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如意娘》第六十二章
二郎並沒有向如意詢問家人的狀況——亂世之下,她能平安逃出來已是承天之幸。他並不奢望父母也能有此僥倖。

何況歸根到底,他們的出逃本來就是在明知父母可能性命不保的前提下做出的選擇。在出逃的那刻他們就已在某種程度上捨棄了家人,背棄了死忠死孝、殉國殉節的道義。但是,不有生者,無以圖將來。總要有人活下來平治亂世,誅殺逆賊。

如意大致將城中動亂告訴二郎,又取了詔書給他。

二郎接了詔書,難過得想要哭出來。可他什麼也沒說,隻將情緒拋開,安靜的把詔書收好。

——詔書中能授予他的,無非是名和權而已。至於名分,維摩已當了許多年太子,一直協助天子處理國政,天下皆奉他為正統。廢掉他另立二郎也並非不可能,但權衡利弊,其實是畫蛇添足。至於權力,若給二郎陞官,授予他都督各州軍事的實權,在眼下這種情形下無異於侵奪諸侯的權力,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所以詔書中最有可能的,就是給二郎一個名正言順的召集諸侯、討伐逆賊的權力。所以他不急著看。

可其實這份詔書也是可有可無。天下群雄勢必不會坐看李斛一個逆賊擅權專政,群起而討伐之乃是定局。而以二郎的身份和揚州刺史的地位,一旦他舉事,群雄必然奉他為盟主。至於攻破建康、誅殺李斛之後的事——那就不是天子的一道聖旨所能定奪的了。

儘管如此,天子依舊將詔書交給如意,命她送到二郎手上。或許是為了減輕如意棄城而逃的負疚,也或許只是為了將如意送到他的身邊——不論如何,這都只是一個父親最後的複雜又矛盾的溫柔罷了。

如意也沒有問二郎詔書中寫的是什麼。她隻道,「事不宜遲,還是早日離開建康,召集兵馬吧。」

二郎道,「還不行。在離開之前我想殺一個人——巡守牛首山的,是蕭懋德。」

——擒殺蕭懋德是十分冒險的行動。他們現在該做的確實是儘快逃出金陵,脫離險境。可是這個世上就是有一種仇恨,令你不手刃仇敵便無法掙脫心魔,繼續前行。對二郎而言,蕭懋德就是這麼一個心魔。他曾有機會除掉這個人,可是一念之差致使他放過了這個人,最終導致了無法挽回的後果。台城被圍的時候他無數次看這個叛徒、逆賊在他面前耀武揚威,卻無法加以誅殺。該有多麼痛恨。

如今機會擺在眼前,哪怕明知此舉兇險,他也決意涉險而行了。

所以聽到這個名字,如意也隻怔愣了片刻,便點頭道,「……好。」

她便和二郎一道設計,該如何引出蕭懋德而不驚動牛首山的守軍。

——叛軍在牛首山的駐軍不過千餘,但也是二郎手中兵力的幾倍。他們確實得小心翼翼的籌劃。

蕭懋德從女人身上爬起來時,已近巳時。天色隱晦,鋪褥潮濕,他心中仄仄。下床後抬手拾起桌上酒壺,見裏頭無酒,恨惱得一把丟出去,怒道,「來人!」

進來侍奉的卻不是他用慣的婢女,而是又臭又硬的甲士。提醒著他他目前正駐守在外。他張口便罵道,「早膳呢,要餓死你家主子?」

士兵呈上膳食,卻被他連桌案待杯盤一把掀翻,「肉呢!酒呢!這種豬食你拿給孤吃的!」士兵辯解說如今城中連米糧都短缺,他恨惱道,「你不會去打?去給我打一隻乳鹿來!等孤洗漱好了還打不來,孤就把你剁了吃人肉!」

士兵噤聲俯首的退出去。他回頭見前夜侍寢的女人攏著衣裳縮在角落裏,一副上不得枱面的模樣,不由恨恨的一腳踢過去,道,「滾!」

這女人是前夜擄掠來的。山野村姑,也隻比蓬頭垢面略強些罷了。不必說妙音的曼妙美艷,就連當年他府裡燒火丫頭都不如。就這都已經是難得的貨色了。

蕭懋德忍不住又踢了桌子一腳。

——當初他同李斛約好,事成之後李斛扶持他登上皇位。

事實上他接應李斛渡江後攻打台城時,確實一度被立為皇帝。但一朝攻破台城,奪取了正統後,他便被降為武陵王。繼位的依舊是維摩。

蕭懋德心中怨憤叢生,奈何此刻早由不得他來做主了。

如今台城凋敝,政令不出京畿,他這勞什子武陵王當得還不如一個縣令。如今又被打發到牛首山來,手下不過區區千餘兵馬,日子過得憋屈至極。但他此刻縱然叛李斛而去,恐怕也已沒有旁的出路了。

不多時,京中有信使到,說是,「前夜城中大火,有人趁機作亂,劫走宮中許多貴人。城中正在緊急搜捕,也請將軍這邊小心守備。」

蕭懋德心中便一動。

送走了信使,他便喚了親信來問,「到底是怎麼回事,什麼人被劫走了?」

親信便道,「聽說是沭陽、舞陽兩位公主。」便又壓低了聲音道,「聽風聲,根本就不是什麼失火、作亂——舞陽公主和幾個有名的江湖人士有往來的事,殿下您早聽說了吧?」

蕭懋德點頭——他結交了許多亡命之徒,江湖消息確實比旁人靈通些。早聽說如意手下有幾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目光便一明,「莫非是……」

「想來差不了。聽說李斛不但想自己娶沭陽公主,還打算把舞陽公主嫁到西魏去聯姻。殿下您想,兩位公主花骨朵兒似的美人,既有機會拚力一搏,怎麼可能任由這個老匹夫擺佈?估計就是舞陽公主命人四處縱火,好趁機逃亡——看樣子恐怕真讓她逃出來了。」

蕭懋德咬著塊兒鹿脯,轉著眼睛想了想,抬眼道,「她若逃了出來……你猜她會向那邊去?」

親通道,「這就猜不出了,不過,」他眼珠一動,道,「其他三面都是李斛的親信重兵把守……」

蕭懋德斜眼望著他,片刻後揚了嘴角笑起來,用手背拍了拍他的胸口,道,「——派人仔細盯著點兒。」

不到午時,便有探子匆匆傳信回來,道是有一行四人正從牛首山谷騎馬向南邊去。當中一人看行容,確實是個美貌的少女不錯。

蕭懋德心下正發癢,聞訊進營帳裡便抓起鎧甲,喜形於色的吩咐帶足人手,孤要親自去探探敵情。」

蕭懋德帶人追到牛首山和將軍山之間的山谷,果然見泥濘的道路上有馬蹄印。那痕跡尚新,正是往山谷裏頭去。

臨近午時,山間又有些微雨。那霧氣不重,卻只是交織不散,從外邊望去,隻覺得煙籠霧繞,十分的幽深。那如山的道路泥濘曲折,盡頭隱在霧中。

蕭懋德早聽說近來牛首山上有零零散散的山賊活動,此刻心裏便有些七上八下,一時勒住馬首,踟躕不前。身旁人問,「還追不追了?」

蕭懋德望著山林深處——卻十分舍不下眼看要到手的美色。

正遲疑間,忽見深處似有炊煙升起。他抬鞭一指,命人道,「去看看。」

士兵上前去觀望,很快便回報,「似有三四人在前頭生火炊爨。」

蕭懋德心中一喜,心想,縱然有些山賊也不過是流民落草罷了,想來也不成氣候。若前頭的果然是蕭如意,豈有錯過的道理?就算不是她,能擄到一個美貌少女也不虧。便揮鞭道,「追。」

誰知行至深處依舊不見人影。

那路卻越走越深,越走越坑坎難行。蕭懋德抬頭見兩側山石險峻,古木森然,頂上南北雙峰高聳對峙,心下不由駭然。便生出退縮之意。

正要命人後退,忽見前頭濃霧中有人影隱現。他不由盯著細看。

那人跨坐在駿馬上,身形優雅中帶了些冷峭——那輪廓優美如畫,縱然隱在霧中看不清模樣,也知必是極好看的。但並不是個女人。

他立在道路中央,正面向著他。他分明就看見他了!

蕭懋德不知怎麼的就屏住了聲息,宛若被猛虎盯上的獵物般,全身都被定住。緊繃著,發不出聲音,且動也不能動。

忽有一刻,迷霧似是散去了。他正對上了那人漆黑的,冷漠如冰卻又帶著詭異的嘲諷的目光。那人抬手猛的一揮。

——那是蕭懷朔!他是來殺他的,他中計了!

蕭懋德猛的撥馬要逃。然而就在那一刻,山上一聲巨響,泥土裹挾著巨石、草木宛若洪流般滑下,隻瞬間便將他身後退路吞沒了。他所帶來的那百餘人片刻間折損大半,剩下的人馬相互推擠踐踏,哀嚎慘叫不絕。

這突入其來的山崩顯然也出乎蕭懷朔的預料,所幸他的人馬都埋伏在崩落的山坡兩側,並未受到波及。

短暫的怔愣之後,兩側伏兵終還是從命殺出,飛快的將戰場收割乾淨。戰鬥只在片刻間便結束了。

蕭懋德被押到二郎跟前是還抱著頭在瑟縮,忽見如意立在二郎身旁,他忙高叫「饒命——」。

何滿舵踢了他脊背一腳,迫使他再度跪下去。

又低聲催促如意和二郎道,「該怎麼處置他?」又道,「快些決定吧。適才已經有一次山崩了,還不知有沒有後續。我們得趕緊離開。」

如意隻望著二郎。

二郎道,「——殺了他!」

一直到出了谷口,二郎依舊一言不發。他目光空洞,宛若所有感情都被埋葬了。

漫天細雨,煙霧迷濛。他們塵泥滿身,狼狽落魄。

如意在谷口回望牛首山。此山是金陵南面門戶,京城常以「天闕山」稱之——據說當年東晉定都建康後,曾想在南門外修建城闕以彰顯威嚴。某日君臣出城南望,見牛首山南北雙峰對峙,十分雄壯,丞相便道,「此天闕也,何煩改作?」1於是金陵城便不再另建城闕,而以牛首山為南闕。

故而儘管此山離台城已甚遠,但不出牛首山,就不算是真正離開金陵地界。

如今,他們終於走出牛首山了。

可他們的父母和兄姊依舊被困在城中,性命掌握在仇敵手中,隨時可能遇害。

而他們拋下父母兄姊,拋下的同生共死的道義,獨自逃出來了。

如意能明白二郎此刻的感受,能明白他為什麼非要殺了蕭懋德才能真正離開建康。他們殺的是叛徒、逆賊,是將天下和家族禍害到此種境地的罪人——可他們對蕭懋德的仇恨,何嘗不是對那個拋棄家人獨自活命的自己的憎恨。唯有遷怒、歸罪於此人,唯有將蕭懋德殺死,他們才能掩埋掉心中的罪惡,繼續前行。

二郎道,「阿姐……」

如意隻將他的頭按進懷裏,緊緊的抱住了他,啞聲道,「……我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