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異界軍火帝國》第1036章 1037東慶易幟
  第1036章 1037東慶易幟
  當天空開始飄雪的時候,一支豐江的部隊抵達了東慶城下,這支部隊並沒有急著進攻,而是派出了使者,給城內的守軍指揮官送上了一份詔書。

  沒錯,是一份詔書,大華帝國皇帝趙宇冊封城內守軍指揮官劉傑為大將軍,希望他能夠開城迎接豐江的部隊。

  這個大將軍給的相當的隨意,已經知道趙琛投降的東慶守將劉傑以為趙琛將會成為趙宇的大將軍才對。

  所以他問了一下來送詔書的大唐帝國外交官,這件事情的可信程度究竟如何。

  大唐帝國外交官因為有外交的豁免權,所以來送這個消息,他聽到劉傑的問題之後笑了笑,直接回答道:“趙琛已經被送到我國去了,所以將軍不必擔心。”

  聽到這個回答劉傑微微一愣,然後就意識到,這可能是他的一個大好機會了:只要他讓開道路,讓豐江軍過去,他在未來的趙宇朝堂一定會有一個好位置。

  而那個他擔心的趙琛,想必這輩子是不會回來跟他搶位置了:他估計是被大唐帝國抓走泄恨去了,誰讓他這麽不識時務抵抗的那麽頑強呢?當然了,又或者說,誰讓他姓趙呢?
  “既然大人您保證,那我就相信了這封詔書,我也認為之前先皇對陛下的態度不妥,可奈何人微言輕,實在是沒有辦法……如今陛下希望返回帝都,我自當遵旨放行……”劉傑竟然熟練的一下子把稱呼都改了。

  想來也是,帝都那邊正打著呢,趙吉也好,趙捷也罷,誰贏了他也要改稱呼,不提前訓練一下怎麽可能?

  至於說再多個趙宇,那更簡單了,接受兩個也是接受,接受三個也是接受,這玩意兒和開后宮其實並沒有什麽本質上的區別。

  當你覺得一個妻子不夠用,需要再增加一個侍妾的時候,早已經突破了心理枷鎖,娶第三個第四個也就不會有什麽愧疚感了。

  “將軍放心,您一定不會選錯。”那大唐的外交官笑著承諾,然後把一張支票推給了對方:“大華最近戰亂不斷,物價飛漲,我給將軍帶來了一些大唐土特產,希望將軍不要推辭,一定笑納。”

  看了一眼上面的金額之後,劉傑覺得自己這輩子算是都活到狗身上去了,他吃空餉喝兵血,欺下瞞上操勞到了如今,人都快六十了,也沒貪出這麽多錢……

  吞了一口唾沫,把土特產塞進了口袋裡,劉傑算是徹底成了趙宇家的大唐人。

  回報是很立竿見影的,劉傑不僅僅大開城門讓豐江的部隊路過自己的防區,甚至把自己防區內的彈藥和油料都貢獻了出來。

  千萬別小看東慶的物資:東慶北部的黑水城是大華現在唯一的油田,黑水出產的原油基本都需要輸送到東慶來進行加工。

  所以東慶擁有大華帝國最先進,規模最大的煉油廠以及各種化工設備,工業規模巨大而且重要。

  現在東慶投降了,黑水城也不會有什麽像樣的抵抗:他們那裡連駐軍都少的可憐,本來一直都是大華帝國最安全的腹地,也根本不需要駐扎太多的軍隊。

  這也就導致了東慶改旗易幟之後,黑水方面沒有任何選擇,只能跟隨東慶一起倒向趙宇。黑水只有一條鐵路連通東慶,如果他們不投降,物資瞬間就會被切斷,根本沒有一點兒辦法。

  東慶城沒開一槍一炮,就改換旗幟,成了名正言順的豐江軍:他們也拿到了屬於自己的回報,立刻就拿到了趙宇給出的一筆賞錢。

  因為和大唐帝國混久了,趙宇身上也有一些閃光點。他很注重承諾,說給部隊的賞賜絕對不敷衍,因為他是迫切需要軍隊和官員為他賣命的,人家既然賣命,那就必須要給足價格才行。

  這也是為什麽他欠了那麽多錢的原因,把士兵們的胃口喂大了,結果卻沒有相對應的獲利渠道。

  要知道,豐江軍從開始內戰的時候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任何收入。純粹就是在靠大唐帝國輸血,能堅持到現在唯一的原因就是大唐帝國錢多。

  不僅僅在給豐江輸血,大唐帝國還為豐江支付了數不清的雇傭各國士兵的費用。

  劉傑的投降速度太快了,快到無論是趙捷還是趙吉都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當他們聽說豐江的軍隊已經在數十公裡之外修建營地的時候,徹底被嚇傻了。

  盡管豐江的部隊還沒有展開進攻,可城內互毆的兩個人立刻感覺到了壓力山大。因為他們在整體實力上還真打不過趙吉的豐江軍。

  且不說趙琛的80萬大軍,就是豐江那些部隊殺出來,少說也有30萬……他們誰能在帝都附近集結起這麽多部隊?

  趙捷有點兒打退堂鼓的意思了:他本來就名不正言不順,冒險來到帝都只是看到了機會而已。現在的問題是,他看到的機會已經徹底失去了。

  如果繼續堅持在這裡,恐怕他就要被豐江軍包圍起來乾掉了。這絕對不是他想要的結果,所以他開始考慮帶兵退回山衝的可能性。

  想走其實是來得及的,趙捷在帝都的兵力雖少,但卻非常精銳,只要趙捷說走,他們就可以立即輕裝簡從開始撤退。

  控制著帝都南路的他,完全可以從容的撤退到平風。他現在思考的,是退回到平風之後的事情。

  盡管他到時候還可以掌控平風、巨田、山衝等城市和地區,但是理論上他那個時候已經成為地方割據的諸侯了,根本不具備對抗朝廷的實力。

  那種情況基本等於慢性自殺,等趙宇收拾完了趙吉之後,就會南下平定他這麽一個危險的割據勢力。

  有大唐帝國幫助,他根本就沒有任何抵抗的能力。而到了那個時候他的背後是山,根本就無路可退。

  向南他倒是可以打通去入蜀城的道路,但是雖然那裡叫做入蜀,現如今卻已經成了“入秦”的通道。秦國之前進攻蜀國,已經切斷了大華與蜀國的聯系。

  這樣一來,他趙捷基本上就等於說是甕中之鱉,也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所以趙捷開始思考,思考究竟有沒有什麽辦法保住自己的小命:他想到了三個選項。

  第一個就是現在就投降趙吉,聯合趙吉對抗趙宇。處於對彼此的需要,趙吉只要不傻,短時間內就不可能對他不利。

  兩個人報團取暖,雖然局面艱難了一些,但是多少可以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大家也都有一個不錯的退路。

  第二條路就是他現在立即向豐江方面投降,盡管他的野心暴露,趙宇一定會防范他,但是只要他放棄兵權,老老實實當一個閑散王爺,估計也有條活路。

  不過這種把自己的小命放在別人手中的感覺確實不太好,趙捷並不太傾向這個選擇。

  最後一個選擇就是投降秦國:到時候獻上部隊和領土,秦國方面肯定會非常高興,這個選擇是最保險最穩妥的,秦國沒有任何理由為難投誠的趙捷。

  這個選項雖然安全,卻和第二個選項一樣,只能放棄兵權,老老實實做一個富家翁。趙捷糾結的地方就在於此:他不太甘願放棄手中的權力。

  為什麽趙捷沒有投降大唐帝國的選擇呢?因為他現在還不知道趙宇已經把歸光賣給大唐帝國了。

  趙宇簽訂的密約是要等他成為大華帝國皇帝之後才能公布於眾的,不然支持他的許多人都會對他心生不滿。

  任何一個時代,大家對賣國求榮的貨色都是反感的,這是正常的思維反應。

  趙捷不知道自己的控制區和大唐帝國有接壤,自然不可能有投降大唐帝國的心思。

  在趙捷盤算著自己的後路的時候,趙吉卻在皇宮裡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趙捷有的跑,他是連跑都沒資格跑的。

  如果他離開了帝都,那麽還有多少人願意擁戴他這個所謂的“大華正統皇帝”呢?還沒登基稱帝呢,就失去了帝都,他這個皇帝豈不成了一個笑話?
  李明順也不建議撤出帝都,因為一旦帝都丟失,他們無論向西還是向西南撤退都會被動萬分。他的出發點是純粹的軍事考慮,並沒有站在趙吉的角度去看問題。

  帝都在大華帝國並非只是一個政治中心那麽簡單,它還是一個面向西邊的絕對交通樞紐。

  它向南連通重要的西北四城,是壓製監督秦國的絕對後方;向西南又控制著大華帝國的西南三城,是溝通蜀國的交通要道。

  可如果丟了帝都,那麽在交通上,就等於分割了西北和西南,讓大華帝國剩余的領土再不相連。

  也就是說,無論趙吉向什麽方向撤退,他都要瞬間丟掉一半剩余的領土,這種情況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因為那幾乎就等於說是亡國了。

  所以,在李明順看來,趙吉哪怕想要與豐江軍議和,也必須要守住帝都,這是唯一的機會,因為一旦帝都丟失,豐江軍就不屑與趙吉議和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