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醫嫁》第27章 回京
  第27章 回京
  第028章回京

  凌青菀起床之後,梳洗一番之後,跟著母親、兄弟,去了晉國公府外院的正堂。

  正月初一,稱元旦(注1),是一年歲月的更始,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一歲節序,以此為首。

  元旦此日,要隆重慶祝,宮廷舉行大朝會,民間則要祭祀、放炮仗、拜年、貼桃符、飲屠蘇酒、食素餅等。

  凌青菀跟隨母親和長兄幼弟,到了晉國公府的正堂。

  正堂展掛了祖宗的畫像,設了香燭、茶果糕點酒水等,以為祭奠。

  尚未到時辰,故而來得人不齊。

  祖父還沒有到。

  約莫等了片刻,祖父才來。他衣冠整齊,盛裝錦服,帶領著晉國公府上下,給祖宗上祭。

  祭祀之後,放起了長長的炮仗。

  “我弄了些‘火楊梅’,等會兒你們兄弟去放。”三叔站在丹墀上,輕聲對凌青城兄弟道。

  火楊梅是一種煙火,以棗肉、碳屑為丸,系以鐵絲燃之,花光四溢,華美絕豔,風靡一時。

  “真的?”四弟凌青桐伸過頭,驚喜問道。他最喜歡放燎竹和煙火了。

  “自然。”三叔笑道。

  故而,炮仗放完之後,大家各自散回自己的院子,四弟就被三叔拐跑了。

  大哥凌青城沒去,跟著凌青菀和母親回了榭園。

  他們吃了素食餅和屠蘇酒,也留了些給四弟,就忙碌起來。

  凌青菀和大哥幫著母親換桃符、貼對聯、掛千、釘面蛇、令如願、撒麻豆,把元旦該做的事都做完了。

  “我昨夜就讓婆子們熬了五木湯,你們兄妹淨面、滌發,延年益壽,青絲稠黑。”母親對凌青菀和凌青城道。

  五木湯,就是用根旎檀、節沉、花雞舌、葉藿、膠薰陸等五種木頭,煎湯熬煮,用來洗澡、洗頭,是元旦習俗之一。

  現如今,已經不需要真的去洗,只需淨面,摸些在頭髮上,就算用過了五木湯,保佑頭髮稠密濃黑,身體健朗。

  “菀兒,我幫你滌發。”凌青城自己用完,對凌青菀道。

  凌青菀頷首。

  丫鬟把凌青菀的雲鬟拆散,凌青城拿起一小撮發絲,沾上了五木湯,然後再用絲帕仔細拭乾。

  丫鬟重新幫凌青菀挽上發髻。

  過程很簡單。

  凌青城替妹妹滌發之後,又替母親。

  忙完了,就到了中午。

  景氏又帶著孩子們,去了老太太那邊的正院用午膳。

  滿滿一家子人,景氏、二叔二嬸、三叔三嬸、未嫁的三姑姑、祖父祖母,凌青菀兄妹三,二房的堂弟和兩個堂妹,三房兩個堂妹,整整十六人。

  大家分成了兩席。

  席上,二嬸話最多,甚至對景氏言辭不客氣。她還記著上次她給長公主下帖子被景氏警告的仇,心裡不痛快。

  景氏全當聽不懂,慢慢吃飯。

  “.這羊肉沒味,該不是豬肉吧?”二嬸正喝著羊羹,突然道。

  豬肉,乃是低賤肮髒之物,哪怕平日裡再窮,權貴之家也不會讓豬肉上席。

  二嬸這話,是對景氏的指責。

  同席的凌青菀看不下去了,立馬道:“豬肉什麽味兒,二嬸倒清楚,我們卻是不知道。”

  二嬸被堵得哽住。

  對啊,若是沒吃過豬肉,怎麽猜疑這是豬肉味?
  豈不是自打嘴巴嗎?

  “這是哪家規矩?”二嬸轉移矛盾,質問景氏,“咱們長輩說話,孩子插什麽嘴?大嫂,你就是這樣當家的。”

  “就是這樣當家的。”景氏不疾不徐,淡淡道,“菀兒沒指著三弟妹和三姑娘的鼻子說話”

  景氏絲毫不像是吵架,聲音溫柔甚至帶著幾分笑意。

  二嬸氣得變了臉。

  她還欲說什麽,卻見凌青菀斜睨著她,眼眸帶厲,神態威嚴,噙著不容質疑的冷意,讓二嬸怔了下。

  那邊,三嬸不知說了句什麽,景氏和三姑姑笑起來,氣氛松懈,二嬸的話就打斷了,再去接上就輸了底氣。

  一頓飯,吃得不太開心。

  飯菜撤了之後,丫鬟們端了茶。

  祖父又回了他的書房,二叔、三叔和凌青城兄弟,都出去拜年了,家裡只剩下幾個女人,陪著祖母坐。

  祖母也不高興,大概是因為凌青菀母女在飯桌上沒給二嬸好臉色。

  “.我聽二弟妹的話鋒,竟是不喜歡牛、羊肉,覺得味兒不對。如此,二房的肉就停半個月吧,讓他們換換口味。”景氏若無其事,對老太太道。

  老太太臉色驟變,二嬸的臉色也更加難看。

  停了牛羊肉,讓他們吃素嗎?

  “況且,家道艱難”景氏慢悠悠的,跟老太太算起帳說,說起當家的種種辛苦。

  老太太被她氣得半死,一口氣喘不上來,恨不能破口大罵。好半晌,老太太才勉強平靜開口,對景氏道:“既如此,這個家你莫要當了,交給老二媳婦吧!”

  二嬸正在生氣,聽到這話,只差狂喜,臉上線條微動,努力控制笑意。

  “怎敢辛苦二弟妹?”景氏道,“她連豬肉、羊肉都分不清。”

  景氏在借力打力。

  二嬸面容扭曲。

  三嬸和三姑姑憋著笑。

  老太太也是氣得半死。

  老太太和她的兒媳婦、女兒並不是一條心,三嬸和三姑姑聰明,偏向景氏。

  就這樣,景氏愣是不動聲色,停了二房半個月的肉,什麽肉都不給他們。

  連菜和飯也減半。

  二叔先受不了,從外頭買肉,自己要另外煮。可惜整個廚上都是景氏的人,而且二房沒有小廚房,買了肉也做不成。

  外頭飯館的肉,且不說難吃,價格也高,凌家是落寞世族,二叔手頭緊,哪裡吃得起?
  所以,二叔逼迫二嬸登門給景氏道歉。

  二嬸忍氣吞聲,誠誠懇懇說了自己的錯,表明以後不敢,景氏才重新給他們添了肉菜。

  “也是傻。”景氏評價二嬸,“這家都在我手裡,跟我置閑氣有什麽用?想治她還不是易如反掌?白吃這麽多天素.”

  這就是為什麽景氏從來不和老太太、**奶生氣的緣故。

  她們說她們的、鬧她們的,景氏睜隻眼閉隻眼,完全不放在眼裡。

  真惹急了景氏,景氏斷她們的口糧、裁她們的丫鬟、減她們的日用,到頭來還不是得給景氏賠禮道歉?

  外院的男人二叔和三叔,可是都聰明著,絲毫不敢幫腔,怕得罪景氏。

  他們都知道景氏厲害。

  準確的說,是景氏的兄長和妹夫厲害,惹不得。

  凌青菀在一旁笑。

  景氏回眸,對她道:“傻笑什麽,你以為當家這般容易?早年你姨父還只是從五品的官,跟著沐郡王,前途渺茫;你舅舅在軍中照料軍馬,不過是小吏。

  那時候,我在凌家當家,步步謹慎,受了那老太太多少氣?她可沒少雞蛋裡挑骨頭,偏偏你祖父不肯讓她主持中饋,非要我掌家。

  如今,你姨父乃正二品大員,你舅舅是封疆大吏。娘在家裡,這才有了底氣,你可明白?”

  “明白了,娘。”凌青菀笑道。

  其實,這些話不用母親叮囑,她也知道的。

  當家哪裡那麽容易啊?
  一個家裡,需得方方面面的權衡。唯有你的靠山和勢力遠勝其他人,才可以隨心所欲診治她們。

  景氏依靠著她娘家的權勢,根本不需要把二房和老太太放在眼裡。

  她平素不挑事,是她的謙和。

  但是老太太和二嬸總是磕磕絆絆的,景氏一般都忍了她們。若不是二嬸在元旦當天鬧情緒,景氏也懶得理會她。

  轉眼間,就到了正月初八。

  這些日子,凌青菀跟著母親,四下裡拜年,也設宴招待來拜年的人。

  自然,去宣平侯府安家的日子也不少。

  凌青菀和安簷多次遇到。

  安簷仍是從前一樣,當凌青菀不在,不看她,不理她。姨母有意讓他們獨處,都被凌青菀巧妙的避開了。

  安簷更是避之不及。

  正月初八一過,滄州王府又來人送信了。

  凌青菀的大姑姑,就是紀王妃,後天到京。

  他們原本是打算去年臘月到京的,可是臘月多暴雪,堵住了路,車馬無法前行,他們被困在路上過了年。

  景氏很高興,連忙收拾外頭的跨院,甚至把榭園後面的抱廈,就是凌青菀住的屋子騰出來,準備給大姑姑住。

  雖然她知道大姑姑根本不會住在凌家。

  “你和你大姑姑長得像了。”景氏心情很好,笑著對女兒道,“她和你父親像,你又像你父親。我快十年沒見到她,不知她如今的光景。”

  而後,她又想到上次小景氏告訴她的話。

  紀王妃這次回京,若是造化好,往後興許就是太后呢。

  “菀兒,你嘴巴要甜膩些,跟你姑姑親熱些。娘家這些人,只有你們兄妹跟她血緣最親了。”景氏叮囑凌青菀。

  凌青菀道是。

  她也對素未蒙面的姑姑有點好奇。

  到了正月初十,紀王府的馬車,浩浩蕩蕩當了京城。他們先在別館落足。

  尚未收拾妥當,紀王妃就帶著她的兒子們,到了凌家,迫不及待要見見寡嫂和侄兒侄女。

  景氏讓家裡人全部到門口,準備了炮仗,熱熱鬧鬧迎接紀王、紀王妃。

  ***
  注1:“元旦”這個節日,就是新年第一天,是宋朝比較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但是咱們今天也用元旦,我怕姐妹們覺得違和,所以特別標注一下。

  解釋來自baidu.
  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另外,這本書背景並非宋朝,因為我歷史太薄弱了,怕寫得不倫不類,基本上就是架空吧,但是一些規矩啊節日啊習俗啊,我盡量參考一二,爭取不亂編。當然,也有瞎編的,像唐宋就沒有少爺、老爺、某大人這些稱呼,也不能親戚通婚,我還是用了,都是為了架空的故事性,求考究親們輕拍~~)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