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醉龍圖》1117.第1117章 郭嘉的攻心之策(爆)
周瑜的話雖然聽起來悲涼,可是魯肅卻無言以對,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這件事已經在歷史上刻下烙印,也是魏蜀吳三國的一個汙點,就算後人想要篡改,那也得是勝者所能做的事情。

只聽魯肅頗為不滿道:「那趙煜如今已經是當今趙國一國之主,身為帝王之身,豈能會為一個小小的戰役的仇恨所蒙蔽。若是因為長阪坡一戰而不能介懷的話,他趙煜就不配趙國帝王的身份了,必然會被天下人所議論。」

從路上的話中,周瑜聽得出一絲的憤怒,可是周瑜也只能是輕嘆一聲道:「唉,這一切對趙煜來說,都是無用的。儘管我等是這樣想,但是趙煜覺得事情,豈是我們這些外人所能影響的。要知道趙煜就是憑藉長阪坡一事,從徐州撤退,先滅徐州曹操舊部昌豨等眾。然後暗自潛入並州,攪和並州上下,就下南匈奴單於,連同南匈奴大舉進攻並州。後來有謀取涼州,可是我長驅直入,沒有一絲的停頓。」

「從涼州一戰結束後,趙煜只不過是稍稍修整,便迅速出擊,直接拿下漢中。從漢中直入益州,連同益州南蠻一眾,大軍分散進攻,使得蜀國的兵馬根本無法正面相對,隻得在成都抱團死守。卻不想趙軍兵馬太過強大,讓蜀魏之兵,根本無法守住成都,最終還是城破人亡。可是對趙國來說,根本沒有多大的損失,反倒是因此收服了整個益州蠻夷部落,實力變得更為強大。」

「若是我吳國,今次不去營救蜀魏,或許和趙國之間,還會緩和一些,最起碼不至於立即開戰。但是若是我們真的拒絕蜀魏求援的話,那這些蜀魏之兵,便會走投無路,徹底被趙國屠殺,要麼是被趙國所吞噬。就算趙國沒有借口攻打我軍,以趙煜的狡猾,也一定會想法設法與我軍製造矛盾,從而在進行動手。」

「所以,與其被動,我們不如主動,主動前去營救蜀魏殘兵。雖然因為這些人,會加劇我吳國的國力,但是相對來說,我們此刻最為缺少的,便是能夠協助我們一同抵擋趙國進兵的兵力和人馬。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趙煜有足夠的借口,大軍麾下征伐我荊州。」

「換句話來說,今次不管我吳國命運如何,可以說無論是死是活,這一切都是我吳國自找的。當年荊州長阪坡一戰,我吳國跟隨蜀魏參與是如此,今次接納蜀魏殘兵引發與趙國對戰也是如此。」

周瑜的話完全道出了今次吳國的結果,也讓魯肅心中一陣悲痛,倘若當初吳國不參與這場圍剿,便不會有今日這種厄運了。正如大都督周瑜所說,今次吳國的這一切,完全是昔日種下的惡果,這根本怨不得別人。後來好不容易周瑜想出一個與趙煜聯盟聯姻的辦法,在徐州海域上,雙方進行把酒言歡,一笑泯恩仇。可是沒有想到曹丕和劉備居然如此狡猾,為了與自己主公聯盟,兩天同時站出來支持自己主公孫權稱帝。

由於曹丕和劉備寫是一封幾位隱秘的密信,而且是繞過吳國權臣,直接送至孫權的手中的信箋。在看了信箋之後,孫權內心的野心直接開始膨脹,任憑眾人如何勸阻,孫權就是鐵了心的想要稱帝。如果有人膽敢阻攔,孫權便直接將其治罪,打入大牢之中。

看到如此結果,東吳上下都陷入一陣恐慌,所有人都覺得此刻只有周瑜能夠勸說孫權。卻不想身在荊州的周瑜,得知此事之後,直接就是一陣沉默。事後,周瑜特意從荊州趕回揚州,恭賀孫權稱帝,建立新都。對於周瑜的反常,吳國上下可謂是一片震驚,這種震驚絲毫不遜於得知孫權想要稱帝的那種震驚。事後有人質問周瑜,為何明知道此刻不是稱帝的時刻,為何還要支持主公稱帝。

而周瑜是這樣回答的:「建立江東基業,乃是孫家上下之夢想,如今主公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中的地利與人和,唯獨沒有天時。此刻主公一心想要完成先祖心願,若是我等阻攔,只會破壞主公的雄心壯志。尤其是今次,在曹丕和劉備的蠱惑下,主公的雙眼已經被蒙蔽。」

「與其和主公為難,倒不如全力支持主公,也讓主公清楚的知道,推舉主公登基帝業的不是曹丕和劉備,而是我江東上下的文物將臣和子民們。既然主公在不合適的天時下登基稱帝,那就讓我們為主公打造一個合適的天時,只要我等努力,必然能夠使得江東的基業發展宏圖。」

可以說,當時就是因為周瑜的這一番話,使得眾多反對孫權稱帝的將臣全部住了嘴。所有人都支持孫權稱帝,而且在周瑜的勸說下,孫權也將之前因為反對勸諫的而抓起來的將臣,全部給與赦免放出來。對於孫權的舉動,周瑜雖然心中反對,不過周瑜卻是十分了解孫權的脾性,所以不如順其自然,這也算是一個賢臣的苦衷。

因為周瑜知道,只要自己站出來予以反對,那整個江東上下必定有過半以上的人,站出來反對孫權稱帝。如此一來,孫權在江東積累多年的人氣和威望,便會立即消失的無影無蹤。而且到時候會因為這一件事,使得自己和孫權之間產生非常大隔膜,到時候漢高祖和韓信之間的故事,必然會發生在自己和主公孫權身上。

周瑜不想做韓信,所以就必須拿出一種態度來,這種態度並不只是在平時的表現,而是在關鍵之際,自己所站的位置。周瑜雖然是軍中大都督,但實則也是江東軍師謀臣,所謂謀士,必須先要學會謀己,周瑜這一點可以說是做的非常好。孫權成功的稱帝,雖然表面看似曹丕和劉備蠱惑,但實則卻是周瑜佔據最大的功勞。

也正是因為孫權稱帝,使得吳國與趙國之將唯一的聯盟關係再次被打破,當然後來魏國和蜀國的慘敗,也是讓周瑜始料不及的。周瑜怎麼也沒有想到趙國的實力居然會如此強大,強大到在極其短暫的時間內,趙國便先後拿下了涼州、漢中和益州,引著大軍直逼吳國荊州。

原本周瑜以為,就算趙國在怎麼英勇,憑藉魏國兵馬英勇的份上,也能與趙國抗衡個幾年。到時候趙國若是想要繼續擴展疆土,就必須追擊著魏國的殘兵,從漢中而入,到時候直接便於蜀國進行交戰。

憑藉魏國和蜀國為自己做擋箭牌,吳國可以放心的發展壯大,到時候就算趙國與蜀魏兩國相拚,也會死傷不少。那時候吳國便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了,憑藉吳國多年的潛心發展,直接迅速出擊,擊打趙國的重兵,便可完成一統天下的宏圖大業。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周瑜的預測之中,只不過唯一讓周瑜始料不及的就是時間的問題,任憑周瑜如何去想,也不敢相信。趙國居然隻用了幾年的功夫,便破功蜀魏兩國,要知道周瑜之前預測的,趙國至少要用十年以上的時間。而吳國在這十年裏,潛心發展,其兵馬、糧草、經濟必然會是飛速上升一個台階,上升到足矣可以和趙國對立的狀態。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失策,使得吳國如今陷入一個非常被動的狀態,而且趙國在拿下蜀魏兩國後,其實力非但沒有大減,反而增加不少。

在趙煜率領大軍踏入荊州的那一刻,以周瑜的才智,便已經嗅到一絲不安。那就是周瑜隱隱約約斷定今次吳國命運將要畫上終點,只不過身為吳國大都督,周瑜並沒有將這種預感告知任何一人,因為周瑜知道,若是這句話從自己口中說出來的話,那吳國上下,必將會陷入一片恐慌,而吳國大軍也將會面臨不戰自潰的局面。

今次魯肅在聞之周瑜所言,趙煜想要回顧荊州長阪坡一戰之事,自然是尤為吃驚。而看著魯肅疑惑的樣子,周瑜也不由得開口道:「不管趙煜是否想要重新回顧長阪坡之戰,本都督都必須親自前往一趟,否則的話若是不能了解趙軍舉動,我等便無法行軍佈陣。繼續這樣僵持,軍中上下只會一片恐慌,沒等趙煜大軍進攻,我軍將士心智便已經迷失,這或許就是趙軍鬼才郭奉孝的攻心之策。簡單的一個屯兵防守,就可以使得我整個吳國上下膽戰心驚,就連我周瑜也險些被迷惑,鬼才郭奉孝當真可怕矣。」

周瑜的一番話自言自語,再次提醒了魯肅,至此魯肅也才醒悟過來。趙煜引領大軍,就此屯聚在南郡,並不是想要做什麼,而是予以攻心之策,來打擊荊州魏蜀吳三國軍師。面對趙煜的數十萬大軍,如果趙煜直接率兵進攻,恐怕魏蜀吳三國的將士,會咬緊牙關拚死去抵擋、去防守。

可是趙煜卻是屯兵不動,這就讓魏蜀吳的軍士,自我陷入緊張和慌亂狀態。因為趙軍料定,趙軍大軍來臨,那蜀魏吳三國的軍士,肯定不敢主動出擊,每天都在想著趙軍會在什麼時候進攻。這就印證了一句話,死亡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就是等待死亡。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