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直播鑒寶,恭喜大哥喜提牢飯》第395章 接手海林博物館的產業
  第395章 接手海林博物館的產業
  下午五點,鑒寶節目結束以後,張揚第一時間給楊副台長打了個電話。

  因為一個小時以前,徐傑在麥克風裡跟張揚說:
  電視台那邊的工作人員來消息了,說什麽“楊副台長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對張揚很失望”。

  話說的,跟拍偶像劇似的。

  對方要求張揚必須盡快給他們一個解釋,否則就要終止兩方之間的合作。

  問題是,合作本來就是《華玉之門》自己提出來的啊?

  張揚谘詢了很多的合作夥伴,是楊副台長給的條件最好才選他們的。

  印尼李老板的聯系方式只有張揚有,相當於貨源就掌握在張揚手裡。

  要不是想快點掙錢,把六千萬的外債給還清了,張揚才不打算和電視台繼續合作呢。

  不過看在之前大家合作得很愉快的份上,張揚還是打了這個電話過去。

  想著,可以簡單說聲對不起,也可以勸楊副台長主動向上頭交代下自己的問題。

  逃避是沒有用的,這種一級文物在網上出現,而且是當著近十萬網友的面秀出來,注定直播切片滿天飛,最後也肯定會被人調查,耶穌來了都留不住他。

  但張揚的電話打過去,接電話的卻是個陌生男人的聲音。

  “張館長你好,你是要找楊樹林副台長嗎?”

  “我確實是要找一位姓楊的人,你是誰啊,為什麽知道我姓張,是博物館的館長?”

  張揚記得,楊副台長的秘書是個妹子,聲音很嗲的那種,難道換口味了?
  “手機上有來電提醒……”電話那頭的男人清了下嗓子說,“張館長您來得正好。”

  “剛好我們也有幾個問題,想要初步的問一下張館長伱,請問您現在方便嗎?”

  “事先聲明,為了保證通話的質量,我需要對本次通話錄音,請您想好後再作答。”

  這語氣……對久經沙場的張揚來說,實在太熟悉了。

  不是“警”就是“紀”。

  但不管是哪種,都說明楊副台長已經東窗事發了。

  好快的出事!
  “呼~”

  張揚長舒了一口氣。

  好了,這下不用違心的和楊副台長講場面話了。

  這麽快落網更是證明,張揚之前的想法是正確的,這種一級文物確實是誰沾上誰倒霉。

  “咳咳,行吧,你問。”

  “我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張揚保證道。

  “好的,第一個問題:請問張館長你今天鑒定楊樹林收藏的古董,有和他事先溝通過每件古董的情況嗎?你事先知道會有珍貴的文物出現嗎?”

  “絕對沒有提前溝通過。”張揚斬釘截鐵的答道,“天知道,他出於什麽目的,非要拿幾件奇怪的東西出來。”

  “我有理由懷疑,他在炫富。”

  “嗯……現在是第二個問題:張館長你能對你在直播過程中給出的古董鑒定結果負責嗎?尤其是對於】西漢玉器的鑒定結論。”

  “完全不能。”張揚快速的答道。

  “視頻鑒寶本來就有誤差,我只是把我看到的說出來,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這種問題,就是張揚再有自信,也絕對不會承認。

  讓他們這些抓人的,去重新找專家研究鑒定吧。

  反正中原市的人往上面申請專家,任務肯定不會落在臨海的張揚頭上。
    “了解了,那第三個問題:請問張館長和電視台其他人,尤其是領導層,是否存在利益關系?之前和楊樹林又是否存在利益方面的衝突?”

  “這個問題請您想好了再回答,我們後續肯定會做針對性的調查。”男人提醒道。

  “利益關系,其實是有的。”張揚想了想答道,“我就是想讓電視台這些人出工又出力,替我把積壓的貨都賣掉。”

  “黑奴你懂吧?我相當於和電視台的領導在做三角貿易。”

  “這中間的手續啊、收發貨、應對客戶谘詢和評論等等的雜活,我都想讓電視台的工作人員幫我乾好……”

  “張館長你……還真是快人快語啊。”審查的人員語氣複雜的說了一句,接著告訴張揚,問題問完了。

  “就這?”張揚有點意猶未盡。

  “後續有問題的話,還會再找您了解情況。謝謝您的合作。”

  “客氣客氣。”

  對方不繼續問了,張揚當然沒意見,反正只要不讓他飛過去做筆錄就行。

  聽說全國范圍內馬上要下大雪,過去做筆錄的話,萬一困在異地過年就難受了。

  ……

  次日一早,因為工作室的員工們都放假了,直播的設備也都搬到了博物館,張揚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工作計劃,來確定直播的時間。

  今天,他把直播改到了晚上。

  因為下午的時候,他要和何館員一起,趕在小年夜前,繼續拜訪從海林博物館“畢業”的那些老人。

  和上次不同的點在於,這次,他是以館長的身份。

  正兒八經繼承了大統的館長。

  張揚主要的拜訪對象,是博物館對外投資裡、每年年底分紅最大的兩個企業:

  銀元廠、和古董修復工作室。

  每一個聽起來都很有問題的樣子。

  “說實話,要不是你跟我說,我做夢也想不到,咱們海林博物館出去的老人裡,能有這麽多的【人才】。”

  張揚在去銀元廠的路上,一邊看著銀元廠老板的資料,一邊忍不住吐槽道。

  銀元廠的老板叫駱義才,今天已經六十八了。

  他以前是負責博物館古錢幣征集和整理的專家,沒想到退休以後,人如其名,竟然掙起了不義之財。

  駱義才從法國買了一台當年衝壓銀元的機器,修完以後直接就能批量生產銀元。

  最開始只能生產50分的“坐洋”(法屬印度貿易銀圓,正面為自由女神坐像),因為那台老機器本來就是當年在巴黎生產坐洋的機器。

  現在,他們已經能生產市面上全部的銀元了,甚至還有專門的老化車間,算是銀元圈的幼年版河東集團。

  “館長,駱老師的銀元廠很正規的,都是按工藝品的價格賣的,掙的就是個辛苦錢。”何館員解釋道。

  “我看到你的備注了。坐洋一枚27克,銀材料按5塊一克,成本135塊,他當工藝品賣200塊一枚是吧?”

  “是的是的。”何館員連連點頭,他就怕張揚一生氣,把博物館的老員工也送進去,“坐洋正常的市場價是300到400,他這個價格,絕對是工藝品的價格。”

  “你說的很對,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只是他給你報的價,是工藝品的價格呢?”張揚反問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