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醉龍圖》1299.第1299章 魏國丞相司馬懿
眼看四周眾人都是一副期待的眼神看著自己,司馬懿沉住氣,當眾開口說道:「如果我們能夠先誘使那些趙軍,將所有水軍戰船,全部串聯在一起。這樣的話,表面看起來,趙軍那些暈船的將士們,可能會因為這個移動的戰船城堡,而不再暈船。但是從而也將那些趙軍,推向了死亡的邊緣,要知道這些鎖鏈戰船,或許能夠提高水軍大軍的戰鬥力,也是摧毀所有水軍的索命勾魂。」

「一旦這些鎖鏈,將那些趙軍戰船連在一起,那我們便可暗中派遣一些將士,潛伏在趙軍水軍之中。到時候敵我雙方大戰之際,讓這些潛伏的軍士,直接動手燒毀那些趙軍的戰船。只要火勢一起,其他所有戰船全部連在一起,趙軍根本無法掙脫。然後火勢在藉助風向、風勢所助,必然將其他為燃起的趙軍戰船全部點燃。」

「到時候敵我雙方的戰事,已經開至這江河之中,一旦趙軍的戰船著火。恐怕定會在整個軍中造成莫名的恐慌,要想在這種情況下,將所有戰船的鎖鏈全部解開的話,絕非易事。而且趙軍之中,多半是北方將士,很少有人熟悉水性。一旦大火蔓延,不是被大火燒死,便只能跳入江河之中,被大水淹死。」

「趁著趙軍大軍慌亂之際,我們魏蜀吳三軍,只需要兵分三路。一路橫衝直入,登船擊殺趙軍兵馬,兩人兩路一左一右,包剿趙軍後發戰船的撤退之路。憑藉我三軍的聯手,在這赤壁之戰中,定然能夠將那趙軍全部葬身於此地。」

等到司馬懿的話音落後,在場的眾人,全部憑住了呼吸。很明顯,所有人都被司馬懿的這個計策給震撼住了,不得不說司馬懿的這個計策確實妙哉。雖然今次只是說了一個大概,但是從前到後,整個計劃顯得銜接有致,可謂是一環套著一環。只要照著這個計劃去進行,那今次趙軍當真可以全部葬身於這江河之中,之前那些對司馬懿尚有不削之人,如今也是改變了內心的看法。

司馬懿與諸葛亮、周瑜不同,周瑜為人和藹,而且較為親切,所以很容易帶動四周的氣氛,容易融入其中。而諸葛亮也是比較健談,善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也較為容易在人群之中突出。但是司馬懿就不一樣了,司馬懿不喜好言談,有什麼事,總算喜歡立於一旁儘管其變,多聽少言。

甚至有時候,從前到後始終沉默不語,這樣一來,給很多人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吳國大都督周瑜也好,還是蜀國丞相諸葛亮也好都是能言會道,而且又才智過人的軍師。反之這司馬懿,雖然是貴為魏國丞相,但似乎根本沒有什麼才能。久而久之,便有人看不起司馬懿,以為司馬懿之所以能夠坐上魏國丞相的位置,完全是依靠魏國混亂,運氣好而已。

其實不知道,在場的所有人,都被司馬懿給騙了。因為司馬懿才是真正的擁有過人的才智,以及獨特的眼光和強大的野心,只是在這公眾的場合之中,司馬懿不願意過度的暴露自己。以免會招來他人的嫉妒,畢竟此刻自身不是在魏國境內,而是在吳國之中。司馬懿清楚的知道,如今看似魏蜀吳三國抱成一團,尤其是表面看起來,吳國對蜀魏兩國尤為熱情。

這一切都是虛影,只是因為吳國清楚的看到,趙軍的強大。強大到蜀魏兩國,聯手都不趙軍的對手,甚至在趙軍那強大的攻勢下,蜀魏兩國幾經滅國。而且吳國很是聰明的知道,憑藉吳國的能力,也絕對不是趙國的對手。魏國強大的騎兵,蜀國強大的步兵,皆敗陣於趙軍之手。而吳國只有一個強大的水軍,相比騎兵和步兵的話,吳國不比蜀魏。

趙軍進攻吳國,必然從荊州下手,而吳國的騎兵和步兵,難以抵擋強大的趙軍。所以吳國接納了極度狼狽的蜀魏兩國,就是要用蜀魏兩國的兵馬和能力,來協助自己對抗趙國。可以說如果不是蜀魏兩國的一點兵力,幫助吳國牽製住趙軍,恐怕以趙軍的能力,早就攻下整個荊州了。

如今在蜀魏兩國的幫助下,周瑜有足夠的時間,在赤壁調遣兵馬,擺開陣勢,只等著那趙軍大軍前來。如果魏蜀吳今次戰敗,面臨被俘虜或者是斬殺的情況下,那吳國將會和蜀魏兩國抱成一團,或者說是共存亡。但換言之,如果今次魏蜀吳三國聯手,將趙軍葬身於這赤壁的江河之中。只要魏蜀吳三國大軍,反攻趙軍,收復了荊州之後。

那吳國下一步的目標,便只有三種可能了,其中第一種就是在拿下荊州之後,直接將蜀魏兩國給吞噬。反是有反抗的人,一律不留活口,畢竟蜀國天子劉禪,和魏國天子曹睿,皆在揚州,也就是吳國之中。到時候戰事一結束,這兩國的天子,便只能擔當人質的角色了。而第二種,就是吳國將會繼續引領著麾下兵馬,連同蜀魏兩國,去攻打益州和交州。

畢竟只要吳國,坐根揚州,收服荊州之後,如果能將益州和交州全部劃分為麾下國土的話,那無疑是壯大吳國的實力。其實對吳國來說,交州並不害怕,畢竟對於交州之人,吳國之前也是打過交道,十分的清楚。交州之人,害怕外戰,尤其是那種禍亂的大戰。所以只要吳國一強大,今次能夠予以取勝的話,那交州上下,便會毫不猶豫的策反投誠。

如果吳國能夠一舉收服了荊州和交州,到時候兩路出兵,直撲益州。拿下益州之後,安撫好拿下南蠻之人,南蠻之兵便會立即停戰,和山越人一樣,為自己效力。到時候只要吳國坐擁揚州、荊州、交州、益州,便可以從水軍大軍,正是發展步兵。整個大軍的實力,將會提高至極點,而那時候,趙軍一連潰敗,其聲勢和氣勢大降。

吳國絕對不會停手罷休,一定會舉整個全國之力,攻漢中,奪涼州。畢竟吳國天子孫權,雖大的心願,就是能夠發展一支像曹軍虎豹騎,蜀軍飛羽騎,趙軍白虎騎、青龍騎那樣強大的騎兵。而涼州本就是騎兵戰馬盛產的地方,只要有了涼州這個地方,那孫權的算是完成一大心願。

至於第三種可能,那就是到時候一旦魏蜀吳三軍反敗為勝後,吳國必定會將蜀魏兩國當成先鋒大軍,去攻打趙軍。然後在予以收服益州、涼州兩地,說是作為蜀魏兩國國都為借口,刺激兩國與趙軍激戰。雖然趙軍今次可能會戰敗,但其實力根基還在,絕對不會那麼輕易的就被擊退。到時候,蜀魏兩國若是想要收服益州和涼州,必定需要付出較大的心血。甚至可以說是全軍出動,予以拚血奮戰,到時候能夠保存下來多少兵力,就很難說了。

那時候,就算是蜀魏兩國,重新奪回益州、涼州,重現建立都城,恐怕只要吳國大軍一到,也只有全軍覆滅,或者是乖乖獻城投降的份了。可是即使蜀魏兩國,知道吳國可能會如此,但是面對這種情況,兩國之人又不可能不去做。

就是因為在想到這個問題,所以司馬懿一直予以很低調的身份,在魏蜀吳三軍之中行事。不過即使司馬懿在怎麼低調,在遇到一些重要的戰事眾,只要司馬懿想到什麼絕策,還是會在關鍵之際獻出來。畢竟司馬懿還要為自己謀條後路,在司馬懿看來,如果今次魏蜀吳三軍能夠將趙軍擊敗,把整個趙軍葬身在這江河之中,那收服荊州和交州是轉瞬間的事情。

隨後,魏蜀吳三國必定會乘勝追擊,一路追趕趙軍。到時候如果趙軍潰軍,逃亡益州的話,那三軍便會繼續追擊。反之如果趙軍北上而逃的話,那蜀魏兩國會趁勢進兵益州。到時候不管誰先拿下益州,或者是佔據益州程度,誰就是益州之主。在那個時候,雖然可能會撕破臉皮,但是雙方之間也不會動手,畢竟誰動手就有可能徹底亡國。

兩國只有相依為命,抱成一團,以免被吳國吞噬。共同在益州生存,然後趁機攻取漢中,奪回涼州,在慢慢發展。如果在那個時候,蜀國之人能夠助司馬懿一舉登上帝王之位的話,那司馬懿必然會幫助蜀國建立都城,這就是司馬懿的最終目標。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今次魏蜀吳三軍,必然要在這一場赤壁之戰中取勝,而且還要看準時機,在趙軍退兵之後,立即迅速追擊。

否則一旦晚上一步,吳國便會率先佔據先機,使得蜀魏兩國沒有出手的機會。另外還有一點,那就是如果吳國大都督周瑜,當真洞察先機,提前得知兩國的舉動的話,必然會奪得自己的兵權。

到時候司馬懿在怎麼聰明,也無能為力了,蜀魏兩國最終只能淪為吳國的傀儡,而司馬懿將會毫不猶豫的,引著自己的心腹以及孩兒家臣,去投靠吳國孫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