔔燉排骨也是非常香的。家鄉俗話怎麼說來著?「胡蘿蔔,抿抿甜,看著看著要過年。」現在種下去,不知道過年的時候能不能吃上呢。

不過凌蔚還是覺得此番交易他費了這麼大功夫(主要是語言學習),才掏到這麼點東西,實在是不劃算。

什麼?大食商人要用寶石來換?

不不不,咱們不貪汙不受賄,要來點有用的東西。

然後在凌蔚連番「折磨」之下,他終於掏到了好東西——羊毛加工以及呢絨、絨線等的紡織方法,還購得了一批歐洲的綿羊。

什麼品種不知道,但是一摸那綿羊身上的毛皮,就知道比晏朝本地的綿羊的毛品質要好。

「這就是瑾堂說過的,不用剝皮,每年剪毛,就能做衣服穿?」黎膺還記得凌蔚的話,本以為那是華國才有的技術,凌蔚不記得,晏朝估計也就得不到了,沒想到那什麼歐羅巴也有這種技術,讓黎膺對那遙遠的據說很落後的國度產生了好奇。

「我曾經見過大食商人賣的地毯,就那麼小一塊,要換一千貫錢。」胡晨也不由唏噓,「本以為是從晏朝沒有的作物織出來的布,沒想到是羊的毛?原來只是羊的毛也能做衣服?」

凌蔚又擼了一把綿羊軟軟的背部,毛衣啊毛衣,這可比披著動物皮舒服多了。那什麼皮衣裘衣,果然只是用來裝逼炫富的,穿在身上,還不如羊毛衫來的舒服呢。

「只是用羊毛的話,可比毛皮便宜的多。」黎膺也有了些笑意,「瑾堂之前所說的白疊子已經做成了布和棉衣,開始發給將士,比麻布保暖性好了太多。如果羊毛可以紡織的話,軍屯中也可以在種植之餘放養這種羊。」

「可惜我不記得華國的紡織機長什麼樣。」凌蔚嘆氣。他倒是記得歷史書上那張珍妮紡紗機的圖片,但是照著圖片,也不可能做出紡織機來啊。只能寄希望咱晏朝的勞動人民充分發揮出他們的聰明才智,來改造這個紡織質量和效率都不怎地的紡織機了。

「這種事交給工匠就好。」胡晨表示,這次他人帶的可多,人才大大的有,不用擔心。

他們這次來甘州,還帶了從天竺「買」來的棉花種子。皇莊裡的棉花已經變成了棉布棉毯和棉衣,胡晨對棉花是很放心的。只是新的作物,無論是糧食還是棉花,在京城附近推廣,阻力都很大。

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新事物的。特別是中原現在不缺糧食,傳統的糧食和麻布能夠讓百姓們吃飽穿暖,他們不會願意冒險。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