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驕嬌無雙》第八十章 大雪和元宵節
?姬姒回到莊子後,便讓婢僕們砍伐她家後面那山頭上的樹木,她是想著,雖然現在她自家的炭火是準備足了,可到時如果別人有個什麼需要,也許她還能獻出一份力量。

轉眼十天過去了,四五十人一齊動手,總算把那山頭上的樹木都砍成柴,又把土地初初整修了一遍。

第十二天,姬姒一早起來,發現外面銀白一片,卻原來,終於下雪了。

這雪一下便是一整天,到得晚上那鵝毛大雪還沸沸揚揚時,姬姒視野所及都變成白色。看到這難得的雪景,前幾天放了學的姬道,高興地叫道:「姐,這雪下得好大,咱們到外面堆雪人吧。」轉眼他又叫道:「姐,你幹嘛不移栽點梅花過來?這般梅花盛開的季節,就咱家單調得什麼也沒有。」

姬姒笑道:「你不提我還想不起來,行,反正莊子裏的這三十畝地,我也不準備種田了,就按你說的,乾脆把它整成一座花園得了。」

姬道更高興了,他快樂地叫道:「那我還要種桃花,梨花。」

姬姒笑道:「這些你自去跟鄭吳他們說,等明年一開春,咱們就把莊子變成一個大花園。」轉眼,姬姒又道:「要怎麼妝扮莊子,你現在就可以琢磨,要添要減什麼,你也可以跟鄭吳他們說。」現在家裏的地窖裡,還有二百多箱珍貴飾物,所以姬姒說這話時底氣十足。

姬道歡叫一聲,撒腿就跑,目送著弟弟離開的身影,姬姒暗暗想道:這樣的日子,我前世做夢也求不到。現在我既然得到了,就萬萬不能因為一時的情愛迷了心智。

自那日回來後,姬姒一直在想著謝琅,想著他的一言一笑,想著他的種種溫柔,連姬姒自己也不知道,這種思念。是什麼時候開始生根發芽的。她只知道,有時直恨不得與他日日夜夜呆在一起,哪怕不能廝守。能夠時刻看著他也是好的。不過,潛意識裏,理智的姬姒總是會及時冒出來,迅速地讓她恢復冷靜和清醒。

接下來。雪下個不停,而姬姒除了每一天習慣性的早起後。第二天直是睡到中午才起榻,這時,外面完全雪白一片,就著窗口一看。那白光還灼得人眼睛生痛。

望著天空中繼續飄零的鵝毛大雪,姬姒冷得縮回被窩,她不想起榻。一時又沒了睡意,乾脆拿著那本張賀之給的《相骨論》研讀起來。

過不了一會。姬姒聽到外面傳來姬道和秦小木玩雪球時的嘻笑聲,她不由也跟著笑了笑。

轉眼,五天過去了。

一連五天,這雪時大時小不停的下,令得地面的積雪都有了膝蓋深,到得這時,莊子裏那些破舊的房屋,因積雪壓得吱吱直響。幸好鄭吳瘐沉都是老成持重之人,早在姬姒說過會有這一場雪後,莊子裏的房屋便都修檢了一遍,現在看情形不對,鄭吳更是讓眾人搬到了幾棟最結實的房子裏,擠著住了。

轉眼,十天過去。

一連十天,天空都沒有放過晴,地面上的雪總是新的壓舊的,冰上加凍,凍上加雪,昨晚上,莊子裏最外側的柴房被積雪壓得塌下來了。幸好,鄭吳早早把東西都搬出來了。

第十一天,姬姒穿著厚厚的皮裘,手裏抱著暖爐站在了屋簷下,她看著天和地一片茫茫的白,暗暗想道:我都注意了又注意,還是倒了一間屋子,也不知外面怎麼樣了?

轉眼,她又想道:也不知文都有沒有把我的話轉告朝庭,讓他們早做預防?

今冬會有暴雪的事,姬姒隻告訴了文都那些人,至於謝琅,她並不曾轉告。

不曾轉告的原因,並不是姬姒信不過謝琅,而是她下意識的想要保護謝琅。如謝琅這樣的人,他的位置已高得無可再高,他的影響力也大得無可再大。可以說,到了他那個地步,他已經不能進只能退了,如果謝琅知道會有這麼一場天災,以他的性格,定然會再做些什麼來,她真怕他觸動朝中那些人敏感的神經,進而給他自己帶來殺身之禍。在姬姒看來,同樣的事,文都做來只會增加他的聲望,謝琅做來,卻只會引來無邊猜忌!

這廂,姬姒在尋思著謝琅時,那一邊,王鎮一家人正緊緊地擠在灶房裏,紅騰騰的炭火,令得灶房暖洋洋的。

可也只有灶房是暖洋洋的,就在昨天晚上,他家的三間廂房,都被積雪壓塌了。當時他們一家人正擠在炭火旁,一個個豎著耳朵,傾聽著外面不時傳來的房屋倒塌聲,以及隨著寒風吹來的淒厲哭聲。那哭聲是如此煎熬人,直讓這一家子誰也不想說話。而就在這時,突然間,他們旁邊傳來「叭」的一聲巨響,轉眼間,王鎮便發現,自家的三間廂房被積雪壓塌了!

發現廂房被壓塌時,王鎮的家人先是一驚,轉眼一個個露出淒然和慶幸之色,那種感覺實在太複雜太難受,整整一晚,一家人都一言不發,直到這個時候,王鎮的父親才啞聲說道:「鎮兒,那個告訴你購置炭火的高人,救了我全家的性命啊。」

事實上,姬姒救的並不止他們一家,當時購置炭火時,王鎮的父親還告訴了左右鄉鄰。而這個時代,百姓們對於讀書人特別敬重,那些鄉鄰早就知道王鎮聰明過人,聽到是他得來的消息,當時大多數人都信了,前陣子天晴,正處於冬閑時的鄉鄰便人人砍樹曬柴,修葺房屋,現在想來,那些時日的舉動,至少可以讓他們村子的人少死一半。

聽到父親這話,王鎮的臉色頗有點複雜,他走了幾步,就著破舊的房門看著外面那厚厚的積雪,過了一會,王鎮低聲說道:「居然真被他料中了?」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劉愆和檀爭幾人的家裏,同樣。他們也通過自己的影響力,令得自己那個村的鄉鄰,早早有了準備。

而這時,文都駙馬也在自家宅院裏,看著外面的雪景一言不發。見他負著手,表情嚴肅,一個僕人來到他身後。說道:「駙馬是在擔心那些百姓吧?今冬會有暴雪的事。你不是告訴了陛下嗎?雖然陛下和眾臣都不信,可駙馬爺你前陣子四處散佈消息,警告各地百姓。按說也應該起到作用了。既然盡了力,您又何必再多憂思?」

文都沒有說話,只是過了許久後,他才低聲說道:「那個姬小郎。卻是有點神異。」

轉眼他又問道:「現在外面的炭價什麼樣了?」

那僕人回道:「比平素漲了三倍了。」

文都說道:「通知下去,咱家的炭火從今天起放開售賣。」

那僕人連忙問道:「什麼價格?」

文都回道:「就按市價。別人漲了三倍,咱們也漲三倍售出。」

「是!」

……

這一場酷寒,足足持續了一個月。

一個月的酷寒,令得建康的大小河流全部凍起了厚厚的冰層。冰層上面可以行車,也令得各處的房屋倒塌了無數,建康的大街小巷。又添了許多乞丐。

不過,總體而言。這一場暴雪導致的災難,卻比前世輕多了。前一世時,這場暴雪的到來讓整個建康人都猝不及防,當時便是各大士族,也有因炭火不足而凍出病的。在暴雪後的半個月後,建康城裏的炭火,價格足足漲了七倍有餘。這一世,因為文都大肆收購炭火的行為,引起了許多人的警惕,雖然他們不至於效仿,可出於有備無患的原理,許多人家開始修葺房屋準備炭火,於是當暴雪來臨時,這些人家也都平安渡過。而接著文都發售炭火的行為,更是令得那些炭火準備不足的人家緩了燃眉之急。

在文都發售炭火時,姬姒也令部曲們把自家多餘的炭火柴木,送到一戶戶房屋倒塌的鄰居家裏。

過了年後,連續五六天都是大好晴日。

可這樣的晴好天氣,整個建康街上,那是無一人行走。因為溶雪的日子,那是比下雪還要冷的。

建康的氣侯,一直到了元宵節前一天,才算是積雪盡去,才稱得上天高氣爽,春暖風輕。

元宵節到了。

便是呆在莊園裡,姬姒也能聽到外面傳來的陣陣歡聲笑語,被禁錮在宅子裏四十幾天的建康人,看到這陽光明媚,春風送暖的,一個個迫不及待地跑出了家門。

這個時候,姬姒正伏在書房裏,她的面前,是厚厚一疊《傷寒雜病論》的手稿。

這手稿,她其實早就寫完了,可她一直沒有給謝琅送去。下意識中,姬姒總想著,這送手稿也是一次見面機會……

傍晚時,姬道從外面跑了進來,他朝著姬姒叫道:「姐姐姐姐,咱們出去玩吧。我剛才瞅了一下,外面的大街小巷都掛上了燈籠,可好看呢。」

在姬道的身後,秦小草等人也跑了進來,她們眼巴巴地看著姬姒,一臉的期待。

姬姒站了起來,她說道:「行。告訴大夥,今天放假,所有人都可以去看燈火。」

她這話一出,姬道一蹦而起,他歡喜地叫道:「看燈囉!看燈囉!」混在姬道的大叫聲中的,還有眾婢僕的歡笑聲。

轉眼,傍晚到了。

仔細梳妝打扮,又變得花兒一樣美麗的小姑姬姒,戴著紗帽,牽著姬道的手,帶著秦小木秦小草等人,慢慢走出了街道。

這一天,所有的建康人都沒有騎馬,大街小巷,到處掃得乾乾淨淨,一個個店鋪前,更是張燈結綵,姬姒注意了下,街道上連個乞丐也沒有。

姬姒的莊園位於邊郊,當她們走到正街時,已經一個時辰過去了,而這時,最後一縷殘霞也從天邊消失了。

看到擠擠攘攘的人群,以及街道兩邊絡續點燃的各色燈籠和一些孔明燈,姬道快樂地叫道:「姐,建康可真美,咱們在荊州也過了元宵節,可荊州的元宵,就遠沒有這麼熱鬧。」

豈料。他的聲音一落,一個年輕的婦人便在旁邊笑道:「小郎君是從荊州來的啊?這你可不知道了,今晚的建康,最熱鬧美麗的地方,根本就不是這些街道,而是烏衣巷。」

「烏衣巷?」

一聽到這婦人如此說來,姬姒等人都轉過頭。一臉期待地等著她說下去。

那婦人輕快地說道:「正是烏衣巷。烏衣巷那是天下間頂頂尖的士族居住的地方。便是戰亂時節,每到了元宵節,住在烏衣巷的各大士族。也會掛上各具特色的燈火以供眾人賞閱。有所謂王謝子弟,衣履風流,元宵節的烏衣巷,可是建康的一大景觀呢。」

她沖著姬姒等人眨了眨眼。笑道:「至於具體是怎麼樣的景觀,等會你們去看了就知道了。」

婦人這樣一說。姬道等人更是興奮起來,姬道樂得嗷嗷直叫,要不是姬姒緊緊握著,他已一溜煙衝到前面去了。

越是靠近烏衣巷。姬姒便越是被這富麗輝煌給震住了,這時刻,她們的頭頂。是大大小小的,數以千計的孔明燈。街道的兩側,掛上了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燈籠,現在,佛家倡盛,道教鼎興,儒家和玄門,也各佔主流。於是這街道兩側那密密麻麻的燈火中,信佛的掛的是蓮花燈籠,通道的掛的是麻姑等仙女形狀的燈籠,儒家的舉著孔子牌匾招搖過市,那牌匾上下掛著的燈籠,做成了董仲舒等儒家先賢的模樣,而玄門的燈籠最有意思,那人物燈籠不但有竹林七賢的,甚至還有謝琅的,呃,應該說,做成謝琅模樣的燈籠最多。

伴著這種大大小小的燈火的,還有各種樓閣傳來的音樂聲。彷彿商量過了一樣,每處的樓閣前,會有士族把自家的歌伎琴師派出來,讓他們就在燈火通明的樓閣上演奏。於是眾人一路走來,時而聽到琴聲悠揚,時而聽到歌聲飄渺。

就在這種極致的熱鬧繁華中,姬姒一行人來到了烏衣巷。

與姬姒意想中不同的是,烏衣巷遠沒有別的街道那麼喧嘩。

明明擠擠攘攘一街的人,可這個時候,街道上卻安靜得很。

姬道一怔,他轉向身後一人,壓低聲音好奇地問道:「大家在等什麼?」

那人同樣輕聲回道:「在等那些衣冠子弟。」

他的聲音一落,街道中突然變得黑暗起來,卻原來,那些插在道旁的火把,通通熄滅了。

就在四下一片黑暗,只有無數人眼眨動時,烏衣巷兩側的樓閣,開始一家一家亮起了燈火。

最先亮起燈火的,是琅琊王氏。轉眼間,屬於琅琊王氏的幾處樓閣亮了起來,而讓姬姒沒有想到的是,那樓閣處,那朱欄玉砌之後,居然或坐或站著十幾個衣履風流,長相俊美的琅琊王氏的郎君。

這個時代的衣裳,本來就極盡飄逸華美之能,這些郎君,又一個個風姿俊麗,於是燈火陡然點亮的那一瞬,姬姒竟有種看到了銀河上的群星的感覺,一時之間,直是目眩神迷。

當代琅琊王氏的青年郎君,雖然沒有特別出名的,以前姬姒也不怎麼在意他們,可直到此時此刻她親眼見到了,姬姒才猛然明白,何謂衣冠子弟,何謂風流都雅。

這些郎君,隨隨便便走出一個,便能把姬姒那天看到的皇太子比到了泥土裏。

就姬姒見到的素和公主和皇太子而言,怪不得這些王謝子弟,是死也不願意與他們締結婚姻好了。

看到那些郎君,姬姒的身後,傳來一個夢囈般的聲音,「這些就是當代琅琊王氏的嫡支嗎?一晃那麼多年過去了,這一個家族的人,還是那麼風神秀異。」

另一個老人則是低低說道:「琅琊王氏已大不如前了,記得二十年前我來看燈時,同樣的少年郎君,琅琊王氏足足有四十幾個,現在只有十幾人了。」

##

今天狀態不佳,更新遲了,請大夥見諒。另外,繼續求粉紅票票。

姬姒回到莊子後,便讓婢僕們砍伐她家後面那山頭上的樹木,她是想著,雖然現在她自家的炭火是準備足了,可到時如果別人有個什麼需要,也許她還能獻出一份力量。

轉眼十天過去了,四五十人一齊動手,總算把那山頭上的樹木都砍成柴,又把土地初初整修了一遍。

第十二天,姬姒一早起來,發現外面銀白一片,卻原來,終於下雪了。

這雪一下便是一整天,到得晚上那鵝毛大雪還沸沸揚揚時,姬姒視野所及都變成白色。看到這難得的雪景,前幾天放了學的姬道,高興地叫道:「姐,這雪下得好大,咱們到外面堆雪人吧。」轉眼他又叫道:「姐,你幹嘛不移栽點梅花過來?這般梅花盛開的季節,就咱家單調得什麼也沒有。」

姬姒笑道:「你不提我還想不起來,行,反正莊子裏的這三十畝地,我也不準備種田了,就按你說的,乾脆把它整成一座花園得了。」

姬道更高興了,他快樂地叫道:「那我還要種桃花,梨花。」

姬姒笑道:「這些你自去跟鄭吳他們說,等明年一開春,咱們就把莊子變成一個大花園。」轉眼,姬姒又道:「要怎麼妝扮莊子,你現在就可以琢磨,要添要減什麼,你也可以跟鄭吳他們說。」現在家裏的地窖裡,還有二百多箱珍貴飾物,所以姬姒說這話時底氣十足。

姬道歡叫一聲,撒腿就跑,目送著弟弟離開的身影,姬姒暗暗想道:這樣的日子,我前世做夢也求不到。現在我既然得到了,就萬萬不能因為一時的情愛迷了心智。

自那日回來後,姬姒一直在想著謝琅,想著他的一言一笑,想著他的種種溫柔,連姬姒自己也不知道,這種思念。是什麼時候開始生根發芽的。她只知道,有時直恨不得與他日日夜夜呆在一起,哪怕不能廝守。能夠時刻看著他也是好的。不過,潛意識裏,理智的姬姒總是會及時冒出來,迅速地讓她恢復冷靜和清醒。

接下來。雪下個不停,而姬姒除了每一天習慣性的早起後。第二天直是睡到中午才起榻,這時,外面完全雪白一片,就著窗口一看。那白光還灼得人眼睛生痛。

望著天空中繼續飄零的鵝毛大雪,姬姒冷得縮回被窩,她不想起榻。一時又沒了睡意,乾脆拿著那本張賀之給的《相骨論》研讀起來。

過不了一會。姬姒聽到外面傳來姬道和秦小木玩雪球時的嘻笑聲,她不由也跟著笑了笑。

轉眼,五天過去了。

一連五天,這雪時大時小不停的下,令得地面的積雪都有了膝蓋深,到得這時,莊子裏那些破舊的房屋,因積雪壓得吱吱直響。幸好鄭吳瘐沉都是老成持重之人,早在姬姒說過會有這一場雪後,莊子裏的房屋便都修檢了一遍,現在看情形不對,鄭吳更是讓眾人搬到了幾棟最結實的房子裏,擠著住了。

轉眼,十天過去。

一連十天,天空都沒有放過晴,地面上的雪總是新的壓舊的,冰上加凍,凍上加雪,昨晚上,莊子裏最外側的柴房被積雪壓得塌下來了。幸好,鄭吳早早把東西都搬出來了。

第十一天,姬姒穿著厚厚的皮裘,手裏抱著暖爐站在了屋簷下,她看著天和地一片茫茫的白,暗暗想道:我都注意了又注意,還是倒了一間屋子,也不知外面怎麼樣了?

轉眼,她又想道:也不知文都有沒有把我的話轉告朝庭,讓他們早做預防?

今冬會有暴雪的事,姬姒隻告訴了文都那些人,至於謝琅,她並不曾轉告。

不曾轉告的原因,並不是姬姒信不過謝琅,而是她下意識的想要保護謝琅。如謝琅這樣的人,他的位置已高得無可再高,他的影響力也大得無可再大。可以說,到了他那個地步,他已經不能進只能退了,如果謝琅知道會有這麼一場天災,以他的性格,定然會再做些什麼來,她真怕他觸動朝中那些人敏感的神經,進而給他自己帶來殺身之禍。在姬姒看來,同樣的事,文都做來只會增加他的聲望,謝琅做來,卻只會引來無邊猜忌!

這廂,姬姒在尋思著謝琅時,那一邊,王鎮一家人正緊緊地擠在灶房裏,紅騰騰的炭火,令得灶房暖洋洋的。

可也只有灶房是暖洋洋的,就在昨天晚上,他家的三間廂房,都被積雪壓塌了。當時他們一家人正擠在炭火旁,一個個豎著耳朵,傾聽著外面不時傳來的房屋倒塌聲,以及隨著寒風吹來的淒厲哭聲。那哭聲是如此煎熬人,直讓這一家子誰也不想說話。而就在這時,突然間,他們旁邊傳來「叭」的一聲巨響,轉眼間,王鎮便發現,自家的三間廂房被積雪壓塌了!

發現廂房被壓塌時,王鎮的家人先是一驚,轉眼一個個露出淒然和慶幸之色,那種感覺實在太複雜太難受,整整一晚,一家人都一言不發,直到這個時候,王鎮的父親才啞聲說道:「鎮兒,那個告訴你購置炭火的高人,救了我全家的性命啊。」

事實上,姬姒救的並不止他們一家,當時購置炭火時,王鎮的父親還告訴了左右鄉鄰。而這個時代,百姓們對於讀書人特別敬重,那些鄉鄰早就知道王鎮聰明過人,聽到是他得來的消息,當時大多數人都信了,前陣子天晴,正處於冬閑時的鄉鄰便人人砍樹曬柴,修葺房屋,現在想來,那些時日的舉動,至少可以讓他們村子的人少死一半。

聽到父親這話,王鎮的臉色頗有點複雜,他走了幾步,就著破舊的房門看著外面那厚厚的積雪,過了一會,王鎮低聲說道:「居然真被他料中了?」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劉愆和檀爭幾人的家裏,同樣。他們也通過自己的影響力,令得自己那個村的鄉鄰,早早有了準備。

而這時,文都駙馬也在自家宅院裏,看著外面的雪景一言不發。見他負著手,表情嚴肅,一個僕人來到他身後。說道:「駙馬是在擔心那些百姓吧?今冬會有暴雪的事。你不是告訴了陛下嗎?雖然陛下和眾臣都不信,可駙馬爺你前陣子四處散佈消息,警告各地百姓。按說也應該起到作用了。既然盡了力,您又何必再多憂思?」

文都沒有說話,只是過了許久後,他才低聲說道:「那個姬小郎。卻是有點神異。」

轉眼他又問道:「現在外面的炭價什麼樣了?」

那僕人回道:「比平素漲了三倍了。」

文都說道:「通知下去,咱家的炭火從今天起放開售賣。」

那僕人連忙問道:「什麼價格?」

文都回道:「就按市價。別人漲了三倍,咱們也漲三倍售出。」

「是!」

……

這一場酷寒,足足持續了一個月。

一個月的酷寒,令得建康的大小河流全部凍起了厚厚的冰層。冰層上面可以行車,也令得各處的房屋倒塌了無數,建康的大街小巷。又添了許多乞丐。

不過,總體而言。這一場暴雪導致的災難,卻比前世輕多了。前一世時,這場暴雪的到來讓整個建康人都猝不及防,當時便是各大士族,也有因炭火不足而凍出病的。在暴雪後的半個月後,建康城裏的炭火,價格足足漲了七倍有餘。這一世,因為文都大肆收購炭火的行為,引起了許多人的警惕,雖然他們不至於效仿,可出於有備無患的原理,許多人家開始修葺房屋準備炭火,於是當暴雪來臨時,這些人家也都平安渡過。而接著文都發售炭火的行為,更是令得那些炭火準備不足的人家緩了燃眉之急。

在文都發售炭火時,姬姒也令部曲們把自家多餘的炭火柴木,送到一戶戶房屋倒塌的鄰居家裏。

過了年後,連續五六天都是大好晴日。

可這樣的晴好天氣,整個建康街上,那是無一人行走。因為溶雪的日子,那是比下雪還要冷的。

建康的氣侯,一直到了元宵節前一天,才算是積雪盡去,才稱得上天高氣爽,春暖風輕。

元宵節到了。

便是呆在莊園裡,姬姒也能聽到外面傳來的陣陣歡聲笑語,被禁錮在宅子裏四十幾天的建康人,看到這陽光明媚,春風送暖的,一個個迫不及待地跑出了家門。

這個時候,姬姒正伏在書房裏,她的面前,是厚厚一疊《傷寒雜病論》的手稿。

這手稿,她其實早就寫完了,可她一直沒有給謝琅送去。下意識中,姬姒總想著,這送手稿也是一次見面機會……

傍晚時,姬道從外面跑了進來,他朝著姬姒叫道:「姐姐姐姐,咱們出去玩吧。我剛才瞅了一下,外面的大街小巷都掛上了燈籠,可好看呢。」

在姬道的身後,秦小草等人也跑了進來,她們眼巴巴地看著姬姒,一臉的期待。

姬姒站了起來,她說道:「行。告訴大夥,今天放假,所有人都可以去看燈火。」

她這話一出,姬道一蹦而起,他歡喜地叫道:「看燈囉!看燈囉!」混在姬道的大叫聲中的,還有眾婢僕的歡笑聲。

轉眼,傍晚到了。

仔細梳妝打扮,又變得花兒一樣美麗的小姑姬姒,戴著紗帽,牽著姬道的手,帶著秦小木秦小草等人,慢慢走出了街道。

這一天,所有的建康人都沒有騎馬,大街小巷,到處掃得乾乾淨淨,一個個店鋪前,更是張燈結綵,姬姒注意了下,街道上連個乞丐也沒有。

姬姒的莊園位於邊郊,當她們走到正街時,已經一個時辰過去了,而這時,最後一縷殘霞也從天邊消失了。

看到擠擠攘攘的人群,以及街道兩邊絡續點燃的各色燈籠和一些孔明燈,姬道快樂地叫道:「姐,建康可真美,咱們在荊州也過了元宵節,可荊州的元宵,就遠沒有這麼熱鬧。」

豈料。他的聲音一落,一個年輕的婦人便在旁邊笑道:「小郎君是從荊州來的啊?這你可不知道了,今晚的建康,最熱鬧美麗的地方,根本就不是這些街道,而是烏衣巷。」

「烏衣巷?」

一聽到這婦人如此說來,姬姒等人都轉過頭。一臉期待地等著她說下去。

那婦人輕快地說道:「正是烏衣巷。烏衣巷那是天下間頂頂尖的士族居住的地方。便是戰亂時節,每到了元宵節,住在烏衣巷的各大士族。也會掛上各具特色的燈火以供眾人賞閱。有所謂王謝子弟,衣履風流,元宵節的烏衣巷,可是建康的一大景觀呢。」

她沖著姬姒等人眨了眨眼。笑道:「至於具體是怎麼樣的景觀,等會你們去看了就知道了。」

婦人這樣一說。姬道等人更是興奮起來,姬道樂得嗷嗷直叫,要不是姬姒緊緊握著,他已一溜煙衝到前面去了。

越是靠近烏衣巷。姬姒便越是被這富麗輝煌給震住了,這時刻,她們的頭頂。是大大小小的,數以千計的孔明燈。街道的兩側,掛上了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燈籠,現在,佛家倡盛,道教鼎興,儒家和玄門,也各佔主流。於是這街道兩側那密密麻麻的燈火中,信佛的掛的是蓮花燈籠,通道的掛的是麻姑等仙女形狀的燈籠,儒家的舉著孔子牌匾招搖過市,那牌匾上下掛著的燈籠,做成了董仲舒等儒家先賢的模樣,而玄門的燈籠最有意思,那人物燈籠不但有竹林七賢的,甚至還有謝琅的,呃,應該說,做成謝琅模樣的燈籠最多。

伴著這種大大小小的燈火的,還有各種樓閣傳來的音樂聲。彷彿商量過了一樣,每處的樓閣前,會有士族把自家的歌伎琴師派出來,讓他們就在燈火通明的樓閣上演奏。於是眾人一路走來,時而聽到琴聲悠揚,時而聽到歌聲飄渺。

就在這種極致的熱鬧繁華中,姬姒一行人來到了烏衣巷。

與姬姒意想中不同的是,烏衣巷遠沒有別的街道那麼喧嘩。

明明擠擠攘攘一街的人,可這個時候,街道上卻安靜得很。

姬道一怔,他轉向身後一人,壓低聲音好奇地問道:「大家在等什麼?」

那人同樣輕聲回道:「在等那些衣冠子弟。」

他的聲音一落,街道中突然變得黑暗起來,卻原來,那些插在道旁的火把,通通熄滅了。

就在四下一片黑暗,只有無數人眼眨動時,烏衣巷兩側的樓閣,開始一家一家亮起了燈火。

最先亮起燈火的,是琅琊王氏。轉眼間,屬於琅琊王氏的幾處樓閣亮了起來,而讓姬姒沒有想到的是,那樓閣處,那朱欄玉砌之後,居然或坐或站著十幾個衣履風流,長相俊美的琅琊王氏的郎君。

這個時代的衣裳,本來就極盡飄逸華美之能,這些郎君,又一個個風姿俊麗,於是燈火陡然點亮的那一瞬,姬姒竟有種看到了銀河上的群星的感覺,一時之間,直是目眩神迷。

當代琅琊王氏的青年郎君,雖然沒有特別出名的,以前姬姒也不怎麼在意他們,可直到此時此刻她親眼見到了,姬姒才猛然明白,何謂衣冠子弟,何謂風流都雅。

這些郎君,隨隨便便走出一個,便能把姬姒那天看到的皇太子比到了泥土裏。

就姬姒見到的素和公主和皇太子而言,怪不得這些王謝子弟,是死也不願意與他們締結婚姻好了。

看到那些郎君,姬姒的身後,傳來一個夢囈般的聲音,「這些就是當代琅琊王氏的嫡支嗎?一晃那麼多年過去了,這一個家族的人,還是那麼風神秀異。」

另一個老人則是低低說道:「琅琊王氏已大不如前了,記得二十年前我來看燈時,同樣的少年郎君,琅琊王氏足足有四十幾個,現在只有十幾人了。」

##

今天狀態不佳,更新遲了,請大夥見諒。另外,繼續求粉紅票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