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醉龍圖》1205.第1205章 魏謀臣之將鍾會
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歷史中,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文武全才,熟知兵法,對內政之事也頗為有建樹。可以說,三國時期,蜀國大將薑維,一直引領兵馬進攻魏國,就是因為鄧艾的緣故,才使得薑維多次無功而返。最後,也是因為鄧艾與鍾會分兵率軍攻打蜀漢,攻入蜀漢國都,使得蜀漢滅亡。

鄧艾在魏國的功績諸多,不過要說建樹最大的,應該就是農業。當時鄧艾看到有些地方,十分不重視農業生產,專事交遊請託,作風浮華不實,於是鄧艾就上書建議說:「一個國家最當務之急不外有二,一是農業,一是戰備。國家富裕了,軍備才能強盛,才能戰無不勝。而農業,是取得勝利的根本。」

「孔子說過,糧食豐足,兵力才能豐足。糧食的重要性實在兵力之上,如果朝廷不設獎鼓勵,那麼下面百姓則不會用勁地去積儲財富。今應設立獎賞,鼓勵人們廣積糧食,這樣,就使得遊說奔波及華而不實的風尚得以杜絕。」

也正因為鄧艾的連三覲見,使得魏國開始加速發展農業,令龐大的魏國有了強大的經濟支撐。單從這一點來看,似乎和當今趙國之主趙煜的建國之策頗為相似,有著獨特的眼光。

艾在戰爭中目光遠大,見解超人,具有難得的戰略頭腦。作戰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在與薑維的數次交戰中未嘗敗績。其偷渡陰平一役,堪稱中國戰爭史上歷次入川作戰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為軍事史上的傑作而載入史冊。就憑藉這一點,鄧艾的名氣就足以讓世人所記載。

鄧艾在生活中能與將士同甘共苦,在作戰中又能身先士卒,種田時手執耒耜,陰平道上,他以氈自裹,推轉而下。正因為他能處處作出表率,部隊才上下相感,莫不儘力,取得一系列的勝利。但鄧艾雖善於作戰,卻不善自保,後來死於朝廷政治之中,也算是可惜。

在後世地位中,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魏太尉鄧艾。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張遼、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陸抗而已。及至公元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鄧艾。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鄧艾亦位列其中,足以可見在這三國時期,名人之士諸多,鄧艾的影響力和人氣有多大。

聽到鄧艾那十分謙虛的話後,一旁的司馬懿不由得露出一絲笑顏之色,沖著鄧艾也露出讚許的神情。心中不禁想到,不愧自己對鄧艾的栽培,沒想到今次鄧艾居然想出如此妙策,居然和那周瑜之計不謀而合。更為可嘉的是,這鄧艾當眾受到讚許,還不忘將功勞推到自己身上,很是難得啊。

隨即只聽周瑜開口言道:「鄧艾將軍有如此獨到的見解實在是可喜可賀,只是今次火攻既然有所轉變,那我們就必須立即改變策略。」

周瑜說完之後,不由得再次望了望鄧艾,繼續說道:「由於需要逆向放火,火燒趙軍,其戰法十分危險。如果予以這種火攻之法的話,極有可能會為此犧牲,甚至是與敵人一同喪命火海之中,不知道我三軍之中,有誰願意接下如此重任。」

帶到周瑜話音落後,身後的周泰和凌統紛紛上前,朝著周瑜拱手拜去道:「回稟都督,我二人願意引領一支兵馬,負責埋伏今次的火攻之地,火燒敵軍,為我大軍爭取時間。」

望著認真的周泰和凌統,周瑜不由得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不愧是我吳國的大將,為了大局奮勇現身,只不過今次不同以往,末後我們還需要和敵軍予以水上交戰。你們二人乃是我吳國水軍大將,日後還需要發揮很大的作用,所以今次暫時不能停留在此地。」

周瑜說完之後,周泰與凌統陷入為難之色,而現場也陷入一片寂靜之色。可是時間不等人,再過不久如果眾人還不能決定的話,那趙軍的人馬就會攻來這裏。忽然,之前說好的鄧艾,上前一步,對著那司馬懿拱手言道:「丞相大人,為了我魏蜀吳三軍大軍著想,請恩準鄧艾留下來負責火攻狙殺趙軍。」

鄧艾很是聰明,雖然今次的魏蜀吳三軍總指揮人是周瑜,但是鄧艾卻知道自己的上司乃是司馬懿。今次當眾向司馬懿請命,一來是抬高自己魏國的身份,二來也是表面魏國之主的弒趙決心。看到鄧艾如此,司馬懿也明白他的一番苦心,雖然司馬懿一心想要有所保留實力,暗中培養了多人。但是眼下趙國大軍將至,若是不能將其攔截,被其一直追擊的話,那自己的野心也將隨著趙軍的追擊而破滅。

不過沒等司馬懿回應,周瑜卻十分巧合的開口,對著那鄧艾說道:「雖然鄧艾將軍有如此決心,但是今次趙軍兵馬諸多,需要從多處予以埋伏,但是將軍一人,恐怕難以燃起熊熊大火,焚燒趙軍啊。」

周瑜的話,似乎也提醒了司馬懿,司馬懿當即也皺著眉頭道:「周大都督也說了,今次趙軍兵馬諸多,予以你一人的話,恐怕很難以阻擋趙軍的腳步。不知道在場眾人,可有人願意和鄧艾將軍,一起留守釋放大火,來抵擋趙軍。」

隨著司馬懿話音一落,鄧艾身旁一人,立即上前當眾拜道:「鍾會願意與鄧艾將軍一同完成此事,必定不會讓丞相失望。」

鍾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書法家。太傅鍾繇之幼子,青州刺史鍾毓之弟。自幼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歷史中,在征討毌丘儉、諸葛誕期間,鍾會屢出奇謀。被人比作西漢謀士張良,又曾為司馬昭獻策阻止了曹髦的奪權企圖,鍾會得以成為司馬氏的親信。名士嵇康被殺,便是他的主意。

在鄧艾和鍾會平蜀後,鍾會有謀反之心,謀誅魏將,於是密報司馬昭說鄧艾居功自傲,想要謀反。司馬昭命鍾會把鄧艾關進囚車押解回朝,鍾會遣衛瓘在前,把司馬昭的手諭傳達給鄧艾的士兵。於是鄧艾的士卒,皆放下武器,並將鄧艾壓入囚車。

鍾會忌憚的只有鄧艾,鄧艾被押後,鍾會馬上趕到成都,統率大軍,威震西蜀。自認為功名天下無比,不願再屈居人下。加之猛將精兵都控制在自己手中,於是假傳郭太后遺詔,準備起兵滅掉司馬昭。

鍾會打算派薑維率蜀兵出斜谷,佔領長安,再派騎兵經陸路、步兵經水路奪取天下。恐麾下魏諸將不從,引蜀降將薑維為援,後胡烈用計致使全軍混亂,幾天后,胡烈之子胡淵號召本部人馬起義,看到這情況諸軍皆反。直到景元五年正月,鍾會與薑維死於兵變,終年四十歲。

不過在鍾會陷害鄧艾之前,兩人可謂是好友,魏國雙雄戰友。由於趙煜轉變了歷史事件的發展,使得鄧艾和鍾會,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這對於兩個急於展現報復的武將來說,是一種困惑。今次鍾會看到魏蜀吳三軍遇到困難,鄧艾義勇當先當眾向丞相司馬懿請纓作戰,不由得激發了鍾會的戰意。

雖然此刻陛下曹睿等人已經撤退到後方的安全之地,這裏魏國最大的就是丞相司馬懿,不只是如此,還有蜀吳兩國將臣。如果鍾會能夠當眾表現一番,然後藉助今次大火一把火燒了整個趙軍,那自己的名氣就在魏蜀吳之中大震。最主要一點,鍾會是一個及其具有眼光的人,深刻的明白,如今的魏國想要復國很難。

儘管自己的上司司馬懿,乃當今魏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鍾會知道如今的魏國早已經落寞。如今的魏國之人都是亡國之人,若是在與趙國鬥下去,隨時都有全部被殲滅的可能。如果今次能夠大敗趙軍,那今後魏國就算崛起,也會受到吳國的打壓,甚至是被吳國吞噬。

所以鍾會急於表現,就是為了以後,在魏國被吳國吞噬的時候,吳國之人會因為自己的能力,而給予高官要職。鍾會之所以如此,也算是在魏國徹底滅亡之際,也給自己謀條後路而已,此乃人之常情,對於那些過於忠心忠義之人來說,鍾會是一個聰明的人。

而且鍾會還做了一個最壞的打算,那就是當魏蜀吳三軍被趙軍擊敗後,鍾會就會毫不猶豫的投誠趙國。不過與投誠吳國一樣,在投誠之前,鍾會需要為自己豎立一下威信,也算是為自己奠基一下地位。畢竟鍾會野心大眼光獨特,若是就這樣默默無聞的一輩子,鍾會定然不會願意,所以今次的火攻趙軍,就是鍾會成名的最好機會。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