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多少有點問題的除魔錄》第190章 再起
  第190章 再起
  佛陀果位,無有神通,無超凡之力,甚至無法延壽長生,昔日佛祖釋迦摩尼,也就八十歲就壽終正寢,涅槃而去。

  佛者,覺也,意為覺悟者,是其他修行者對覺悟者的尊稱。

  金剛經有雲:“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佛因遠離因果過失所以是真語者,實語者,所以具有大平等心,平等性,因此在佛眼中連魔都可容納,因為任運自成的大悲心故,在佛眼中一切人都是迷惑者,魔也不除外,是謂“眾生平等”。

  佛陀果位,唯一的作用,便是大智慧,大自在。

  而且,這大智慧,大自在,能讓其在因果之網中,脫離苦因,這也就是十方明悟中的結果:
  自由,就是人在覺悟之後達到了大智慧,從所有苦因中解脫。

  何謂苦因?

  外事萬物,皆由因而起,然後因結成果,果又成為下一個因,一條一條,循環往複,形成籠罩整個世界的因果大網。

  老病死苦,種種不如意事,皆有前因。

  舉例來說,世間有一名言,叫做“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老大徒傷悲,便是苦果,少壯不努力,便是苦因。

  想要不要這苦果,就要在年輕時候種下勤學的因,如果天天玩遊戲,那就別抱怨為什麽掛科,為什麽畢業之後徒傷悲。

  佛陀果位,便是能夠認識到這種善因善果,苦因苦果,正確認識到因果間的聯系,采取正確的行為,這便是佛陀得以遠離痛苦,能夠隨著本心而動,得到自由的辦法。

  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世人真的能認識嗎?
  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初成正覺,所證悟到的宇宙人生的實相、奧秘,而後第一句話,即說:“奇哉!奇哉!此諸眾生雲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癡迷惑,不知不見?”

  這句話的意思是,真是奇怪啊!原來眾生都有和自己一樣的智慧,為何愚癡迷惑,而不能證得呢?

  是啊,真相就這麽簡單,可為何眾生還是沉溺其中,無法自拔呢?
  眾生明明也知道,只要世間我為人人,那便可人人為我,如此,天下大同。

  囚徒困境,大家都知道。

  如果兩人都抵賴,那麽無罪釋放。

  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五年。

  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則判十年。

  於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

  毫無疑問,此時若要結善因,避免苦果,最好的方式就是抵賴,只要兩個人都抵賴,彼此合作,堅不吐實,可為全體帶來最佳利益,所有人都可以無罪開釋。

  但是,實際上,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是坦白:如果同夥抵賴、自己坦白的話,自己就能被放出去。

  如果同夥坦白、自己也坦白的話,那各判五年,比起抵賴的判十年,坦白還是比抵賴的好,所以坦白無論如何都不會出現最差的情況,彼此出賣雖違反最佳共同利益,但是個人的最佳利益。

  所以,就這麽一個簡單的囚徒困境,卻成了無法破解的難題,放大到整個社會,為小利而損大利的事情又有幾何?為一己私利,將一國之國運推向死亡的,更不在少數。

  又比如,好好讀書。

  這是一個百利無害的事情,任何人都知道,好好讀書是善因,必能結出善果,但實際上真正好好讀書的又有幾人呢?
  善因就在眼前,但眾生為何執迷不悟?

  因為眾生皆不自由,眾生天生即可見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妄想執著,真心被根本煩惱,貪嗔癡三毒遮蔽了,做出來的事都是顛倒的,所以沉淪苦海,輪回不斷。

  大同世界的根源就如此簡單,就偏偏這麽簡單的事情,卻誰也做不到。

  眾生心與佛心,無二無別,本來一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一切眾生都具足佛性,但被大網捆住,被自己心中的貪嗔癡所蒙蔽,做事便如聾如瞎,有耳不能聞真法,有眼不能見如來,心中本性被遮蔽,就此沉淪。

  永離妄想執著者,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是謂佛陀。

  (注:如來,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者,名為如來,並非單指如來佛祖。)
  所以,佛陀果位說來簡單,但又有幾人能修成呢?
  擺在面前的善因,都有人視而不見,更遑論因果大網之中,那些撲朔迷離,真假難辨的因果了。

  同一個考試分數,是上北邊的大學,還是上南邊的大學?
  有兩個公司,同時發來了兩份邀請函,去離家近的,還是去離家遠的?

  覺得這些選擇無所謂?
  這些行為,皆是種因,日後必會得果。

  蝴蝶翅膀之因,尚且能煽動大洋彼岸風暴之果,世間無數因,無數果,果又成因,因又成果,循環往複,直至寂滅,又該如何分辨善因善果?
  這樣一看,佛陀果位的本心通明,大智慧,大自在,說來簡單,實際做起來,卻隻覺得千難萬難,甚至佛陀本人也未必能真正洞徹善因,只能自己推測而已。

  世間事,難,也不難。

  歸根結底,無非一個詞:

  大公無私。

  而已。

  人人大公無私,那便人人私利全足。

  囚徒困境,若是人人無私,那人人都能免罪。

  天下諸事,盡皆如此罷了。

  只是,想得通是一碼事,踐行又是另一碼事。

  知而不行,等於不知。

  所以,佛陀果位,其實就只是一個象征,實際上沒有任何神通,甚至連這個唯一的功能其實都不是果位賦予的。

  是的,所謂大智慧,大自在,和佛陀果位一點關系都沒有,修行者需要先達到大智慧的地步,然後才能擁有佛陀果位,而不是達到佛陀果位之後擁有這種能力。

  佛陀果位,更像是完成了一種成就的象征,而不是憑空而降的任務獎勵,看穿因果不是什麽法則規定的被動,不是遊戲設定裡那種不可違抗的能力,而是佛陀自己具有的能力和眼光罷了。

  所以天上院宮才會瞪眼。

  一位大菩薩,立地成就佛陀,會很差嗎?
  他可不這麽覺得。

  如果再和他牽扯下去,哪怕能贏,恐怕結果也不會很好看。

  佛陀輕易不會與人詰難,為什麽?
  佛陀能分清善因善果,心中如來指引,他永遠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好壞。

  如果佛陀下定決心要與某個人詰難,那只能說明兩個可能性。

  第一個可能性,事情已經壞到一種程度了,已經沒有一個好選擇或者壞選擇之分,諸因皆苦,只能選擇那個比較不苦的。

  兩害相權取其輕。

  第二個可能性,那就是這位佛陀,為了一個更好的結局,選擇自找苦吃。

  “大菩……不,十方佛,如今你借我之手,得證佛陀,我算是對你有半師之恩,這是善因,你我之間何不結個善果?你來此借東京眾生,澄清迷惘,撇空嗔癡,證得大位,何不妨與我個方便?”天上院宮看著十方的金身澄澈,愈發恢弘,咬了咬牙,如此說道。

  為什麽這麽說?很簡單,他沒把握能留下十方。

  對方已經得證佛陀,要麽就直接留下他,讓這尊佛死在這裡,這樣就沒有後患了,否則的話,多了一個佛陀的死敵,麻煩說不上大,但也不小。

  所以,如果留不下來,那麽就結個善緣,你好我好大家好,何必拚個你死我活。

  畢竟,難道這位佛陀就能奈何得了天上院宮嗎?
  當然不可能,那位十方佛是分魂降臨,他難道不是?一尊法身而已,壞了就壞了,兩邊相當於在借助【精神投影】打代理人戰爭,誰輸了也傷不了根本。

  兩邊都立於不敗之地,那打來打去,其實都只是表個態度罷了,能談就談、

  十方聽見對方的話,原本處於頓悟之中的心神,也逐漸冷靜了下來。

  但是,他依然感覺到了改變。

  他的思維從未如現在這般通達,想通了自由的道理之後,從前的畏畏縮縮在此刻消散無影,有大智慧指引,他的行為反而更加堅定無惑了。

  何為大智慧?
  就是做事的時候,明白自己在做什麽,明白利弊,明白所有的前因後果,明白自己為什麽這麽做,為什麽關乎這件事的所有東西。

  能夠思考,然後明白這一切,是謂大智慧。

  何為大自在?
  在明白一切之後,不為貪嗔癡所迷惘,不為諸因果所羈絆,不為心中疑竇,恐懼,憤怒等情緒裹挾,知曉本心,並依照本心去做,是謂大自在。

  正如之前所說——

  心中沒有遲疑的去踐行自己的道路,去實現自己思考得出來的計劃,去使用自己思考得出來的方法。

  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更自由的事情嗎?

  這樣都不能稱大自在,那什麽能叫大自在?

  非要胡作非為,任由自身欲望膨脹,才叫自由嗎?那不過是欲望的奴隸,稱不上半點自由。

  都是被奴役,那麽,是欲望在奴役,是奴隸主在奴役,是老板在奴役,是恐懼在奴役,還是別的什麽,都沒什麽區別,反正人都得不到自由。

  聽見了天上院宮的話,十方歎了口氣:“天上院宮,想讓貧僧離開,也可,只是還是需要按照我們所說的,放他們自由。”

  “我先前所說,讓他們老有所依,幼有所養,壯有所用,還不夠嗎?對他們來說,這恐怕已經足夠自由了吧?”天上院宮皺眉。

  “貧僧所說,是真正的自由。”十方手托佛國,如此說道。

  天上院宮表情一沉,臉色不太好看了。

  真正的自由,他當然也是知道的,實際上,他雖然沒有佛陀果位,做不到不被因果牽絆,但實際上,他依然早就擺脫了貪嗔癡,擺脫了顛倒,恐懼,疑惑,能夠以自己的本心來做事。

  他唯一被牽絆的,無非就是家人而已,有家人在,所以他跨不出最後一步。

  但這不代表他不知道十方的意思。

  一旦真正給予這些人“自由”,那豈不是說,要他自己主動解散掉【精神投影】?
  荒謬!

  七十年謀劃,就是為了這一件終極武器,說放棄就放棄?

  這個佛陀,不識好歹啊。

  “十方佛,你當真是要與我為難了嗎?就為了那幫豬狗?用你們的佛的眼光來看無比愚蠢,甚至做出無數荒唐之舉的蠢貨?”

  “就為了他們,你就要樹我這個敵?”天上院宮語氣不是很好的說道。

  “普度眾生,豈可因眾生難度而起舍離之心,眾生雖然愚癡蠢鈍顛倒,也可以隨其根器,方便說法,高智者為說高法,小智者為說小法,使普天下眾生皆能受智慧的滋潤熏陶,走向解脫之路。”十方如此說道。

  華嚴經卷第五十一有雲:“即教彼眾生修習聖道,令離妄想;離妄想已,證得如來無量智慧,利益安樂一切眾生。佛子!是為如來心第十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教導眾生學會思考,學會利用智慧尋求本心,最終得到智慧與自由,這不正是大乘佛教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嗎?
  眾生皆佛,這既是十方的追求,也是他的本性所在。

  既成佛陀,又怎麽可能因為恐懼於敵人強大,路途艱難而放棄前進的腳步呢?
  二者都是有通透本心的人,知道自己的目的,明白根結所在,那麽,既然雙方有著絕對不可彌合的矛盾,那就只有……

  天上院宮深重的歎了口氣,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加大力度了。

  於是,他在外面的本體,猛地爆發出了強大的威壓,透過【精神投影】的反噬,強行把力量灌注到了這具法身身上!

  哪怕是傳輸進來的力量百不存一,絕大多步伐都需要留做鎮壓之用,也要這麽做!
  這一戰,務必要把這個新晉佛陀打的百年不能出門!把他打的心生疑竇,甚至是果位蒙塵,當場跌落!

  做不到擊殺,那就打到他痛為止!
  敢跳出來作為天上院家的敵人,那就做好承擔後果的準備吧!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